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由骨髓幼稚白细胞增生异常导致的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骨髓和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幼稚白细胞,临床症状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等。

因其发病急、病情重,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为了提高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准确性,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标准,以便医生们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骨髓象学表现。

1. 骨髓增生异常。

2. 幼稚细胞比例≥20%。

3. 骨髓中出现原始细胞。

4. 骨髓中出现原始细胞比例≥10%。

二、免疫学标志。

1. MPO阳性。

2. CD13、CD33、CD117等髓系细胞特异性抗原阳性。

3. 细胞表面抗原异常表达。

三、分子遗传学标志。

1. 基因突变,如FLT3-ITD、NPM1、CEBPA等。

2. 染色体异常,如t(8;21)、t(15;17)等。

3. 基因融合,如RUNX1-RUNX1T1、PML-RARA等。

四、临床表现。

1. 贫血、出血、感染等全身症状。

2. 肝脾肿大。

3. 高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4. 高白蛋白血症。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升高、贫血、血小板减少。

2. 骨髓穿刺涂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

3. 骨髓活检,观察骨髓组织学形态。

4. 分子遗传学检测,检测相关基因突变和融合。

以上就是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医生们在诊断时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综合分析,以便早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对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帮助,提高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常见白血病急诊及处理

常见白血病急诊及处理
在CLL病人约有20%~30%患者在晚期可发 生自家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人球蛋白试验 阳性),应给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四)骨及关节剧痛
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浸润骨皮质和骨膜可造 成肢体骨及关节剧痛,但局部无红、肿、热 现象。
此情况多见于ALL,有时见于CML急变时。 病人常呼叫,辗转不安,遇此情况应提高警
白血病概述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除临床表现及外周血象有变化外,最重要的 骨髓涂片检查某一系列的原始及幼稚细胞高 于30%以上才能诊断(注意与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及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
常见的白血病急诊及处理
(一)出血
白血病的出血可遍及全身各部位,致命的出 血需要及时处理
出血
1.由于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引起的严重或广泛出血
如有可疑应查全血象,仅查白细胞计数易于 漏诊。
发热主要与感染有关,因正常白细胞减少以及免疫功能 降低所致。
其次与白血细胞增殖代谢亢进有关。
初发的白血病未治前早期的发热,一般较易控制;
而经过多次化疗病情未控制或复发及晚期病人的发热 较难控制。因经多次化疗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加以粒 细胞减少,炎症反应低下,感染部位多而潜在,常不 易找到明显的感染灶。
常见的白血病急诊及处理
白血病概述
临床表现
急性白血病
发热、出血、贫血及浸润为急性白血病 四大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常为首发症状。 贫血早期即可发生,呈进行性加重。 出血可轻可重,部位以鼻腔、口腔、皮 肤为多见,严重者可有脏器及颅内出血等。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浸润各脏器及组织,由于 浸润程度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而有差异, 例如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及关节疼痛, 颅神经麻痹,胸腔积液,牙龈乳头增生,单 侧眼球突出,睾丸无痛性肿大等。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概念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急剧增生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导致贫血、感染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分类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1.l型:原始和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直径W12 )胞浆较少1.2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直径>12RnI)1.3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泡浆嗜碱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急非淋)MO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病因病毒:已肯定T细胞白血病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引起放射:可使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和重组等改变化学: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剂等可导致白血病遗传:单卵双生若一方患病,另一方发病率可达20%临床表现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成进行性的发展。

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中度的贫血2发热:发热为常见症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格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单胞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疾病后期常伴有真菌感染。

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成熟粒细胞缺乏,其次是人体免疫力降低。

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后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3出血: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

4常伴有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②骨骼和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

四肢关节痛或骨痛,在儿童中常见。

③眼、口腔和皮肤:粒细胞白血病浸润骨膜形成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出现于眼眶部位引起眼球突出、复视和失明。

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在急淋缓解期,有头晕、呕吐、抽搐、昏迷症状。

⑤睾丸:无痛性的肿大,多为一侧。

急性白血病血液病诊疗指南

急性白血病血液病诊疗指南

急性白血病血液病诊疗指南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发生急性克隆性恶变,恶性细胞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阻滞较早阶段,迅速积聚,抑制正常骨髓造血,最终导致临床出现贫血、感染、出血和肿瘤细胞浸润的疾病。

【临床表现】起病急缓不一,急者出现突然高热和/或出血。

缓慢者仅有贫血或者出血趋势。

1. 贫血往往是首发症状,呈进行性发展,半数人就诊时已是重度贫血。

2. 发热半数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可低热,也可高热,若有高热多提示有感染。

3.出血【诊断要点】1. 起病急骤,有贫血、发热、出血或其他部位浸润的症状。

2. 体征中可见贫血、出血点、淤斑、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

3. 骨髓形态学为诊断中最主要的依据:原始细胞>30%(参照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原始细胞>20%)。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形态学分类(FAB)M0 过氧化物酶阴性M1 原始细胞>90%;过氧化物酶>3%M2 原始细胞20—90%;单核细胞<20%M3 早幼粒细胞为主M4 原始细胞20~90%;单核细胞20--80%M5 M5a 原始单核细胞>80%,M5b 主要是幼单及成熟单核细胞M6 红细胞系≥50%,原粒或原单细胞≥30%M7 原始巨核细胞>2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类:L1 原幼淋细胞>30%,原始细胞小而一致,核仁不清L2 核仁较大而不规则L3 细胞大而胞质高度嗜碱双表型:同时具备淋巴和粒系表型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分型补充及诊断标准补充(MIC分型)1.分型(1)AML伴染色体异常:(2)AML伴多细胞系造血紊乱(有或没有MDS史的)(3)AML不在FAB中M0—M7范畴中的(4)AML/MDS;有明确的与治疗或职业有关引起原因的相关病史2.诊断:原始细胞占30%改为20%可诊断白血病全国白血病分型会议(1980年天津)标准M1 原始粒细胞≥90%,早幼粒细胞很少M2 M2a:原粒细胞30%一90%,单核细胞<20%,早粒细胞以下阶段<10%。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2. Arber DA, et al. The 2016 revision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myeloid neoplasms and acute leukemia. Blood. 2016; 127(20): 2391-2405.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白血病的类型,我们将在本次演示中介绍其诊断分型和相 关实验室检查。
I. 前言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白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生,导致血 液功能受损。以下是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基本病理生理。
II. 诊断急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贫血、发热、感 染、出血等症状。
VIII. 附录
相关术语解释
本附录包含对急性白血病相关术语的详细解释,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演示内容。
典型表现图示
本附录提供了一些典型急性白血病病例的图示, 以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该疾病。
美国癌症学会标准
美国癌症学会也制定了一套诊断标准,以供医生参 考和诊断使用。
VI. 总结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是基于细胞学特征和免疫学标志物的检测,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VII. 参考文献
1. Lohr JG, et al. Discovery and prioritiza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by whole-exome sequencing. PNAS. 2012; 109(10)室检查
血象检查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象常常显 示出白细胞增多、贫血、血小 板减少等异常。

血液科实习医生的实践总结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血液科实习医生的实践总结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血液科实习医生的实践总结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在血液科实习医生的实践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恶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治疗措施复杂。

本文将总结我在血液科实习期间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并就进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诊断流程对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完整的检查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疾病进程以及家族史等相关信息。

其次,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是注重检查皮肤、淋巴结、脾脏等淋巴系统变化。

然后,利用血液学检查,检测外周血象、骨髓象等指标,观察异常细胞是否存在。

最后,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例如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等,以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

综合以上结果,结合病理学检查,最终完成诊断。

二、治疗进展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靶向治疗等。

目前,强化化疗方案是治疗急性白血病最主要的手段。

化学药物主要包括环磷酰胺、阿霉素、甲氨蝶呤等,通过干扰白血病细胞的DNA和RNA合成来发挥作用。

然而,化疗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并且易导致患者的耐药性增强。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造血干细胞移植逐渐成为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该方法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恢复患者的造血功能。

相比于传统的同种异体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这种方法通过使用亲缘或无关造血干细胞,减少了移植相关的并发症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的概率。

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白血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靶向治疗的原理是针对白血病细胞特定的分子机制进行干预。

例如,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抑制了白血病细胞融合基因BCR-ABL产生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增殖。

然而,靶向治疗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以及疗效长期维持的问题等。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01
1986年提出了急性混和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以后又多次进行补充
02
急性白血病分型
1985年和1986年提出了MIC分型标准(Morphology 、 Immunology 、 Cytogenetic)
1997年美国与欧洲血液病理学会共同制定了造血组织肿瘤的新WHO分类
急性白血病分型
ALL
02
FAB 分 型
外周血常规
外周血异常细胞分析可以出现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
1
外周血出现异常细胞(<10%)需要排除继发性因素
2
外周血未见异常细胞,但临床症状符合AL,需要进一步做骨髓检查
3
外周血常规
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减低、正常、增高,多数AL显示增生明显或极度增生
01
02
03
04
原幼稚细胞>30%
大量白血病细胞形态异常,胞浆内见Auer小体提示急非淋
1
健康宣教
2
防治感染:口腔护理 褥疮预防
3
纠正贫血,控制出血
4
静脉护理: 化疗后静脉护理 PICC管护理
治疗与护理
急淋白血病化疗方法 DVP 、 HD-MTX 、COAP等
注意化疗药物的用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
急非淋化疗方法 DA 、 IDA 、 ME 、 CAG 、 DAG 、HD-Ara-c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汇报日期
汇报人姓名
诊断
临床症状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急性白血病---精品医学课件

急性白血病---精品医学课件

④化学染色:PAS阳性、ACP阳性、PPO阳性、MPO阴性。 ⑤免疫学检验:原始巨核细胞高度表达CD41,CD42b。 ⑥超微结构检验:原始巨核多为4-8倍体大小。 ⑦诊断:PB+BM+PPO+BM活检+CD
8、AML-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①临床:发病率低,多见于老年人,化疗不敏感,生 存期短。 ② PB:白细胞计数减低或增加; ③ BM:原始细胞﹥ 30%;红系、巨核系增生减低 ④化学染色:MPO阴性、PAS及CE阴性或弱阳性、ACP阳
⑥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不特异,
常有数目异常。
⑦临床分期:红血病期 白血病期
红白血病期
7、AML-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①临床:发病率低,多见于成年男性,病情凶险, 化疗不敏感,预后差。
② PB:全血细胞减少,可见小巨核细胞,PLT有畸 形。
③ BM:原幼巨核细胞≥ 30%;出现小巨核,单圆巨核 等形态改变;且 BM易干抽。
三、诊断:略
PB-—ALL1
PB—ALL2
PB—ALL3
PB—ALL3
BM—ALL骨髓增生情况
ALL1—BM
BM—ALL2
Rieder变
BM—ALL3
ALL2—POX
ALL1—PAS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一、概述
1、概念:又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是涉及到粒、红、巨、单系中某一系或两系原始 及幼稚细胞在造血组织中恶性增殖并浸润全身各 组织器官的一种恶性血液病。
积分减低,Phi小体染色阳性。
⑤免疫学标志:CD34、HLA-DR、MPO、CD13、CD33、CD15、CD11b 阳性。
⑥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在90%以上M2b可检出t(8;21) (q22;q22)及AML1/ETO融合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