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器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全自动热水器控制原理

全自动热水器控制原理

全自动热水器控制原理热水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之一,它能够提供热水,方便我们的洗浴、洗涤等需求。

而现代化的热水器已经实现了全自动控制,使得热水的供应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下面将介绍全自动热水器控制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一、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全自动热水器首先会通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

传感器通常位于热水器内部或外部,能够准确测量周围的温度。

一般来说,当环境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值时,热水器开始工作,为用户提供热水。

二、控制器判断工作状态热水器的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能够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来判断热水器的工作状态。

当环境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值时,控制器会启动热水器的加热装置,开始加热水温。

而当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温度值时,控制器会停止加热,保持水温在设定的范围内。

三、加热装置加热水温全自动热水器的加热装置通常是由电加热器组成。

当控制器发出加热指令后,电加热器开始工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水温。

电加热器通常使用镍铬合金或不锈钢作为加热元件,具有快速升温、高效率等特点。

加热装置通过与水箱内的水接触,将热能传递给水分子,使水温逐渐升高。

四、温控阀控制水温为了保证热水的温度在设定范围内,热水器通常配备了温控阀。

温控阀是一种能够根据设定温度值自动调节水温的装置。

当水温超过设定的温度值时,温控阀会自动关闭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水温。

而当水温低于设定的温度值时,温控阀会打开加热装置,继续加热水温,以保持水温稳定。

五、安全装置保护系统安全全自动热水器还配备了多种安全装置,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其中包括过温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干烧保护装置等。

过温保护装置能够在水温超过安全范围时立即切断电源,防止水温过高导致危险。

漏电保护装置能够在发生漏电时自动切断电源,避免触电风险。

干烧保护装置能够在水箱内无水时自动切断电源,防止加热元件受损。

全自动热水器的控制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控制器判断工作状态,加热装置加热水温,温控阀控制水温,安全装置保护系统安全。

第二章第五节电热水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章第五节电热水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五节 电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电热饮水机
四)、具有制冷功能的饮水机 1、半导体直冷式冷热饮水机
半导体直冷式冷热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和温热型饮水机
的工作原理不太一样,半导体直冷式冷热饮水机在使用 时,直冷式冷热饮水机由水箱提供常温水,进水分两路: 一路进入冷胆容器,经制冷出冷水;另一路进入热罐,经 加热出热水。
冷胆热量而使水温下降,然后被压缩机吸回。如此循环,达到降温
的目的。
第五节 电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电热电热淋浴器
电热水器主要用来对自来水加热,供给人们沐浴或洗涤。
一)、电热淋浴器类型
1)、按加热方式分:贮水式和流水式 当自来水流经电热元件时,水即被加热。
流水式电热淋浴器没有储水箱,直接加热流动中的水。
2.制热系统
陶瓷发热器
陶瓷间接加热简图
二)、 电热淋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控制系统 电热水器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温控器和漏 电保护器。 1)温控器:除用于控制水温外,还兼有自动 保温的功能。 温控器有双金属片温控器、蒸汽压力式温控 器和电子温控器。 2)漏电保护器:在电热水器的漏电保护器 中,将15mA确定为危险电流,正常的动作范围 为15~30mA。
第五节 电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电热饮水机 三)、温热型饮水机的工作原理
温热饮水机电路中为双重保护元件,当饮水机超温或
发生短路故障时,超温保险器自动熔断或手动复位温控器 自动断开加热回路电源,起到保护作用。 超温保险器是一次性热保护元件,不可复位,等排除 故障后按原型号规格更换新的超温保险器,再用手按手动 复位温控器的复位按钮,触点闭合便可重新工作。
第五节 电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电热饮水机
一)、类型 1)、按出水温度分:冷热型和温热型 2)、按制冷方式的不同分:半导体直冷饮水机和压 缩机制冷饮水机 3)、按外形结构分:台式和立式 4)、按水的来源方式分:自来水供水的全自动饮水 机和罐装水供水方式的饮水机。 二)、温热型饮水机的结构

热水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热水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热水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热水器通常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外壳、燃烧器、热交换器、水路系统、控制系统和排气系统。

燃烧器是热水器的核心组件,其中燃料(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或柴油)与空气混合并点燃,产生高温燃烧气体。

这些燃烧气体通过热交换器,在与冷水接触的地方传热给水,将水加热至设定温度。

热交换器内部通常通过管道构成,燃烧气体在管道外侧流过,与管道内的水进行热量交换。

热交换器是热水器的核心部件,由多个排列在一起的金属管道组成。

冷水从水路系统进入热交换器管道,通过与燃烧气体的热量交换,温度逐渐升高,最终变成热水并返回水路系统。

水路系统包括水进水口、水出水口、冷热水管道等。

冷水从进水口进入热交换器,经过加热后从出水口流出,供应给用户使用。

冷热水管道则承担了将冷水和热水分别输送到热交换器和用户用水点的功能。

控制系统主要用于调节热水器的工作状态和水温。

常见的控制系统包括燃烧器控制阀、水泵控制阀、水温控制器等。

通过监测热水器的工作状态和水温,控制系统可以及时调整供应燃料和水的流量,以保持热水器的良好运行和出水温度稳定。

排气系统用于排出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和烟尘。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烟尘通过排气管道排出室外,以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总之,热水器通过燃烧器燃烧燃料产生热能,经过热交换器与冷水进行热量交换,最终输出热水供用户使用。

控制系统和排气系统则起到调节和处理的作用,确保热水器的正常运行和室内环境的质量。

电热水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电热水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南京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电热水器控制系统设计专业:自动化(数控技术)班级: K数控092 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起迄日期: 2013.2.20~2013.6.08 设计地点:基础实验中心C302Graduation Design (Thesis)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Water HeaterBySupervised byAssociate Prof.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une,2013南京工程学院康尼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电热水器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之一,对我们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常用的热水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燃气式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以及电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虽然有没有污染的优点,但是其使用受到天气与位置的较大限制,加之其不能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燃气热水器虽然不用受到上面的限制,但是人们通常会对其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危险,如一氧化碳中毒和燃气泄漏的担心,加之其安装过程非常繁琐,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电热水器在具有其上优点的同时,其安装十分方便,同时在当今时代,电热水器的各方面的研发已经十分的成熟,安全性也能很好的得到保证。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式控制系统一难以满足人们对高生活水平的要求,而在微处理器技术、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的现今社会,电热水器开始摒弃传统的机械式的控制方式,转而采用全新的控制方式,,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通过传感器测温,然后再通过显示屏显示,辅以友好的人机界面,从而实现热水器的智能使控制方法。

本论文完成的控制系统是利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的,然后利用其现有接口外接各种硬件模块,主要有:温度测量电路,实时时钟电路,键盘,看门狗电路,加热开关,LED显示电路。

电热水器工作原理

电热水器工作原理

电热水器工作原理电热水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用电器,它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为我们提供洗浴、洗涤等方面的热水需求。

了解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它。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从电能输入、热水输出以及控制系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电能输入电热水器的电能输入来源于市电电源。

当我们连接电热水器到电源后,电能会传输到热水器中的加热元件上。

加热元件通常是由高阻值的合金丝,如镍铬合金丝制成的发热体。

当电力通过加热元件时,元件内的电阻会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热水器内的水温升高。

二、热水输出电热水器的热水输出通过热水储藏罐来实现。

热水储藏罐是一个密封的容器,通常是由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制成。

当热水储藏罐中的水被加热后,温度会升高到设定的温度,达到我们需要的热水要求。

同时,热水储藏罐还配有一条进水管和一条出水管,用于供水和排水。

当我们打开热水器的水龙头时,加热后的热水会通过出水管流出,供我们使用。

三、控制系统电热水器的控制系统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热水器的工作状态和温度。

控制系统通常由温度传感器、控制开关和显示面板等组成。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热水储藏罐内的水温,将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开关。

控制开关是一个智能电路,它可以根据传感器的温度信号,控制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从而调节热水的温度。

同时,控制开关还具有多种保护功能,如过温保护、过流保护等,确保热水器的安全使用。

显示面板则用于显示热水器的工作状态和温度信息,方便用户了解热水器的运行情况。

综上所述,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能输入、热水输出和控制系统。

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热水器能够为我们提供稳定的热水供应。

了解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它,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他电热设备的工作原理。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们有所启发,让大家对电热水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电热水器是现代家庭中常用的一种电器设备,主要用于加热和储存家庭热水。

它采用电能作为能源,通过特定的工作原理实现热水的加热。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并分点阐述其工作过程。

1. 加热元件:电热水器的加热元件通常是由一组电阻丝或电热管构成,它们被安装在水箱内部。

当电热水器接通电源后,电阻丝或电热管会被电流加热,进而将热量传递给水箱内的水体。

2. 控制系统:电热水器配备了一个精确的温度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调节热水的温度。

通常,温控系统由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微型电脑控制器组成。

温度传感器会测量水箱内的实际温度,并将该信息传递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温度要求与实际温度之间的差异,决定是否加热水箱内的水体。

3. 冷热水进出口:电热水器上设有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

冷水从冷水管道进入电热水器的水箱内,并在加热过程中被加热元件加热。

加热后的热水通过热水出口流出,供家庭使用。

4. 温度维持:电热水器在加热水体到设定温度之后,会维持该温度以保持热水的适用性。

一旦水箱内的水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控制系统会切断电力供应,停止加热过程。

当水体温度下降到设定温度以下时,控制系统会自动再次开始加热。

5. 安全保护装置:为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电热水器通常配备了一些安全保护装置。

其中包括过温保护和电流保护。

过温保护装置在热水温度过高时会自动断电以防止发生事故。

电流保护装置则可以避免过大的电流对电热水器和家庭电力系统的损坏。

以上是电热水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当我们打开电热水器的电源,加热元件开始工作,并将热量传递给水箱内的水体。

温控系统会监测水体温度,并根据设定要求决定是否继续加热。

一旦水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控制系统会自动停止加热。

在使用过程中,电热水器还配备了一些安全保护装置,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中国消费者对于热水的需求非常大,电热水器以其简便、安全和高效的特点成为了许多家庭的首选。

了解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这一重要的家电设备。

电热水器温控开关原理

电热水器温控开关原理

电热水器温控开关原理
电热水器温控开关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感温元件进行温度检测并控制热水器的加热和停止加热。

一般来说,电热水器的温控开关由感温元件、温度调节旋钮和电气控制部分组成。

感温元件常用的有温度传感器,例如热敏电阻或热敏电阻体,它们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用户调节温度调节旋钮时,温度调节旋钮旋转对应的位置,将感温元件与电气控制部分连接或断开。

例如,当用户希望热水器加热时,温度调节旋钮会使感温元件与电气控制部分连接,电流会通过感温元件流过,感温元件会受热而导致阻值发生改变。

当阻值达到电气控制部分设定的阈值时,电气控制部分会判断当前热水温度已经达到设定温度,从而控制加热元件停止加热。

相反,当用户希望热水器停止加热时,温度调节旋钮会使感温元件与电气控制部分断开连接,电气控制部分会判断当前热水温度尚未达到设定温度,从而控制加热元件继续加热。

总的来说,电热水器温控开关的原理是通过感温元件检测热水温度,并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控制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热水的温度控制。

电热水器原理

电热水器原理

电热水器原理电热水器是一种常见的热水设备,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商业场所。

它通过电能将冷水加热到所需温度,为人们提供热水。

本文将介绍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从供水系统、加热部分和温控系统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 供水系统电热水器的供水系统主要由进水管道、进水阀门、出水管道、出水阀门和储水箱组成。

当用户需要热水时,通过开启进水阀门使冷水进入储水箱。

冷水进入储水箱后,在水位控制装置的作用下,阀门关闭。

2. 加热部分电热水器的加热部分包括电热元件和绝缘层。

电热元件主要由发热管和发热体组成。

发热管是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的管道,内部填充着镍铬或铁铬合金线。

而发热体则是由电热材料制成的,能够产生热量。

当用户开启热水器时,加热元件开始工作。

电能进入发热管,通过电阻效应使得发热体发热。

发热体的热量传递给发热管,发热管的外表面与储水箱相接触,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水,使水温升高。

为了提高加热效果和安全性能,加热部分还采用了绝缘层。

绝缘层可以有效地隔离电热元件和储水箱,防止电能泄漏和短路的发生,确保用户的用水安全。

3. 温控系统电热水器的温控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和控制面板组成。

温度传感器通常安装在储水箱内部,能够实时监测水温。

控制面板则供用户设置所需的热水温度。

当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会向控制面板发送信号,控制面板将指令发送给电热元件,使其开始加热水。

当水温达到设定温度后,温度传感器会停止发送信号,电热元件停止加热。

同时,温控系统还具备安全保护功能。

当水温超过安全温度阈值时,控制面板会立即切断电热元件的供电,以防止水温过高引发的危险。

总结:电热水器通过供水系统、加热部分和温控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将冷水加热为热水的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设置温控系统来获取符合需求的热水温度。

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简单明了,使得其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热水供应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电热水器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内容设计一个由8051MCU组成的电热水器控制系统。

能够测量当前水温并显示;可以设置烧水温度,当无水时要有报警功能。

通过这个过程熟悉温度传感器、键盘控制和七段数码管的使用,掌握51系列单片机控制和测试方法。

;用LED显示测量得到的水温值。

完成基本要求,可以适当发挥进行扩展设计。

1)数码管显示:年月日时分秒;2)键盘输入修改时间、日期设置;设计步骤一、总体方案设计以51系列MCU构成核心模块,合理分配存储器资源和I/O资源。

温度采集模块建议采用DS18B20,或采用Pt100再经模数转换;显示模块用2位LED可满足需要;报警模块可采用声光等形式;输入模块可选用矩阵式键盘或键盘驱动芯片;可选用8255进行I/O扩展。

二、硬件选型工作对于每一个芯片要有具体型号,对每个分立元件要给出其参数三、硬件的设计和实现1. 选择计算机机型(采用51内核的单片机);2. 设计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EPROM、RAM、I/O端口、键盘、显示接口电路等);3. 接口电路;4. 其它相关电路的设计或方案(电源、通信等)四、软件设计1.分配系统资源,编写系统初始化和主程序模块;2.编写相关子程序;3. 其它程序模块(显示与键盘等处理程序)。

五、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绘制完整的系统电路图(A3幅面)。

目录一、设计要求 (1)二、设计目的 (1)三、设计的具体实现 (1)1.硬件设计 (2)1.1.单片机的选择 (2)1.2.水位检测电路 (6)1.3.温度检测电路 (7)1.4.A/D转换器 (9)1.5.报警电路 (10)2.软件设计 (11)2.1.温度测量子程序 (12)2.2.判断子程序 (13)2.3重要代码………………………………四、结论与展望 (14)五、心得体会及建议 (14)六、附录 (14)七、参考文献 (14)电热水器控制系统设计报告一、设计要求设计一个由8051MCU组成的电热水器控制系统。

能够测量当前水温并显示;可以设置烧水温度,当无水时要有报警功能。

通过这个过程熟悉温度传感器、键盘控制和七段数码管的使用,掌握51系列单片机控制和测试方法。

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用LED显示测量得到的水温值。

完成基本要求,可以适当发挥进行扩展设计。

1)数码管显示:年月日时分秒;2)键盘输入修改时间、日期设置;以51系列MCU构成核心模块,合理分配存储器资源和I/O 资源。

温度采集模块建议采用DS18B20,或采用Pt100再经模数转换;显示模块用2位LED可满足需要;报警模块可采用声光等形式;输入模块可选用矩阵式键盘或键盘驱动芯片;可选用8255进行I/O扩展。

二、设计目的运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采用单片机为主控芯片设计电热水器控制系统并辅以外围电路设计,既能加深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技能,提高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具体实现电热水器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方案。

硬件是指以微控制器作为核心,由外接温度测量电路、键盘、复位、热水器加热开关、LED显示电路、报警电路组成。

根据功能需求说明,本着节约开发成本、增加系统可靠性、减小体积等原则进行电热水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本系统采用51系列单片机AT89C52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利用AT89C52现有的接口组织外围硬件模块。

由于环境的特殊性,温度测量主要是由Pt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和基于ADC0801的A/D转换电路组成;键盘由三个按键组成:分别为开关和“+”、“-”;水位检测电路检测是否有水,避免干烧;LED 显示电路主要用于显示温度;报警装置为单片机I/O口驱动蜂鸣器,达到报警的效果。

图1 系统硬件图 1硬件设计1.1 单片机的选择图2 AT89C52芯片引脚图AT89C52 主要性能:1、 与MCS-51 单片机产品兼容2、 8K 字节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 键盘显示电加热开关水位检测温度检测 蜂鸣报警 A/D AT89C523、 1000 次擦写周期4、全静态操作:0Hz~33Hz5、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6、 32 个可编程I/O 口线7、三个16 位定时器/计数器8、八个中断源9、全双工UART 串行通道10、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l1、掉电后中断可唤醒l2、看门狗定时器13、双数据指针l4、掉电标识符功能特性描述:AT89C52提供以下表中功能:8k字节Flash闪速存储器,256字节内部RAM,32个I/O口线,3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6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

同时,AT89C52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

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

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指导下一个硬件复位。

VCC : 电源电压GND: 地P0 口:P0口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TTL逻辑电平。

对P0端口写“1”时,引脚用作高阻抗输入。

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口也被作为低8位地址/数据复用。

在这种模式下,P0具有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编程时,P0口也用来接收指令字节;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

程序校验时,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P1 口:P1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1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L 逻辑电平。

对P1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此外,P1.0和P1.1分别作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P1.0/T2)和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输入(P1.1/T2EX),具体如下表所示。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接收低8位地址字节。

表1 P1.0和P1.1口的第二功能P2 口:P2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2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L 逻辑电平。

对P2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用16位地址读取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 @DPTR)时,P2 口送出高八位地址。

在这种应用中,P2 口使用很强的内部上拉发送1。

在使用8位地址(如MOVX @RI)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输出P2锁存器的内容。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2口也接收高8位地址字节和一些控制信号。

P3口:P3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3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L 逻辑电平。

对P3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P3口亦作为AT89C52特殊功能(第二功能)使用,如下表所示。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3口也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表2 P3口的第二功能RST: 复位输入。

晶振工作时,RST脚持续2 个机器周期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ALE/PROG:地址锁存控制信号(ALE)是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锁存低8 位地址的输出脉冲。

在flash编程时,此引脚(PROG)也用作编程输入脉冲。

在一般情况下,ALE 以晶振六分之一的固定频率输出脉冲,可用来作为外部定时器或时钟使用。

然而,特别强调,在每次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ALE脉冲将会跳过。

如果需要,通过将地址为8EH的SFR的第0位置“1”,ALE操作将无效。

这一位置“1”,ALE 仅在执行MOVX 或MOVC指令时有效。

否则,ALE 将被微弱拉高。

这个ALE 使能标志位(地址为8EH的SFR的第0位)的设置对微控制器处于外部执行模式下无效。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PSEN)是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

当AT89C52从外部程序存储器执行外部代码时,PSEN在每个机器周期被激活两次,而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SEN将不被激活。

EA/VPP: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

为使能从0000H 到FFFFH的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指令,EA必须接GND。

为了执行内部程序指令,EA应该接VCC。

在flash编程期间,EA也接收12伏VPP电压。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Flash 编程―并行模式:AT89C52 带有用作编程的片上Flash 存储器阵列。

编程接口需要一个高电压(12V)编程使能信号,并且兼容常规的第三方Flash 或EPROM 编程器。

编程方法:对AT89C52 编程之前,需设置好地址、数据及控制信号,可采用下列步骤对AT89C52 编程:1.在地址线上输入编程单元地址信号2.在数据线上输入正确的数据3.激活相应的控制信号4.把EA/Vpp 升至12V5.每给Flash 写入一个字节或程序加密位时,都要给ALE/PROG 一次脉冲。

每个字节写入周期是自身定时的,通常均为1.5ms。

重复1—5步骤,改变编程单元的地址和写入的数据,直到全部文件编程结束。

1.2.水位检测电路在这里我采用排阻式水位传感器的方法,排阻式水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大致是分别用两个根铜针分别置于水箱内的底部位置。

若是无水,铜针不接触水面,其输出为高电平;若铜针与其对应水面接触时则输出为低电平,输出接至电子开关,接到AT89S52的P3.3引脚。

单片机对引脚进行判断后,判断是否有水,避免干烧。

水位传感器采用电压跟随器与电压比较电路相结合实现。

图3 水位检测电路1.3.温度检测电路在温度检测电路采用WZP型Pt100温度传感器进行设计,温度的测量范围为0~+400℃之间,分辨率为2℃,温度显示设置为小数点后1位数据。

Pt100是模拟量输出的温度传感器,随温度变化的是电阻,所以需要通过模拟电路将电阻转变为电压,然后经放大电路处理后再送入A/D转换器。

Pt100热电阻是利用金属导体再温度变化时自身的电阻值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热电阻的受热部分是用细金属丝均匀地双绕在绝缘材料制成的骨架上。

当被检测介质中有温度梯度存在时,所测得的温度是感温元件所在范围内介质层中的平均温度。

Pt100温度传感器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传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如下:1.测温范围:-200℃~+850℃;2.允许偏差值:A级±(0.15+0.02|t|),B级±(0.30+0.05|t|);3.最小置入深度:热电阻的最小置入深度≥200mm;4.允许通过的通电流≤5mA;5.另外,Pt100温度传感器还具有抗震动、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耐高压等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