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票市场的发展及其我国的借鉴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泡沫经济的简介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第二是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与破灭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贸易立国”的政策。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日本经济增长迅速,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
从战后到泡沫崩溃前的这段时间看,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在1950年只有109亿美元,而到了1980年则超过了10000 亿美元,同时期人均国民收入在1950年只是123美元,在世界上排第三十七位,到了1980年则增长到7680 美元,上升到发达国家的第十三位。
日本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贸易立国”的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日本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资金,为本国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日本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地位,经济飞速发展,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如在198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而此时的日本则保持着4% 的增长率,美国对日本长期的贸易顺差地位越来越不满意,美国国内对改变这种状况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1985年9月,美国主导了由美、德、日等国签署的《广场协议》,此协议要求日元升值并开放国内市场等。
就这样,日本的经济改革就在美国的逼迫下匆匆进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的这次改革并不能完全独立的以本国利益优先为目标进行,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渗透着美国的特殊影响。
正是在这次改革之后日本国内的流动性迅速增加、投机盛行,这导致了日本国内股市和楼市泡沫越吹越大,是泡沫就会破裂,最终在1990年前后股市和楼市的价格出现大幅下降,而后崩盘,资产价格的暴跌无可避免的导致实体经济的大幅收缩,此后日本经济陷于长达十年的低迷期。
日本证券税制改革及对我们的启示

2.合算金融所得(利息、红利、资本收益)并采用累进的单一的比例税率进行课税。
3.资本收益与损失相抵以及扣除支付利息均属金融所得允许的范围。另外,在一定范围内还允许金融所得与勤劳所得相抵,或者说允许从金融所得中扣除勤劳所得。4.对利息所得、红利所得实行源泉征收。因为从技术的角度看,对股票转让收益实行源泉征收有困难,所以要依照申报进行课税。5.规定勤劳所得的最低税率等于法人税率,并实行比例税率。
3.弥补亏损制度。日本从2003年以后当股票转让出现亏损时,合算当年的损益,并以残留亏损为条件,仅就其亏损额允许从次年以后3年间弥补亏损。换言之,因为可以用将来(次年以后3年间)的转让收益弥补以前年度的转让亏损,所以将减轻将来的税收负担。日本证券税制改革及◆黄正吉对我们的示启《税务》2002年第12期57DECEMBER税收广角弥补亏损这一合理制度一直未能在日本实行。即使日本通过这次改革实行了这一制度,弥补期限也仅有3年,所以仍不够十分理想。而美国、英国、德国(原则上对转让收益不课税,在课税的例外情形下)是无期限弥补,法国的弥补期限也有5年。
2.确保执行手段。恰当地执行对金融所得课税很重要,为此有必要扩充资料情报制度,尤其是整备和扩充有关人员名册的各种情报制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导入纳税人识别号制度成为重大研究课题。但是导入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并非是对金融所得进行课税的绝对前提,其地位等同于其它研究课题。再者,有必要事先讨论纳税人的举证责任问题。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日本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泡沫”和“失去的十年”是日本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讨论之后,这些争论终于尘嚣落定,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
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的阴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对“泡沫”和“失去的十年”的研究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共识。
中国今天的情况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极其相似。
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再谈泡沫显然已经过时,而对中国经济而言,如何对发生在日本的情况能有清醒认识,则是当务之急一、日本经济泡沫回顾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此后日元迅速升值。
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
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
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由于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
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
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
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日本金融遭受严重打击。
二、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相似之处从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日本在泡沫形成过程中的宏观经济呈现如下一些特征:依赖外向型经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本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并且出现了大幅升值;经济高速增长、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房地产价格和股指快速上涨。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大量剩余资本引发泡沫,宏观政策失误,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土地神话”,投机之风席卷列岛,政治体制不健全;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
对我国的启示有: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实施泡沫经济风险教育,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日本;泡沫经济;启示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形成及破灭,教训深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诸多启示。
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
从1956年至1975年,日本经济举世瞩目,GDP年平均增速%,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经济出现了“外向化”的趋势,即从高速增长时期的“投资主导型经济”转向了“出口主导型经济”。
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日本外贸顺差不断扩大,且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
为解决美国外贸巨额赤字问题,在1985年9月“广场协议”之后,美、日、英、法、德等五国政府便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造成美元大幅贬值。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意味着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出于对“日元升值萧条”的恐惧,再加上对其它国际因素考虑,日本政府实施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以及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造成大量资本过剩。
过剩资本集中流向了投机性较强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造成股价、地价及房价暴涨。
房地产、股票价格节节攀升,资产效应使得日本经济表象极度繁荣,日经255股指由1985年12月的12977点上涨到1989年12月的38130点,上升倍。
1986~1990年,全国商业用地平均累计涨幅达%,其中,东京、神户及名古屋三大城市圈平均地价累计涨幅近倍。
股票、土地等资产价格的异常上升,明显脱离了实体并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过热的泡沫经济给日本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潜在危机。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
从日本经济史看我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
”
、
,
一
0一
一 葛 口 廿 一
葛 一
全年涨幅高达 10 伴随股指的持续上行 , 3 %: 截至20 年 1月 06 2
2 日,沪深市场的总市值分别达 ̄6 2 2L 和1 33L , 5 50 4 元 744元 较上年末增长 了123 8.%和8 . 增 幅居 全球第一位 。 据全 5 %, 8 ① 球知名基金研究机构理柏公司最新 调查报告 , 在其 考察 美国 共同基金2 0 年业绩时发现 , 06 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中国股 市的 回报率最高 , 达到6 .1 在 中国股民对20 年充满期望 的 1 %。 5 07 同时 , 很多学者却表示 悲观 , 中国股市泡沫论不绝于耳 , 最大 的争论在 于中国股 票市场是否将重蹈 日本 广场协议后股 市
论; 巩勋洲(9 7 )男, 17 一 , 汉族 , 山西榆次人 , 中国社会科学 院世界经济与政 治研究 所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国际金
融 与 国 际 经济 学 。
①鹿苑天闻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 :20 中国证券市 (06
场A 股市值年度报告) 0 7 ) 0 年。 2
中 图分 类 号 :8 0 F3. 9
一
、
问题 提 出
5
— — ~
\
20 年是 中国证券市场历史性转折之年 。 06 上证综 指从年 &
初 的 l6 点 起 步 , 开 牛 蹄 , 路 攀 升 , 末 以2 7 点 收 盘 , 11 迈 一 年 65
5 8 5 9 5 8 5 7 5
资料来源 : 本银行统计调查局《 日 经济统计年报》 19年版 ; ,99 中
国人 民银行《 人民币中间价 图表》搜 狐财经历史数据资料库 。 ;
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注: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资产价格过度膨胀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是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二战后,日本是战败国。
由于战争,日本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为了恢复经济发展,支持企业恢复生产,日本政府推出扶植和保护银行顺利营运方面的措施。
同时,由于企业生产处于恢复阶段,企业利润留存严重不足,不足以扩大再生产,从而使经济快速复苏;从而决定了当时以间接金融为主,直接金融为辅的金融政策,银行成为企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提供者。
因此,日本政府对金融业进行了严格的管制,同时也对金融业进行了高度保护,银行业在日本二战后的经济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虽然这种金融体制使战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日本银行业分工过细和政府的过度保护,导致银行业管理呆板、竞争力差和活力不足等诸多弊端,尤其是随着日本经济走向成熟化,其金融体制的负面作用更加突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迅猛快速发展,其发展势头令世界瞩目;而以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却与日本经济形成强烈反差。
日本经济急剧增长,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贸顺差逐年增加,而日本国内一直处于低利率的水平,美国的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从而吸引大批日本投资者将日元换成美元,导致日元资产大幅度外流。
1985年9月,美国、日本、前西德、英国和法国等5个发达国家(即G5国家)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签署协议,一致同意通过国际“协作干预”,稳步有序推动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
协议签订后,各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协作干预”,日本在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使日元汇率一路上扬,与此同时,1986年初世界石油价格意外下降,更加大了日元升值的幅度。
1986年5月,美元对日元汇率击破160日元大关,比《广场协议》前贬值近40%。
低利率和的货币供给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大量资产流向股票市场,导致股票价格迅速上升。
以此同时,日本房地产市场由于股票市场价格的迅速上升,以及日本政府的错误政策的引导,使得日本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也因此使得日本股票市场的日经指数也飞速上升。
交叉持股:日本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后上市 公司 交叉持股 蓬勃发 展起 来 , 目前 我 国《 而 公司 法> 、
交 叉持 股 ( 叫 “ 相 持 股 ”是 资 本 市 场 中 较 为 常 见 的 也 互 ) 现 象 , 指 公 司 之 间 相 互 持 有 对 方 一 定 比 例 的股 份 , 而 相 是 继
互 成 为 对 方股 东 的 情 形 。 交 叉 持 股 既 可 以 实 现 公 司 之 间 的
改, 允许 公 司 持 有 其 他 公 司 股 份 , 禁 止 持 有 竞 争 对 手 公 司 只
立起 来。
( ) 本稳 定 阶 段 ( 9 6 l 6 二 基 1 5 一 9 4年 )
日本 交 叉 持 股 的 起 源 最 早 可 以 追 溯 到 日本 战 前 时 期 特 有 的 财 阀 制 度 , 井 、 菱 、 友 、 田 等 财 阀 由 控 股 公 司 三 三 住 安 ( 阀本部 ) 子公司 、 公司组 成 , 控 制 着全 国实缴 资本 财 和 孙 其 的 3 .% ,为 了巩 固 财 阀 企 业 内 的 紧 密 联 系和 实 现 资 金 循 5 2 口 环 的 需 要 , 阀 企 业 广 泛 进 行 交 叉 持 股 。 过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财 不
作 用 , 文 着 力 研 究 日本 交 叉 持 股 的 演 进 历 程 与 经 验 教 训 , 本 及 其 对 我 国 交 叉 持 股 问题 的 启 示 。
二、 日本 交 叉 持 股 的 演 进 历 程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一 阶 段 之 所 以如 此 重 要 , 因 为 三 井 、 这 也 三 菱 、住 友 等 被 解 体 的 旧 财 阀 以 一 种 新 的企 业 集 团 形 式 一 i k— goh dn 以 贸 易 公 司 和 银 行 为 中 心 的 企 业 集 团 ) 新 建 ysua (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