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白血病医学PPT
合集下载
内科学-白血病课件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如C型肝炎病毒、人类T细胞病毒等,可能增加患白血病的风 险。这些病毒可能通过诱发免疫反应异常或直接导致造血干细胞损伤等机制 促进白血病的发生。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也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有关。例如,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增加患 白血病的风险。
03
白血病的治疗
化学治疗
1 2
诱导缓解治疗
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 染等。
白血病的分类
急性白血病
骨髓中异常的淋巴细胞或白细胞大量增殖,病情发展迅速。
慢性白血病
骨髓中异常的淋巴细胞或白细胞增殖速度较慢,病情发展相对较慢。
白血病的症状
肝脾肿大
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的症状。
贫血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 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等。
免疫治疗优化
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免疫治疗策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是未来 白血病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多学科综合治疗
结合不同学科的治疗方法,形成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白血病 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 YOU.
总结词
白血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 绪,因此需要进行心理指导,以帮助他们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VS
详细描述
白血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 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帮助他 们了解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同 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在心理指导过程 中,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尊严,避免 使用不当的语言和行为。
2023
内科学-白血病课件
目录
• 白血病的概述 • 白血病的病因 • 白血病的治疗 • 白血病的预防与护理 • 白血病患者的生活指导 • 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内科学--白血病 PPT课件.ppt

➢均可出现全血减少(指正常的白细胞 ),从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染、出 血、贫血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各个组 织器官的浸润。
2021/3/27
白血病.概述
二.发病情况: ➢ 我国发病率为2.76/10万,在恶性肿瘤中居
第6位(男)或第8位(女),儿童及35岁 以下成人中居第1位。以急非淋最多见, 其次为急淋,慢淋少见,男>女。 ➢ 成人以急粒多见,儿童以急淋多见。慢粒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慢淋多见于老年,欧 美多见。
4. 免疫学检查:急淋时CD20阳性,急非淋时 MPO阳性。
5. 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6.粒-单系祖细胞半固体培养: 7. 血液生化改变:尿酸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 ;
⑥其它个系统:消化道,呼吸道,心血 管,泌尿生殖道等及电解质异常。
2021/3/27
急性白血病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 大多数白细胞升高,晚期更显著,可达10万
以上,为高白血性;少数可正常或减少,可 达1千以下,为非白血性,前者外周血中可 找到原始幼稚细胞。 ➢ 可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 有幼红。 ➢ 大多血小板减少,晚期极度减少。
4.遗传因素:单卵孪生子; 21三体综合征;先 天性再障;慢粒ph染色体等。
5.其它血液病:MDS、MM、PNH、MPD
2021/3/27
白血病.概述
四.危险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感染、免疫; ➢物理因素:主要是放射线; ➢化学因素:苯及药物。
2021/3/27
白血病.概述
五.白血病的分类与分型 1 .根据外周血象: ⑴WBC增多型:可>10万,可见大量 白 血病细胞 ⑵WBC不增多型:可< 0.1万,可无白 血病细胞,但BM与上同 。
2021/3/27
白血病.概述
2021/3/27
白血病.概述
二.发病情况: ➢ 我国发病率为2.76/10万,在恶性肿瘤中居
第6位(男)或第8位(女),儿童及35岁 以下成人中居第1位。以急非淋最多见, 其次为急淋,慢淋少见,男>女。 ➢ 成人以急粒多见,儿童以急淋多见。慢粒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慢淋多见于老年,欧 美多见。
4. 免疫学检查:急淋时CD20阳性,急非淋时 MPO阳性。
5. 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6.粒-单系祖细胞半固体培养: 7. 血液生化改变:尿酸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 ;
⑥其它个系统:消化道,呼吸道,心血 管,泌尿生殖道等及电解质异常。
2021/3/27
急性白血病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 大多数白细胞升高,晚期更显著,可达10万
以上,为高白血性;少数可正常或减少,可 达1千以下,为非白血性,前者外周血中可 找到原始幼稚细胞。 ➢ 可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 有幼红。 ➢ 大多血小板减少,晚期极度减少。
4.遗传因素:单卵孪生子; 21三体综合征;先 天性再障;慢粒ph染色体等。
5.其它血液病:MDS、MM、PNH、MPD
2021/3/27
白血病.概述
四.危险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感染、免疫; ➢物理因素:主要是放射线; ➢化学因素:苯及药物。
2021/3/27
白血病.概述
五.白血病的分类与分型 1 .根据外周血象: ⑴WBC增多型:可>10万,可见大量 白 血病细胞 ⑵WBC不增多型:可< 0.1万,可无白 血病细胞,但BM与上同 。
2021/3/27
白血病.概述
内科学主要理论第九章白血病

Ø 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和幼稚细胞
Ø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
Ø 血小板减少:约50%的患者血小板低于
60×109/L
13
内科学主要理论第九章白血病
实验室检查
❖ 骨髓象
Ø 是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 Ø 增生多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Ø 约10%的AML患者骨髓增生低下,称低增生性
AML Ø 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
内科学主要理论第九章白血病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7
内科学主要理论第九章白血病
AML的FAB分型
❖ 1976年由法-英-美协作组提出 ❖ 以骨髓形态学为基础 ❖ 共分8型 ❖ 原始细胞比例下限为 30%
8
内科学主要理论第九章白血病
类型
简称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 M0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1
原始细胞 (占NEC比例)
>30%
≥90%
其他
MPO阳性;髓系抗 原可呈阳性,淋系 及血小板抗原阴性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 M2 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M3
30% ~ 89% 早幼粒细胞≥30%
其他粒细胞≥10%, 单核细胞<20%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4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红白血病
M6
≥30%
原、幼单核≥30% 单核系≥80% ≥30%
内科学主要理论第九章白血病
发病情况
❖ 发病率约为3-4/10万 ❖ AML最常见,其次为ALL、CML ❖ CLL少见,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 成人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是AML,儿童则为ALL ❖ 占我国恶性肿瘤所致死亡率的第6位(男性)和第7位(女性) ❖ 占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
内科学白血病教材教学课件

定期随访
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营养 状况和心理状态等。
复查计划安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复查计划,包括血常规、骨髓象、肝肾功能等检查项 目,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家庭护理和社区康复资源介绍
家庭护理
向患者家属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包括饮食照 料、生活起居照料、心理支持等方面,帮助 家属更好地照顾患者。
临床表现
描述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典型症状,如 发热、贫血、出血等,以及肝脾肿大、 骨痛等常见体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急性 髓系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与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鉴别诊 断。
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01
阐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要
抗代谢药
抗肿瘤抗生素
植物类抗癌药
与核酸代谢物及酶之间 产生竞争作用,阻断核
酸合成。
通过抑制酶的作用和有 丝分裂,阻碍RNA合成。
抑制细胞内纺锤体的形 成,使细胞停留在有丝
分裂中期。
靶向治疗药物介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等。
单克隆抗体
针对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如利妥昔单抗等。
内科学白血病教材教学课件
目 录
• 教材介绍与背景 • 白血病基础知识 • 急性白血病教学内容 • 慢性白血病教学内容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 药物治疗与剂量调整策略 • 营养支持与康复期管理
01 教材介绍与背景
内科学白血病概述
白血病的定义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 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增殖 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
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营养 状况和心理状态等。
复查计划安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复查计划,包括血常规、骨髓象、肝肾功能等检查项 目,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家庭护理和社区康复资源介绍
家庭护理
向患者家属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包括饮食照 料、生活起居照料、心理支持等方面,帮助 家属更好地照顾患者。
临床表现
描述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典型症状,如 发热、贫血、出血等,以及肝脾肿大、 骨痛等常见体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急性 髓系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与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鉴别诊 断。
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01
阐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要
抗代谢药
抗肿瘤抗生素
植物类抗癌药
与核酸代谢物及酶之间 产生竞争作用,阻断核
酸合成。
通过抑制酶的作用和有 丝分裂,阻碍RNA合成。
抑制细胞内纺锤体的形 成,使细胞停留在有丝
分裂中期。
靶向治疗药物介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等。
单克隆抗体
针对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如利妥昔单抗等。
内科学白血病教材教学课件
目 录
• 教材介绍与背景 • 白血病基础知识 • 急性白血病教学内容 • 慢性白血病教学内容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 药物治疗与剂量调整策略 • 营养支持与康复期管理
01 教材介绍与背景
内科学白血病概述
白血病的定义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 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增殖 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
内科学课件:白血病

发病情况(Epidemiology)
▪ 我国白血病发生率2.76/10万。略低于欧 美。我国急性比慢性白血病多见。男性比 女性略高,约1.8/1。成人以急性髓性白血 病多见,儿童以急淋白血病多见。
分类(classification)
➢ 按自然病程及细胞的成熟度分类 ➢一、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起
(Burkitt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 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 治疗缓解率很低。
▪ 骨髓有核细胞(ANC)
▪ 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NEC):
▪
指不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嗜硷
细胞,巨嗜细胞及所有红系有核细胞的骨髓
有核细胞记数.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 M0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原始细
▪ M4即为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 以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占NEC30%~8
0%,单核细胞>20%。 ▪ M4Eo除上述特征外,有嗜酸颗粒粗大而园。
着色较深的嗜酸性粒细胞,占5-30% ▪ M5 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骨髓NEC中单核细胞>80%
AML
▪ 7.M6 红白血病 ▪ 骨髓中幼红系细胞>50%,骨髓NEC原始细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s)
➢一、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一)贫血(anemia) 发病的均有贫血,但轻 重不等,随病情的发展而加重。表现苍白、无 力等。
▪ (二)出血(hemorrhage) 多数患者在病 程中均有不同程度之出血。
▪ (三)发热(fever) 大多数发热为继发感 染引起。
急性白血症(Acute leukemia)
▪ 原始细胞(blast):所有原始粒细胞、原 始巨核细胞、原始单核及幼稚单核细胞、 原始淋巴及幼稚淋巴细胞(不包括原始红 细胞 )
内科学课件:白血病

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和受累基因
染色体异常 t (8;21)(q22;q22) t (15;17)(q22;q21) t (11;17)(q23;q21) inv (16)(p13;q22) t (16;16)( p13;q22) t (variable; 11q23) t (8;14)(q24;q32) t (9;22)(q34;q11)
➢ 免疫学检查
TdT
CD19 CD20
cCD79a
CD34
淋系干/祖
CD38
干/祖细胞
HLA-DR
B淋巴 T淋巴
cCD3/CD3 CD5
CD7
粒系
cMPO
CD123
髓系干/祖
CD117
单核系
CD33/13
CD64 CD11b
CD14
免疫表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集单克隆抗体、荧光化学、激光、计算机等技术 诊断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准之一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µm)为主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µm)为主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胞浆空泡、嗜碱性
临床表现
➢ 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贫血 发热 出血:血小板减少、LC血管内瘀滞浸润、凝血异常、感染 AML-M3型容易因DIC和原发性纤溶-颅内出血
免疫分型 分析流程
造血细胞? 定阶段 定系列 定良恶性
SSC
CD7-FITC CD117-PE FSC CD33-APC
CD45-PerCP
6个参数:2个物理参数+4个荧关参数
)
(
成 熟 度 CD45
成熟淋巴细胞 白血病细胞
嗜酸粒细胞 粒细胞
有核红细胞
内科学白血病课件

牙龈增生、肿胀;皮肤蓝 灰色斑丘疹—— M4和M5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出血原因: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 小板减少、凝血异常、感染
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 淋巴结、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以ALL多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T细 胞ALL
• 骨骼和关节 常有胸骨下段压痛,儿童多见关节、骨骼疼痛,骨 髓坏死出现骨骼剧痛
• LL ⑶男性>女性 (1.81:1) ⑷病种随年龄呈不均匀分布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生物因素(病毒感染--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 Ⅰ型,EB病毒;免疫功能异常) 二、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日本广岛--30倍,长 崎--17倍,DNA裂变
断裂、重组) 三、化学因素(苯--油漆、染料、塑料、农药, 烷化剂-CTX、氮芥)
Plasma cell:
白血病的分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急(性A白L血)病急病性(非AL淋L巴)细胞白血
(慢A性N粒L细L,胞A白ML血)病 慢性白血病(慢C性M淋L巴)细胞白血
(CL) 病少(见C类L型L) 白血病
【发病情况】
发病率: ⑴3-4/10万(×14亿≈38640) ⑵AL>CL,AML >ALL >CML >
白血病 (Leukemia)
主要内容
• 概述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标准 • 鉴别诊断 • 治疗
概述
• 定义: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 的恶性克隆
•
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
细胞增殖
•
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
而停滞
•
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
Myeloid stem cells
Pluripotential stem cells Lymphoid stem cells
出血原因: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 小板减少、凝血异常、感染
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 淋巴结、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以ALL多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T细 胞ALL
• 骨骼和关节 常有胸骨下段压痛,儿童多见关节、骨骼疼痛,骨 髓坏死出现骨骼剧痛
• LL ⑶男性>女性 (1.81:1) ⑷病种随年龄呈不均匀分布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生物因素(病毒感染--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 Ⅰ型,EB病毒;免疫功能异常) 二、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日本广岛--30倍,长 崎--17倍,DNA裂变
断裂、重组) 三、化学因素(苯--油漆、染料、塑料、农药, 烷化剂-CTX、氮芥)
Plasma cell:
白血病的分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急(性A白L血)病急病性(非AL淋L巴)细胞白血
(慢A性N粒L细L,胞A白ML血)病 慢性白血病(慢C性M淋L巴)细胞白血
(CL) 病少(见C类L型L) 白血病
【发病情况】
发病率: ⑴3-4/10万(×14亿≈38640) ⑵AL>CL,AML >ALL >CML >
白血病 (Leukemia)
主要内容
• 概述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标准 • 鉴别诊断 • 治疗
概述
• 定义: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 的恶性克隆
•
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
细胞增殖
•
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
而停滞
•
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
Myeloid stem cells
Pluripotential stem cells Lymphoid stem cells
内科学-白血病PPT课件

③ 相关的症状及体征消失。 PR为1-2项未达标,NR为三项均未达标。
2023/12/31
(二) 白血病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
• * 白血病可表现三系减少,见于非白血性白
血病,急性低增生性白血病(多见于老年人, 进展缓慢,脏器不大,骨髓增生减低);
* 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 * 骨髓象明显区别:原始细胞≥30%; * 再障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升高。
增加疗效。 ② 细胞周期G0、G1、S、G2、M
2023/12/31
• ③ 化疗药物分类(按细胞周期分类)
• 烷化剂、抗代谢类、抗生素类、植物类 、杂类、激素、免疫增强剂。
• 常用联合方案: ALL:VP、VDP、VLP、VLDP、VMP、
VAP等 AML:DA、DAE、HAD、HOAP、HA等
最常见。AML • (4)口腔和皮肤:牙龈肿胀、皮肤紫蓝
色结节。 M4、M5 • (5)睾丸:一侧无痛性肿大。睾丸白血
病,ALL,白血病髓外复发的根源。
2023/12/31
(6). 脑膜白血病(CNS-L)
• 脑膜白血病:见于ALL及AML( M4、M5、 M2),儿 童,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 诊断 : ① 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昏迷; ② 颅神经受损表现; ③ CSF压力升高>200mmH20; ④ CSF生化及常规—WBC>10/uL或蛋白升高或 糖下降; ⑤ CSF病理—找到白血病细胞 化验有其中之一即可诊断。
2023/12/31
2. MDS分型
• 3. 白血病与MDS的区别 (1) MDS突出表现为病态造血; (2) 原始细胞<20%; (3) 骨髓活检显示ALIP(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 ALIP(即正常骨髓原始或早幼细胞位于骨内膜 下,均匀分布,而MDS时,这些细胞可聚集成 簇,且位于BM中央。ALIP可辅助诊断MDS,且 与预后有关,有ALIP者预后差,易转为白血病 。)
2023/12/31
(二) 白血病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
• * 白血病可表现三系减少,见于非白血性白
血病,急性低增生性白血病(多见于老年人, 进展缓慢,脏器不大,骨髓增生减低);
* 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 * 骨髓象明显区别:原始细胞≥30%; * 再障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升高。
增加疗效。 ② 细胞周期G0、G1、S、G2、M
2023/12/31
• ③ 化疗药物分类(按细胞周期分类)
• 烷化剂、抗代谢类、抗生素类、植物类 、杂类、激素、免疫增强剂。
• 常用联合方案: ALL:VP、VDP、VLP、VLDP、VMP、
VAP等 AML:DA、DAE、HAD、HOAP、HA等
最常见。AML • (4)口腔和皮肤:牙龈肿胀、皮肤紫蓝
色结节。 M4、M5 • (5)睾丸:一侧无痛性肿大。睾丸白血
病,ALL,白血病髓外复发的根源。
2023/12/31
(6). 脑膜白血病(CNS-L)
• 脑膜白血病:见于ALL及AML( M4、M5、 M2),儿 童,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 诊断 : ① 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昏迷; ② 颅神经受损表现; ③ CSF压力升高>200mmH20; ④ CSF生化及常规—WBC>10/uL或蛋白升高或 糖下降; ⑤ CSF病理—找到白血病细胞 化验有其中之一即可诊断。
2023/12/31
2. MDS分型
• 3. 白血病与MDS的区别 (1) MDS突出表现为病态造血; (2) 原始细胞<20%; (3) 骨髓活检显示ALIP(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 ALIP(即正常骨髓原始或早幼细胞位于骨内膜 下,均匀分布,而MDS时,这些细胞可聚集成 簇,且位于BM中央。ALIP可辅助诊断MDS,且 与预后有关,有ALIP者预后差,易转为白血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3(Burkitt型)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 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 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 胞浆嗜碱性,染色深。
【临床表现】 起病急缓不一,临床征象: 贫血、发热、出血(均为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 现) 浸润(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表现)
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贫血 ①部分患者因病程短,可无贫血 ②半数患者就诊时已有重度贫血,尤其是继发于 MDS者
白血病的分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白血病 (A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ANLL,AM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慢性白血病 (C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少见类型白血病
发病率: ⑴3-4/10万(×14亿≈38640) ⑵AL>CL,AML >ALL >CML >CLL ⑶男性>女性 (1.81:1) ⑷病种随年龄呈不均匀分布 ⑸与亚洲其他国家接近,低于欧美 死亡率:第6位(男性)、第8位(女性) 第1位(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
M6(红白血病)
①骨髓中幼红细胞≥50% ②NEC中原始细胞(Ⅰ型 +Ⅱ型)≥30%Biblioteka M7(急性巨核细胞白 血病)
①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 ≥30% ②血小板抗原阳性 ③血小板过氧化物酶阳性
L1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 细胞(直径≤12μ m)为 主
L2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 细胞(直径≥12μ m)为 主
白血病 (Leukemia)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概述
定义: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 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 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 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 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 积,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 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M3(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 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 细胞在NEC中>30%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 分分化型) ①原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 %~89% ②其他细胞>10% ③单核细胞<20% (我国将M2分为M2a和M2b, M2a即M2,M2b特点:骨 髓中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 多,但以异常的中性中幼 粒细胞为主,有明显的核 浆发育不平衡,核仁常见, 此类细胞>30%)
发热原因:肿瘤性发热、感染
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出血 ①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 ②出血部位:以皮肤瘀点、瘀癍、鼻出血、牙龈 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 碍;APL呈全身广泛性出血 ③多数AL死于出血,其中多数为颅内出血
出血原因: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 小板减少、凝血异常、感染
FAB分类法
ANLL(AML) M0(minimally differentiated AML) M1(AML without maturation) M2(AML with maturation) M3(APL) M4(AMML) M5(AMoL ) M6(EL) M7(AMeL)
AL
L1 ALL L2 L3
Neutrophil Basophil Eosinophil Monocytes/Macrophage
Defense against infection
Platelets: Mediate blood clotting T-lymphocytes: antigen presenting B-lymphocytes Plasma cell: Source of antibodies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 分化型) ①骨髓原始细胞>30% ②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 核仁明显 ③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苏 丹黑B阳性细胞<3% ④电镜下MPO阳性 ⑤CD33或CD13等髓系标志 可呈阳性,淋巴系抗原通 常为阴性,血小板抗原阴 性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 分化型) ①原粒细胞(Ⅰ型+Ⅱ型, 原粒细胞浆中无颗粒为Ⅰ 型,出现少数颗粒为Ⅱ型) 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 (NEC,指不包括浆细胞、 淋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 巨噬细胞及所有红系有核 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的90%以上 ②其中至少3%以上的细胞 为MPO阳性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 血病) ①骨髓中原始细胞占NEC的 30%以上 ②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 % ③各阶段单核细胞>20%
M4Eo 除上述特点外,嗜酸性粒 细胞在NEC中≥5%
M5(急性单核细胞白 血病) ①骨髓NEC中原单核、 幼单核及单核细胞 ≥80% ②原单核细胞≥80%为 M5a ③原单核细胞<80%为 M5b
【发病情况】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生物因素(病毒感染--人类T淋巴细胞 病毒Ⅰ型,EB病毒;免疫功能异常) 二、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日本广岛--30 倍,长崎--17倍,DNA裂变 断裂、重组) 三、化学因素(苯--油漆、染料、塑料、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定义: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 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 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 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 器,抑制正常造血。主要表现为贫 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Myeloid stem cells
Pluripotential stem cells Lymphoid stem cells
Unipotential progenitor cells
Immature hematopoietic cells
mature hematopoietic cells
Erythrocytes: transport oxygen
贫血原因:红细胞生成受抑、出血
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发热 ①半数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 ②可出现低热或高热,伴有畏寒、出汗 ③高热往往提示继发感染,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最常 见;肺部感染、肛周炎、肛旁脓肿亦常见 ④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⑤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可出现真菌感染 ⑥可发生病毒感染,偶见卡氏肺孢子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