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A
(完整word)遥感原理与应用5套考试题

试题六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光谱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3、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4、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5、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6、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7、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8、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9、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
10、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电磁振动的传播;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的波长排列。
三、问答题(40分)1、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2、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b)地形起伏的影响c)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d)大气折射的影响e)地球自转的影响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丰富的信息量b)直观性强c)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d)现实性强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a)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b)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1)大气状况的影响(2)下垫面的影响(3)其他因素的影响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a)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b)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c)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d)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e)地理地图与遥感影像的复合f)符号注记层的生成g)影像地图图面配置h)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刷四、论述题(30分)1、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精品文档]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精品文档]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b82c6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5.png)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遥感2、遥感技术3、电磁波4、电磁波谱5、绝对黑体6、绝对白体7、灰体8、绝对温度9、辐射温度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11、大气窗口12、发射率13、热惯量14、光谱反射率15、光谱反射特性曲线16、遥感平台17、遥感传感器18、卫星轨道参数19、升交点赤经20、轨道倾角21、近地点角距22、地心直角坐标系23、大地地心直角坐标系24、卫星姿态角25、开普勒第三定理26、重复周期27、近圆形轨道28、与太阳同步轨道29、近极地轨道30、偏移系数31、小卫星32、遥感传感器33、探测器34、红外扫描仪35、多光谱扫描仪36、推扫式成像仪37、成像光谱仪38、瞬时视场39、真实孔径侧视雷达40、合成孔径侧视雷达41、全景畸变42、动态全景畸变43、静态全景畸变44、距离分辨率45、方位分辨率46、雷达盲区47、基尔霍夫定律48、多中心投影49、多中心斜距投影50、几何校正51、多项式纠正52、间接法纠正53、直接法纠正54、灰度重采样55、最邻近像元重采样56、双线性内插57、双三次卷积58、图像配准59、数字镶嵌60、数字地面模型61、正射影像62、地理编码图象63、辐射误差64、辐射定标65、大气校正66、密度分割67、真彩色合成68、假彩色合成69、伪彩色图像70、图像平滑71、图像锐化72、边缘检测73、低通滤波74、高通滤波75、图像融合76、直方图正态化77、梯度算子78、线性拉伸79、拉氏算子80、直方图均衡81、邻域法处理82、模式识别83、遥感图像自动分类了84、统计模式识别85、结构模式识别86、光谱特征向量87、特征空间88、特征变换89、特征选择90、主分量变换91、哈达玛变换92、穗帽变换93、标准化距离94、类间离散度95、类内离散度96、判别函数97、判别边界98、监督法分类99、非监督法分类100、条件概率101、先验概率102、后验概率103、贝叶斯判别规则104、马氏距离105、欧氏距离106、计程距离107、错分概率108、训练样区109、最大似然法分类110、最小距离法分类111、ISODATA法分类112、混淆矩阵二、英文释义GPSERTS_ LANDSA T_ SPOTIRS CBERS Space Shuttle MODISIKONOSQuick BirdRadarsatERSMSSTMHRVSARINSARCCDBSQBILBMPTIFFERDASPCIDEM三、填空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等组成。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Final Version)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一、名词概念1. 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传感器传感器是遥感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收集和记录地物电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如光学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等,是获取遥感信息的关键设备。
3.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转载传感器进行探测的运载工具,如飞机、卫星、飞船等。
按其飞行高度不同可分为近地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4.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5. 地物发射波谱曲线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的发射波谱。
按地物发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发射波谱曲线。
(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总发射)6. 大气窗口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 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许多时,也叫分子散射。
8.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类。
9. TM即专题测图仪,是在MSS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第二代多光谱光学-机械扫描仪,采用双向扫描。
10. 空间分辨率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间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最小单元,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
11. 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12. 波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也称光谱分辨率。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要点(3-12)《遥感原理》试题三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小题,共32分)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后能量可分为三部分,不包括下面哪种辐射()。
A.反射B.吸收C.透射D.发射2. NDVI= (Ch2 - Ch1)/(Ch2 + Ch1)指的是()。
A.比值植被指数B.差值植被指数C.差比值植被指数D.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3. 大气窗口是指()。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B.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C.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4.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A.32个B.64个C.128个D.256个5.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
A.图像配准B.图像增强C.图像分类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7.黑体辐射是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其特点()。
A. 吸收率为0B.反射率为0C.发射率为0D.透射率为1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中,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解译者的经验,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的,是下面哪种方法()。
A.直接判读法B.对比分析法C.信息复合法D.综合分析法9.计算植被指数NDVl,主要使用以红波段和下面哪个波段()。
A.紫外波段B.蓝色波段C.近红外波段D.绿波段10.以下不是高光谱遥感特点的有()。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更连续的光谱段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得多。
11.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A.近紫外摄影B.可见光摄影C.近红外摄影D.多光谱摄影12.下面关于遥感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B.加拿大发射RADARSAT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携带SAR的遥感卫星。
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

2014——2015年度《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命题:2011级土管系)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①遥感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应用领域②电磁波及遥感的物理基础③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第二章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1.图像的表示形式2.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3.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4.数字图像处理的系统考题:第一二章(A卷)1.电磁波谱中(A)能够监测油污扩散情况,(D)可以穿透云层、冰层。
(2分)A.紫外电磁波(0.01-0.4μm)B.可见光(0.4-0.76μm)C.红外电磁波(0.76-100 0μm)D.微波电磁波(1mm-1m)2.遥感按遥感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2分)3.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格式包括BS、BIL、GeoTIFF。
(1分)4.遥感传感器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几部分组成。
(2分)5.地图数据有哪些类型?(3分)答:DEM 数字高程模型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LG 数字线划图DRG 数字栅格图6.何谓遥感?遥感具有哪些特点?(5分)答: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传感器,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特点: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④其他特点: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等.B卷1.绿色植物在光谱反应曲线可见光部分中的反射峰值波长是( B )。
(1分)A 0.50μmB 0.55μmC 0.63μm D0.72μm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源包括多光谱数据源、高光谱数据源、全色波段数据源和SAR数据源。
(3分)3.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是像元,它具有位置和灰度两个属性。
(2分)4.函数I=f(x,y,z,λ,t)表示的是一幅三维彩色动态图。
《遥感原理与应用》基础性试题及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一、单项选择题(22 分)1.L andsat 卫星传感器TM 主题绘图仪有()个波段。
【基础类】A.5B.6C.7D.82.I KONOS-2 遥感传感器是()CCD 推扫式成像。
【基础类】A.单线阵B.双线阵C.三线阵D.面阵3.遥感技术是利用地物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或()辐射特征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
【基础类】A.反射发射B.干涉衍射C.反射干涉D.反射衍射4.T M6 所采用的10.4~12.6um 属于()波段。
【基础类】A.红外B.紫外C.热红外D.微波5.彩红外影像上()呈现黑色,而()呈现红色。
【基础类】A.植被 B.水体 C.干土 D.建筑物6.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基础类】A.太阳高度角 B.不同的地理位置C.卫星高度D.成像传感器姿态角7.红外姿态测量仪可以测定()。
【基础类】.航偏角 B.俯仰角 C.太阳高度角 D 角8.下面遥感卫星影像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
【基础类ndsat-7ETM+B.SPOT5C.IKONOS-2D.MODIS9.下面采用近极地轨道的卫星是()。
【基础类】ndsat-5B.SPOT5C.神州7 号D.IKONOS-210.下面可获取立体影像的遥感卫星是()。
【基础类】ndsat-7B.SPOT 5C.IKONOS-2D.MODIS11.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有()。
【基础类】A.ft体前倾B.高差产生投影差C.比例尺变化D.可构成立体像对12.通过推扫式传感器获得的一景遥感影像,在()属于中心投影。
【基础类】A.沿轨方向B.横轨方向C.平行于地球自转轴方向D.任意方向13.SPOT1-4 卫星上装载的HRV 传感器是一种线阵()扫描仪。
【基础类】A.面阵B.推扫式C.横扫式D.框幅式14.()只能处理三波段影像与全色影像的融合。
【基础类】A.IHS 变换B.KL 变换C.比值变换D.乘积变换15.下列软件中,属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的是()。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光学影像
2、数字影像
3、空间域图像
4、 ERDAS
5、红外扫描仪
6、多光谱扫描仪
7、真实孔径侧视雷达
8、全景畸变
9、合成孔径侧视雷达
10、方位分辨率
11遥感
12 遥感技术
13 电磁波
14 电磁波谱
15 绝对黑体
16 灰体
17 绝对温度
18 色温
19 大气窗口
20 发射率
二、填空题
8、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
其在、、方面都
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9、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
3、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4、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
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米
三、简答题
1、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影像特征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3、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4、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5、多项式拟合法纠正选用一次项、二次项和三次项,各纠正遥感图像中的哪些变形误差?
6、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7、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8、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9、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
10、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四、论述题
1.叙述遥感图像监督法分类的基本原理,请你设计一个完整的框架以实现遥感图像的监督法分类,指出每一步的功能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略
二、填空题
1、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
2、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子系统、解
译知识获取子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3、精确的定位能力和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4、太阳同步轨道
三、简答题
略
四、论述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