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结晶现象》溶液PPT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7.4结晶现象一等奖优秀课件

2、蒸发结晶(晒盐)
(食盐溶液)
(二)过滤法:一种可溶 + 一种不溶
(泥沙+食盐)
练习:
对于两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一般采用结晶法进
行分离。 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练习: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固体混合物中,如
何提纯KNO3 ?
方法与步骤:
热水溶解(形成热饱和溶液)→ 冷却结晶→ 再过滤(得到KNO3) →洗涤 →干燥
观察需要 哪些仪器
烧杯嘴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 三层滤纸 滤纸边缘比 漏斗口稍低 滤液液面低于 滤纸的边缘 滤纸紧贴漏斗 漏斗末端靠 烧杯内壁
思考操作注意事项
3、过滤的操作方法
3、过滤的操作方法
3、过滤的操作方法
小结: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 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 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 玻璃棒中部(让滤液沿玻璃棒缓缓 地流入漏斗);玻璃棒末端斜靠三 层滤纸一边(避免将滤纸戳穿);漏 斗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 缘(否则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 流下,使固体混入滤液)。
蒸发结晶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溶质, 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例如:将海水引到盐滩上,经过风吹 日晒,是水分蒸发,就得到食盐
解释:
“夏天捞盐” 和
“冬天捞碱” 的道理。
你知道粗盐和精盐是怎么得到的?
粗盐是海水晒盐得来的
精盐是由粗盐提纯而来的。
P212 实验7-10 粗盐的提纯 四、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 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 方法。
练习
1.加快食盐溶解 →2.引流 →3.受热均匀,以防液体飞溅 →4.转移晶体
(食盐溶液)
(二)过滤法:一种可溶 + 一种不溶
(泥沙+食盐)
练习:
对于两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一般采用结晶法进
行分离。 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练习: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固体混合物中,如
何提纯KNO3 ?
方法与步骤:
热水溶解(形成热饱和溶液)→ 冷却结晶→ 再过滤(得到KNO3) →洗涤 →干燥
观察需要 哪些仪器
烧杯嘴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 三层滤纸 滤纸边缘比 漏斗口稍低 滤液液面低于 滤纸的边缘 滤纸紧贴漏斗 漏斗末端靠 烧杯内壁
思考操作注意事项
3、过滤的操作方法
3、过滤的操作方法
3、过滤的操作方法
小结: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 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 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 玻璃棒中部(让滤液沿玻璃棒缓缓 地流入漏斗);玻璃棒末端斜靠三 层滤纸一边(避免将滤纸戳穿);漏 斗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 缘(否则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 流下,使固体混入滤液)。
蒸发结晶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溶质, 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例如:将海水引到盐滩上,经过风吹 日晒,是水分蒸发,就得到食盐
解释:
“夏天捞盐” 和
“冬天捞碱” 的道理。
你知道粗盐和精盐是怎么得到的?
粗盐是海水晒盐得来的
精盐是由粗盐提纯而来的。
P212 实验7-10 粗盐的提纯 四、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 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 方法。
练习
1.加快食盐溶解 →2.引流 →3.受热均匀,以防液体飞溅 →4.转移晶体
《结晶现象》溶液PPT优秀课件

原因: ①过滤时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②滤纸破损; ③烧杯不洁净等。
处理方法:重新过滤。
思考题2:如果滤纸不用水润湿,无法紧贴漏斗内壁,会造成 什么影响?
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率。
〖实验7-10〗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③蒸发
当蒸发皿底部有较 析出的晶体是氯化
明澄清的
过滤的方法
①制作过滤器:取一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以一边为一层滤纸另一边为三层滤纸的 方式打开,使滤纸成圆锥形,放入漏斗内,用水将滤纸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 玻璃棒轻轻按压滤纸,赶出滤纸与漏斗中间的气泡,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的边缘。
②固定烧杯和过滤器:漏斗放 在铁架台的铁圈上,下方放烧 杯,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①定义:将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 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②适用范围: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 如KNO3。
0 T2
2.蒸发结晶法(蒸发溶剂法)
S
①定义: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的过程。
②适用范围: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
如NaCl。
0
T1
T
T
• 结晶法的应用
课堂达标
1.欲使硝酸钾从其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快点结晶出来,应采
用的最佳方法是( C )
A.冷却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常温下使水蒸发 C.先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然后降温 D.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2.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处理方法:重新过滤。
思考题2:如果滤纸不用水润湿,无法紧贴漏斗内壁,会造成 什么影响?
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率。
〖实验7-10〗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③蒸发
当蒸发皿底部有较 析出的晶体是氯化
明澄清的
过滤的方法
①制作过滤器:取一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以一边为一层滤纸另一边为三层滤纸的 方式打开,使滤纸成圆锥形,放入漏斗内,用水将滤纸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 玻璃棒轻轻按压滤纸,赶出滤纸与漏斗中间的气泡,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的边缘。
②固定烧杯和过滤器:漏斗放 在铁架台的铁圈上,下方放烧 杯,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①定义:将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 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②适用范围: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 如KNO3。
0 T2
2.蒸发结晶法(蒸发溶剂法)
S
①定义: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的过程。
②适用范围: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
如NaCl。
0
T1
T
T
• 结晶法的应用
课堂达标
1.欲使硝酸钾从其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快点结晶出来,应采
用的最佳方法是( C )
A.冷却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常温下使水蒸发 C.先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然后降温 D.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2.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 结晶现象 课件

(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 时,
可采用降温结晶法分离(或提纯) 物质a;
②当物质b 中含有少量物质a(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
硝酸钾) 时, 可采用蒸发结晶法分离(或提纯) 物质b。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固液混合物的分离——过滤
知2-讲
1. 概念:过滤是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
一种方法。
2. 仪器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玻璃棒、烧杯、
合物溅出。
3. 在蒸发操作中: 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温度
过高引起液滴飞溅。
感悟新知
考向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知3-练
题型1 粗盐提纯操作的正误判断
例6 [中考·连云港] 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中的相关装置
和操作,正确的是( A )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析: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 拌,A正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B 错误;蒸发 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 飞溅,C 错误;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 夹取,D 错误。
如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而少数溶液则需要升温才会析出晶
体,如饱和石灰水;腌菜晾晒时表面出现很多小晶体,其
实质是蒸发结晶,没有产生新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是物理变化;溶液
中析出晶体,说明此条件下它不能再溶解该溶质,肯定是
饱和溶液。
感悟新知
知1-练
特别提醒: 1. 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都需先将溶液转化为饱和
溶液。 2. 结晶后得到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 饱和石灰水降温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无结晶
感悟新知
知2-练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结晶现象》溶液PPT精品课件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2.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 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2.过滤
一贴: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操 作
二低:即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注
②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意 事
三靠:即①盛浑浊液体的烧杯要紧靠玻璃棒
项
②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处
③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3.蒸发 如图所示,将蒸发皿放到铁圈上,倒入滤液,用酒精 灯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 即停止加热;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4.固体食盐洗涤 用玻璃棒将固体食盐移入一个洁净的过滤器里,用少 量水均匀冲洗。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
1.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有两种方法 (1)蒸发结晶 (2)降温结晶 2.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1)粗盐溶解(2)过滤 (3)蒸发 (4)固体食盐洗涤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有两种方法 1.蒸发结晶: 恒温蒸发,使溶剂的量减少; (适合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2降温结晶: 保持溶剂的量不变,使溶液的温 度降低。 (适合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的物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二、结晶法的应用
2.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 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2.过滤
一贴: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操 作
二低:即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注
②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意 事
三靠:即①盛浑浊液体的烧杯要紧靠玻璃棒
项
②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处
③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3.蒸发 如图所示,将蒸发皿放到铁圈上,倒入滤液,用酒精 灯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 即停止加热;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4.固体食盐洗涤 用玻璃棒将固体食盐移入一个洁净的过滤器里,用少 量水均匀冲洗。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
1.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有两种方法 (1)蒸发结晶 (2)降温结晶 2.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1)粗盐溶解(2)过滤 (3)蒸发 (4)固体食盐洗涤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有两种方法 1.蒸发结晶: 恒温蒸发,使溶剂的量减少; (适合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2降温结晶: 保持溶剂的量不变,使溶液的温 度降低。 (适合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的物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二、结晶法的应用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课件 结晶

① 当A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 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
②当B中含有少量A时,提纯B, 采用(蒸发溶液剂法)方法。
3、结晶的应用
a、从溶液中提取溶质
b、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 简单原理:根据几种可溶性的固态物 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采用 结晶法进行分离,得到较纯净的物质。
▪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C )
甲同学方案(过滤法):在烧杯中加入10克混合 物,注入 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乙同学方案(蒸发法):在烧杯中加入10克混合 物,注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转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 蒸干。
丙同学方案(结晶法):在烧杯中加入10克混合 物,注入10毫升水,加热到混合物全部溶解,然后冷却至 室温,过滤。
体的形式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的过 程叫结晶。
溶解: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分散到另一
种物质(溶剂)中的过程。
几种晶体的形状
食
盐
晶
体
食
糖
硫酸铜晶体
晶
体
明矾晶体
食盐晶体
重铬酸钾
[实验3]将盛有30mL的水的试管进行加热, 并不断加入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 溶液.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 实验现象.
现象: 与实验2相比,烧杯底部只有少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小结]
溶 解
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受温度 度
A
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
B
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①当A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
温度
采用冷( 却热的饱和溶液法 )方法;
步骤是(制成较高温度浓溶液→降温→过滤 )。
②当B中含有少量A时,提纯B,
②当B中含有少量A时,提纯B, 采用(蒸发溶液剂法)方法。
3、结晶的应用
a、从溶液中提取溶质
b、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 简单原理:根据几种可溶性的固态物 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采用 结晶法进行分离,得到较纯净的物质。
▪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C )
甲同学方案(过滤法):在烧杯中加入10克混合 物,注入 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乙同学方案(蒸发法):在烧杯中加入10克混合 物,注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转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 蒸干。
丙同学方案(结晶法):在烧杯中加入10克混合 物,注入10毫升水,加热到混合物全部溶解,然后冷却至 室温,过滤。
体的形式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的过 程叫结晶。
溶解: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分散到另一
种物质(溶剂)中的过程。
几种晶体的形状
食
盐
晶
体
食
糖
硫酸铜晶体
晶
体
明矾晶体
食盐晶体
重铬酸钾
[实验3]将盛有30mL的水的试管进行加热, 并不断加入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 溶液.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 实验现象.
现象: 与实验2相比,烧杯底部只有少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小结]
溶 解
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受温度 度
A
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
B
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①当A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
温度
采用冷( 却热的饱和溶液法 )方法;
步骤是(制成较高温度浓溶液→降温→过滤 )。
②当B中含有少量A时,提纯B,
九年级化学7.4 结晶现象 课件

(实验完毕,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粗盐提纯中:溶解、过滤、蒸发操作都用到了 玻璃棒,玻璃棒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①溶解
②过滤
三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
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③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③蒸发
小结
• 1、有规则形状的固体称为晶体,形成晶体的 过程称为结晶。晶体是名词、结晶是动词。
7.4 结晶现象
晶体欣赏
硫酸铜晶体
明矾晶体
晶体欣赏
氯化钠晶体
晶体欣赏
硝酸钾晶体
晶体欣赏
金刚石
雪花
晶体欣赏
石英
方解石
一、晶体、结晶
1.晶体: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形状不同
2.晶体的形成
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
定义:从饱和溶液形成晶体的
物质的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 显著增大
过程成为结晶。
二、混合物的分离
怎样分离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1、两种固体中一种 可溶另一种不可溶----过滤法
2、两种固体都可溶-----结晶法
1.结晶法(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对于含有杂质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一般 采用结晶法 进行分离。 例如:将少量食盐从硝酸钾固体中除去。
方法与步骤:
1.加热溶解:2.趁热过滤: 3.冷却结晶: 4.再过滤: 5.干燥晶体:
2.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
离的一种方法。
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 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
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玻
璃棒中部(让滤液沿玻璃棒缓缓地流 入漏斗);玻璃棒末端斜靠三层 滤纸一边(避免将滤纸戳穿);漏斗 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否则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 下,使固体混入滤液)。
粗盐提纯中:溶解、过滤、蒸发操作都用到了 玻璃棒,玻璃棒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①溶解
②过滤
三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
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③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③蒸发
小结
• 1、有规则形状的固体称为晶体,形成晶体的 过程称为结晶。晶体是名词、结晶是动词。
7.4 结晶现象
晶体欣赏
硫酸铜晶体
明矾晶体
晶体欣赏
氯化钠晶体
晶体欣赏
硝酸钾晶体
晶体欣赏
金刚石
雪花
晶体欣赏
石英
方解石
一、晶体、结晶
1.晶体: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形状不同
2.晶体的形成
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
定义:从饱和溶液形成晶体的
物质的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 显著增大
过程成为结晶。
二、混合物的分离
怎样分离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1、两种固体中一种 可溶另一种不可溶----过滤法
2、两种固体都可溶-----结晶法
1.结晶法(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对于含有杂质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一般 采用结晶法 进行分离。 例如:将少量食盐从硝酸钾固体中除去。
方法与步骤:
1.加热溶解:2.趁热过滤: 3.冷却结晶: 4.再过滤: 5.干燥晶体:
2.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
离的一种方法。
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 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
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玻
璃棒中部(让滤液沿玻璃棒缓缓地流 入漏斗);玻璃棒末端斜靠三层 滤纸一边(避免将滤纸戳穿);漏斗 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否则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 下,使固体混入滤液)。
7.4结晶现象 公开课ppt课件

7.4 结晶现象
1
学习目标 1、认识晶体及形成过程。 2、了解结晶现象。 3、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
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210-211页内容。思考晶体是怎样形成的?
3
4
5
6
7
8
9
一· 晶体 1.晶体是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10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的两种方法:
溶解度随降温改变明显的物质 1、冷却热饱和溶液(如KNO3)
2、蒸发溶剂(如NaCl)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改变明显的物质
11
二、怎样分离混合物? 两种固体混合后的分离方法: 过滤法:一种可溶 + 一种不溶
(泥沙+食盐) 结晶法: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分离KNO3与NaCl溶液)
12
过滤
一贴:
滤纸要紧贴 漏斗的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滤纸三层处 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
13
小结
一.晶体:具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
二.晶体的形成: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有两种方法: 1.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结晶,使溶剂的量减少; 三、怎样分离混合物?
1.过滤法
2.结晶法
14
Hale Waihona Puke
1
学习目标 1、认识晶体及形成过程。 2、了解结晶现象。 3、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
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210-211页内容。思考晶体是怎样形成的?
3
4
5
6
7
8
9
一· 晶体 1.晶体是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10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的两种方法:
溶解度随降温改变明显的物质 1、冷却热饱和溶液(如KNO3)
2、蒸发溶剂(如NaCl)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改变明显的物质
11
二、怎样分离混合物? 两种固体混合后的分离方法: 过滤法:一种可溶 + 一种不溶
(泥沙+食盐) 结晶法: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分离KNO3与NaCl溶液)
12
过滤
一贴:
滤纸要紧贴 漏斗的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滤纸三层处 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
13
小结
一.晶体:具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
二.晶体的形成: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有两种方法: 1.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结晶,使溶剂的量减少; 三、怎样分离混合物?
1.过滤法
2.结晶法
14
Hale Waihona Puke
《结晶现象》溶液PPT

/g
溶 200
解 190
度
180 170
160
150 140
Hale Waihona Puke 130 120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氯化钠能用冷却热饱和 溶液的方法从溶液中析 出吗?
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 温度的影响小,在相同 量的溶剂里,在高温和 低温条件下溶解的量几 乎一样。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t)
硫酸铜晶体
明矾晶体
硝酸钾晶体 晶体具有规则的形状,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观察活动:晶体的形成
10mL水
冷却
加KNO3 的晶体
KNO3饱 和溶液
析出无 色晶体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叫做结晶。结晶是物质分离的方法之一。
氯化钠晶体
硫酸铜晶体
明矾晶体
结晶的方法
1.降温结晶 温度较高的饱和溶液
分离或提纯含杂质的混合物 如何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
氯化钠(泥沙)
粗盐提纯
学生实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1.粗盐溶解 (1)称量
(2)溶解
20mL
边加粗盐 边搅拌
2.过滤
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 可分离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
过滤操作的要点 玻璃棒
铁
漏斗
架
台
烧杯
➢一贴
➢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 玻璃棒斜靠三层滤纸处 ➢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降温冷却
结晶
适用对象: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且改变大的固体 物质。(溶解度曲线是上升的且比较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目的:除去粗盐中__难__溶__性_____的杂质。 PPT模板:
PPT素材:
PPT背景: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A.浓溶液
B.稀溶液
贴在漏斗内壁上;二低指___滤__纸__边__缘__低于漏斗边缘, _液__面__低__于__滤纸边缘;三靠指__盛__液__烧__杯__口_______紧靠在倾斜 的玻璃棒中部,_玻__璃__棒__斜__靠____在三层滤纸一边, ___漏__斗__下__端________紧靠接液烧杯内壁。
2020/11/20
2020/11/20
15
第七章 溶 液
[课堂速记]
2020/11/20
16
[应用示例] 例2 图7-4-1是某同学进行过滤的实验装置图。 (1)写出图中用字母标出的仪器名称。
2020/11/20
图7-4-1
17
第七章 溶 液
a__铁_架__台____,b___漏__斗_____。 (2)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倾__倒__液__体__时__没__有__用__玻__璃__棒__引__流_____________; ②__漏__斗__下__端__管__口__未__紧__靠__烧__杯__内__壁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__不__溶__性__固__体__物__质_的一种方法。
结晶现象
2020/11/20
1
问题导学
2020/11/20
2
新知预习
一 晶体与结晶 1.晶体:晶体一般有_规__则__的__几__何__形__状___,有__固__定__的熔、
沸点。 2.结晶:形成晶体的过程。晶体可由_饱__和___溶液形成,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__饱__和___溶液。
3.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的两种方法
6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结晶的方法 [情景展示]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2020/11/20
7
[问题探究]我们可采取什么方法将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 来?为什么“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呢?
[思考交流]
2020/11/20
8
[归纳提升]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结晶 法(即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 剂结晶法。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纯碱(碳酸钠)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2020/11/20
18
第七章 溶 液
(4)该同学改正错误后,过滤一杯浑浊的水,经过两次过滤 后发现滤液仍显浑浊,请你帮助他分析原因: _____滤__纸__破__损__(或__液__面__高__于__滤__纸__边__缘__等__合__理__答__案__)__________ ( 写 出两点即可)。
3.三步操作中都用到玻璃棒,玻璃棒在其中的作用分别 是_搅__拌__,__以__加__速__溶__解__、_引__流____(即使液体___沿__玻_璃__棒_____流 入漏斗)、__搅__拌__,__以__使__液__体__受__热__均__匀__,__防__止__液__滴_。飞溅
2020/11/20
2020/11/20
19
第七章 溶 液
[方法点拨] 过滤适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操作要 点为“一贴、二低、三靠”。
2020/11/20
20
课堂小结
2020/11/20
21
第七章 溶 液
当堂检测
知识点1 结晶的方法
1.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在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使
晶体析出后,剩下的溶液是( )
12
探究点二 粗盐的提纯 [情景展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020/11/20
13
[问题探究]过滤操作应注意什么?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作用有哪些?
[思考交流]
2020/11/20
14
[归纳提升]过滤时应注意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 靠”。还应注意:过滤前,应先将待过滤的液体静置一会儿, 等上层澄清后再过滤,以免影响过滤速率;过滤时不能用玻 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以免弄破滤纸。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失败的可能原因: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倾倒液体时液面高 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等。玻璃棒在溶解的过程中用于搅拌, 为了加速溶解;在过滤的过程中用于引流;在蒸发的过程中 用于搅拌,以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蒸发完毕后, 还用于转移固体。
2020/11/20
11
[方法点拨] 分离可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的混合物要用到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分离两种可溶性的混合物常利 用结晶法。若主要物质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一般 采用冷却结晶法(也称降温结晶法);若主要物质为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较小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结晶法。
2020/11/20
5
三 过滤操作
1.过滤器组成:漏斗和滤纸。 2.过滤操作所用的仪器有___铁__架__台__、烧杯、_玻__璃__棒__、
漏斗。 3.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__引__流__液__体_____,使液体沿
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4.操作要领:__一__贴__、__二__低__、__三__靠_。即:一贴指_滤__纸___紧
2020/11/20
9
第七章 溶 液
[课堂速记]
2020/11/20
10
[应用示例] 例1 从下列方法中选择适宜的方法,分离下列各组混合
物。(用序号填空) A.蒸发溶剂结晶法 B.冷却结晶法 C.溶解、过滤法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____A____。 (2)从实验室制O2的剩余物中分离出MnO2: ____C____。 (3)从含少量NaCl的KNO3溶液中分离出KNO3:____B____。
冷却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一般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改变__明__显___的溶质。
2020/11/20
3
第七章 溶 液
蒸发溶剂结晶法(即恒温蒸发溶剂)——一般适用于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改变___不__明__显____的溶质。
2020/11/20
4
第七章 溶 液
二 粗盐的提纯
1.步骤:__溶__解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