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重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重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重点总结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5.7——9的乘法口诀扩展资料: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2.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0角:等于零度的角.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3.乘法的运算定律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消去律.随着数学的发展, 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下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4.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商=被除数5.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8.完全商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9.不完全商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22.克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1 吨 = 1,000,000 克(一百万克)1 公斤(1千克) = 1,000 克(一千克)1 市斤 = 500克(1 克 = 0.002市斤)1 毫克 = 0.001 克(1克=1000毫克)1 微克 = 0.000 001 克(1克=1000000微克)1 纳克 = 0.000 000 001 克(1克=1000000000纳克)23.千克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1=11×2=2 2×2=41×3=3 2×3=6 3×3=91×4=4 2×4=8 3×4=12 4×4=161×5=5 2×5=10 3×5=15 4×5=20 5×5=25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15.7——9的乘法口诀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doc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doc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doc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序单号元1231 4567 2教学内容课本页次主要知识认知水平记忆解释性理解探究性理解登险峰 2复习第三册中各类计算的运算方法和正确性及长方形和正方√√形1 、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植树 3力。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 5 <40 ”,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4能将 14*6 这类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

感知乘法分√√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配率的思想,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1 .剪出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剪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正方体的展开图 52 .尝试将 6 个正方形的组合图折成正方体,并逐步认识到:√√√不是所有 6 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合成正方体的。

3 .培养学生正方体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1 .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法则。

连乘、连除2√√.培养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81 .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相差多少√√2 .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101 .借助千数图认识千以内的数。

√√达 2 .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8 小探究9 数射线10 位值图上的游戏11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12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13 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算)14三位数的加法(竖式计3 算)15 三位数的减法(横式计算)16 三位数的减法(竖式计算)17 估算与精确计算3.将数进行分拆,培养学生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14 1 .认识数位顺序表。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数。

1 .在数射线上读、写千以内的数。

2 .找相邻数和相邻的整16十数。

3 .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4.会计算进、退到整十数、整百数的算式。

5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1.知道位值概念。

182.了解数的表达式的转换过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二年级上册数学素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知识点归纳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素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知识点归纳沪教版

沪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汇总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1、看懂基本线段图求总数34+20=54(个)求部分60-20=40(个)求相差数56-34=22(个)求大数(小数)34+20=54(个)2、巧算(不需要背,只要看着算式能说就行)加法:加数增加,和也增加,加数减少,和也减少。

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减法: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第二单元、第四单元乘法、除法乘法1、乘法意义: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更简便。

求几个几是多少,几的几倍是多少,都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熟背表内乘法口诀。

4、乘法算式的意义例:○○○○○○○○○○○○3×4=12(个)表示3个4或者4的3倍是12。

△△△△△△△△△△△△△△△△△△△△△△△△每一份有(4)个△,有(6)份,也就是求(6)个(4)是(24)。

△的总数是(4)的(6)倍,算式:6×4=24除法1、除法意义: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或者求一个整体里有几个几(包含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无余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有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包括有余数的除法)4、0不可以做除数。

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得0。

5、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除法看图列式乘除法例题解析1、☆☆☆☆☆☆☆☆☆☆☆☆□○□=□(个)□○□=□(份)提示:这样的题中单位决定了除数。

第一个算式中单位是“个”,表示问每份有几个,除数是3份,第二个算式中单位是“份”,表示问可以分成几份,除数是每份数“4”。

解答:12÷3=4(个)12÷4=3(份)2、()÷3<5()里最大填几、。

上海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上海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上海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2、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 减数= 差和-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被减数- 差= 减数和- 第二个加数=第一个加数差+ 减数= 被减数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数X因数=积积X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积X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被除数X除数=商被除数X商=除数商X除数=被除数4、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商X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X商=除数(被除数-余数)X除数=商5、5X3+3X3=8X3=245X3-3X3=2X3=6计算方法:相同的因数不变,另外两个因数相加减。

6、最小的一位某某1,最大的一位某某9,最小的两位某某10,最大的两位某某99,最小的三位某某100,最大的三位某某999,最小的四位某某1000,最大的四位某某9999.7、数的排列:从大到小排列,用> 连接,先找最大数。

从小到大排列,用< 连接,先找最小数。

8、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9、位数有: 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四位数等。

10、数位有: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11、计数单位: 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的计数单位是千。

12、数的组成:1427 是由1 个千、4 个百、2 个十、7 个一组成。

13、100 里有一个百,100 里有2 个50,100 里有4 个25,100 里有5 个20,100 里有10 个10.14、1000 里有1000 个一,1000 里有100 个十,1000 里有10 个百,1000 里有1 个千。

15、千位某某就表示几个千,百位某某就表示几个百,十位某某就表示几个十,个位某某就表示几个一。

16、写出相邻数: 前面一个数是原某某,后面一个数是原某某.例如: (47) 48 (49)17、写出相邻整十数:原数个位在1-9 之间的,将原数个位变成0 就是前面一个数,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加10.例如: (50) 56 (60)原数是整十数的,原某某10 是前面一个数,原某某10 是后面一个数.例如:(30)40 (50)18、写出相邻整百数:原数百位后面有数的,前面一个整百数是将百位后面的数变成0,后面的一个整百数就是前面的整百数加100.原数是整百数的,原某某100 是前面一个整百数,原某某100 是后面一个整百数.19、加法竖式计算:(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上海市】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典型题

【上海市】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典型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清单及重点题同仁学校张妮第一部分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 + 加数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上海新教材二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汇总

上海新教材二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汇总

上海新教材二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汇总一.复习与提高(一)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在―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分拆方法,主要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和几,分拆成最简便方法就是分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也就是把十几分拆成十和几。

还可以先通过交换,然后来分拆;注意:我在分拆因数的时候,要分拆比较大的因数,书写时要注意格式。

1、如将14×6这类表内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1)、可以先交换,变成17×5=10×5+7×5=85,也可以直接处理5×17=5×10+5×7=85(2)、可以先交换,变成17×5=9×5+8×5=85,也可以直接处理5×17=5×9+5×8=85(二)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很多,形状也是不同的,共有11种之多。

由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有多个,不是所有的6个正方形组合成的图形都能折出正方体的。

(三)连乘,连除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提高列综合算式的能力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算顺序:(1)在整数四则运算中,计算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其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计算含有括号的式题时,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里面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运算顺序是小括号里面,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也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是用减法计算,因为从较大数里去掉和较小数同样多的一部分就是比较小数多的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一)要点:1. 认识千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0为1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小学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重点总结
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4.1—6的乘法口诀
15.7——9的乘法口诀
扩展资料: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
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

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

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下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

8为被除数。

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

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

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

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 吨 = 1,000,000 克(一百万克)
1 公斤(1千克) = 1,000 克(一千克)
1 市斤 = 500克(1 克 = 0.002市斤)
1 毫克 = 0.001 克(1克=1000毫克)
1 微克 = 0.000 001 克(1克=1000000微克)
1 纳克 = 0.000 000 001 克(1克=1000000000纳克)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