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士结构的施工缝预留设置与处理正式样本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施工缝的设置位置、处理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内在质量,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较大的质量隐患,引起质量事故,轻则产生裂缝,重则影响安全不能使用。

本文介绍了施工缝的设置位置和留置方法,总结了施工缝的有效处理方法标签:现浇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施工缝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往往由于施工技术、工艺或组织的原因,如混凝土浇筑量或浇灌面积大,施工条件的影响不得不中断混凝土的浇筑,等到混凝土再浇筑时,新旧混凝土之间便形成了一条接缝,即施工缝。

施工缝一般分为水平或竖直设置,应设在混凝土受力较小的部位,特别是受拉力、剪力较小的部位。

同一混凝土浇筑区的整体结构一般不设施工缝。

施工缝是工程结构中的薄弱部位,若其设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容易形成贯通裂缝或渗漏水现象,这样就降低了结构的受力性能,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甚至危及工程安全。

一、施工缝的留置位置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设置位置,必须按设计要求在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案中事先确定,各种结构有不同的设置位置。

1、柱——留在基础的上部水平面上,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施工缝的表面应垂直于构件的轴线。

2、梁板、肋形楼板——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以下。

浇筑单向板时,可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有主次梁的,当顺着次梁方面浇时,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当顺着主梁浇时,应留在主梁同时亦为板跨的中间1/2范围内,应注意施工缝应和相应的轴线垂直,梁板可留企口或垂直缝,不宜留斜槎。

3、楼梯——楼梯段跨中1/3跨度范围内且无负筋的部位,一般为向上层的第二步或第三步。

4、圈梁——除砖墙交接处、墙角、墙垛及门窗洞口范围以外的位置。

5、墙——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设置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可根据进度每隔1.5~2.0m设置一道水平施工缝,但水塔中的水箱施工缝,应避免留在支托斜底部分。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筋 绑 扎 。高 度 较 大 的 柱 以 及 厚 度 较 大 的 基 础 可 根 据 施 工 需 要 在 其 中部 留设 水 平 施 工 缝 , 要 时 , 对 配 筋 进 行 调 必 可 整 , 应 征 得 设 计 单 位 认 可 ; 殊 结 构 部 位 留 设 水 平 施 工 并 特 缝应征得设计单位 同意 。 1 2 垂 直 施 工 缝 的 留设 位 置 应 符 合 下 列 规 定 . () 主 次 梁 的 楼 板 施 工 缝 应 留 设 在 次 梁 跨 度 中 间 的 1有
设 成 台 阶 形 , 阶 的 高 宽 比不 应 大 于 10 台 .; ( ) 水 平 施 工 缝 处 继 续 浇 筑 混 凝 土 前 , 对 地 脚 螺 2在 应 栓进 行一次复核校正 ; ( ) 直 施 工缝 或 台 阶 形 施 工 缝 的 垂 直 面 处 应 加 插 钢 3垂 筋 , 筋 数 量 和 规 格 应 由设 计 确 定 ; 插 ( ) 工缝 的 留设 应 经 设 计 单 位 认 可 。 4施 1 5 施 工 缝 留 设 界 面 应 垂 直 于 结 构 构 件 和 纵 向 受 力 .
() 向 板 施 工 缝 应 留设 在 平 行 于 板 短 边 的任 何 位 置 ; 2单 () 3 楼梯 上 的施 工缝 应 留在 踏 步板 的 中间 13 ;_ / 处 l6 _ 1 J () 的 水 平 施 工 缝 宜 设 置 在 门 洞 口过 梁 跨 中 1 3范 4墙 /
力 集 中 , 使 施 工 缝 在使 用 中 产 生 裂 缝 。 可
混 凝 土 在 现 代 工 程 建 设 中 占有 重 要 的地 位 , 建 筑 工 在 程 的 实 际施 工 过 程 中 , 常 需 要 根 据 现 场 环 境 与 条 件 设 置 常 各 种 施 工 缝 , 凝 土施 工 缝 位 置 留 置 不 当 及 施 工 缝 处 理 不 混 到位 , 对混凝 土成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 会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方法和问题处理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方法和问题处理

墙 ) 不应留置在受 剪力与弯矩最 大处 或底板与侧壁 的交接处 , , 一般 宜 留置 在高 出底 板 ( 有反梁 的也应高 出反梁 ) 如 且不小于 30 m的墙 身 0r a 上, 人防外墙宜 留置在高出底板 ( 如有反梁 的也应 高出反梁 ) 不小于 且 5 0 m的墙身上 。当墙体有孔洞时, 0r a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 30 m。 0r a 拱墙 结合的水平施工 缝 , 留在拱 ( ) 接缝线 以下 10 宜 板 墙 5 mm~30 m 0m 处, 先拱后墙 的施工缝可 留在起拱线处 ,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 。 防水抗渗外墙 的水平施工缝 ( 图2 可做成凸缝 、 见 ) 凹缝 、 阶梯缝 , 改 变其渗水 的直 接途径 , 还可 采用止水金属 片或塑料止水带 和遇水膨胀
橡胶 止水条 等阻止水 直接渗入 。
、 一
() a 凹缝
( ) 缝 b 凸
() c 阶梯缝
( 壹 lE d )平 Ⅱ 水板 () I e 平壹缝 睐 条 加【
的下面。
() 2 和楼 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 其水平施工缝应 留置在板底面 以
下 2 m ~3 mm处 。 当板 下 有 梁 托 时 , 留置 在 梁 托 下 部 。 0m 0 应 () 3 对于单向板 , 工缝应 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施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 宜顺着次梁方 向浇筑 , 施工缝应 留置在 次梁 跨度 中间 1 / 3的范围内( 见图 1 。 )

图 1有梁板 的施工缝位置 () 5 墙上 的施工缝应留置在 门洞 口过梁跨 中 1 范围内 , / 3 也可 留在 纵横墙 的交接处 。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 留在梯段长度 中间的 13范 围内 , / 混凝土楼 梯 栏板施工缝 与梯段施工缝相 对应一致 , 栏板 混凝土与梯段 踏步板混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方案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方案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方案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方案在大型混凝土结构物的施工过程中,合理留置施工缝对于保证结构整体性和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方案,包括施工缝的定义、留置原则、留置位置选择、留置长度规范以及留置操作注意事项。

一、施工缝的定义施工缝是指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因技术或组织需要的必要划分,预先留置的接缝。

这种接缝主要出现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浇筑顺序、时间、部位等安排需要,而预先留下的施工缝。

二、施工缝留置原则施工缝留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如梁、板等构件跨度较大的地方。

2、施工缝应与模板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影响模板拆除。

3、施工缝处应埋设钢筋或锚固件,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有效连接。

4、施工缝处应进行精细处理,确保新旧混凝土接合紧密,无明显裂缝。

三、施工缝留置位置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以下为常见的施工缝留置位置:1、柱子施工缝留置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

2、框架梁施工缝留置在柱子或梁的上面。

3、平板施工缝留置在纵横墙的交接处或墙体的起止处。

4、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楼梯段上起第二步或最后一步的踏步面上。

5、设备基础施工缝留置在基础的变截面处或预留孔洞的四周。

四、施工缝留置长度规范施工缝的留置长度应符合以下规范:1、施工缝处埋设的钢筋或锚固件应能承受该部位的剪力和弯矩,以保证结构整体性。

2、施工缝处的新旧混凝土连接应采用界面剂或专用连接件等措施,以保证连接紧密,无明显裂缝。

3、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原混凝土强度的70%。

4、施工缝的留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规定,则一般为30m 左右。

五、留置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施工过程中,应确保钢筋和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和长度,保证其符合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混凝士结构的施工缝预留设置与处理

建筑工程混凝士结构的施工缝预留设置与处理

建筑工程混凝士结构的施工缝预留设置与处理施工缝预留设置与处理混凝士结构在施工时需要设置施工缝,避免由于温度变化,素材沉降等原因导致结构裂缝,影响结构安全性和美观度。

施工缝即为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的预留缝隙,为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和膨胀预留一定的余地,使其能够在温度和湿度变化时自由伸缩,减少结构裂缝的形成,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美观度。

一、施工缝预留的位置和数量施工缝的预留位置应在混凝土结构的应力较小处设置,以防止由于应力集中而引起的结构损伤。

常见的位置有板缝、柱缝、墙缝、窗缝等。

在混凝土结构变形较大的部位,应适当增加施工缝的数量。

在混凝土中,施工缝的间距一般为25m~50m,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可以适当缩短缝隙的间距。

二、施工缝预留的宽度和深度施工缝的宽度和深度是根据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情况来设置的。

混凝土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膨胀和收缩性质。

温度变化时,混凝土会出现收缩或膨胀的情况,而这种收缩或膨胀不同于俗称的干缩和湿涨。

因此在施工缝的预留宽度上要注意以混凝土实际的膨胀和收缩情况为准,一般施工缝的宽度应为混凝土的1/3~1/4。

施工缝的深度通常为混凝土厚度的1/3。

三、施工缝预留的形状和处理方式施工缝的形状和处理方式应与建筑物的结构和样式相符。

对于直线施工缝,应该保证其在地面上的连续性,避免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

对于弧形缝隙,应定期整理,及时用防水胶进行修补,确保缝隙密封性。

钢筋绕缝是另一种常用的缝隙处理方式,它能固定应力位于缝隙处的钢筋,使钢筋不受拉应力而产生破裂等减小钢筋带来的拉应力。

四、施工缝预留时的注意事项在施工缝的预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混凝土浇注完毕之后的6小时左右进行施工缝的预留。

若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过长,则可能会出现开裂的情况。

2、在混凝土时,应将施工缝处的钢筋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保证其牢固性,防止其在施工缝处位移。

3、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对缝隙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范本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范本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范本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缝处理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下面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的范本,包括施工缝的处理原则、常见施工缝的处理方法及施工缝处理的注意事项。

一、施工缝处理的原则1. 保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避免产生开裂和渗漏。

3. 控制结构的变形和应力集中。

4. 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防腐蚀性。

5. 保证施工缝处理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二、常见施工缝的处理方法1. 建筑物纵向缝处理:(1)开缝处理:在设计要求开缝的位置进行开缝,并使用胶条或胶带进行密封。

(2)填塞处理:将填缝材料填充到已开裂的缝内,并压实固化。

(3)封闭处理:在开缝位置施加填缝材料,并封闭缝隙,保证结构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2. 建筑物横向缝处理:(1)切缝处理:在横向缝的位置进行切割,形成切缝,使用填缝材料填充切缝,并压实固化。

(2)分段施工处理:将建筑物分成几个独立的模块进行施工,避免横向缝的出现。

(3)控制裂缝处理:在横向缝的位置进行预应力或加固,控制裂缝的形成和扩展。

3. 建筑物垂直缝处理:(1)开缝处理:在设计要求开缝的位置进行开缝,并使用胶条或胶带进行密封。

(2)防渗处理:在垂直缝的位置进行防渗层的施工,提高结构的防水性能。

(3)分段施工处理:将建筑物分成几个独立的模块进行施工,避免垂直缝的出现。

三、施工缝处理的注意事项1. 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

2. 施工缝的处理应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避免延误施工进度。

3. 使用合适的填缝材料和密封材料,保证施工缝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4. 施工缝的处理应与其它结构部位相衔接,避免出现新的开裂和渗漏。

5. 施工缝的处理应注意施工质量和工艺,避免施工缝的处理质量不达标。

6. 施工缝的处理应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施工缝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起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的方法包括开缝处理、填塞处理、封闭处理、切缝处理、分段施工处理和控制裂缝处理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模版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模版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模版一、缝的分类和要求1. 根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原因,缝可分为预制缝、施工缝和伸缩缝。

- 预制缝:为了便于施工和减少混凝土收缩应力而预先设置的缝,一般为水平缝。

- 施工缝: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分段浇筑而产生的缝隙。

- 伸缩缝:用于处理因混凝土结构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伸缩变形,分为板间伸缩缝和板内伸缩缝。

2. 常见的缝的要求有:- 缝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

- 缝的尺寸、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 缝的施工应符合工程质量标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 缝的处理应考虑混凝土收缩、膨胀和渗透的特性,合理选择施工缝的宽度和深度。

- 缝的处理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防止渗漏和裂缝的产生。

二、预制缝的处理方法1. 预制缝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借助预制缝板、砖隔板或者金属隔板来进行处理。

- 预制缝板:用预制缝板对混凝土进行分割,将预制缝板设置在混凝土浇注的相邻部位,使混凝土出现预制缝。

- 砖隔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用砖块或者石块作为隔板,将混凝土分隔开,使混凝土出现预制缝。

- 金属隔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用金属板或者钢筋网作为隔板,将混凝土分隔开,使混凝土出现预制缝。

2. 预制缝的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预制缝板、砖隔板或者金属隔板应牢固可靠,确保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会移动或变形。

- 预制缝的位置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并保证缝的宽度和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 预制缝板、砖隔板或者金属隔板应及时拆除,避免对混凝土的造成损坏。

三、施工缝的处理方法1. 施工缝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切割、填充和密封等措施。

- 切割: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切割,形成施工缝。

- 填充:将适配尺寸的填缝材料填充到施工缝中,确保缝的宽度、深度和密封性达到要求。

- 密封:在填充施工缝后,使用适合的材料进行密封,防止水分渗透、空气和灰尘的侵入。

建筑工程混凝士结构的施工缝预留设置与处理标准范本

建筑工程混凝士结构的施工缝预留设置与处理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34388建筑工程混凝士结构的施工缝预留设置与处理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建筑工程混凝士结构的施工缝预留设置与处理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现时大多数楼宇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结构较大的构件也越来越多,连续一次整体浇灌往往有困难。

而分次浇灌容易给结构造成缝隙,使该处形成薄弱环节,在外荷载作用下该处容易发生问题,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这就要求施工队伍在施工现场留置施工缝时,必须嗅重考虑。

1现浇混凝土施工缱的留置1)柱留在基础顶面,无梁楼板柱帽、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柱应留水平缝;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O一30 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梁应留垂直缝;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的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剪力最小处,保证大梁的整体陛,板应留垂直缝;4)双向受力楼板、厚板建筑、大体积砼结构、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它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应留垂直缝;6)楼梯施工缝可留在平台以上第3步处,施工缝应垂直于板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3707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混凝士结构的施工缝预留设置与处理正
式样本
建筑工程混凝士结构的施工缝预留设置与处理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现时大多数楼宇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
结构较大的构件也越来越多,连续一次整体浇灌往往
有困难。

而分次浇灌容易给结构造成缝隙,使该处形
成薄弱环节,在外荷载作用下该处容易发生问题,影
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
社会影响,这就要求施工队伍在施工现场留置施工缝
时,必须嗅重考虑。

1现浇混凝土施工缱的留置
1)柱留在基础顶面,无梁楼板柱帽、梁或吊车梁
牛腿的下面,柱应留水平缝;
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O一30 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梁应留垂直缝;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的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剪力最小处,保证大梁的整体陛,板应留垂直缝;
4)双向受力楼板、厚板建筑、大体积砼结构、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它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应留垂直缝;
6)楼梯施工缝可留在平台以上第3步处,施工缝应垂直于板面。

2 施工缝处理的技术要求
对于水平缝,将表面充分湿润、冲洗和凿毛,清除浮碴后,铺一层10一aSmm~与砼中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即可再浇筑砼。

这样处理主要是靠接触面粗糙和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摩擦力来提高砼的抗剪能力。

而对于垂直施工缝,依靠较好的粘结及不平的表面产生的咬合力来提高抗剪能力。

此外,施工缝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1)时间与温度因素:水泥的硬化与气温关系较大,一般水泥初凝按2小时考虑,温度在25度左右,温度裂缝一般集中在结构薄弱处,施工缝是首要位置,日夜温差较大时应考虑采取防裂措施。

2)收缩对施工缝的影响:砼收缩应变是f0.2—0.4)×10~,此值超过它的抗拉极限应变(0.1—0.15)×10~,出现收缩裂缝是容易的。

收缩应变量
在60天可达7%以上,施工缝处新旧砼谈施丁缝的留置与处理3)结合层对施工缝影响:接搓处的结合方法极为重要,施工前容易忽略旧搓表面的湿润程度,简单洒些水是不可取的,必须保证旧砼不吸收新浇筑砼的水分,以利水化,因此旧搓须充分湿润,使含水率达到饱和状态,外模板也需要同样浇湿。

4)振捣适宜,防止浮浆过多:砼在振捣过程中骨料下沉,水泥浆上浮,形成上下强度不同情况,尤其是水灰比过大时,对施工缝不利。

须在砼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及水灰比,振捣时间不宜过长,解决浮浆问题。

5)施工缝留置形状:规范要求,柱和梁施工缝表面,应垂直于构件的轴线,板和墙的施工缝,则应与其表面垂直,对传递压力有利,不宜自然塌落、开面斜坡形。

为保证留搓处断面的垂直,应设置一隔板,
在板上预留出钢筋位置缺口,将板插至底部,也可在垂直施工缝处插入一些短筋,增强收缩和表面粘结。

3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方法
砖混结构的住宅楼、办公楼等楼房的现浇梁、板、柱、基础等混凝土工程,在设计的施工图纸中,绝大部分没有单独表明现浇板施工缝的设计要求。

现浇板施工缝留置不当会有一定的结构危害性,轻则开裂渗漏,影响建筑物的寿命。

重则存在结构隐患,危及结构安全。

因此在设置施工缝时,首先保证通过施工能达到计算力学假定,确保结构安全;
其次方便施T。

1)现浇板施工缝沿着横向设置在现浇板跨中l,3范围内。

虽然这种施工缝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但是很难保证结构计算时的力学假定(即不能保证楼板的整体性)。

由于混凝土楼板的收缩或者在长
期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在这种施_丁缝处产生裂缝,甚至会出现管通缝,将地板砖拉裂。

这主要是因为砖混结构楼房的砖墙刚度太大,限制着现浇板混凝土的自由收缩。

当收缩达到一定程度时,首先在现浇板施工缝处产生裂缝,因为这个截面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差,结合不牢固。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缝的处理需按规范要求,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不小于1.2MPa,而且需要剔凿掉松动的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用压力水冲洗干净,而且要求充分湿润保潮不小于24h,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一层10—15 mm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2)现浇板施工缝留置在承重横墙中线处。

这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符合规范规定在剪力较小处,能消除因施T缝在跨中1/3范围内处理不好引起裂缝。


体做法是:①在承重墙中线上设置垫木或钢管,一是作为现浇板负筋的临时支撑,二是可以作为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侧面模板;浇筑?昆凝土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将中心线处多余浇筑的混凝土剔凿掉;②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并且要求保持湿润24 h1).2上,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清除;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一层10--15mm,~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④二次浇筑现浇板混凝土。

4 改变原设计计算力学模型的假定的做法
众所周知,如果通过建筑施工能完全达到设计效果、符合结构设计要求,则说明能保证结构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否则应改变原设计计算力学模型的假定。

1)改变预留施工缝的支座情况即改为简支支
座,断开负筋。

2)降低一个现浇板厚度标高,此调整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小,因为楼房水平方向靠圈梁拉结,竖向靠构造柱拉结。

3)施]二缝浇筑时,可先浇筑圈梁混凝土,后浇筑现浇板混凝土,直接在截面上设置现浇板的垂直侧模,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5预设施工缝位置应征得设计人员同意
规范所要求的留置施工缝的位置也只是一个范围,所留设的准确位置,受荷载、结构形式、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影响而有所不同。

例如次梁的施工缝按规范要求应在跨中1/3范围内,如跨中有集中荷载,l,3范围内就成为剪力较大区域,留设在此位置就不合适;再有施工规范也要求某些结构的施工缝应由设计单位确定,这种情况是对规范不能反映其合
理性时的补充措施,这对正确执行规范标准,合理留置施工缝位置,保证结构安全,是需要和有益的。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