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规则
五言律诗的格式要求

五言律诗的格式要求五言律诗由两首五言绝句组合而成,共八句,四十字。
五言律诗遵循律诗的普通规则,中间四句要对仗,头两句和末两句,一般不用对仗。
五言律诗共有四种格式:第一种格式,按首尾句而论,两仄起、两平收,由第一种五言绝句的两首组成。
如杜甫的《望春》诗:仄仄平平仄,国破山河在,平平仄仄平。
城春草木深。
平平平仄仄,感时花溅泪,仄仄仄平平。
恨别鸟惊心。
仄仄平平仄,烽火连三月,平平仄仄平家书低万金。
平平平仄仄,白头搔更短,仄仄仄平平。
浑欲不胜簪。
第二种格式,按首尾句而论,三仄起、两平收,由第二种五言绝句加第一种五言绝句组成。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诗:仄仄仄平平,戌鼓断人行,平平仄仄平,边秋一雁声。
平平平仄仄,露从今夜白,仄仄仄平平,月是故乡明。
仄仄平平仄,有弟皆分散,平平仄仄平,无家问生死。
平平平仄仄,寄书长不达。
仄仄仄平平,况乃未休兵。
第三种格式,按首尾句而论,两平起、仄平收由第三种五言绝句加第四种五言绝句组成。
如李商隐的《风雨》诗:平平仄仄平,凄凉宝剑篇,仄仄仄平平。
羁泊欲穷年。
仄仄平平仄,黄夜仍风雨,平平仄仄平。
青楼自管弦。
平平平仄仄,新知遭薄俗,仄仄仄平平。
旧好隔良缘。
仄仄平平仄,心断新丰酒,平平仄仄平。
销愁斗几千!第四种格式,按首尾句而论,三平起、仄平收由第四种五言绝句的两首组成。
它的平仄为:如王维的《山居秋日冥》诗:平平平仄仄,空山新雨后,仄仄仄平平。
天气晚来秋。
仄仄平平仄,明月松间照,平平仄仄平,清泉石上流。
平平平仄仄,竹喧归浣女,仄仄仄平平。
莲动下渔舟。
仄仄平平仄,随意春芳歇,平平仄仄平。
王孙自可留。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
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平仄目的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
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
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众说纷纭,难以统一、难以规范,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学会的人无法运用,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
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应该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考卷,让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
从军行奠定了五言律诗的格律规则

从军行奠定了五言律诗的格律规则一、五言律诗的背景和起源1.1 五言律诗的定义和特点•五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由五个字组成,且遵循特定的韵律和押韵规则。
•五言律诗的特点包括韵律优美、节奏明快、表达简洁、意境深远等。
1.2 从军行的背景和意义•《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述了壮士从军的场景和壮志凌云的豪情。
•《从军行》通过描绘战争和军人的形象,展现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英勇壮丽事迹的赞美。
二、《从军行》对五言律诗的格律规则的影响2.1 篇章结构的规范化•《从军行》的出现奠定了五言律诗的篇章结构,包括前导句、正文和尾声。
•前导句用于引出主题,正文部分展开表达,尾声则起到总结和回味的作用。
2.2 押韵规则的确立•《从军行》中运用了押韵的手法,使诗句更加韵律优美。
•这种押韵规则随后成为五言律诗的标准,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和音乐性。
2.3 韵律的规范化•《从军行》中运用了平仄和句式呼应的手法,使诗歌的韵律更加优美。
•这种规范化的韵律成为五言律诗的基础,使诗歌的朗朗上口和韵律感更加突出。
2.4 字数限制的确定•《从军行》每句五个字的字数限制,使诗歌更加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这种字数限制成为五言律诗的重要特点,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精炼。
三、《从军行》对后世五言律诗的影响3.1 五言律诗的流行与发展•《从军行》的成功推动了五言律诗的流行与发展,成为唐代诗坛的重要流派之一。
•后世的诗人们在《从军行》的启发下,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五言律诗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底蕴。
3.2 五言律诗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五言律诗通过《从军行》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格律规则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影响了音乐、书法等艺术形式。
3.3 五言律诗的国际传播•《从军行》的格律规则对五言律诗的国际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言律诗借助翻译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传入了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五言律诗大全_五言律诗平仄_五言律诗格律_古诗大全

五言律诗大全_五言律诗平仄_五言律诗格律_古诗大全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五律从五古中继承了每句五个音节、全篇两两句一组、总句数为偶数的基本特征,同时增加了对偶和平仄的规则;而这些规则是从骈体文中借鉴过来的;骈体文则是由楚辞(骚体诗)到汉赋而产生的;因此,说到底五律是五古和骈体文嫁接的产物,其发源都是诗歌。
五言律诗大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
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
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
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五言律诗大全

五言律诗大全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属于近体诗范畴。
律诗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1、每首八句;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言律诗大全,敬请观赏!篇一:草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篇二:七步诗作者:曹植煮豆持作羹,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篇三:暮秋山行作者:岑参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昨夜鸣,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篇四: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作者:陈子昂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篇五:江南曲作者:储光羲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篇六: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篇七: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五言律诗平仄谱

五言律诗也叫“五律”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一样,四联八句,每一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领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领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
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律有以下规则:(一) 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二)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三)平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四)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五)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五律的平爪格式有四种附: ()中可平可人第一种:[平起首句入韵式]逢一、二、四、六、八句押平韵.平平人人平[韵],(人)仄人平平[韵](人)仄平平人,平平仄平[韵] 。
[对仗](平)平平人人,(人)仄仄平平[韵] 。
[对仗](人)人平平人,平仄人平平[韵]第二种:[平起首句不入韵式]逢二、四、六、八句押平韵,首句不用韵。
(平)平平仄人,(人)仄人平平[韵](人)仄平平爪,平平仄人平[韵] 。
[对仗](平)平平爪爪,(人)仄人平平[韵] 。
[对仗](人)瓜平平人,平平仄仄平[韵]第三种:[人起首句入韵式]逢一、二、四、六、八句押平韵.(人)仄人平平[韵] ,平平厂人平[韵] (平)平平爪仄,(人)仄人平平[韵] 。
[对仗](人)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对仗](平)平平人人,(人)仄人平平[韵I[人起首句不入韵式]第四种:逢二、四、六、八押平韵,首句不用韵.(人)仄平平仄,平平仄人平[韵]。
(平)平平仄爪,(人)仄仄平平[韵] 。
[对仗](人)仄平平爪,平平仄仄平[韵] 。
五言律诗及对仗

五言律诗及对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律诗物征是律句八句,组成四联,依次名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或称首、颈、腹、尾联),中间两联上下句(出句、对句)要对仗。
对仗即对偶,形同古代仪仗,两两相对。
依据“对”、“粘”规则,五律的平仄格式有以下四种:A、仄起,首句不入韵(等于五绝A式两首相加):(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其中“两”字不依平仄又如,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其中“别”字系入声字B、平起,首句不入韵(等于五绝B式两首相加):(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石:入声字C、仄起,首句入韵(等于五绝C式加A式):(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访频。
平生原有分,况是蔡家亲!*白:入声字D、平起,首句入韵(等于五绝D式加B式):(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平仄要求

五言律诗的平仄要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平仄相间。
五言律诗的平仄要求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即每句中平仄相间,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2. 平仄相对。
五言律诗的平仄要求是“平平相对,仄仄相对”,即每句中相对应的词必须平仄相对,形成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感。
3. 粘对规则。
五言律诗的粘对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在一句诗中,奇数位置上的字可以平仄不论,偶数位置上
的字则必须平仄分明。
同时,相邻两句诗中相对应的词必须粘对,
即平粘平、仄粘仄。
4. 对仗工整。
五言律诗的对仗要求是“虚对实,地对天”,即
虚词对实词,地字对天字。
同时,对仗的两句诗中必须平仄相对、
词性相同、语义相关,以达到工整的效果。
以上是五言律诗的平仄要求,遵循这些规则可以创作出符合要
求的五言律诗。
同时,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平仄不严格的格式
来创作诗歌,以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2)五律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例: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例:凄来自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消愁斗几千
——李商隐《风雨》
3)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
例: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4)五律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
五言律诗规则
共8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五律平仄格式分4种情况(其中“平起”或“仄起”看全诗的第二个字; 示可平可仄):
1)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例: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