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快速鉴定植物油

合集下载

气相色谱法测定常见植物油中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测定常见植物油中脂肪酸
维普资讯
粮 相 色 谱 法 测 定 常 见 植 物 油 中 脂 肪 酸
李 丹华 , 朱圣 陶 ( 州大学放射 医学与公 共卫 生 学院 , 苏 苏州 25 2 ) 苏 江 l l3 摘 要: 随着营养学研 究发展 , 人们对脂肪酸认识不断增加 。中国营养学会也推荐膳食 中必需脂 肪酸摄入理想比值 , 市场上也 出现 大量调 和油, 了评估食 用植 物油营养价值 , 为 该研究分析 常用
u c aigy hn s o it f tio lorc mm e dteie l aiSo se t lat cd M a s e n e sn l ,C ieeS ceyo rt n as o Nu i e n d a t f sni t a i. s i h r O e af y v
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和各种油营养特色。方法: 用氢氧化钾一甲醇溶液将植物油皂化后 , 在三氟 化硼作 为催 化剂作 用下 , 甲醇将 样品 甲酯化 , 己烷提 取 甲酯化 产物 。以毛细 管柱 D 用 正 B一2 作 为分 3 离柱 。 用气相 色谱 法测定植 物 油脂肪 酸组成 。结果 : 大豆油 , 葵花籽 油, 玉米油 中含有 5 %~6 %亚油 0 0 酸 和 2 % ̄3 %油 酸 , 0 0 营养 均衡 合 理 ; 生 油 , 花 芝麻 油 中 油酸 、 亚油 酸 含 量 约 3%~4 % , 5 5 易于人 体吸收 ; 菜籽 油 中含 有 4 %油酸 和 l%芥 酸 , 酸 对人 体 健 康 有 不 利作 用 ; 榄 油 , 5 5 芥 橄 茶籽 油 中含 有 7 % ̄8 %油酸 , 花籽 油 中含 有 约 8 %亚 油酸 , 降低 胆 固醇功 效 。 5 0 红 0 有
关键 词 :植物 油 ; 脂肪 酸 ; 气相 色谱

气相色谱法检测食用植物油掺假的方法

气相色谱法检测食用植物油掺假的方法

2008年6月第7卷第2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S a nm e nxi a Po l yt echni cJ u n.,2008V01.7,N02技术与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食用植物油掺假的方法赵普红,王洪海(三门峡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近年来由于利益驱动,少数不法商贩在植物油生产销售过程中以次充好。

或掺杂掺假,坑害消费者。

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中也没有全面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根据植物油的分子结构组成的不同,在对植物油进行甲脂衍生化后,使植物油中的甘油三酸脂中的有机酸与甲醇形成简单有机甲脂化合物。

再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各种有机酸成份含量比例。

如各有机酸含量比例与经验值有较大差别。

就可判断掺假。

与其它的物理、化学的方法结合从而定性定量分析植物油掺假现象。

关键词:气相色谱;食用油;掺杂;检验中图分类号:TS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23(2008)02—0115-03收稿日期:2007-11-13作者简介:赵普红(1962-),女,河南三门峡人,三门峡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工程师。

1食用植物油简介食用植物油在食物制作过程中能给人带来色、香、味等方面的美好享受,同时它又是一种高热量食物,一克油脂可产生4.0焦尔的热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热能的两倍。

所以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油脂中除含有甘油三酸酯外。

还有总量约O.2%~5.0%(一般在1%左右)的类酯物,如磷酯、糖酯、蜡酯、甾醇、色素、酚类等,但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

也可以说食用植物油脂是混(异)脂肪酸甘三酯的混合物,个别油脂才有同酸三甘酯。

常温下为液体的称为油,为固体的称为脂。

实际并无严格区分。

脂肪酸甘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丙三醇)和三分子不同或相同的脂肪酸所组成。

如下式所示:r c吒hCH IO H+3RCO OH—cH叫二&+3H20I I夕食用植物油脂中脂肪酸的碳链多在12~24之间。

气相色谱法鉴别芝麻油掺伪大豆油方法探究

气相色谱法鉴别芝麻油掺伪大豆油方法探究

气相色谱法鉴别芝麻油掺伪大豆油方法探究潘鹏云,郝莉花,谢文佳*,李晓明,乔青青,巩 凡(河南省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47)摘 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气相色谱鉴别芝麻油掺伪大豆油的定量预测模型。

方法:以芝麻油为研究对象,在其中掺入不同比例的大豆油(低价油品)为模型进行方法的探究及条件优化。

结果:芝麻油的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基本相同,而大豆油中油酸(C18:1)含量远低于亚油酸(C18:2)含量。

通过掺入不同比例大豆油的掺混试验油样的分析,建立了芝麻油含量与油酸与亚油酸比值的线性回归方程y=0.005 6x+0.326,决定系数为R2为0.999。

结论:样品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3,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855,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关键词:气相色谱;芝麻油;掺伪Study on the Method of Identifying Sesame Oil Adulterated Soybean Oil by Gas ChromatographyPAN Pengyun, HAO Lihua, XIE Wenjia*, LI Xiaoming, QIAO Qingqing, GONG Fan(Henan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model for adulteration of sesame oil adulterated with soybean oi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 Taking sesame oil as the analysis object,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soybean oil (low-cost oil) were added as the model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optimize the conditions.Result: The content of oleic acid and linoleic acid in sesame oil was basically the same,while the content of oleic acid (C18:1) in soybean oil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linoleic acid (C18:2).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y=0.0056x+0.326 of the ratio of sesame oil content to the ratio of oleic acid and linoleic acid was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the blending test oil samples mixed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soybean oil, and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0.999. Conclus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actual and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sample is 0.993,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the model is 0.855, indicating that the model has a good predictive effect.Keywords: gas chromatography; sesame oil; adulteration芝麻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植物油,具有浓郁的炒芝麻香味。

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指示性多氯

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指示性多氯
3
植物油基质具有特殊性,其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 脂肪酸。双烯酸和多烯酸等有机物,这些物质易与有机溶剂相融, 与多氯联苯被共提取,会给多氯联苯的前处理净化工作带来麻烦;同 时,这些物质进入色谱系统会导致色谱基线漂移,在高温下回逐渐 碳化而污染毛细管柱甚至堵塞毛细管柱的入口,从而给多氯联苯的 检测和定量带来困难,因此去除此类干扰物质是植物油脂中多氯联 苯检测的重点与难点。
2
当前有关油脂类产品中多氯联苯的检测方法主要为气相诉法、 气相色谱-质联用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前处理常用方法有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去向萃取法。其中,文献中 的酸处理法只涉及使用酸性硅胶柱用于油脂类样品中多氯联苯的前 处理,以及对非油脂类样品提取浓缩液使用硫酸酸处理净化的报道 ,尚未见采用浓硫酸净化结合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在油脂类样品中多 氯联苯检测前处理中的应用宝典。
4
研究人员开展了不同的前处理方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 果,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称样量小、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 使用溶剂量大、对设备要求高等不足,不能适应植物油中痕量 指示性多氯联苯的快速筛查需求,因此等待开发快速、实用的 检测方法。
本研究建立了植物油中指示性多氯联苯残留检测的双重净 化前处理方法。在应用中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前处理净化效果 ,结合气相色谱法实现对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的同时定量与定 性分析,从而满足植物油中痕量指示性多
/
1
联合国GEMS/food中规定以PCB28、PCB52、PCB101、 PCB118、PCB138、PCB153和PCB180等7种氯联苯同系物构体作 为评估PCB(s)污染状况的指示性单体,以代替所有多氯联苯同 系物异构体来进行检测。研究表明,多氯联苯类物质对人体有 “三致”危险,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从而成为危害人 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许多国家和组织对食品中多氯联 苯类物质均设定了相应的zui大残留限量值(MRL),其中欧盟对 植物油中的MRL设定为40.0μg/kg(脂重)

气相色谱法检测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成分

气相色谱法检测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成分


Analysis and Testing 分析检测
至 175 ℃,保持 40 min,再以 15 ℃·min-1 的速率升至 225 ℃,保持 50 min。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离与定性 按照相应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可以很好地分离
出 37 种脂肪酸,见图 1 ~图 5。 2.2 样品中脂肪酸含量
我国是全球 3 大食用植物油消费国之一,虽是消 费大国但植物油料的对外依存度较高,60% 以上的油 料需要进口。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区域优势明显,但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业集中度、质量追溯方面存在 一定的差距。食用植物油作为高风险产品一直是食品 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1]。同时油脂是人体的三大营 养成分之一,是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 物质,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这些脂肪酸包 括亚油酸、亚麻酸等。因此对不同的植物油中脂肪酸 含量及组成比例进行调查和分析,显得更为重要。
分析检测 Analysis and Testing
图 4 葵花籽油样品谱图
脂肪酸
C4:0 C6:0 C8:0 C10:0 C11:0 C12:0 C13:0 C14:0 C14:1 C15:0 C15:1 C16:0 C16:1 C17:0 C17:1 C18:0 C18:1 C18:2 C18:3 C20:0 C20:1 C21:0 C20:2 C20:3 C22:1 C20:4 C23:0 C22:2 C24:0 C20:5 C24:1 C22:6 C22:0
关键词:气相色谱;植物油;脂肪酸;组成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fatty acids in vegetable oil were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of saponification and methylation, and then analyzed by CP-Sil 88 capillary column, 37 kinds of fatty acids can be separated well.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data processing that this method has a good separation degre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fatty acids in vegetable oil. Key words:Gas chromatography; Vegetable oil;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中图分类号:O657.7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在现代社会中,植物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它是食品、饮料、药物及石油
加工等重要原料。

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是引起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测定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变得尤为重要。

气相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的一种方法,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它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植物油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准确度,而不会受到植物油中各种其他混入物如脂类、磷脂等的干扰。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步骤为:制备脂肪酸标准溶液和植物油样品,酸化植物油样品,在环境温度下用鲁定醇法分离脂肪酸甲酯,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计算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在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时有若干优势:首先,它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高达百分之百准确度。

其次,由于它的操作规范分明,设备操作和干预误差都比较小,所以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重复性比较高。

再次,它能有效避免有机混入物的干扰。

最后,由于它既能测定植物油中的各种脂肪酸,又能测定脂肪酸的甲酯类,所以测定的准确性更高。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是植物油质量控制常用的重要方法。

它能够
准确测定植物油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并有效地抑制各种有机混入物的影响,保证了植物油的质量。

因此,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正日益显示出来。

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快速高效测定

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快速高效测定

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快速高效测定摘要】:本实验建立了一套快速高效的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测定方法。

在GB 5009.168-2016的基础上改良了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测定方法,对皂化及甲酯化过程进行了优化,待测液经离心后,进入GC-FID进行测定,通过优化的程序升温条件,37种脂肪酸甲酯均能很好地分离,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均能得到正确的分析。

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缩短了前处理及仪器分析时间,使用更少更安全的化学试剂,同时37种组分均能高效分离,可以作为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快速测定技术得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脂肪酸组成;气相色谱法;植物油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是人体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同时能提供人体必需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食用油每天摄入量为25~30g,人体通过膳食摄入的脂肪中,约50%就是来自食用油脂[1]。

相较于动物油,植物油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益处[2],因此,食用植物油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副食品,是人体必需能量的重要来源,质量好坏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脂肪酸组成作为食用油的基本特性之一,其测定对食用油类别的判定极其重要。

1 材料与方法1.1 原料与试剂1.1.1 花生油1.1.2 37种脂肪酸甲酯混标,ANPEL,CDAA-252795-25mg1.1.3 正庚烷,色谱纯1.1.4 甲醇,色谱纯1.1.5 氢氧化钾1.2 仪器和设备1.2.1 气相色谱仪,岛津,GC 2010 Plus1.2.2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股份有限公司,BS224S1.2.3 低速台式离心机,湘仪实验仪器开发有限公司,L6001.2.4 漩涡振荡器,上海热电仪器有限公司,M37610-33CN1.2.5 SP-2560毛细管色谱柱,SUPELCO,100.0m×0.250mm×0.20μm1.3 试剂配制1.3.1 37种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将37种脂肪酸甲酯标准物质全部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正庚烷定容。

气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植物油中的饱和烃类矿物油成分

气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植物油中的饱和烃类矿物油成分
66
粮食与油脂
2019 年第 32 卷第 9 期
气液微萃取 - 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植物油中的
饱和烃类矿物油成分
唐 超 1,叶琳洋 1,李 刚 1, 2,牟 莉 1
(1. 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2. 吉林省食品检验所,吉林长春 130023)
摘 要:建立一种利用气液微萃取(gas-liquid microextraction,GLME)快速萃取食用植物油 中的饱和烃类矿物油成分(saturated hydrocarbon mineral oil,MOSH),用配备火焰离子化检 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FID)进行检测的方法。样品经预处理,气液微萃取提取净化,定 容后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主要考察了预处理时样品与溶剂的比例,气液微萃 取提取净化时的仪器温度等参数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MOSH 检 测 在 0.1~10mg/L 范 围 内 线 性 相 关 良 好, 相 关 系 数 R2 为 0.9998, 方 法 检 出 限 为 0.3 mg/kg, 定 量 限 为 1.0mg/kg。 样 品 在 低 中 高 3 个 水 平 下 的 加 标 回 收 率 为 88.6%~117.2%, 相 对 标 准 偏 差(RSD)的范围为 1.8%~8.7%(n=5)。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 9 个不同的食用植物油样 品 中 的 n-C17~C26 MOSH。 测 定 结 果 n-C17~C26 MOSH 总 含 量 在 14.84 ~48.32 mg/ kg 之 间。 该 方 法 具有操作简便、快速、节省溶剂等特点,可用于食用植物油中饱和烃类矿物油的定量检测。 关键词:植物油;矿物油 (MOSH);气液微萃取 (GLME);气相色谱法 (G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y s Cr a g p C o n d, X y liG s o t r h o s a h m o a y Mog e i X agm g d n Kn X n W hn s - i i a Wag g i n n n o g a I t u ni tt o V r o , c e i Snc 40 1 D ue io g A a ma i , 3 7 , a ly d i a S i u hm ty a tet W hn l o C e i r De rmn o ua U i r t,3(2 nv s y4 7 ei I ts e t aa s o te edc o n ppr nl i f d -e l h a h i e y s h y o- r i R 2 i pamde mnt ,cn gn in D , t l i l i e o uat z g s s - i a d ad s a s u o pr ys cr a n T t i b,s f o s gs o - 6 n y e y l i a h m r t r h (Y C i ds i d Te pr et o a y G ) er e. h e e m n gp P s cb x i s s w a t f g pi i -nl i i a o h t t i e r t g ay s g d o h h n r n n a s s o e
(92. 18)
[ ] 周方等 5 ,科学通报, 92)1 41 4. 2( , 9(9 ) 2 3 8 [ ] 金天 6 如等,中华 微生物学和 免疫学杂 志,, 7 41 7
(94. 18)
[] 李 7 兆麟等, 微生物学报,2. 5 91. 11 ( 8 4 ) [ ] 朱湘民等, 8 病毒学杂志, , 71 8. 43 ( 8) 4 9 [ ]朱 9 湘民 微生 等, 物学报, 8 1 , ( 8) 2( ) 21 3 6 9 . [ 朱湘民 1] 等,病毒学报,34 ,5( 8 . ( )351 7 9) [ ] 周方,朱厚础译, “ 1 1 气相色谱法在微生物学和 医学中 应用”。科 的 学出版社, p 31 4 北京,. , 8. 4 9 ( 稿日 18月7 5 ) 收 期: 9 9 月 日 Aa s o DeDc oz g r o s R 2 n ys y-eori A o n S. D ad l i f li n em a p n
pa s e cpc y i i i i t O t i - le w n a t rt s n e pi z t h a i a o n i . m a f t n cr a g pi cnios s i e. i o ho t r h od i w ah vd o f m o a c t n a c e T e c l e te r t n H pa h sea rl o h v i i o 2 k p i u f a ao f e hi t hlpa w d w t cl n m e h ad f k t i o m t p g n a e i h h u e
结果与讨论
( 一)曾在 mm 2 m柱 中 分别用 1% 0 DEG 柱温15 )1 1%F A 柱温20 ) S( 8 [] 0 F P( ; 2 ;
5 e l 40 柱温15 ) 定液时,以 %R o e 0 ( px 8 作固 R ol 40 效果最好,但 epe 0的分离 x 姆 分析时间 较长, 里 邮 量 0m l 氢氧 钾 甲 溶 水 ,加柿 适 . o L 化 - 醇 液, 浴加 5 /
eaue o s v d r f s tm . rtr i be e f te t e s r o h i i r
气相色谱法快速鉴定植物油
田文荣
( 潭大 湘 学化学系, 15 41 ) 1
余仲建
( 南开大学化 学系 ,30 1 7)
分析植物油的经典方法是测定多种物理常数和 进行化学分析。方法十分烦杂,费时费事,结果还 不一定可靠,特别是鉴别伪劣品更困难。本文用气 相色谱法快速鉴定国内常见的十三种植物油。试样 经甲酯化后用 2 mm 1 5 Repe 40柱在 m 多 ol 0 x 1mi内就能很好地分离月桂酸、肉豆蔻酸、软脂 5 n 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和芥酸的甲 酯。提出以脂肪酸甲酯作为保留指数的基准物,测 定了上述脂肪酸甲酯的保留指数、植物油的特征谱 图和相对含量,可快速鉴定植物油的品种和质量。
表 1
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花生烯酸与芥酸甲酯的调整 保留时间的对数值与碳原子数 ( )的线性回归方 N'
程为 :
lgR=-0 6+0 4N'相关系数:1 0 ot' 36 .3 1 . 0 然后测定各种脂肪酸甲酯的保留 指数 ( 1 表 ),作 为定性的依据。 ( 三)十三种常见植 物 油的分析结果 ( 表2)
( 将试样溶在庚烷一 一) 乙醚 (:)混合溶剂 12
例如分析菜籽油需1, h不宜于快速分析, 2 m 改用 m
1m 柱可缩短到 2mi 0 n以内,再将柱温提高到 10 , 9 则在1mi 5 n内就可以完成一次分析。 ( 二)测定饱和脂肪酸如软 脂 酸、硬脂酸和花 生酸甲酯的调整保留时间的对数值与碳原子数 ( N)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lgR=-0 5 +0 4N ot' . 7 . 6 相关系数,1 0 4 1 . 0
[ ] H iIt lJH Jea, pl i o. 2 u n V l ..t A p M c b s e . ' l . . r ,
2 ,217) 69(93. [ 3] 周方等,微生物学通报,716 9 6. ,31 8
[ ] 周方 4 等,中 华微生 物学和免 疫 学 杂 志,21 , 6
各种 脂肪酸甲 酯的 保留 指数
表 2
十三 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的相对百 分含量
表明:1十三种常见植物油中基本上都含软脂酸、 . 油酸和亚油酸;仅椰子油例外,甚少含亚油酸。2 . 棉籽油和葵花籽油中都含有5%以上的亚油酸,但 0 葵花籽油中的软脂酸含量低。3茶油和芝麻油的特 . 征是前者亚油酸较少,后者中油酸与亚油酸的含量 相近。4玉米油和米糠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很相似, . 其中亚油酸含量低于油酸,二者之和高达 8% 左 0 右。5花生油和豆油中的软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 . 含量相近,但前者含花生酸,后者有亚麻酸。6椰 . 子油主要由碳数较少的饱和脂肪酸组成,容 易 凝
从图可见,无论He r 中A ,还是He 2 中O 出现一个 峰;而He rO 混合气则出现两个峰,并且它 中A - 2 们的保留值也相对应。这就确凿无疑地肯定了高效
P e L d Oxod P8, 8 . rs t. fr , . 1 2 s , 39
[ ] 高增, 3 低温与 特气, , ( 8 . 33 1 9 89 ) [ ] B T o po, F na et s G s a 4 . hm s “udm n lo a A n a f n ls b G s rm t rpy V r n yi y a C o ao ah ” ai s h g , a
hh ui w r sp rtd n e lmn i p r y e aae o t c u t e e h o a t
由于Kr 2 和N的分离易于A 和 O2 r 的分离,所以 高效柱可同时分离KrN二组分。 、
参 考 文 献 [ ] 高增、 1 唐学渊,色 ǎ 谱, ( )2 ( 8 . 44 , 41 6 2 9)
4%以上的桐酸,以及亚麻油含4%左右 的 亚麻 0 0
酸。
以上的脂肪酸都以甘油酯存在于植物油中。 参考 文 献
[ G J 1 .. 迪克斯,P . . 尼柯拉斯,无锡轻工 V 业学院 译,《 食品分析 的气 相色谱法》 ,轻工业 出版 社, 北京 . 2 97 P 2。1 . 2 8
[ ]C C nbo o Ceir ad yc 2 R H dok hmsy P ss a f t n h i,
a l t prt e h 3 nt w e f w mbn t e u wti m u s n e e a r i n i e h l m o r e c r r ( ew s lmn T e u a o a i g H ) 4 / i h c - t f e a S a s y t s l md l n e a C j at r n b a - m a n ou ti
质 存 与 的谱 数 输 计机存 粒 在 否 色峰 据 入 算 储
, 则可为自 动鉴定,检测质粒提供灵敏、准 确、快 速的新方法。
的 基础上,Y G 将有可能应用于细菌质粒 P -C 检测地实际 工作中 。另外,如能将这种表 示
固 ,凝固后很像脂肪。7菜籽油、 . 蓖麻油、 桐油和
亚麻油都有含量较高的特征组份,菜籽油含4%以 0 上的芥酸,蓖麻油含7%左右的蓖麻醇酸,桐油含 0
参考 文 献 [ ]V IO a ae a,. a Cr a g, , 1 .. ym,t JG s o tr 5 l . h m o.
111 3. 5(9 ) 6
ma f e ny moe a 50 tert a ef i c i ie s r t n 0 hoe cl h i
[ ] C JCw e ad eo ,Te a s 2 ..opr JDRs “h A l i n . e n ys
o Gae b C rmaorp y, P ra o f ss y ho tga h ” eg m n
3t eio( 5— 15 , d e b-hr s 7 di 15 h t n 9 9 )E id C al 6 t y e D H dm n P bse b C e i l . og a, ulhd y hmc i a R be P b si C . Cee n, O i ubr l n o l l d h . u i g va o US . p 32 39 .A p. 9-1 . . 1 9 ( 收稿日 18年6 8 ) 期: 9 9 月 日 ( 3 页) 下转 8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