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灌肠液
中药灌肠-中药保留灌肠法(内容详细)

影响因素
药物分子量大小
– 小分子量:生物碱、蒽醌、黄酮及其他苷类物质的 药,如解表药、化湿药、清热解毒药等,易被直肠 吸收
– 大分子量:脂肪、淀粉、蛋白质、多糖类大分子物 质,如生地黄、何首乌、阿胶等,故不宜制备灌肠 剂
影响因素
肠道黏膜pH 值
– 人体正常肠道黏膜pH 值在8.3~8.4,呈碱性 – 若药液pH 值偏酸,易引起肠痉挛、腹痛等症
影响因素
药液温度
– 用药温度与肠道温度相近,保持在35~40℃,这样 可以减少肠道收缩,有利于药物吸收
– 病因寒热不同,选择不同灌肠药物的温度
寒证灌肠温度为40~42℃ 热证灌肠温度为37~38℃
影响因素
渗透压
– 药液与血浆渗透压决定药物有效成分是否能进入体 内
血浆渗透压>药液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药液渗透压
3、细菌性痢疾
(1)鲜柞树叶液:取鲜柞树叶500g风干,经切碎置入
搪瓷碗或砂锅内,加水浸泡,煎至1500ml左右,用 100ml药汁加水稀释后保留灌肠。 (2)梅连汤:乌梅20g,黄连10g,地骨皮15g。煎水做 保留灌肠。
4、虫积
苦楝根水:苦楝根皮60g,加清水500ml煎汤,浓 缩至200ml,保留灌肠,主治蛔虫和饶虫。
中药灌肠疗法的作用机理
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
– 直肠吸收药物后
通过经脉上输于肺
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
从而达到治疗
的目的
中药灌肠疗法的作用机理
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 的半透膜
另外直肠富有丰富的静脉丛
– 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 – 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 – 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
禁忌症
简述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

简述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
保留灌肠是一种在医疗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其可以用于清洁肠道、治疗便秘以及预防肠道感染等。
下面是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1.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药史、过敏史等,定期检查和观察患者的肠道情况。
2.护理人员需要仔细检查排出的灌肠液的颜色、量和特征,并做好相关记录。
3.在进行灌肠操作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好需要用到的药品和器具,并确保其的清洁和消毒。
4.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守护在患者身旁并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沟通和调整灌肠流量,避免出现突发事件。
5.期间需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安全,保持舒适和温暖的环境,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6.灌肠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排出灌肠液,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照顾和观察,确保患者的肠道和身体状态正常稳定。
总之,保留灌肠需要护理人员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常识,并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护理标准,才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保留灌肠是一种重要的给药方式,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要点,具体如下:
1、动作轻柔:在注射灌肠剂的时候,灌肠剂从肛管由肛门进入时要缓慢、轻柔地往里推进。
当肛管进入到一定程度进不去时,前方被肠黏膜遮挡住,此时不能暴力地推进肛管,一定要往后退。
退1-2cm肛管以后,肛管头部受到直肠内自然压力的推压,自然会向直肠的中心空虚处移动,这时再推进肛管,也就是肛管的置入需要反复进进退退的状态,直到达到大概12cm的长度。
这个时候将灌肠液缓慢地推进到直肠内,1-3分钟之内推进完,保留1-2分钟,再缓慢地将肛管拔出肛门。
这个过程一定要缓慢,不能快速拔出,否则可能会有灌肠液沿着肛管漏出;
2、控制容量:直肠大概能够容纳50-200ml的液体,每个人有差异,通常需要灌50-70ml的液体保留在直肠内,有些人可能会容纳更多的液体。
也有一部分人容纳不了70ml,灌完后必须马上排出,此种情况下,下次再灌肠就要减少灌肠液,逐渐摸索出患者能够容纳的容量。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法一、定义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分类:根据灌肠的目的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又可将不保留灌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
1、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①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排除肠胀气,减轻腹胀。
②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作准备。
③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④为高热病人降温。
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
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毫升,小儿200-500 毫升,溶液温度为39-41摄氏度,降温时用28-32摄氏度,中暑用4摄氏度。
筒内液面高于肛门约40-60厘米,伤寒患者灌肠时,灌肠筒内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厘米,液体量不得超过500毫升。
成人插入7-10厘米,小儿插入深度约4-7厘米。
保留5-10分钟。
2、小量不保留灌肠:目的: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病人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者、小儿及孕妇等。
灌肠液:按医嘱配制,常用有〃1、2、3〃灌肠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水90ml)或甘油50毫升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80毫升,溶液温度为38摄氏度。
筒内液面高于肛门部超过30厘米,成人插入7-10厘米,小儿插入深度约4-7厘米。
保留5-10分钟。
保留10-20分钟。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慢性盆腔炎、慢性痢疾等疾病。
常用溶液,药物及计量遵医嘱准备,灌肠溶液量不超过200毫升,温度:38摄氏度,①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剂量按医嘱准备;②抗肠道感染用2%小柴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
插入肛门15-20厘米。
药液注入完毕,在注入温开水5-10毫升,嘱患者尽量保留药液在1小时以上。
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

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在进行保留灌肠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器材和物品。
包括灌肠袋、温水、润滑剂、肥皂、毛巾、手套等。
确保这些物品都是清洁的,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方便取用。
2. 清洁肠道。
在进行保留灌肠之前,需要确保肠道是清洁的,这样可以提高灌肠的效果。
可以通过排便或者使用肠道清洁剂来清洁肠道。
在使用肠道清洁剂时,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说明进行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3. 准备灌肠液。
将温水倒入灌肠袋中,温度一般在37-40摄氏度之间,确保水温适宜。
可以加入一些润滑剂或者肥皂,以便润滑和软化肠道,使灌肠操作更加顺利。
4. 就位。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进行操作,可以躺下或者盘腿坐着。
在操作前,可以先放松一下,深呼吸几次,以减轻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5. 开始灌肠。
将灌肠袋悬挂在合适的高度,一般在1-1.5米左右。
然后将灌肠管插入肛门,轻轻推进,直至管子全部插入。
慢慢打开灌肠袋的夹子,让液体缓慢流入肠道。
在灌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体位,以帮助液体更好地进入肠道。
6. 保持姿势。
在液体全部进入肠道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的姿势,以便让液体在肠道内停留一段时间,发挥清洁或者治疗的作用。
一般建议保持20-30分钟左右。
7. 排空肠道。
在保持一段时间后,可以慢慢起身,到卫生间排空肠道。
在排空肠道时,需要轻轻用力,不要过于用力,以免伤害肠道。
8. 清洗清洁。
在完成灌肠操作后,需要将灌肠器材进行清洁和消毒。
将灌肠袋和管子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消毒液浸泡一段时间,最后晾干备用。
以上就是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进行灌肠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卫生和安全,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者疑问,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者专业人士的意见。
大量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

大量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保留灌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排便困难、便秘或其他消化系统的问题。
以下是大量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你拥有所有必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灌肠袋、约1至2升的温水、灌肠插管、润滑剂、防过敏药物(如果需要)、铺盖和毛巾等。
- 将灌肠袋悬挂到合适的高度,通常是约45-60厘米高。
- 打开灌肠袋的流量控制装置,确保水能顺利流出。
2. 准备身体:- 在进行灌肠前,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并选择一个私密的、舒适的环境。
- 在操作前,先排空膀胱,以避免灌肠时不必要的不适感。
- 将尿液收集器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以便收集尿液。
3. 灌肠插管:- 穿戴一次性手套,并使用洗手液洗手,确保手部清洁。
- 涂抹适量的润滑剂到插管的尖端。
- 缓慢而小心地将插管插入肛门,尽量直插并避免刺激肠道。
如果遇到阻力,可以尝试稍微旋转插管来帮助插入。
- 使用灌肠袋中的流量控制装置,将温水缓慢地注入肠道中。
4. 灌肠过程:- 缓慢地打开灌肠袋的流量控制装置,以允许温水缓慢流入肠道中。
如果感到不适或疼痛,要立即停止注入,并调整流量控制装置以减缓注入速度。
- 在注入过程中,尽量保持放松和呼吸均匀,以减少不适感。
- 保持灌肠液在肠道中的一段时间,以便肠壁吸收水分和软化粪便。
- 如果需要,可以更换灌肠袋中的温水,继续注入直到达到预定的容量。
5. 排空灌肠:- 当灌肠液已经在肠道保留足够的时间后,缓慢地将插管从肛门中取出。
- 就近就便的地方,将盆或马桶放置在位置便于排便,并就坐准备排便。
- 缓慢地将灌肠液排空,应该注意保持一段时间的放松以排除全部灌肠液。
- 让肠道彻底排空后,使用温水清洗肛门,用毛巾擦干。
需要注意的是,保留灌肠是一项医疗操作,建议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进行。
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并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调整灌肠液的量和温度等参数。
保留灌肠注意事项

主讲人:张三
目 录 CONTENTS
0 1
概念
0 3
操作要点
0
分类
2
0 4
注意事项
灌肠法
灌肠术 :是指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
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 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 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
分类
1:大量不保留灌肠 2:小量不保留灌肠 3:保留灌肠 4:清洁灌肠
溶液的准备
1、大量保留灌肠常用0.1%—0.2%肥皂水、等渗盐水或温开水— 成人500—1000ml/次,溶液温度一般39℃—40℃为宜,中暑病人 用4℃等渗盐水。 2、小量不保留灌肠“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 60ml、温开水90ml)甘油或液状石蜡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溶 液温度38℃(肛管20—22号) 3、保留灌肠肛管应选20号以下,一般镇静催眠:用10%水和氢醛 :肠道杀菌:用2%山檗碱,0.5%—1%新霉素及其他抗生素溶液 。溶液不超过200ml,溶液温度38℃。 4、清洁灌肠:肥皂水灌肠然后用生理盐水灌肠数次,直至排出液 清晰无粪便为止。压力要低,每次灌肠后让病人休息片刻,溶液 量约为500ml,液面距肛门高度不超过40cm。
注意事项
1: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 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ml,液面距肛门 不得超过30cm.直肠,结肠和肛门等手术后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 灌肠。 2: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 分钟测体温。 3:灌肠过程中发现患者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应停止灌肠。
清洁灌肠
操作要点
保留灌肠法ppt课件

保留灌肠常见溶液: 10%水合氯醛、2%黄连素、
0.5-1%新霉素、或其它抗生素。 药物剂量遵医嘱,
灌肠溶液量不超过200ml, 温度为39-41℃。
5
核对解释 安置卧位 润管排气 插管灌液 拔出肛管 整理记录
6
1、准备工作:先排便、排尿;臀部垫高
2、卧位:慢性细菌性痢疾——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右侧卧位
1
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 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 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 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达 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2
保留灌肠 不保留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 清洁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
3
保留灌肠是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 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目的 镇静、催眠 治疗肠道感染
素质要求 评估 用物准备
大便情况、耐 受性、心理、 做好解释宣教
患者准备
排空二便,卫 生纸
体位
插管
推注药液
观察 拔管
整理
记录
充分润滑肛管 前端,分拔臀 部,轻轻插入 15cm
推注药液时有 无阻力、病人
反应
协助患者平卧, 抬高臀部,平卧 1小时,整理床 单位,清洁用物、
洗手
11
3、要点: 肛管细(20号以下) 插入深(15~20cm) 液量少(200ml以下) 压力低(﹤30cm) 保留时间长(1h以上)
4、肠道感染宜晚上睡眠前灌肠 肛门、直肠、结肠等术后及大便失禁的病人不宜 作保留灌肠
7
1. 灌肠液应温度适宜:一般为39℃~41℃。可根 据药性、年龄及季节作适当调整。清热解毒药温度 宜偏低,以10℃~20℃之间为宜;清热利湿药则稍 低于体温,以20℃~30℃为宜;补气温阳,温中散 寒之药温度以38℃~40℃之间为宜。老年人药温宜 偏高。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前准备
种类:0.1%~0.2%肥皂液,生理盐水; 量:成人:500~1000ml/次 , 小儿:200~ 500 ml/次; 温度:一般情况:39~41℃; 降温:28~32℃; 中暑:4℃。
---
大量不保留灌肠
用 物 准 备 禁 忌
禁忌: 肝昏迷患者
包块,肛诊可触及粪块。
灌肠(Enema)
• 是将一定量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 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缓解 症状、协助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方法.
• 分类
– 大量不保留灌肠 – 小量不保留灌肠 – 保留灌肠
自学
大量不保留灌肠
目 的
❀解除便秘和肠胀气
❀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 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保留灌肠液 排便 操作后处理
戴手套 润滑肛管、 排气 插肛管
暴露臀部 垫巾 准备灌肠筒
灌液 观察 拔管
健康教育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核对床号、姓名、灌肠溶液(选 择正确的灌肠溶液)、 Why?确认患者;
❀取体位: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褪裤至膝部,
臀部移至床沿;
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患者取仰卧位。
大量不保留灌肠
核对 解释 取体位
-----操作步骤
保留灌肠液 排便 操作后处理
戴手套 润滑肛管、 排气 插肛管
暴露臀部 垫巾 准备灌肠筒
灌液 观察 拔管
健康教育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步骤
❀保留灌肠液:尽量保留5-10分钟后排便; 降温灌肠保留30分钟; ❀排便:不能下床者给予便盆; ❀操作后处理: 整理用物:协助穿衣、整理床单元、开窗通风;
大量不保留灌肠
-----特殊情况处理
• 灌肠液流入不畅 – 原因:肛管贴肠壁、粪块堵塞肛管、病人 过度紧张致腹内压↑ – 处理:轻轻挤压肛管,或退出肛管少许, 换个方向再进少许;嘱深呼吸
大量不保留灌肠
-----特殊情况处理
• 病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慌气促、剧烈 腹痛等 – 原因:虚脱、肠道剧烈痉挛/出血 – 处理:立即停止操作,拔出肛管,平卧位
-----操作前准备
肥皂水灌肠;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
---
生理盐水灌肠;
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
管疾病等患者
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温湿度适合、光线充足。
大量不保留灌肠
核对 解释 取体位
-----操作步骤
灌肠法 —大量不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
案例(Case)
2床,患者张X,男,58岁。因“反复咳嗽咳 痰30 年心悸气促10年再发十天”以“慢性肺源 性心脏病并发II型呼吸衰竭”入院。给予抗感染、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和心力衰竭已得
到控制。现为入院第五天,患者主诉腹胀腹痛,
五天未曾排便。触诊腹部较硬实且紧张,可触及
-----操作步骤
端,松血管钳排尽空气后夹管;
❀插肛管:一手分开臀部,暴露
肛门,嘱患者深呼吸,一手插
入肛管7-10cm(成人)(小
儿4-7cm)
大量不保留灌肠
核对 解释 取体位
-----操作步骤
保留灌肠液 排便 操作后处理
戴手套 润滑肛管、 排气 插肛管
暴露臀部 垫巾 准备灌肠筒
灌液 观察 拔管
健康教育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1)了解灌肠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配合操作。 (2)排尿。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洗手、戴口罩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步骤
大量不保留灌肠
核对 解释 取体位
-----操作步骤
保留灌肠液 排便 操作后处理
戴手套 润滑肛管、 排气 插肛管
暴露臀部 垫巾 准备灌肠筒
灌液 观察 拔管
健康教育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步骤
❀暴露臀部: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垫巾:治疗巾铺于患者臀下;
❀准备灌肠筒:关闭引流管上的开
关,挂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高
于肛门约40-60cm;伤寒患者不
得高于30cm,液体量少于500ml。
大量不保留灌肠
核对 解释 取体位
-----操作步骤
保留灌肠液 排便 操作后处理
戴手套 润滑肛管、 排气 插肛管
暴露臀部 垫巾 准备灌肠筒
灌液 观察 拔管
健康教育
大量不保留灌肠
❀戴手套 ❀润滑肛管、排气:润滑肛管前
大量不保留灌肠
(1)治疗车上层:灌肠包、医嘱执行本、弯盘、水温计、手消毒液、根 据医嘱准备灌肠液;(2)治疗车下层:便盆、便盆巾、生活/医疗垃圾桶; (3)输液架;(4)灌肠溶液。
大量不保留灌肠
用 物 准 备
-----操作前准备
大量不保留灌肠
用 物 准 备 灌 肠 包
-----操作前准备
---
大量不保留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
❀灌液
-----操作步骤
❀观察:液面下降速度、患者的反应;
❀拔管:溶液即将灌完时夹管,卫生纸包裹肛管
轻轻拔出,分离肛管,擦净肛门;
大量不保留灌肠
• 插管不畅
-----特殊情况处理
– 原因:肛管前端碰到肠壁或较硬的粪块 – 处理:肛管退出少许,改变方向后再插 • 病人主诉腹胀/有便意感 – 原因:病人紧张、灌肠液流入过快 – 处理:嘱病人放松并深呼吸,放慢灌入速度
❀稀释并清除肠道内有害物
质,减轻中毒 ❀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病
人降温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临床诊断、意识状态、心理状况、排便情况、 理解能力。 解释: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前准备
标本送检
记录:灌肠后解便一次为1/E,无为0/E,大
便失禁记为※
大量不保留灌肠
核对 解释 取体位
-----操作步骤
保留灌肠液 排便 操作后处理
戴手套 润滑肛管、 排气 插肛管
暴露臀部 垫巾 准备灌肠筒
灌液 观察 拔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健康教育
大量不保留灌肠
准备阶段:
-----注意事项
• 评估患者:消化道出血、急腹症、妊娠、严重心脑血 管疾病等禁忌灌肠; • 准备灌肠溶液:肝昏迷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 心衰或水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 • 掌握溶液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