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门 概述
六(1)被子植物概述

我国有 2 700 多属,约 3 万多种。分 2 个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木兰纲)
(百合纲)
子叶
2片
1片
根系
直根系
须根系
维管束
环状排列
散生
具形成层
无形成层
叶脉
网状脉
平行脉或弧形脉
花基数 5 或 4,极少3
3 基数极少4
花粉粒
3 个萌发孔
单一萌发孔
孢子叶球 小孢子叶 大孢子叶 小孢子囊 大孢子囊 小孢子母细胞 大孢子母细胞 小孢子 雄配子体
胚囊(单核)
大孢子
胚囊(成熟)
雌配子体
第 10 章 被子植物 (Angiosperm)
10.1 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1. 具有真正的花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包括: 花柄和花托 花萼和花冠 雄蕊群 雌蕊群
2. 具雌蕊 柱头 花柱 子房:心皮、胚珠
3. 具双受精现象 1 个精子 + 卵细胞 → 受精卵 → 胚 1 个精子 + 极核 → 受精极核 → 胚乳
4. 孢子体高度发达 形态、结构、生活型多样化
5. 配子体进一步退化 雄配子体 成熟花粉粒 雌配子体 胚囊
10.2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10.3 被子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约有 1 万多属,20 多万种;
分类 裸子植物门:胚珠落露,不形成果实 有颈卵器,无精子器 被子植物门:胚珠由心皮包被,形成果实 无精子器和颈卵器
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1. 孢子体发达 2. 胚珠裸露 3. 具有颈卵器的构造 4. 传粉时花粉管直达胚珠 5. 具多胚现象
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一些名词对照
种子植物
孢子植物
花 雄蕊 雌蕊(心皮) 花粉囊 胚珠(珠心) 花粉母细胞 胚囊母细胞 花粉粒(单核) 花粉粒(两细胞以上)
被子植物门(183-222)

被子植物门183.野菊(菊科菊属)——网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indicum(Linn.) Des Moul.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
根莖粗厚,分枝,有長或短的地下匍匐枝。
莖枝疏被毛,莖直立或基部鋪展。
基生葉脫落;中部莖生葉卵形、長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7(-10)厘米,寬1-2.5厘米,羽狀半裂、淺裂,有淺鋸齒,基部平截、稍心形或寬楔形,裂片先端尖,葉柄長1-2厘米,柄基無耳或分裂葉耳,兩面淡綠色,或乾后兩面橄欖色,疏生柔毛。
舌狀花黃色,舌片長1-1.3厘米,先端全緣或2-3齒。
瘦果全部同形,有5條極細,無冠狀冠毛,長1.5-1.8毫米。
花期6-11月。
生态分布:生於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濱海鹽漬地、田邊或路旁。
藥材主產江蘇、四川、廣西、山東等地。
药理作用:降壓,調整血流動力學和抗心肌缺血,抑制磷酸二酯酶,影響血小板聚集功能,抗病原微生物,解熱,增強吞噬細胞吞噬功能,具毒性。
184.石胡荽(菊科石胡荽属)——网拉丁学名:Dentipeda minima (L.) A.Br.et Asher.形态特征:一年生匍匐柔弱草本,高5cm~20cm。
茎铺散,多分枝。
叶互生,无柄;叶片楔形或倒披针形,长0.8cm~2cm,宽0.3cm~0.5c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具2~3不规则钝齿,背面被微毛,叶脉稍凸起。
头状花序小,单生叶腋,扁球形,径约0.3cm,花序梗极短;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外层比内层小;花序托平或稍隆起;花全部筒状,淡黄色或黄绿色;雌花多层,无冠毛。
裂片不明显;中央两性花数朵,长约0.05cm,檐部4裂成瓣状,雄蕊4枚,围绕花柱,花药短,花柱裂片短,钝或截头形。
瘦果椭圆形,长约0.1cm,具4棱,被长毛;花期7月~8月;果熟期8月~9月。
区域及生境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等省区;朝鲜、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大洋洲也有分布。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学名:Angiospermae)是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一类。
由少数(典型的是8个)细胞构成的胚囊和双受精现象被视为被子植物在进化上的一致性和与其他植物类群区别的证据。
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叶1~2枚(很少3~4枚);维管束主要由导管构成;在生殖上配子体大大简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数而发育,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已不发育;在生态上适应于广泛的各式各样的生存条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得多的对光能利用的适应性。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被子植物门•拉丁学名:Angiospermae•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纲:11个亚纲•科:约300~450个科,中国291科•属:中国3050属•种:25万种,中国约2.5万种•分布区域:世界各地•起源:约1.3亿~1.3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基本简介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1门。
由少数(典型的是8个)细胞构成的胚囊和双受精现象被视为被子植物在进化上的一致性和与其他植物类群区别的证据。
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叶1~2枚(很少3~4枚);维管束主要由导管构成;在生殖上配子体大大简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数而发育,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已不发育;在生态上适应于广泛的各式各样的生存条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得多的对光能利用的适应性。
全世界约有300~450个科(各个分类系统科的概念不同),25万种,大多数科分布在热带,2/3的种限于热带或其邻近地区。
中国约2.5万种,分隶于291科和3050属。
繁殖情况可分有性和无性两大类。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又分为异体受精和自体受精两部分。
异体受精植物这类植物往往具有许多防止自体受精的机制,即不亲和性系统。
根据有无形态效应可把不亲和性系统分为:①同形不亲和性系统和②异形不亲和性系统。
被子植物门概述分析

第二篇 药用植物的分类 种子植物 第二节 被子植物门(一) —被子植物概述
目标及要求
• 掌握: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 熟悉: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种子植物 第二节 被子植物门
一、概述 被子植物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 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 现已知全世界被子植物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 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我国已知的被子植物约 2700属,3万余种,其中药用被子植物有10027 种,,占我国药用植物总数的90%。
单子叶 1、多为草本,少数木本;2、根为须根系;3、茎 植物纲 维管束散在排列,无形成层; 4、叶通常具平行 脉;5、花各部分基数为3,花粉粒通常为单沟型; 6、胚具1枚子叶
复习思考题
• 1、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2、被子植物门的分类系统有哪几种? • 3、被子植物可分为哪两纲,各有什么特 征?
4、克郎奎斯特系统:美国植物分类学家克郎奎 斯特于1968年提出,1981年经过修订,他的系统类 似于塔赫他间。其主要特点是: (1) 以真花说为理论,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 蕨,现存的被子植物不可能由现存的原始类群发展 而来,而只能是已灭绝的类群。 (2) 木兰目是现存被子植物中的原始类群。 (3) 柔荑花序类起源于金缕梅目。 (4)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类似现代睡莲目的祖先。
3、塔赫他间系统:前苏联植物学家塔赫他间于1954年 提出。1980年新系统打破了离瓣花和合瓣花的界限,使目 的安排更为合理,把芍药属独立为科,处理柔荑花序比原 来更为进步,但增加了“超目”这一分类单元,科的数目 达 410科。其主要特点是: (1) 坚持真花说,提出了幼态成熟的理论,主张被子 植物起源于种子蕨。 (2) 全部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具单沟花粉的水生双子叶 植物睡莲目,木兰目更原始,其为木本,由它发展出毛茛 目和睡莲目。 (3) 柔荑花序类起源于金缕梅目。 (4) 草本植物由木本植物演化而来,菊科、唇形目是 高级类型,较原始的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是木本类型。
被子植物门概述.

第三单元 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的上述特征,使它具备了在生存竞争中,优越于 其他各类植物的内部条件。
被子植物的产生,使地球上第一次出现色彩鲜艳、类型繁 多、花果丰茂的景象; 随着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的发展,果实和种子中高能量产物 的贮存,使得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为生的动物界(尤其 是昆虫、鸟类和哺乳类),获得了相应的发展,迅速地繁 茂起来。
职业教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植物与植物生理
第三单元 植物的分类
(四)孢子体高度发达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型等方面,比其 他各类植物更完善化、多样化。
有世界上最高大的乔木,如杏仁桉,高达156米;也有微 细如沙粒的小草本如无根萍;
每平方米水面可容纳 300万个个体有重达25千克仅含1颗 种子的果实,如王棕(大王椰子);也有轻如尘埃,5万 颗种子仅重0.1克的植物如热带雨林中的一些附生兰;
第三单元 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门概述
《植物与植物生理》第三单元微课件9
职业教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植物与植物生理
第三单元 植物的分类
学习目标
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了解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掌握被子植物的分类。
职业教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植物与植物生理
第三单元 植物的分类
职业教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植物与植物生理
第三单元 植物的分类
(三)具有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 结合形成合子,另1个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3n染色体,发 育为胚乳,幼胚以3n染色体的胚乳为营养,使新植物体内 矛盾增大,因而具有更强的生活力。 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这也是它们有共同祖先的 一个证据。
药用植物学第十二章被子植物门

药用植物学第十二章被子植物门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被子植物门简介•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的药用价值•被子植物门的生态价值•被子植物门的保护和利用01被子植物门简介被子植物门是种子植物中最高等的类群,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能产生种子进行繁殖。
被子植物门的特征种子植物被子植物门的植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活型,如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多种多样的生活型被子植物门的根系较为发达,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同时也有支持植物体和固定位置的作用。
发达的根系被子植物门的分类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根据叶子形态和构造的不同,被子植物门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两大类。
木本、草本和藤本根据植株形态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被子植物门又可以分为木本、草本和藤本三大类。
多肉植物、观花植物、观叶植物等根据观赏特性的不同,被子植物门还可以分为多肉植物、观花植物、观叶植物等不同的类型。
演化过程被子植物门的演化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原始的裸子植物到较为进化的种子植物,再到现代的被子植物门。
起源时间被子植物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1.3亿年前,由裸子植物演化而来。
演化意义被子植物门的演化不仅推动了植物多样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被子植物门的起源和演化02双子叶植物纲常为二叉分枝或羽状复叶多数种类的花为五基数,少数为四基数或六基数多数花为下位花,少数为上位花或周位花多数为木本或草本植物多数种类具有托叶多数花具有雌雄同株或异株现象010203040506多数花被片数目较少,呈绿色或白色,形状相似,排列呈覆瓦状或镊合状;少数花被片数目较多,呈花瓣状或膜质。
原始花被亚纲多数花被片呈绿色或白色,形状相似或不同,排列呈覆瓦状或镊合状;少数花被片呈花瓣状或膜质。
合瓣花亚纲双子叶植物纲的代表植物忍冬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等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风热感冒等症。
金银花木犀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发热等症。
被子植物门派

被子植物门一、特点:1.被子植物具有典型的花,胚珠包藏于由心皮密封而成的子房中,而不裸漏,即包被起来。
2.子叶都宽大,网状脉或平行脉,被子植物门也称阔叶树。
分两类:一类是阔叶树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另一类落叶阔叶树,分布温带。
3.被子植物胚中子叶1或2,根据子叶数目不同分两个纲: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
二、分类全世界的被子植物种类有25万种;中国约产2.5万种;其中木本植物8000余种,被子植物分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
这本书采用恩格勒系统。
(一)双子叶植物纲多为直根系,网状叶脉,花的各部4-5基数,胚常具2枚子叶,双子叶植物的种类约占被子植物的3/4,其中约有一半的种类是木本植物。
根据花瓣的联合与否,将双子叶植物纲分为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Ⅰ离瓣花亚纲离瓣花亚纲又称古生花被亚纲,是较原始的被子植物。
花无被、单被或复被。
而以花瓣分离为主要特征。
[1] 杨柳科叶乔木或灌木。
(2)单叶互生。
(3)花单性异株,成柔荑花序无花被,单生于苞腋,雄蕊2—多数,子房上位;(4)蒴果2—4裂,种子细小,基部有白色丝状长毛。
共3属,540种,产于温带、亚热带;中国3属,226种,遍及全国,本科植物很容易种间杂交,故分类较为困难。
钻天柳属1种,分布东北,雌花直或斜伸,雄花下垂。
(一)杨属Populus1、形态特征(1) 落叶乔木,枝叶粗壮,髓心五角状,顶芽发达。
稀有顶芽(胡杨派),芽鳞多数。
树形:峭立新疆杨(圆柱形) 剑杆杨,钻天杨。
卵形加杨、青杨、毛白杨、北京杨。
圆形河北杨、银白杨、山杨。
树皮: 青灰色光滑有青杨、毛白杨、银白杨、新疆杨、北京杨等。
(1)单叶互生有托叶 ,叶形较宽,叶柄长叶形三角形钻天杨、加杨。
圆形、卵形山杨、河北杨、银白杨、新疆杨(3) 花单性雌雄异株(个别同株)柔荑花序下垂、风媒花粉、包片多具不规则缺刻、花具有杯状花盘。
(4)蒴果园林中一般不种雌株,主要考虑种子上白毛到处飞、污染。
杨属分五派(五族、五组)(1)白杨派sect.leuce幼枝、东芽叶下面被白毛,叶柄通常上边扁平,下边圆形,叶卵圆形、宽扁形。
被子植物门

(一)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4、孢子体高度发达,结构分化精细。 外部形态:多样化,草、灌、乔均有;生活习性有
自养、寄生、腐生;生活环境多样:水生、沙生、石 生、盐碱地的植物。
内部结构: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组成,韧皮部由筛管 组成。 5、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葫芦科代表植物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葫芦科代表植物
哈 密 瓜
白 兰 瓜
甜瓜(香瓜)(Cucumis melo L.)
葫芦科代表植物
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葫芦科代表植物
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
根皮入药,称为“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行 瘀之功能,主治热血吐病,血热斑疹,风热感冒, 瘀血痛经,关节肿痛,痈肿疮毒等症
毛茛科代表植物及常见植物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毛茛科代表植物及常见植物 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梅亚科 Prunoideae: ※ K(5) C5 A∞ G1 子房上位,心皮1枚, 核果。
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代表植物
中华绣线菊(铁黑汉条) Spiraea chinensis Maxim
五味子果实作中药功能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安神,可治久咳虚喘、 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症。
樟科代表植物
(2)樟目(Laurales)
香樟(樟树)(Cinnammum camphora (L.) Presl)
(3)毛茛目 (Ranales) 芍药科代表植物及常见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基本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根 茎
叶 花 胚
直根系
维管束成环状排列, 有形成层 具网状脉 各部分基数为4或5 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 具2片子叶
须根系
维管束成星散排列, 无形成层 具平形脉或弧形脉 各部分基数为3 花粉粒具单个萌发孔 具1片子叶
The end
• Cronquist系统——真花学派(1968年发表,1981年修订) 共83目388科,双子叶64目318科,单子叶19目65科,接近 Takatajan系统,把被子植物称为木兰植物门,分为木兰纲 和百合纲,取消超目。
被子植物的分类
一、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1.主要特征:木本或草本,直立或藤本,茎常多分枝;
果实 种子 单果、聚合果 蓇葖果、蒴果、瘦果 胚小、有发达胚乳
风媒花
聚花果 核果、浆果、梨果 胚大、无胚乳
子叶二片
一片子叶
注意:
• (一)同一种性状,在不同植物中的进 • 化意义不是绝对的。
• (二)各器官的进化不是同步的。
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 • 一、假花学派
•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和裸子植物的球花完全一致, 每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 和雌花,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是来自裸子植物麻黄 类的弯柄麻黄Ephedra campylopoda且原始被子植 物是具单性花。 。
• 二、哈钦松系统
• Hutchison系统——真花学派(1926、1934年发表, 1973年修订了第3版),共111目411科,双子叶82目 342科,单子叶29目69科,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 目原始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 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 果使亲缘关系很近的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 伞形科和山茱萸科、五加科,唇形科和马鞭草科等。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 成熟的雌配子体称为
胚囊,通常胚囊只有
7个细胞:3个反足细
胞、1个极核、2个助
细胞、1个卵。助细
胞和卵合称卵器,是
颈卵器的残余。
被子植物的分类所依据及一般演化规律
一、演化规律
1.根:直根系→须根系 2.茎:乔木、灌木、直立、无导管→多年生活、一年生草本、藤 本、有导管。 3.叶:单叶互生成螺旋排列,常绿、自养→多叶,对生或轮生, 落叶,异养(腐生、寄生)。
被子植物概述
一、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适应性最强的,有20多万种,超过植物界总数之半。 二、药用品种多 1、我国被子植物药用种类有213科,1957属、10027种(含 1063个种下等级)。其中双子叶植物179科,1606属,8598 种;单子叶植物34科,351属1429种。
被子植物的分类
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主要特征:多为草本,少数木本植物;根为须根系;茎维
管束散生排列,无形成层;叶通常具平行脉;花各部分基数 为3;花粉粒通常为单沟型;胚具1枚子叶。
注:单子叶与双子叶的区分有交错现象,如:
1.双子叶植物中具有一枚子叶:睡莲科、毛茛科、小檗科、 罂粟科、胡椒科、伞形科、报春花科。 2.双子叶植物中具须根系:毛茛科、车前科、茜草科、菊科 等。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被子植物门的特征。 2.熟悉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规律。 3. 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重点、难点、内容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2.被子植物形态构造的主要演化规律。 3.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松 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郎奎斯特系统。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二、具真正的、高度特化 的花 花:花萼、花冠、雄蕊 群、雌蕊群 • 虫媒、风媒、鸟媒或 水媒传粉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具雌蕊
•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 头 • 果实:色、香、味,多 种开裂方式,果皮上常 具有各种钩、刺、翅、 毛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不裸露于外,珠 被多为两层,传粉时花 粉粒落在柱头上,以长 形的花粉管输送精子。
• 雄花的苞片→花被 • 雌花的苞片→心皮,每个雄花的小苞片消失后, 只剩下一个雄蕊,雌花小苞片消失后只剩下胚珠, 着生于子房基部。 • 这种理论称为假花学说(Pseudanthium theory)。
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 • 二、真花学派
• 认为本内苏铁目,特别是拟苏铁(Cycadeoidea) 为被子植物的祖先。 • 孢子叶球上的苞片→花被, • 小孢子叶→雄蕊, • 大孢子叶→雌蕊(心皮) • 孢子叶球轴→花轴。 • 这种理论称为真花学说(Euanthium theory)。
① 含100种以上共33科,50—99种19科,10—49种的72科,10 种以下88科。 ② 33科超出100种药用植物的,双子叶植物27科,单子叶植物 6科(百合科、兰科、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姜科)。 33科占总科16%,总种65%。 ③ 50种以上的属有15个属,30—49的有30属。 ④ 20—29种以上的有71属。
一般为直根系;茎维管束多呈环状排列,有形成层;叶多具 网状脉,常具托叶;花各部分基数为5或4,花粉粒多具3个萌 发孔;胚具2枚子叶。
2.分类
①离瓣花亚纲Choripetalae:又称古生花被亚纲,花瓣
分离或缺少;雌蕊与花冠离生。
②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又称后生花被亚纲,花瓣多
少连合,花冠多样;雄蕊花丝常与花冠贴生或稍愈合。
被子植物的分类所依据及一般演化规律
初生的、原始性状 根 茎 主根发达(直根系) 乔木、灌木 直立 无导管,有管胞 单叶 次生的、进化性状 主根不发达(须根系) 多年生或一、二年生草本 藤本 有导管 复叶 对生或轮生 落叶 无叶绿素,腐生,寄生
叶
互生或螺旋排列 常绿 有叶绿素,自养
花
单生花
花的各部螺旋排列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四、具有双受精现象
• 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
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
形成合子,另1个与2个极核结 合,形成3n染色体,发育为胚 乳。
使新植物体具更强的生活力。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五、具有果实
1、、受精后心皮形成果 皮,胚珠形成种子,总称 为果实。 2、、种子的胚乳由受精的 极核(中央细胞)发育而 来,为三倍体的新组织。 种子具有1—2枚子叶。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六、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 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 体均无独立生活能力,
终生寄生在孢子体上,
结构上比裸子植物更简 化。配子体的简化在生 物学上具有进化的意义。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 成熟的雄配子体仅 具2个或3个细胞 (2核或3核花粉 粒),其中1个为 营养细胞,另1个 或2个为生殖细胞。
被子植物概述
三、广适性
1、北极、南极 2.高海拔 3.沙漠 4.盐碱地 5.湖泊、河流、海洋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一、孢子体高度发达,有多种类型和多种生活习性。
①形态:有世界最高大乔木(杏仁桉高156m),有细为砂粒 的小草本(无根草,每m2可容纳300万个体),有重25kg仅含一 粒种子的果实(王椰Lodicea sechellarum),也有轻如尘埃,5万 多粒种子仅重0.1g的植物(附生兰)。 ②生活型;有寿长6千年的龙血树,也有在三周内开花结果完成 生命周期的植物(十字花科)。有水生、砂生、石生、盐碱生的 植物;有自养,也有腐生,寄生植物,有木本、草本、直立或藤 状,常绿或落叶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 ③木质部有导管,韧皮部有筛管和伴胞,输导组织完善使体内物 质运输畅通,适应性得到加强。 ④叶片多平展宽阔,且常具托叶。
被子植物的分类
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3.双子叶植物中具散生维管束: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 等。 4.双子叶植物中具三基数花: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 茛科等。 5.单子叶植物中具环状维管束: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具 有,并有初生形成层。 6.单子叶植物中具网状脉:天南星科、百合科、薯蓣科等。 7.单子叶植物中具四基数花:眼子菜科、百合科、百部科 等。
花形成花序
花的各部轮生
被子植物的分类所依据及一般演化规律 续 表
初生的、原始性状 两被花 花的各部离生 花的各部多数而不固定 次生的、进化性状 单被花或无被花 花的各部合生 花的各部有定数(3、4或5)
辐射对称
花 上位子房 两性花 花粉粒具单沟
两侧对称或不对称
下位子房 单性花 花粉粒具3沟或多孔
虫媒花
• 三、塔赫他间系统
• Takhtajan系统——真花学派(1954年公布,1980年修订) 共28超目,92目416科。双子叶(木兰纲)20超目,71目333 科;单子叶植物(百合纲)8超目21目77科。 • 取消了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增设了超目;将芍药属独 立为芍药科。
• 四、克朗奎斯特系统
被子植物的分类所依据及一般演化规律
一、演化规律
4. 花:单生,花各部螺旋排列,两被花,花各部离生, 多数而不固定,辐射对称,子房上位,两性花,花粉粒 单沟,虫媒花→形成花序,各部轮生,单被或无被花, 各部合生,有定数(3、4或5)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子 房下位,单性花,花粉粒具3沟或多孔,风媒花。 5.果实:单果,聚合果,蓇葖果、蒴果、瘦果→聚花 果,核果、浆果、梨果 6.种子:胚小,有发达胚乳,子叶2片→胚大,无胚孔, 子叶1片。
真花学说与假花学说示意图 1-2 真花学说示意图,3-4 假花学说示意图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 一、恩格勒系统
• Engler系统——假花学派(1897年发表,1964 年修改,共62目344科,双子叶植物48目290科, 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 • 该系统原将单子叶植物置于双子叶之前,合瓣 花植物归并一类,认为进化;葇荑花序植物是 双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类群木兰目、毛茛目较进 化,1964年修改后,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换了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