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需要与营养价值评定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以了解其营养状况是否正常,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方案。
营养评估方法有多种,包括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种。
一、主观评估方法1. 饮食调查法:通过问询被评估者的饮食情况,了解其日常饮食结构、食物摄入量以及饮食习惯等。
可以采用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调查法、饮食记录法等不同的调查方法。
通过分析饮食调查结果,可以初步评估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
2. 体格测量法:通过测量被评估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来评估其体型、肥胖程度以及肌肉量等。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等。
通过与标准值进行对照,可以初步评估被评估者的体重状况和肥胖风险。
3. 临床评估法:通过观察被评估者的皮肤、头发、口腔黏膜等外部表现,以及检查其指甲、舌苔、淋巴结等内部表现,来评估其有无营养不良的表征。
常用的临床评估指标包括贫血、皮肤干燥、口腔溃疡等。
通过综合分析临床评估结果,可以初步评估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
二、客观评估方法1. 生化指标法:通过检测被评估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等生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血脂、尿肌酐等。
通过分析生化指标的数值,可以客观地评估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
2. 影像学评估法:通过使用X射线、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来评估被评估者的体成份、器官形态以及脂肪分布等。
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质量等。
通过分析影像学评估结果,可以客观地评估被评估者的体成份和脂肪分布情况。
3. 功能评估法:通过评估被评估者的身体功能和生理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功能评估指标包括肌力、肺功能、心脏功能等。
通过分析功能评估结果,可以客观地评估被评估者的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营养评估方法包括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种方法。
主观评估方法主要通过饮食调查、体格测量和临床评估等方式进行,客观评估方法主要通过生化指标、影像学评估和功能评估等方式进行。
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生长实验
▪ 粪中干湿对计算无影响,但指示剂和营养物质含 量须来自同一粪样,其缺点是很难找到回收率很 理想的指示剂物质。要求指示剂的回收率在85% 以上才有效。
一、体内消化实验
(二)指示剂法 2、内源指示剂法
▪ 该法是指用饲粮中自身所含有的不可消化、吸收 的物质作指示剂。
▪ 特点:可减少将指示剂混入饲粮的麻烦,且用此 法测定饲料消化能和蛋白质消化率与全收粪法无 显著差异。
D A B 100% B A: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
F
B:顶替后混合饲粮养分消化率
F:被测饲料养分占混合饲粮该养分比例
一、体内消化实验
1、肛门收粪法
(3)实验步骤:
▪ 交叉实验可以减少动物对先喂正常基础料,后喂 顶替混合料不适应带来的误差,则用两组动物进 行交叉,如下表。被测饲料取代基础饲粮的比例 大小,是影响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取代比例过大, 会造成第一、二次饲粮中养分含量比例差异太大; 取代过少,被测饲料的代表性弱,将影响结果的 准确度。
(二)指示剂法
1、外源指示剂法
▪ 即从预试期开始就将指示剂加入日粮中混匀,喂 与试验动物,除每日只收集部分粪样外,其它与 全收粪法相同。试验期完,将所有收集的粪样混 匀,再分析粪中营养成分和指示剂含量。营养物 质的消化率用下式计算。
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100 日粪粮中中指指示示剂剂含含量量%% 日粪粮中中营营养养物物质质含含量量%% 100
一、实验设计 二、实验结果的线性分析法 三、实验动物、环境、饲粮及记录
四、群饲与单饲 五、任食与限食 六、纯合饲粮和实验动物
第五节 比较屠宰实验
一、比较屠宰实验的适用范围 二、屠宰方法和测定指标
侯水生水禽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营养需要量研究进展

AME
MJ/kg
Kcal/k g
14.33 3428
12.62 3019
11.56 2766
16.27 3892
11.51 2754
12.09 2893
10.85 2596
8.03 1921
9.09 2175
TME
MJ/kg
Kcal/k g
16.90 4043
14.87 3557
13.64 3262
3. 鸭常用饲料的代谢能值
试验测定了鸭常用25种饲料玉米、小麦、稻 谷、小麦麸、次粉、大豆粕、棉仁粕、菜籽粕、 花生粕、鱼粉等的代谢能值。
鸭饲料代谢能含量
原料名 称
干物质 (%)
玉米 86.0
小麦 88.9
稻谷 87.9
糙米 86.9
大麦 88.1
高粱 88.0
次粉 89.8
小麦麸 89.0
米糠 90.9
5936.94±339.78* 5424.14±155.52** 575.92±10.04 127.70±7.82 3.10±0.44 38.48±1.19** 0.58±0.15 1.68±0.53
0.0498 0.0002 0.0513 0.0026 0.4128 0.0005 0.4159 0.4230
0~28日龄补饲精料代谢能不低于:10.93MJ/kg 29~56日龄补饲精料代谢能不低于:11.35MJ/kg (苏秀侠等,1997)
肉鹅补饲精料的代谢能 代谢能:11.41MJ/kg
和粗蛋白质
粗蛋白:17.7% (曹光辛,1997 )
肉鹅补饲精料的代谢能 和粗蛋白质
四季鹅在育肥阶段补饲 精料的代谢能和蛋白质 含量
1228.02±324.07 37.43±19.01 608.51±132.01 179.21±95.13*
猪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营养需要的研究进展

物中的内源性氨基酸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相对 能反映饲料的可利用氨基酸水平。因此,在配合猪
而言低蛋白质水平饲料(如谷类和淀粉质豆类)的 日粮或分析氨基酸的需要量时 SID 更精确,然而,
36
中国饲料
2009 年第 10 期
SID 值会受基础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影响, 因而
也会受饲料摄入量的影响。因此,应该在相同的环
但 是 ,回 肠 末 端 氨 基 酸 表 观 消 化 率 (AID)测 值不能预测在猪体内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
定技术(回肠末端瘘管技术、回直肠吻合术)易忽 量,不能用于实际的日粮配制中,这样就又提出了
视猪体内源性氨基酸分泌量对消化率测定值的影 回肠标准化消化率(SID)的概念。
响, 所以不能准确评定饲料氨基酸消化率 (李德
不 具 有 可 加 性 主 要 原 因 可 能 是 测 定 的 AID 值 和 区分导致产生特异性内源氨基酸的饲料原料。SID
日 粮 氨 基 酸 水 平 呈 非 线 性 关 系 (Fan 等 ,1994)。 值在配合日粮中具有可加性 (Stein 等,2005),既
(2) 由于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在消化物或者排泄 反映了 TID 又反映了特定内源氨基酸损失值,最
质日粮方面, 相比传统的消化能体系具有很大的 优越性。 所以我国猪饲料能量价值评定方面采用 净能体系指日可待。 1.2 猪 饲 料 氨 基 酸 消 化 率 的 生 物 学 效 价 评 定 氨基酸消化率是评定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 值的重要参数。 饲料中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经历 了 粪 表 观 消 化 率 、 回 肠 表 观 消 化 率 (AID)、 回 肠 真 消化率 (TID) 等阶段, 目前标准化回肠消化率 (SID)相对科学并且得到国际的认可。表 2 总结了 有关饲料氨基酸效价的概念和缩写。
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评分标准

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评分标准一、膳食摄入量评估1.评估个体每日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豆类、乳类、油脂等,以及总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2.评估个体是否存在偏食或挑食现象,以及是否存在摄入不足或过量摄入某类食物的情况。
3.评估个体是否有控制饮食的意识,是否能够合理控制总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二、饮食结构合理性评估1.评估个体饮食结构的多样性,是否涵盖了五大类食物,并且各类食物的摄入比例是否合理。
2.评估个体饮食结构的均衡性,是否摄入了足够的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豆类、乳类等食物,以及是否摄入了适量的油脂和盐分。
3.评估个体饮食结构的科学性,是否符合膳食平衡的原则,以及是否符合个体的生理需求和健康状况。
三、营养素平衡性评估1.评估个体每日摄入的各种营养素是否平衡,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评估个体是否存在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量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某种营养素的特殊需求或限制。
3.评估个体是否有意识地补充营养素,如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等。
四、饮食习惯评估1.评估个体是否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分餐制、细嚼慢咽等。
2.评估个体是否喜欢吃零食、甜食、油炸食品等不健康食品,以及是否能够控制对这些食品的摄入量。
3.评估个体是否有良好的饮水习惯,如定时定量饮水、饮用足够的水量等。
五、饮食与健康关系评估1.评估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体重、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是否正常。
2.评估个体是否存在慢性疾病或潜在疾病风险,以及其饮食是否有利于控制病情或预防疾病发生。
3.评估个体是否有意识地通过饮食来调节身体状况,如控制体重、降低血压等。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通过建立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和评定结果,可以方便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提高评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饲料营养成分的快速检测和数据分析,提高评定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 信息化平台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促进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和应用发展。
意义
通过对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可以了解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生物学效价,为合理利用饲料资源、提 高动物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提供科学依据。
评定的方法和标准
方法
包括化学分析法、生物学评定法和饲养试 验法等。
标准
评定的标准通常根据不同动物品种、生长 阶段、生产目的等制定相应的营养需要量 和饲料营养价值标准。
考虑动物生理和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定
考虑动物的生理状态
动物的生理状态对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具有重要影响,如动物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未来评定方法将更注 重考虑这些因素。
考虑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气候、饲养条件等也会影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结果。未来评定方法将更加考虑这些因素,以更准确 地评估饲料的营养价值。
建立数据库和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鱼粉
02
鱼粉是一种优质的蛋白类原料,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矿
物质,以及少量的维生素。
棉籽粕
03
棉籽粕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的蛋白类原料蓿
苜蓿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草料类原料, 同时也有大量的纤维。
青草
青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草料类原料,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 白质、脂肪和矿物质,以及少量的维生素。
1. 化学分析法
通过对饲料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营 养成分含量。
3. 饲养试验法
第十二章营养价值评定(营养学)

四、动物组织和血液成分的分析 1.组织和血液常规成分 常规成分的分析 常规成分 2.组织和血液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 ⑴某些酶活性的分析 ⑵某些激素 激素的水平和活性的分析 激素
功能酶与相关元素和维生素的关系 功能酶 血浆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 血浆铜蛋白氧化酶 血浆黄嘌呤氧化酶
血浆中以焦磷酸硫胺素为辅酶的酶 红细胞中含黄素二核苷酸的谷胱苷肽原还 酶 红细胞或血浆中酪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转氨 酶 血浆丙酮酸羧化酶
第十一章 营养需要及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法(1.5H)
评定的方法: 评定的方法 1.毒性试验 鼠试验、不同动物试验。 毒性试验 2.化学分析 饲料分析、粪便成分分析、尿成 化学分析 分分析、组织血液分析。 3.消化试验 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尼龙袋法、 消化试验 离体法。 。
4.代谢试验 代谢试验 5.平衡试验 N平衡、N、C平衡、能量平 平衡试验 衡、矿物平衡。 6.生长试验 生长试验(饲养试验) 生长试验 7.其他实验技术 同位素示踪法、外科瘘管 其他实验技术 法、无菌技术法。
干草蛋白质的消化率为 67.1% 新日粮蛋白质的消化率为 71.93% 干草的蛋白质含量:12.4 % 燕麦的蛋白质含量:12 % 新日粮的蛋白质含量:(干草80%、燕麦20%) 80%×12.4 + 20%×12 = 12.32 % × × 新日粮中燕麦蛋白质占整个新日粮的%为 f =(20%×12)/ 12.32 =0.1948=19.48% × 燕麦蛋白质的消化率: D = [(71.93-67.1) / 19.48 ] ×100 + 67.1 = 91.89 % 看表7看表 4 91.9 %
三、离体法
单胃动物: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主要为①胃、 单胃动物 ②小肠。胃主要消化蛋白质,小肠的酶系较多。 所以,以胃蛋白酶代替胃的环境,以小肠液代 替小肠的环境对饲料处理,不溶解的物质为 “粪”。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1.AA平衡:体内合成蛋白质时,所有的必需氨基酸都存在,并根据动物的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
若饲粮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与动物的需要最接近,则表明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2.EFA:即必需脂肪酸。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3.热增耗(HI):又称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以热的形式散失。
4.营养需要:也称营养需要量,指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时,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简称“需要”,是一个群体平均值。
5.饲料添加剂:指添加到饲粮中能保护其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
6.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7.√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在禽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得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饲粮的净能增加。
8.营养物质:存在于食物或、饲料中或动物体内有生理生化作用的化学实体物质。
9.消化:指动物采食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经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消化,让其中的大分子变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10.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A:即限制性氨基酸。
指饲料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比值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此类推。
12.氨基酸的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提高的现象。
13.氨基酸的互补作用:两种或多种饲料混合使用时,由于各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彼此可取长补短,使混合后的饲粮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得以改善,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的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定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饲料养分利用 率是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时间的 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随着动 物营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研究方法也在不 断地改进和完善。对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生 产目的以及不同的营养物质,其研究方法也 不尽一致。本章主要对评定饲料养分利用率 及营养需要量中常用的消化实验、平衡实验、 饲养实验、比较屠宰实验以及同位素示踪、 外科造瘘和无菌技术等饲予动物已 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粮或饲料,对其增重、产 蛋、产奶、耗料、每千克增重耗料、组织及血 液生化指标等进行测定,有时也包括观察缺乏 症状出现的程度,确定动物对养分的需要量或 比较饲料或饲粮的优劣。生长实验是动物营养 研究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多的综合实验方法, 但由于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实验条件难 于控制得很理想,实验准确实施较困难。
其他实验技术
同位素示踪法 外科造瘘技术 无菌技术
思考题
何谓饲料的营养价值?其评定意 义何在? 常用的消化试验方法有哪些?它 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试述强饲排空法测定鸡饲料能量 消化率的主要步骤。
比较屠宰实验
比较屠宰实验的适用范围:
比较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成分的变 化,可以是总体成分,也可以是各组织 器官的成分变化,需定期屠宰有代表性 的动物。 比较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动物沉积蛋白质 和脂肪的能力,常饲予不同品种或品系 的生长动物同样的饲粮,然后进行屠宰 分析。
比较不同营养水平对体成分的影响,一般 在生长实验的基础上为获得更多、更详细 的资料。例如,为了进一步了解饲粮营养 水平对机体能量、蛋白质、脂肪、骨骼钙、 磷以及肝、肌肉等组织器官中微量元素和 维生素含量的影响,需在饲养实验基础上 再进行屠宰实验。
化学分析法 消化实验 平衡实验 生长实验 比较屠宰实验 其他实验技术
一、化学分析法
饲料成分分析 粪便成分分析 尿成分分析 动物组织和血液成分的分析
消化实验
体内消化实验 全收粪法 尼龙袋法 离体消化实验 消化道消化液法 人工消化液法
平衡实验
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沉积或产品间的数 量平衡关系的实验称平衡实验。平衡实验一般用 于估计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饲料营养物质的 利用率。但矿物质元素因受内源干扰大,B族维 生素受肠道微生物合成的干扰,平衡实验一般难 达到目的。平衡实验主要包括氮平衡实验、能量 平衡实验和碳、氮平衡实验。 氮平衡实验 能量平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