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

• 2012年1月1日,《求是》杂志第一期,国 家主席胡锦涛文章: •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 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 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 淀着中华民族的深厚精神追求,是中华民 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
• 国学大师梁漱溟: • 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 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 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因不 同的生活方式而拥有不同的 文化。 • 文化是自然的人化,人的文 化化,是离开动物本能的人 的思想和创造的集合。
二、文化分类与基本结构
• (一)广义文化 • 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 也称“大文化”。 • 结构:物态文化层 、制度文化层 、 行为文化层 、心态文化层。
中國傳統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緒論
第一節 什麼是文化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一、文化的内涵 •(一)生活中对文化的理解
•1、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 •2、道德、伦理、修养等个人质素; •3、语言文字、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以及各 种出版物。
•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 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 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 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 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 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 破四旧、立四新(思想、 文化、风俗、习惯)
• 中国文化正是从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 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中向前发展的。 • 今日中国文化,是昨天中国文化的延续,又 是明天中国文化的母体。 • 传统不是与我们今天分离或隔绝的对象,在 传统属于我们之前,我们早已属于传统。 • 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历史承 递性,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当代性。

传统文化导论课件

传统文化导论课件
《传统文化导论》PPT课件
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 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在这个概念中,注意几个名词: 其一,“中国”,其内涵经历了一个逐次扩展的过程。 其二,“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始主体。 其三,“中国传统文化”,是指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用现代的眼光来观照分析传统 文化的复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在此基础上,后来又引申为风俗、风气教化等等。“化”字的引申义与现 代“文化”一词最相近的是“教化”,也即伦理德行的化成,如“潜移默化”。
“文”与“化”并联使用(但不是一个整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tuan, 去声)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物态文化层:相当于物质文化,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 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 文化。 (2)制度文化层: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 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 风俗,即行为模式。 (4)心态文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 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
《传统文化导论》PPT课件
把“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众多学科探究的对象,实 际上发源于近代欧洲。
《牛津词典》把1510年作为文化的精神、人文用法在英语 首次出现的日期。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 文化作了系统阐释,他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 义来说,乃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 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 的复合体”。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ppt课件
其六,从经济形态方面,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 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
2、文化结构
关于文化结构,有多种的划分方法,这里仅以 “四层次”说展开论述。
1)物质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所加工于自然 而创制的各种器物所构成,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 及其产品的总和。物质文化层构成了整个文化构 成的基础。物态文化首先表现为“文化”创制的 各种器物,如各种生活用品、工艺品、建筑、道 路、交通工具等,同时还表现为工艺技术等“物 化的知识力量”。
除去这两种文化之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半规范 性文化,指雅俗程度不一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对 经史文化呈半游离状态的各种文化教育,宗教娱乐 活动,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 义》、《西游记》等俗文化代表作。
其四,从社会功用上,分为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 饰文化,企业文化等。
其五,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上,又可分为物质文化、 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
2)制度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
活动中所创立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所构成。
以制度的方式将人们的行为方式固定化、程式化。经 济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礼仪制度,都是制度 文化的体现。
3)行为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
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行为所构成。
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 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出现。
所谓的规范性文化,是以儒家经典为经,以历代官 修史志为纬,在长期流迁演化中广泛吸收了道,法, 阴阳,纵横,玄,佛诸家学说而形成的经史文化, 是中国小农社会的具有最高权威的规范性文化。
与此相应的,则是普遍存在于一般民众中的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人与人的种种关系、风俗、习惯、 信仰、追求、日常心理、潜在意识及形形色色的成 文或不成文制度中的非规范性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课件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明 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 和,而文化则更强调民族的信仰、价 值观和行为方式。
特性
多元一体
中国文化虽然以汉族文化为主体 ,但也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如满族、蒙古族、藏族等,形成
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涵 盖了哲学、艺术、文学、历史等多 个领域,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如 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和弘扬中国文化成为一个重要挑战。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艺术形式等面临消失的风险,如 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一大挑战。
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需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科学、 民主和文学改良。
20世纪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 义文化成为主流。
现代文化
总结词
现代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 性的特点,与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逐渐增强,与世界文化的 交流和融合成为趋势。
新世纪以来
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逐渐兴起,如网络小说、网络视 频等。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中国文化的定义与特性 • 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 • 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 •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 • 中国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文化的定义与 特性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目录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中国饮食文化01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变异性、共享性和象征性等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体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仁爱思想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这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和谐。

礼制精神中国文化注重礼制精神,即尊重传统、注重礼仪、讲究规矩,体现了一种对秩序和规范的尊重和维护。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02CATALOGUE中国语言文字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传说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结构与特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以及汉字的表意性质03020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语的特点声调语言,音节清晰,词汇丰富,语法灵活汉语的传播与影响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影响,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与趋势汉语的魅力表达细腻,音韵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汉语的特点与魅力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中国方言的概况七大方言区及其特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丰富性及其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贡献03CATALOGUE中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概述0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课件

一、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社会 “文化”的定义源自拉丁文 cultura一词,大意是指人类为栽培植物所采取的 耕耘和改良措施,隐喻人类具备的某种才干和能 力,侧重无形的东西,译为“文化”。
新疆新塔拉遗址的锄具、石斧
内蒙古海拉尔出土的石器
一、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贵州安顺地戏面具
1871年,英国人类学 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 书中对文化下了一个定义: “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 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 获得其他任何能力、习惯 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这 个定义基本表达了西方社 会对于文化内涵的阐释。
引申出 教人行走,引申出改易、造化等义。
“化”,古字为“匕”,是会意字,从二 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 引申为变易、生成、造化等。 “文”与“化” 二字同时出现,可追溯于战国末年“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一、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 以厚德载物”可谓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最精练的概 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是儒家、佛家、道 家,合称儒、释、道。其文化内涵主要有如下几 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殷商时期,人们把有意志的“天帝”看作宇 宙的主宰,凡征伐、狩猎等重大活动,都要通过 占卜来揣摩天意,再作决断。后经孔孟升华为哲 理性的天人观。 到宋代,理学代表人物张载提到 “因明致诚,因诚至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 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
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
义的“文化”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
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5、学习传统文化应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道德修养,因此学习传
统文化必须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这是一种修炼, 而不只是学问。
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1、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哲
学思想、法律制度、文学艺术、宗教传统、科 学技术、民间习俗,增强对国情的理解
“文”与“化”合并使用,最早出现在《易· 赉· 象
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在《周 易正义》中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言圣 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 下也。”
“文化”一词有“以文教化”的内含。西汉刘向说: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代束晰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化” 也与自然(或天然)相对,与无教化的“质 朴”“野蛮”相对。
邪,其自我标榜从来都是有道德的。可见中国文化中道 德的力量大于一切。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1、抓住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道德
传统文化的范围非常广博,只有抓住其本质特征,
才能尽快掌握其灵魂所在;
2、学习传统文化重在理解而不是批判
所谓“批判地吸收”或“批判地继承”的学风,暴
露出人性中的傲慢习气。对于传统文化重在理解其 本质内含,对于不理解的可以暂且搁置,不必去批 判;
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其二,彩画、装饰,个人修养等。“文”与“质”“实” 相对。《论语· 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易· 系辞下》: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说文》:化,教行也。 从人从匕。甲骨文为 象二人一正一倒。“化”不仅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 改变,同时具有化生、教化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品德修养——人文,文德教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化: 1)“教行也” 《说文解字》 (“教行于上,则化成天下。”) 2)“变也” (《庄子・逍遥游》:“鲲之大,不知其几千 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吕氏春秋・顺民》:“则 汤达乎鬼神之化。”); 3)“习也”(风俗习惯),《人物志》:“国有习 也。”) 。
• 钱穆在《文化学大义》中认为:“文化只是人生, 只是人类的生活……文化是指集体的大群的人类生 活而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贺麟在《文化的体与用》、《文化与人生》中指出: “文化是经过人类的精神陶铸过的自然。” “文化是名词,同时也是动词;化字含有改变的意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代社会,没文化 是不行的。
(知识)
*北京大学有很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浓的文 化氛围。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如
文学艺术、科学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2.文化的定义
• 西方学者的观点: • 文艺复兴时期孕育了“文化”的科学概念。 • 到了18世纪,在人文传统深厚的德国,出现了著名的哲学家康德、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文化”概念使用的泛化 • 考古发现某一处古代遗址,通过这一遗址的研讨,揭示
其历史内蕴,就称某某文化,如“玛雅文化”、“仰韶文化” 等。 评价一个人的学识涵养: “某某人很有文化。” 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 念、价值追求。 其它还有“社区文化”、“商业 文化”、“校园文化”、“寝室 文化”、“厕所文化”、“课桌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中国学者的观点: • 受康德影响,我国学者辜鸿铭在20世纪初出版的
《春秋大义》(又译作《中国人的精神》,《原 华》)中指出:文化不是房子、不是道路、不是器 具、不是制度、不是科学、不是艺术,而是人格, 文化的实质就是道德。唐君毅在上世纪中出版的 巨著《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中,以“道德自我”或 “道德理性”为中心,论述“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均 统属于一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超越自我,而为 其分殊表现”,并建立了道德的理想主义的文化哲 学体系。
• 一 、概说“文化”
• 1.文化的词源 • 文: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各色
交错的纹理(本义); ——《周易》:“物相杂,故曰文”。
引申意义为: • (1) 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
体化为“修饰”、“文采”、文物典籍、礼乐制度等。 •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 • (3)在前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导出美善,德行之
赫尔德和文学家歌德,依据于中世纪迥然不同的关于“人”的看法, 对“文化”做出了划时代的界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康德1790年在其名著《判断力批判》中认为: 文化乃是人作为有 理性的实体为了一 定的目的而进行的 有效的创造。 康德把道德观念看成人 类文化的最高表现。 这个看法曾影响了我 国学者辜鸿铭和唐君毅等。
—— 引申为:教化、教行、迁善、感染、化育的意义。 • “文”与“化”连用,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
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文化: “文治教化”,即礼乐和典章制度等。 • 将“文”与“化”二者合并而用,则始见于西汉末年刘
向所著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 化不改,然后加诛。” • 今天所说的“文化”,是19世纪末通过日文从西方转 译而来的。在西方,“文化” 原意为耕耘、居住、 操作。中世纪以后,引申为对人类心灵、情操、 知识的培养——对应于中国文献中的“以文教化”, 进而涵盖了神明祭祖、道德法律、精神修养诸领 域。
中中国国传传统统文文化化概概论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第一讲 导 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参考文献
• 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商务印 书馆,2000年版
• 2、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 3、葛兆光 《中国古代文化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说:“文化 并非别的,乃是人类生活的样式。”他认为文化包 含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三大领域。梁 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文化涵盖了人类 各民族如何进行生产,其所有器具、技术及相关 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道德习惯、教育设施乃至 语言、衣食、家庭生活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胡适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中 指出:“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 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
•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里说:“文化者,人类心 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易言之,凡人 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 用、厚生之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共同业绩,都叫 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赫尔德探讨了人、社会、文化的关系,认为文化是社会 的产物,是人活动的产物,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条件和人们活动的重要手段。文化既促进了人,也限制 了人。文化和哲学的中心是人的问题。
• 歌德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与思想的集体方式, 即人类对自然的长期斗争的结果,此集团的思想、感觉、 行为的方式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气氛、特殊的美,即是 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泰勒 1871年在其名著《原始文化》里,对“文化”下了 一个经典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 民族学的意义来说,乃是包含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风俗及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 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 此后,西方学者纷纷给文化下定义,据说目前已 有200多种。
• 4、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
• 5、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年。
• 6、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 1987年版。
• 7、阴法鲁等. 《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
• 8、韦政通:《中国文中国化传统概文化论概论绪》论 ,岳麓书社,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