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季期《中外民俗》考核方案

合集下载

中外民俗概要B试卷

中外民俗概要B试卷

15-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外民俗概要》试卷A卷班级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 人生礼仪2. 民间传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民俗的______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2.当今世界,每当人们提起服装,首先想到的就是______。

3.在我国,粮食作物是作为主食的重要原料的。

种植稻米的地区,以米饭为主食;种植小麦的地区,则以面食为主食;还有些地方,日常生活以杂粮为主食。

总之,不同地方的饮食结构取决于当地的______。

4.蒙古包古时称作______,又叫“毡帐”或“毡包”。

5.栈道是我国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大致有三种:木栈、______、______。

6.石桥主要有______、梁桥和拱桥。

7.布依族的染印工艺有______、______、蜡染三种。

8.一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______,百岁为______。

9.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饰,它源于中国的______。

10.傣族人民古老的传统节日______,亦称浴佛节,也是傣历新年,公历四月即清明节后第七天开始举行,历时三至四天。

11.印度的灯节是印度教最隆重的节日,公历10~11月举行,主要迎接______下凡。

12.根据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游艺民俗可以分为七类,即口承文学活动类、民间歌舞活动类、民间______活动类、民间曲艺活动类、民间______活动类、民间杂艺活动类、民间游戏活动类。

13.北方地区比较著名的四大秧歌是山东秧歌、东北秧歌、陕北秧歌、______秧歌。

14.民间曲艺按表演手段不同,曲种分成说、唱、______、说唱兼有四大门类。

15.哈萨克族民间最流行的传统弹拨乐器是______,它流行于新疆阿勒泰、伊犁、巴里坤等,由音箱、琴杆、琴头等部分构成。

(南译)中外民俗考试题目与答案

(南译)中外民俗考试题目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1. 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2. 人生仪礼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

它是一种世俗仪式,一般又称为“通过仪式”。

3. 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

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分三天吃完。

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

4 岁时节日,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5 四合院——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

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

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

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

6 服役婚,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的一种婚俗。

男子在婚前或婚后住在妻方劳动一段时间,作为代价偿还妻方劳动力的损失,换娶妻子到本氏族或本家族中来。

7 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所传承的喜好、风尚、习惯、禁忌等8. 那达慕达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二:简答题1.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A,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中国注重食物的色香味,西方重视食物的营养价值。

B,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

课程名称中外民俗

课程名称中外民俗

课程名称:中外民俗课程代码:00199I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本课程是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

从民俗学和旅游学交叉的的角度论述民俗的定义与种类,民俗与旅游关系,民俗的旅游价值;阐释民俗诸方面的特性,以及应注意事项;探索民俗旅游区的划分,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理论思考。

对民俗、服饰民俗旅游、饮食民俗旅游、居住民俗旅游、交通民俗旅游、节日民俗旅游、游艺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民俗资源、民俗开发、民俗旅游区划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中国民俗旅游这一主题,致力于体现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在结构、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给学生提出更多、更新、更系统、更富于指导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自考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中国民俗的基本知识。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什么事民俗旅游,在对民俗了解基础之上,对民俗、民俗旅游类型进行分类1、重点:民俗旅游应该具备条件2、难点:民俗与旅游的关系3、学习应注意:本章是基础环节的学习章节,通晓本章的基本内容,对民俗旅游特点、民俗旅游框架和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系对可以有深刻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民俗的定义及相关概念–1–一、民俗二、风俗三、习俗与礼俗四、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系第二节民俗的类型划分一、物质民俗二、社会民俗三、意识民俗第三节民俗旅游的诠释一、民俗旅游的含义二、民俗旅游的类型三、民俗旅游特点第四节民俗旅游框架一、民俗旅游的构成二、民俗旅游系统第五节民俗与旅游关系一、旅游为民俗资料的传承做出了贡献二、旅游丰富了民俗内容三、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四、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五、民俗能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三、考核知识点1、民俗具体内容2、民俗旅游应该具备条件3、民俗旅游的架构4、民俗旅游特点四、考核要求1、识记:民俗、风俗、习俗、礼俗、民俗旅游的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2、领会:民俗、民俗旅游的类型划分3、简单应用:。

中外民俗课程标准

中外民俗课程标准

中外民俗课程标准中外民族民俗课程标准《中外民族民俗》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地位:中外民俗与旅游课程主要介绍民俗的基本理论及中外相关民族与国家的民俗文化生活。

重点选择人口多、旅游开发价值大的民族民俗作为讲述对象。

中外民俗与旅游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将来从事酒店管理、景区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航空服务管理、海乘服务的学生也大有裨益。

该课程对提高学生基本素养、了解其他民族、国家的生活习惯,外出旅游有很大帮助。

二、课程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民俗基本内容。

2. 对不同现象的民俗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日常交际中得到应用。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历史概况。

2、掌握各民族、国家具有特色的风俗习惯。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中外民俗》作为高职高专类旅游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旅游地理学》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导游基础知识》、《客源国概况》、《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相互衔接配合。

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不同民族大众,使得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都能得以传承,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本课程授课内容(72学时)中国民族的分布与现状 1学时中国衣食住行、婚姻、丧葬、节日禁忌习俗 1学时第一节汉族概况及民俗风情2学时第二节壮族概况及民俗风情2学时第三节满族概况及民俗风情2学时第四节回族概况及民俗风情2学时第五节苗族概况及民俗风情2学时第六节维吾尔族概况及民俗风情2学时第七节苗族概况及民俗风情2学时第八节蒙古族概况及民俗风情4学时第九节藏族概况及民俗风情4学时第十节白族、哈萨克、傣族概况及民俗风情2学时第十节其它少数民族概况及民俗2学时第三章世界民族概述第一节亚洲民族概述2学时第二节欧洲民族概述2学时第三节非洲民族概述2学时第四节美洲民族概述2学时第五节大洋洲民族概述2学时第四章世界部分民族民俗第一节日本 1学时第二节韩国 1学时第三节越南 1学时第四节泰国 1学时第五节新加坡 1学时第六节马来西亚 1学时第七节菲律宾 1学时第八节印度尼西亚 2学时第九节印度 2学时第十节巴基斯坦 1学时第十一节尼泊尔 1学时第十二节土耳其 2学时第十三节埃及 2学时第十四节南非 1学时第十五节法国 2学时第十六节荷兰 2学时第十七节英国 1学时第十八节希腊 1学时还有10学时用于2学时的复习,8学时的实习实训实训课安排:六、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本课程的重点:掌握各民族的特色风俗。

《中外民俗》教学大纲李茜

《中外民俗》教学大纲李茜

《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民俗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与实践课(A类)计划学时:16时内容计划学分:校企开发:无考核方法:笔试适用专业:旅游英语一、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定位: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旅游英语方向的专科学生,属于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真正学以致用。

旅游英语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也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着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同时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存在,也要求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丰富多彩的民俗事项,增强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学的某些基本概念,民俗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及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力争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深入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与旅游英语专业的其他课程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融通,互补,衔接,确保了旅游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整体性,非常注意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并且该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该课程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民俗信仰、游艺民俗等各类民俗事项的分类介绍,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

同时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的特点,最后通过民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外各民族的民俗呈现给学生。

(三)教学内容选取与组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取有一定的针对性,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教材的选取从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遵循“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在借鉴和吸取众多中外民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民族与宗教两个角度对中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俗进行了介绍。

《中外民俗》考核标准

《中外民俗》考核标准

《中外民俗》课程考核标准1.课程考核形式考核形式为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为实践项目的考核,包含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职业素养、课堂表现等。

终结性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者考查,考核内容为理论+技能考核。

课程考核应纳入课程思政、创新创业和劳动教育等要素,细化考核标准。

课程考核与评价为课程抽考题库的依据,抽考题库应有效支撑和全面覆盖课程标准中的考核与评价。

2.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序号评价模式考核项目权重1形成性考核考勤/课堂参与表现/课后拓展40%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技能考核60%总计2)形成性考核权重比例见下表。

序号考核内容考核要点权重1考勤(课堂表现)考勤:是否按时,有无缺勤时;10%表现:是否认真,有无分心。

10%2课前预习讨论的参与态度:是否参与;10%数量:参与记录的多少;10%质量:参与质量的高低10%3课堂讨论与策划组织实施态度:是否参与;10%数量:发言次数的多少;方案内容的多少;10%质量:发言表达的效果;策划实施的可行性。

10%4课后拓展态度:是否参与10%提交报告、文档质量的高低10%合计100%3)终结性考核标准序号模块考核内容权重1民俗认知民俗的概念;民俗对民航服务工作的意义。

5%2服饰民俗汉族传统服饰构成及内涵;少数民族服饰特点及内涵;中外服饰文化比较;服饰民俗在民航工作的具体应用。

15%3饮食民俗不同国家和民族常见的主食与菜肴;不同国家与民族的茶俗与酒俗;中外饮食文化的比较;饮食民俗在民航工作的具体应用。

10%4居住民俗不同国家和民族常见的居住习俗;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典型民居;中外居住民俗文化的比较;居住民俗在民航工作的具体应用。

10%5交通民俗不同国家和民族常见的交通民俗事象;不同国家与民族的交通民俗文化;中外交通民俗文化的比较;交通民俗在民航工作的具体应用。

10%6人生礼仪民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婚俗事象;不同国家与民族的葬俗事象;中外人生礼仪民俗文化的比较;人生礼仪民俗在民航工作的具体应用。

中外民俗试卷

中外民俗试卷

中外民俗试卷中外民俗期末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20分。

每空1分)1民俗的_____,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2傣族房屋多为竹结构的楼房,称为“___ ______”。

3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__ _______的创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例。

4..汉族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5、壮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是。

6、坎儿井是__________地区的地下灌溉工程。

7、__________,即“日本饭团”,是一种带菜码或调料的大米饭团。

8、工艺美术民俗的旅游价值有。

9、石桥主要有______、梁桥和。

10、居住的类型有和庭院住宅11、.日本的金属工艺品是以“__________”为代表。

12、四月八是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的传统节日。

13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和烹饪三个阶段。

二单选题(20分,每题1分)1 1.广西瑶族的“祭盘王”的巫术活动,反映的是民俗的原始性和( )A.传承性B.稳定性C.民族性D.神秘性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反映的是民俗形成__________的原因。

( )A.宗教B.地理C.经济D.政治3.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的是( )A.赫哲族B.朝鲜族C.鄂伦春族D.满族4.唐宋时,苏菜和__________同为“南食”两大台柱。

( )A.浙菜B.徽菜C.粤菜D.闽菜5.主要流行于我国中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以及东南亚和大洋洲一带的是( )A.洞穴居B.干栏式建筑C.帐篷D.长屋6.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而风筝起源于__________时期。

( )A.春秋B.战国C.汉代D.五代7.__________有电车王国之称。

( )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瑞士8.下列普遍实行稻麦、水稻一年二熟制,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为辅的是( )A.东北区B.黄淮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华南区9.培育出十余种水稻,而以“黑糯米”最为独特的是( )A.布依族B.京族C.傣族D.白族10“冰雪王国”是指()A丹麦 B卢森堡C挪威 D芬兰11. 素有“黄袍佛国”、“千佛之国”称誉的国家是()A泰国 B印度C缅甸 D斯里兰卡12.__________有制作精良的武士用的剑和盾。

《中外民俗概论》课程标准.pdf

《中外民俗概论》课程标准.pdf

《中外民俗概论》课程标准.pdf课程标准《中外民俗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外民俗概论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设专业商务英语(航空⽅向)规定课时36学分考核⽅式考查⼀、课程性质与定位《中外民俗概论》课程作为航空服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主要是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产民俗、服饰民俗、饮⾷习俗、居住民俗、⼈⽣仪礼民俗、社会关系民俗、社会交往礼仪、岁时节⽇民俗、象征民俗、信仰民俗、民间语⾔⽂学、民间科技⼯艺、民间游娱竞技等各类民俗事象的分门别类的简扼介绍,为航空服务专业的学⽣提供较为全⾯的民俗⽂化基础知识。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通过民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外各民族的民俗呈现给学⽣。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专业⼯作任务与职业能⼒分析为依据设置。

根据⼈才培养⽬标的要求,基于就业岗位群的实际⼯作需要,着重对学⽣传授民俗基本知识,了解丰富多彩的民俗事项,增强见闻并进⾏分析,理解民间⽂化的内涵,从⽽热爱中华传统⽂化,了解中外民族的⽣活智慧和各民族不同的⽂化⾯貌,并在航空服务⼯作中传承和运⽤。

三、课程⽬标1、知识标准(1)了解民俗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法。

(2)解读民间⽂化的起源、发展和内涵,从⽽增进对民间⽂化的认识,如了解有关物质⽣产、⽣活的民俗,岁时节庆民俗,⼈⽣仪俗,民间信仰,民间⽂学等知识。

掌握民俗学的概念、现状与发展,认知民俗现象的能⼒;2、能⼒标准(1)培养学⽣解读民间⽂化的能⼒。

(2)培养学⽣运⽤民俗知识的能⼒。

3、素质标准(1)培养学⽣深厚的⽂化底蕴。

(2)具有热本专业,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3)发展学⽣探究能⼒(4)拓宽学⽣民俗⽂化知识⾯4.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学⽣可根据兴趣需求考取导游⼈员从业资格证。

四、课程内容与任务设计序号教学单元知识要求能⼒要求课时1 概述本章为概论,主要介绍了⼀些有关民俗学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民俗的概念、分类,明确民俗特征与社会功能,懂得民俗是如何构成、养成与传承,理解民俗⽂化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进⽽掌握民俗的⼀般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春季期《中外民俗》考核方案
任课教师:肖敏
一、考核对象
2019级会计班、计电1—4班、银行1—4班
二、考核内容
1、掌握民俗、民俗旅游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类民俗事象的分类及主要内容
3、能够发现各类民俗事象的发展变化,并能找出其原因
4、运用所学民俗事象,描述地区民俗旅游价值
5、学生态度
三、考核方式
(一)平时表现(无满分限制,占总成绩60%)
1、考勤(满分100分,占平时成绩的40%)
学生是否有上课迟到、早退、缺课(请假)、旷课等现象,如有上述现象进行相应扣分。

2、课堂表现(无满分限制,占平时成绩的20%)
学生在课堂上如出现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进行相应扣分、师生就某一个民俗话题在课堂上共同分析、讨论,学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展现自我优势进行相应加分。

3、平时作业(满分100分,占平时成绩的40%)
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每一章节的内容提炼作业
(二)期末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40%)
1、现场考核所学民俗章节知识点,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各章节提出的相关知识问题。

(满分100分,每题10分,评分标准:是否与课本内容契合,占期末考核成绩的40%)题目如下:
(1)民俗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2)古代汉族服饰主要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3)汉族八大菜系是哪些?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4)中国五大特色民居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特点?
(5)汉族特色交通民俗有哪些?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6)人生礼仪民俗的意义是什么?
(7)傣族的“泼水”和“拴线”都有什么含义?
(8)岁时民俗和节日民俗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9)汉族特色游艺民俗有哪些?
(10)什么是语言民俗?
2、研究性小论文(满分100分,占期末考核成绩的60%)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民俗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从不同民俗的角度,系统分析某一个地区开发民俗旅游的优势。

800字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