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案)课题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2)单元第1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知识目标 1.利用并掌握有理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的分类;2.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1.自然数可以用来计数、测量、标号或排序;分数和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小学学过的数不够用了,数的范围需要扩展.思考:418+160-586=578-586=?问题1:你能用小学学过的数表示计算结果吗?为什么?20℃和-15℃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你能表示某一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5摄氏度,回顾上节课自然数的作用.观察温度计回答问题.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数的扩展的必要性.最低气温是零下5摄氏度吗?请你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讲授新课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要相反;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如前进8 m与后退5 m;例如:上升与下降就不是相反意义的量,缺少数量.(2)意义相反的量中的两个量必须是同类量,如节约汽油3吨与浪费1吨水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针对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前进和后退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身高增加2 cm和体重减少2 kg.(3)收入50万元和亏损20万元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4)超过标准质量5 g和低于标准质量2 g.(5)上升了10分和下降了2名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正数和负数: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的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小学学过的数(零除外),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了解正、负数的概念.为建立负数的概念做好铺垫.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用正、负如123,25,等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前面可以放上“+”号(常省略不写).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不可以省略!针对练习:1、读出下列各数,说出它们各是哪类数?,-,+75,16,50,-25%,,-155,,213,12%,0.2、(1)向东走+58 m,-60 m,0 m表示的实际意义分别是什么呢?3、有理数的分类:我们把1,2,3,4,…称为正整数;-1,-2,-3,-4,…称为负整数;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对正、负数进行分类.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能力.1 2,23,314,,…称为正分数;12-,23-,314-,,…称为负分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还可以这样分类:合作探究:(1)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零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负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正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负整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正整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练习:判断表中各数分别属于哪一类数,在相应的空格内打“√”.4、典例分析:例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填空.完成例题.深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概念.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22,176+,,0,35-,-9. 针对练习: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5122.7150.1106134219.87690.997---+++, ,, , , ,, , , , 巩固提升1、填空:(2)如果向银行存入50元记为50元,那么-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规定增加的百分比为正,增加25%记做_______,-12%表示___________;(4)规定温度零上为正,月球白天气温高达零上123℃ ,记为__________,夜晚气温低至零下233 ℃,记为________.阿波罗11号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不得不穿着御寒又防热的太空服.2.小聪、小明、小慧三位同学分别记录了一周中各天收支情况如下表(记收入为正,单位:元):独立完成巩固提升练习.掌握所学基础知识..3.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里:-1,13,,0,,21,-2,,+6.(1)正数集合{ …}(2)负数集合{ …}(3)正整数集合{ …}(4)分数集合{ …}.拓展提升:针对练习:如图,每个椭圆表示一个数集,请在每个椭圆内填上6个数,其中三个写在重叠部分.小组合作完成拓展提升.通过完成拓展提升,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1、正数与负数都来自于实际生活;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如…2、小学里学过的大于零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添放上“-”号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正、负数的界限.3、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按整数和分数分成两大类,也可以按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分成三大类.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及有理数的分类.板书正数:负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和分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数的相关知识,但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有理数的运算规律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购物场景、运动会等,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如购物场景、运动会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这些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有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有理数的运算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板二课题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2)主备人教学目标1.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将有理数正确分类. 2.让学生经历有理数概念的形成及运用过程,领会分析、总结的方法。

3.在合作讨论中,学会交流与合作,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数的发展历程.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负数的理解。

教法和教具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课件预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123℃,夜晚可低至-233℃。

图中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不得不穿着既防寒又御热的太空服。

在图中你发现了你还不是很熟悉的数了吗?“零上”与“零下”的意义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用小学的数学知识不够用了(具体在什么情形时不够用了),因此必须把数的内容推广。

引入课题“有理数”新课学习正数与负数的概念1.你能说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用我们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表示出来吗?得到正数,负数的概念。

2.想一想:数的家族又增加了哪些新成员?规定: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有理数的分类按定义分类:提示:非负整数包括正整数和零. 按正负性分类:例题讲解例1: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例2:请写出3个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数:是正数但不是整数的数:(2)是整数但不是正数的数:(3)是分数但不是正数的数:___ (4)既是整数又是负数的数:___四、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五、课堂练习见幻灯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回答:“零上”与“零下”是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讨论回答:零下2-零上10;降低5米升高8米;支出100元收入500元;向东8千米向西6千米;盈利20﹪—亏损20﹪. 幻灯片上做一做学生讨论回答: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做一做:见幻灯片学生回答并进行纠错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从自然数到有理数一、正数与负数:二、有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教学反思。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合作学习我国的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修造了2000余年.明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实际长度为5130千米(合一万零二百六十里),故被称为万里长城问题1.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下面几段表述中,自然数3有什么不同作用?答:①标号或排序②标号或排序③测量计数思考:如何区分自然数的这些作用呢?你能举些例子吗?计数:通过统计得到的总数测量:由工具测量所得到的数,如:长度、体积、质量、温度、时间等.标号是学号、门牌号、邮编、汽车线路等;排序是年份、名次等,在学习过程中不细分这两方面的作用。

标号或排序做一做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为单位,应怎样表示?自然数已不能满足生活实际的需要,数需要扩展!π可以化成分数吗?结论: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小学学过的小数(π除外)都可以化为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能化为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为分数.下列小数中哪些能化为分数?1.8,0.625,0.35,π,,1.41423562371…(无限不循环),0.1010010001…(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2.75.能化为分数的有:1.8,0.625,0.35,2.75,.讲授新课二、提炼概念1. 2.分自然数常用来认识数的发展过数都可以化为小数;小学学过的小数(π除外)都可以化为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能化为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为分数.三、典例精讲请讨论下列问题:你能帮小慧列出算式吗?如果用自然数怎样列算式?用分数呢?用自然数列算式:400÷100=4(时),21时40分-4时-40分=17时.2.夏令营结束后,小慧想买一张从北京直达温州的火车票,车次和票价如下表.小慧原打算买一张K101次硬卧下的车票,这样她还剩160元.后来小慧想改买D365次列车的二等软座票,小慧的钱够吗?根据我们的经验,上述问题2可以列下面的算式求解:418+160-586=578-586.计数、测量、排序、标号等,分数常用来测量、分配等.程,感受由于生活与生产实践的需要,数还需从自然数和分数进一步的扩展.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行运算?运算的结果是什么?可见自然数和分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数还需作进一步扩展!课堂检测四、巩固训练1.阅读下面这段报道,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请找出这些数,并说说它们哪此表示计数和测量,哪些表示标号或排序.杭州湾大桥于2008年5月1日全线通车.这座6车道公路斜拉桥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时速100千米/时,使用年限为100年,是当时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的第1跨海大桥.答案;排序,计数,计数,测量,计数,计数2.某航空公司把从城市A到城市B机票价格因燃油价而上涨了15%,三个月后又因燃油价格的回落而重新下调15%.问下调后的票价与上涨前比是贵了,还是便宜了?设上涨前的票价为a元,则由题意得:下调后的价格为:a(1+15%)(1-15%)=0.9775a<a,所以下调后的票价与上涨前比便宜了.课堂小结1.自然数的概念自然数:_________________…叫做自然数.0,1,2,3,4,5,2.分数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等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分数的值不变.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3.四则混合运算法则:(1)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或利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改变各数的位置进行计算;(2)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七年级数学上册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有理数背景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灵活运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将有理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负数、学习有理数;运用有理数表示现实生活问题中的量;让学生经历有理数概念的形成及运用过程,领会分析、总结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和对有理数进行合理的分类。

难点:用有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如图表示某一天我国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请同学们合作讨论下列问题: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某一种量,请讲出来。

把学生讲出的较恰当的量写到黑板上,再引导学生把与之相对的量分别写在后边,如:零下20℃——零上10℃,降低5米——升高8米,支出100元——收入500元。

指出这样的量就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从以下方面加以理解。

(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意义相反,与值无关。

(2)区分“意义相反”与“意义不同”。

显然是不能的。

为了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负数。

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规定为正,用学过的数(零除外)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可以放上正号“+”来表示(常省略不写),;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负,用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负号“-”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负号不能省略)。

如:“+2”读做“正2”、“-3.3”读做“负3.3”等。

这样我们学过的数中又增加了新的数——负整数和负分数;相应地我们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分别称为正整数和正分数。

二.运用新知体验成功填空:规定盈利为正,某公司去年亏损了2.5万元,记做__________万元,今年盈利了3.2万元,记做__________万元;规定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为正,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记做海拔__________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记做海拔__________米;汽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规定向北行驶的路程为正。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设计(第1课时)2016.9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设计(第1课时)2016.9

课题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1)自然数和分数是因为人们生活和生产实践而产生的;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教材解读应用及互相转变2经历在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中的应用,感觉数还需进一步拓展。

认识自然数和分数是因为人们生活和生产实践而产生的;知识技术目标认识自然数和分数的应用,解决一些简单实质问题;教课目的过程性目标经历在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中的应用,感觉数还需进一步拓展。

预习作业课本课后作业作业本教课板块教师“教”内容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教课过程:思虑:小华和她自然数的 7 位朋友一同过生(一)、复习引入 (5 分钟 )日,要均匀分享八块思虑:小华和她的7 位朋友一同过诞辰,要均匀分享八块诞辰蛋糕,每人可得多诞辰蛋糕,每人可得少蛋糕?多少蛋糕?那么,小华和她的7 位朋友一同过诞辰,要均匀分享一块诞辰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指出:小学时,我们不单学习了自然数,还学到了分数与小数。

师: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呢,主要就是认识、运用自然数和分数了。

第一,我们一同来看看自然数:(1)产生。

“结绳计数”。

★★注意:自然数从 0 开始 .(2)作用。

问题 1:你知道自然数有哪些作用?(让学生思虑、议论以后回答,教师提示增补)自然数的作用:(让学生思虑、议论(1)计数 : 一般地 , 用数数的方法获得的数据以后回答,教师提示如: 51 枚金牌,是自然数最先的作用;增补)自然数的作用(2)丈量 : 一般地 , 借助工具获得的数据如:小明身高是 168 厘米;(3)标号 : 人为的编号,像门牌号、学号、座位号、城市的公共汽车路线等如:班级 101,102(4)排序 : 为了表示某一种次序的数据。

如: 年份、月份、名次等 .如: 2013 年★★注意:基数和序数的差别.【设计企图】:自然数在小学里已经特别熟习,所以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例:我国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 世纪,前后修造了2000 余年,明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实质长度为 5130 千米(合一万零二百六十里) ,故称为万里长城 . 问题 1:这段话中看到了哪些数?它们属于哪一类数?(二)、小试身手(多媒体显示,学生独立思虑达成后,请学生回答)以下语句顶用到的自然数,哪些属于计数和丈量?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 1)、 2013 年我们嘉外共有初一学生共 51 位;( 2)、小明哥哥乘 1425 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多媒体显示,学( 3)、小明今年身高 168cm生独立思虑达成后, 接下来,我们看看分数与小数 (5 分钟 )请学生回答)(一)、复习旧知问题 2:在解答以下问题时,你会采用分数和小数中的哪一类数?为何? ⑴小华和她的 7 位朋友一同过诞辰, 要均匀分享一块诞辰蛋糕, 每人可得多少蛋糕?⑵小明的身高是 168 厘米,假如改用米作单位,应如何表示?(让学生谈谈为何,使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用分数,什么时候用小数,重点是如何方便简单)(二)、小试牛刀( 1)分数能够转变为小数3 = 350.67= 7 4 1.75 541 = 1 7 0.142857 1=1 3 0.373指出:分数能够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分子当被除数,分母当除数,所以分数能够 转变为小数(有限和无穷).( 2)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如何转变为分数讲堂练习:课内练习、作业题、条件活动 ( 学生板演 )0.6=31.31= 131 62= 310.0062=510010000 5000110.3=0.142857 =37思虑: π 能够化成分数吗?★结论:分数都能够化为小数(有限和无穷);小学里学过的小数(除外)也都能够化为分数二、合作研究(20 分钟 )1. 小慧要从温州出发前去北京参加 夏令营,她一定先从温州乘大巴到杭州,再从杭州乘坐 18:25 的 T32 次列车到北京,而从杭州汽车站到火车站的过程中大概要花去 40—— 50 分钟时间,温州到杭州全程 400 千米,大巴车每小时行 100 千米。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案(新版)浙教版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应用,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数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扩展。

2.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自然数,分数的知识,在原来学习的根底上引入意义相反的量的表示方法从而引入负数,进一步完善数的结构。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数的开展过程,感受由于生活与生产实践的需要,数还需要从自然数和分数作进一步的开展难点:合作学习(二)不易理解,是难点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自然数和分数2.合作学习2:小慧要买一张从温州到北京的票,根据图表,列出算式。

活动2【讲授】合作交流,新课讲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意义相反的量,比方温度零上零下,水位变化有升高和降低,经营情况有盈利和亏损等,为了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以前所学习的数表示,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大于0的数前面加上-表示,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活动3【讲授】新知探究有理数:整数,分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活动4【活动】例题讲解例 1 以下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活动5【练习】课内练习稳固新知1.下面关于“0〞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是正数,也是有理数 B.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C.不是正数,但是自然数D.不是整数,但是有理数2.汽车向南行驶3km,记作 +3km;那么向方向行驶5km,可记作-5km。

3..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 4 米,那么+2米表示___________,物体原地不动记作________。

活动6【讲授】小结1.正负数的意义及表示读法2.有理数的分类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1课时从自然数到分数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1课时从自然数到分数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1课时从自然数到分数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1课时从自然数到分数。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分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分数与自然数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能够进行分数的简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自然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可能对分数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理解,对分数的运算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分数的简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概念和性质,分数的简单运算。

2.难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分数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练习题、测试题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数和分数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PPT或黑板演示分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的简单运算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运算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和测试题,检查学生对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分数的运算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意义和用处;了解分数(小数)的意
义和形式;了解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能力目标: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的发展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
实践,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合作学习中的第2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
我国的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修造了2000余年.明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实际长度为5130千米(合一万零二百六十里),故称为万里长城.
提问:你在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请你把它们写下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数?
(由长城的有关报道引入,宣传中国的大好河山及壮举,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及它们的应用[板书课题]第1节从自然数到分数
(二)提问复习
问题1: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哪一些数属于自然数?你了解自然数最初是怎样出现的吗?
注意:自然数从0开始.
问题2:你知道自然数有哪些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来回答,教师提示补充)
自然数的作用:
①计数如:修造2000余年,是自然数最初的作用;
②测量如:实际长度是5130千米;
③标号和排序如:公元前7世纪.
注意: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因为自然数在小学里已经非常熟悉,因此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
忆有关知识)
(三)做一做(多媒体显示,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请学生回答)
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
(1)、201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38所;
(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
(4)、信封上的邮政编码321407;
(5)、今天的最高气温是35℃
(补充2小题,加强巩固自然数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
问题1:我们知道小学里先学自然数再学分数,但你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你能用自然数表示四人均分一个西瓜,每人可得多少西瓜吗?
(用分配等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问题2: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分数和小数中的哪一类数?为什么?
⑴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
⑵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使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用分数,什么时候用小数,关键是怎样方便简单)
问题3: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吗?怎样转化?如1
8= ;41
5
= ;
2
3
= .
指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分子当被除数,分母当除数,因此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
问题4:小学里学过的小数怎样转化为分数?如 1.68= ;
0.00062= .
问题5:小学里还学过一种数叫什么数?(百分数)它可以看成分母是多少的分数?
指出: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和百分数都可以看作分数.
(五)合作学习
请讨论下列问题:
1如图1-1(见书本P5)
你能帮小慧列出算式吗?如果用自然数怎样列算式,用分数呢?
(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请小组代表书写算式并计算,同学和教师一起批改)
注意:列式时,市内交通和检票时间选用40分还是50分,学生可能会混淆,可让学生通过联想情境,在保证不会误了上火车的情况下,小慧最迟什么时候从温州出发,那么杭州市内乘公交和检票时间应假设用最长时间.
2.夏令营结束后,小慧想买一张从北京直达温州的火车票,车次和票价如下
表.
小慧原打算买一张K101从硬卧下的车票,这样她还剩下160元.后来小慧想改买D365次列车的二等软座票,小慧的钱够吗?
(第二小题,涉及到得数量比较多,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是这节课的难点,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
指出:从上面两题可以看出,通过数的运算,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说明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应用于实践.
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上面问题2可以用如下的算式求解:
418+160-586=578-586
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行运算?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
(用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分数又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数还需作进一步扩展的必要性)
(六)巩固提升
见书本P6课内练习1、2、3,其中第2题,让同桌两位同学先各自估计,然后一起测量,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七)谈一谈收获
请学生总结这一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谈一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八)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