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51)[16页]

合集下载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00)[6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00)[6页]
思想感情的 活动,善于揭露征戍者的内心世界,揭露穷 兵黩式,同情士卒。其中不乏慷慨豪气。如 《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 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山。”再如其《从军行》七首,其一、其四 。
( 2 )怨女诗
• 怨女诗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宫怨,一是 闺怨。
3. 王昌龄诗歌的艺术特色:
( 1 )擅长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他传世 的七绝有 70 余首,几乎是首首堪称名篇。
( 2 )善于典型概括,意象深远而表达又极 为流畅。
( 3 )风格刚健。他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 什么样的思情,格调无论是清刚苍凉、雄 浑跌宕,还是高昂开阔,爽丽自然,均有 一股刚健之气。
忽见陌头扬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此诗即细腻描写出了少妇婉约的思念,他如 《春怨》、《青楼怨》等亦颇为有名。
• 另外,王昌龄还有一些描写妇女生活的清新可 爱的小诗。如《采莲曲》其二云:“荷叶罗裙 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清丽自然,有民歌味道。
( 3 )赠别诗
• 其赠别诗构思委婉,托物托景,饱注深情 ,如《芙蓉楼送辛渐》借送友人以自写胸 臆,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 蓄而风调清刚。
王昌龄
1. 生平: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万年(今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 727 )年登进士第,补秘书 省 校书郎,七年后中博学宏词科,授汜水 尉。 后被贬岭南,旋即北归,任江宁丞。 天宝初 年又被贬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 毫州刺史 闾丘晓所杀,颇为悲惨。全唐诗 收诗 180 余 首。
2. 王昌龄诗歌内容:
• ① 宫怨诗。我们将宫怨诗定义为主要描写 帝王后宫的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地域困 境和精神困境的诗歌。王昌龄的宫怨诗有 《长信秋词》,《西宫春怨》,《西宫秋 怨》,《春宫曲》等。

陕西师范大考研真题整理之中国古代文学史

陕西师范大考研真题整理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2013年2012年2012年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楚辞昭明文选郊寒岛瘦花间词人铁崖体格调说简答1.《孟子》艺术特色2.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成就3.《琵琶记》的悲剧意蕴2011年古代文学(75分):一、名词解释(5分*6=30分)四家诗、玄言诗、吴中四杰、永嘉四灵、台阁体、神韵说二、简答题(15分*3=45分)1、简述《史记》的叙事成就。

2、试论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3、简述《金瓶梅》在中国白话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现当代文学(75分):一、名词解释(5分*5=25分):《论小说与群治关系》、《敬告青年》、学衡派、孤岛文学、朦胧诗二、问答题(50分):1、简述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10分)2、以作品为例,试论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10分)3、分析老舍《茶馆》戏剧结构特点。

(10分)4、试围绕你熟悉的本专业某代表性学术观点或著作,作简要阐述并评判之。

(20分)2010年名词解释:春秋三传、边塞诗派、花间派、建安风骨、诸宫调问答题: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陶渊明诗的艺术特征、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分析《登高》2009年2008年一.名词解释1元杂剧四大家2永嘉四灵3文章四友4乾隆三大家5台阁体6四家诗二.分析杜甫的《登高》三.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2007年二.古代文学(60分)1.名词解释(25分,5个)江西诗派前七子桐城派四大谴责小说初唐四杰....2.叙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0分)简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3.《史记》的叙事艺术。

(25分)论述《史记》的艺术特色。

??2006年一名词解释赋比兴永明体南戏后七子元丰类稿桐城派常州派江西诗派初唐四杰四省六部制二简答1 《离骚》的艺术特色2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严羽《沧浪诗话》,中高适、岑参、二者“诗歌悲壮”结合高适的生平及创作说明你的看法。

4 试述苏轼对词体的创新。

5 “三言”、“二拍”对商人形象与传统文人有何不同?指出其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53)[21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53)[21页]
• 总之,明“传奇”是宋元南戏规格 化、文雅化、声腔化、全国化发 展 的产物。它既吸收了南方地方 戏曲 的艺术特征,也同时吸收了 北曲声 腔和元杂剧的艺术精华。 较之宋元 南戏,“传奇”的格律 和宫调组织 更加严密,体制更加 庞大,文词更 加典雅。
明初传奇的道学气、 八股化
• 朱元璋云:“ 五经四书如五谷,家 家不可缺;高明《琵琶记》如珍 馐 百味,富贵家岂可缺耶!”( 明黄 溥《闲中今古录》)
明中期“三大传奇”
• 李开先( 1502-1568),字伯华, 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 ( 1529 )进士,“嘉靖八才子”之 一。与王九思、康海等前辈士人缔 交不浅。曾押饷银至宁夏边防,深 感外患之重;对朝政之非也深有感 触,后自请还乡。
• 这些剧作尽管也有瑕疵,但形象鲜 明生动,情之深与义之正得到了 明 显结合。
明中期“三大传奇”
• 明嘉靖后, 伴随日益激烈的内忧外 患斗争,传奇创作一般都能正视 现 实,表现现实斗争,其间寄予 着强 烈的战斗精神。
• “ 三大传奇”是明中期传奇创作成 就的集中体现,这三部作品分别是 李开先的《 宝剑记》、 梁辰鱼的 《浣纱记》、 署名王世贞等人的 《鸣凤记》。
“ 传奇”概念的发展变化
• 明嘉靖后,一方面由于杂剧创作成 就总体衰微,一方面由于传奇类 戏 曲创作兴盛,特别是宋元南戏 在明 代经过规格化、文雅化、声 腔化和 全国化之后,“传奇”成 为专指明 代戏曲创作中以南曲为 主谱成的中 长篇戏曲。
明“传奇”的形成
• 明传奇直接发源于宋元南戏。 • 宋元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
• 在高压专制文化政策下,明初传奇 呈现出道学气和八股化的创作特征 。
明初传奇的道学气、 八股化
• 邱濬《五伦全备记》是在“ 备他时 世曲,寓我圣贤言”、“若于伦 理 不关紧,纵是新奇不足传”的 思想 观念指导下创作的。

师大文学院课表2015-2016秋

师大文学院课表2015-2016秋

02
逻辑学
赵颖
汉语 1401 考试 ,汉 121 语 1403 汉语 1402 考试 ,汉 120 语 1404 考试 汉语 1401 汉语 1402 汉语 1403 汉语 1404 秘书 1401 汉语 1401 61
18
2
18
0
0221004
03
逻辑学
赵颖
18
2
18
0
0222005
01
语言学概论
李虹
36
2
36
0
1-2
0222005
02
语言学概论
李虹
考试
60
36
2
36
0
3-4
0222005
03
语言学概论
惠红军
考试
60
36
2
36
0
0222005
04
语言学概论
李琼
考试
60
36
2
36
0
0222005
07
语言学概论
考试
33
36
2
36
0
0222006
01
古代汉语(一)
胡安顺
考试
61
54
4
54
0
3-4
0222006
04
西方文学(二)
杨宁
考试
60
36
2
36
0
0241039
07
西方文学(二)
于雯
考试
33
36
2
36
0
9-10
0241061
01
现代文学(一)
考试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62)[7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62)[7页]

1.4 西昆体的盛衰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 《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初馆阁文臣的唱 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到了大中祥符 元年( 1008 ),杨亿将包括他在内的 17 位 馆阁文士平日相互唱和的诗作编成一集,题 作《西昆酬唱集》,收录了 247 首诗。《西 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时人 竞相仿效,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 流派。
1.2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诗风的一批诗人 ,代表作家前期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 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 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 雅。这种诗风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 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白体诗人中,王禹偁成就最高。其诗平易流畅,简 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初步表现出对 于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 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王禹偁( 954-1001 ),字元之,济州钜野( 今山东钜野)人,出身农家,自幼好学能文。太宗 太平兴国八年( 983 ),进士及第。曾为太宗赏识 ,授任左司谏、知制诰。后因触怒权贵, “八年三 黜”。首次被黜是淳化二年( 991 )被贬为商州团 练副使。后召还京师,为翰林学士。再次于太宗至 道元年( 995 ),因“谤讪”罪被贬知滁州。真宗 即位后召还,预修《太祖实录》。因秉笔直书,在 咸平元年( 998 )遭第三次罢黜,出知黄州,后世 因称王黄州。曾作《三黜赋》,表示“屈于身分不 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现存《小畜集》三十 卷,《小畜外集》十三卷(残存卷七至十三),存 诗共五百多首,文二百余篇。
1.4 西昆体的盛衰
西昆体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与钱惟演。主 要作品有三类题材: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 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在艺术 方面推崇并效仿李商隐。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73)[12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73)[12页]
著作《翁山诗外》、《 翁山文外》,乾隆时灭 毁,清末始刊行。
二、钱谦益和虞山诗

“ 江左三大家”:清初的诗坛上
,钱谦益、吴伟业是在明末就有
诗名、入清后继续保持着相当
影 响的诗人,他们和龚鼎孳被
称 为“江左三大家”。他们的
人生 经历颇为相似,但诗歌的
作风和 对诗歌的看法却有显
著的区别。 在明末清初之际诗
钱谦益代表作是晚年仿照杜甫七律组诗《秋兴八首》并 步其韵写作的《后秋兴》大型抒情组诗,全诗有七律 13 组 ,每组 8 首,共 104 首,命题为《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 韵》,简称《后秋兴》,编入《投笔集》。
这些诗内容大都与抗清斗争有联系, 寄托作者的故国之 思。作者经历故国沧桑,中原板荡和身世荣辱的巨变后, 感 慨万千, 凝结为诗, 感情强烈而真实。
4 .吴嘉纪( 1618—1684 )
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 明灭时 27 岁,吴嘉纪亲眼看到清兵南下沿海居民遭屠 杀的情景,于是绝意仕进, 隐居东淘,布衣终身。 诗歌极写兵燹灾荒和民生疾苦,《 临场歌》 描写淮南产盐 地区的阶级压迫,对封建官吏鱼肉盐民的情况加以揭露, 对 广大盐民的悲惨生活表示同情。
《初学集》、《 有学集》、《 投笔集》等。
其自觉地致力于清诗建设,对明之复古派与反复古 派进行尖锐批评,也各有所取。性情、 世运、学养三者并举 ,他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广收博取,推陈出新,以补 救“七子”公安、竟陵之弊, 确立清朝一代诗风。
其诗将唐诗华美之修辞, 严整之格律,与宋诗之重 理智结合,主张写诗要“有本”即有性情,又有学问。
一、遗民诗人: 用血泪写成的诗篇,或悲思故国,
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 或表白气节,具有抒发家国 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

陕师大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陕师大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陕师大古代文学考研真题陕西师范大学(陕师大)是中国一所著名的师范大学,以培养优秀教师和研究教育问题而闻名。

在陕师大的考研真题中,古代文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重要性、考研真题的特点以及备考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陕师大的考研中,古代文学是一个必考的科目。

通过考察古代文学,考生需要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思想、艺术特点等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这不仅需要考生对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有一定的掌握,还需要考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陕师大的古代文学考研真题通常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两部分。

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论述题则要求考生对一个特定的文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这种考题形式要求考生既要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又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备考古代文学的关键是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作品。

首先,考生需要学习文学史,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其次,考生需要学习文学批评理论,掌握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和理论,以便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最后,考生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可以参考一些考研真题和模拟试题,了解考点和考题的出题方式。

通过做题,考生可以熟悉考试的形式和要求,并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此外,考生还可以参加一些文学研讨会和学术讲座,与其他考生和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注意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考生需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限制。

其次,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根据题目的分值和难度进行答题顺序的安排。

在回答论述题时,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思路,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63)[16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63)[16页]
• 在古今关系上,他倡导“师古”,反对 “视前古为无物”, 也反对拟古摹古, 认为“古今之势不同”,为文不能“ 拘 乎古之遗法”,“ 若体规画圆,准方作 矩,终为人之臣仆。”
宋濂的散文创作
• 创作实践上,宋濂的散文创作多道 学气。不过由于作者深邃的思想 修 养和博深的文学功底,他的散 文作 品不但富于思想性,而且富 于文学 性,不同于苍白迂腐的说 教文字。
“ 茶陵诗派”的诗歌创作
• 李东阳强调诗歌创作表现真情。在 创作实践上,他们的诗歌创作也反 映了一定的现实内容,部分作品还 写得相当不错,如李东阳的《茶陵 竹枝歌》。
• “ 茶陵诗派”对“台阁体” 诗风产 生了一定冲击,但同时又保留了某 些痕迹。
明初散文创作
• 一方面继承元散文“宗经载道”创 作观念的遗绪,一方面受元明交 替 之际社会动荡局势的影响,人 心思 治,另一方面也与明初政府 对程朱 理学的强调有关,明初的 散文创作 呈现出鲜明的“经世致 用”色彩。 在明初散文创作中, 宋濂与刘基是 两个最值得注意的 作家。
“ 台阁体”诗风倾向
• “ 台阁体”诗风盛行的原因: 一是作家地位高,生活处境优越
。 二是社会政治安定、经济逐渐
恢 复,人民生存处境有所改善。 三是统治阶级在思想文化上的
高 压政策。
“ 茶陵诗派”的诗歌创作
• “ 茶陵诗派”,是明代成化至弘治年间 以文坛领袖李东阳为代表形成的一个诗 歌创作流派。李东阳,字西涯,湖南茶 陵人。十八岁进士及第,选翰林庶吉士 ,后历任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 部 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等职。由于政 治地 位显赫,又注意提携后进,一时 被诗人 奉为正宗,由此形成以他为首 的“茶陵 诗派”。成员主要有谢铎、 张泰、邵宝 、鲁铎、石瑶等人。
宋濂的散文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篇传奇主要有《贾华云还魂记》、 《钟情丽集》、《龙会兰池录》、《丽 史》、《荔镜传》、《怀春雅集》等 作 品。
• 这些作品主要歌颂婚恋自主,也间或 暴 露社会黑暗。
明代文言小说创作
• 随着人欲的张扬及世风的浇漓,明嘉靖年 间出现色情小说的兴盛。这充分暴露欲望 膨胀所导致的人性扭曲。
• 随着晚明时期社会危机的出现,作品创作 出现了对“情”的纠偏,体现出对社会正 常秩序的尊重。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据顾起元《客座赘语》载,当时朝 廷还曾颁发榜文明令:“但有亵 渎 帝王圣贤之词曲、 驾头杂剧非 律所 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 、印卖, 一时拿送法司究治。 ”“敢有收藏 的,全家杀了!”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戏剧作家大多与朝廷存在千丝万缕 联系。
• 杂剧创作进一步坚持了元末杂剧伦 理教化、神仙道化以及风化雪月 的 题材内容,并且表现更为强烈 。
• 戏剧创作流露出粉饰太平的浓厚倾 向。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与元杂剧语言质朴本色相比,此时 杂剧语言更趋雅致华丽。
• 杂剧创作不仅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 唱的僵化格局,而且南北曲融合 的 趋势更为明显。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朱权( 1378—1448 )是明太祖的第 十七子,初封大宁,卒谥献王,世 称宁献王。号大明奇士、臞仙、涵 虚子、丹丘先生。
• 朱权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太平之 象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朱有燉( 1379—1439 ),是明太祖 第五子的长子。号诚斋、锦窠老人。 袭封周王,谥宪,世称周宪王。
• 朱有燉是明代杂剧史上创作杂剧较 多的作家,作有杂剧 31 种,总称 《诚斋传奇》。 另有散曲集《 诚斋 乐府》、诗文集《 诚斋新录》等。
• 文言小说为白话小说和戏曲创作、发 展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作了良好的 条件 。
• 在世界文坛上也有影响。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御制大明律》专设《禁止搬做杂 剧律令》条目,规定:“凡乐人 搬 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 王后 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 像,违 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 妆扮者与 同罪。”
• 朱权作有杂剧 12 种,今流传下来两 种:《冲漠子独步大罗天》、《 卓 文君私奔相如》。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兼戏曲体式 论和曲谱为一体,该书分戏曲体式 15 种,杂剧 12 科,收录、品评了 金代董解元以下、元与明初杂剧与 散曲作家 203 人作品,对近人研究 元及明初杂剧及散曲创作有重要 参 考价值。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刘东生名兑,浙江绍兴人。作有杂 剧《月下老定世间配偶》、《 金童 玉女娇红记》两种,今存后一种。 《娇红记》杂剧两本 8 折,它以细 腻婉转的艺术风格将申生与娇娘 的 爱情表现了出来,为孟称舜《 娇红 记》传奇创作奠定了基础。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朱有燉杂剧从题材内容来分,可分 为四类,一类是歌舞升平的喜庆 剧 ;二是度脱入道的神仙剧;三是宣 扬节义道德的伦理剧;四是表现起 义英雄的历史剧。
• 朱有燉杂剧语言质朴、音律谐和。 《仗义疏财》在演唱方式上突破了 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限制。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贾仲明号云水散人,淄川人。所作 杂剧 16 种,今存 5 种,分别是《对 玉梳》、《萧淑兰》、《 金童玉 女 》、《 玉壶春》、《 升仙梦》。
明代文言小说创作
• 《剪灯新话》有明显模仿前人名篇 痕迹,诗词穿插也显得较多,但 “造意之奇,措词之妙,粲然自 成 一家言”。
• 《剪灯新话》后,明代不断有传奇 小说集问世,如有李昌祺《剪灯 馀 话》、邵景詹《觅灯因话》、 宋懋 澄《九籥集》等。
明代文言小说创作
• 明代出现中篇传奇小说创作,作品都 以 爱情为表现对象,字数突破万字。
明代文言小说创作
• 志怪类:《志怪录》、《高坡异纂》、 《谐史》等。
• 志人类:《菽园杂记》、《语林》、 《古今谭概》等。
• 收集、汇刊各类文言小说蔚然成风。如 《情史》、《艳异编》、《古今说海》 等。
明代文言小说创作
• 对于清代的文言小说,起了一种承上 启 下的作用。
•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发展各取所长,各 补所短。
• 杂剧《 裴度还带》和戏曲作家论 《录鬼薄续编》也疑为他所作。
• 贾仲明杂剧与朱有燉相近,文采华 丽,南北曲可以同折对唱。Βιβλιοθήκη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杨讷,字景贤(一作景言),号汝 斋,蒙古族人。作杂剧 18 种,今存 《西游记》、《 刘行首》 2 种。 《西游记》杂剧共 6 本 24 折,根据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改编而成。首次出现了猪八戒形象 ,孙悟空既光辉又有道德缺陷。对 吴承恩《西游记》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