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的五部鉴赏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主要探讨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民间美术的起源、功能、特点及其与民俗的关系,并能够分析和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美术的起源、功能和特点,掌握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能够分析和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和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民间美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民间美术的起源、功能和特点,了解其与民俗的关系。
2.难点:能够深入分析和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理解其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的民间美术作品,思考其功能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的来源、功能和特点。
2.新课学习:(1)民间美术的起源:介绍民间美术的起源,如古代农耕文化、宗教信仰等。
(2)民间美术的功能: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如祈福、装饰、实用等。
(3)民间美术的特点:通过比较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等特点。
(4)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介绍民间美术在民俗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如节庆、婚丧嫁娶等。
3.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等,体验民间美术的魅力。
4.作业评价方式: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5.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总结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
6.拓展延伸:推荐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和相关网站,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本课板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标题: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2.导入新课部分: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比赛说课稿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本课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让学生欣赏课文图版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在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
让学生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只留于表面。
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和技能: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特点,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以“欣赏美、了解美、评价美”为线索,尝试把“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评价延伸”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引入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和多种实践,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年画、刺绣、剪纸等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知识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知识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间美术鉴赏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教学目标:一、明确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
二、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一、中国民间美术的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二、了解各地区的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
课前预习:一、民间美术的定义: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而言的;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二、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式样是: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皮影等。
三、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寓意性、象征性。
民间美术中的许多图案采用谐音和寓意的方式来表达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
前者如:“连(莲)年有余(鱼)”,“大吉(鸡)大利”;后者如:以葡萄、石榴或鱼寓意多子(籽)。
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1、你能想到的我们山西地区的民间美术有哪些?2 、中国民间美术的范畴:皮影,泥塑,年画,剪纸和其他民间艺术.可谓无处不在.(二) 精讲点拨1、关于皮影:皮影是皮影戏表演的道具,包括影人和道具,最初是用素纸雕镂的,后来改用牛皮或驴皮,取其韧性好、半透明、易于雕刻及着色。
关于泥塑: 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
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
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大阿福》就是惠山泥人的代表。
2、关于年画:年画又称木版年画。
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较高的著名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河南开封朱仙镇、四川绵竹、河北武强。
第1课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中国民间美术欣赏-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的欣赏,了解中国民间文化的特点;•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古老技法,提高绘画能力;•了解民间艺术家创作的背景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够观察和描述作品的内容、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能够通过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独自思考和发散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从中国民间美术中体会民间情感和表达方式;•建立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艺术特点;•了解和欣赏中国民间美术的精华;•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力。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更新自己的艺术体验和审美观念。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A. 欣赏中国民间美术的精华1.地域性特点:介绍中国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特点和风格,例如:四川美术、苏州刺绣、河南民间画等。
2.文化内涵:通过观察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全关茶文化、昆曲文化、武术文化等。
3.创作方式:介绍民间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过程,例如:壁画、瓷画、宣纸画等。
4.艺术欣赏:通过观察、分析、表达和交流,欣赏民间美术的优美和独特。
B.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艺术特点1.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如勾、素描、上色、乱点、挑白、破、拓等。
2.学习传统绘画的构图、线和色彩等艺术特点,掌握绘画的基本要素和技巧,提高画技和创作意识。
3.观察、分析和欣赏传统艺术作品,了解传统绘画的历史和发展。
C. 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力1.了解艺术的功能、表现方式和传达效果,探讨艺术的价值和作用;2.观察、感知和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培养自己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建立个人艺术思想和态度。
五、教学评价A. 学科素养方面的评价1.绘画能力的提高程度和艺术表现能力;2.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程度;3.艺术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掌握情况。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案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的介绍:年画、刺绣、风筝、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
课型:新授,鉴赏。
教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1分钟)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
(板书中国民间美术)三讲授新课(5分钟)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
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
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
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
故事教学法让美术鉴赏课生动起来——以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为例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由于学生升学压力大、思想上不够重视,再加上一些任课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上课方法单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欣赏教学重在“领受—领悟—提升”的过程,如果能在鉴赏课中巧妙地开展故事教学,把教学内容融入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笔者以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为例,探讨如何采用故事情境教学法进行美术鉴赏教学。
该课共分为五个部分的内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在美术教参中已经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笔者在备课时收集了很多民间美术实物,如剪纸、年画、布老虎、玩具、惠山泥人等。
这节课教材呈现的内容非常多,有泥人、民间玩具、剪纸、年画等,由于这些作品历史悠久,时间跨度大,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把教材内容讲透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对教科书的材料进行整合并恰当运用。
在备课的时候,笔者想到民间美术和人们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不妨抓住出生、结婚、过年这几件人生的大事创编故事情节,围绕“民间”这个关键词设计教学环节,由面到点,把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美术学科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实现学生有效经验基础上的发展,使教学过程繁而不乱。
故事教学法要根据美术学科的内容,在教学环节上进行精心设计。
笔者尝试以某人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设置故事情境,以出生、结婚和过年的几件人生大事串联故事内容,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逐步认识和了解民间美术作品。
这既是对美术教材的有效利用,也是对现代美术课堂的发展和创新。
具体操作时,主要有四个步骤,即“引—选—串—透”。
一、“引”——激趣导入“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围绕故事主题积累素材。
导入开始的时候,笔者展示自己收藏的民间美术作品——江苏无锡的惠山泥人“大阿福”。
在学生的赞美声中,笔者顺带给学生送去良好的祝福,说:“同学们今天看了大阿福,来年生活更幸福!”接着,笔者借助课件进行教学。
2020—2021学年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十六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拴马石
石狮子
砖雕
木雕
泥人、面人
面塑
第三节: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 ●寓意性、象征性 1、民间剪纸——许多图案采用谐音和寓意的方式来表达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 动物类:
麒麟、狮子(瑞兽)、龙(尊贵,象征男性)、凤(象征女性)、鹤(长寿)、 羊(祥)、鸡(吉)、鱼(余)、喜鹊(喜)、蝙蝠(福)、虎(驱邪 、消灾) 等。
—砖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题材多为花卉、戏曲、传说人物等,构图饱满、风 格古拙、雕镂精巧。 ②、木雕:
—建筑装饰:门、窗、梁、柱、飞檐等。 —家具装饰:雕花床、椅、洗脸架等。 —祭祀用具:土家族的供奉木雕小虎;西南少数民族的木雕面具、镇墓木雕和 寨桩等,祭祀木雕风格粗狂,具有神灵崇拜的原始色彩。 ③、泥人、面人: —用泥和面为材料捏塑的摆设于几案上的艺术品,题材多为神话、历史、曲艺 故事中的人物造型。著名民间艺术家有“泥人张”和面人汤。 ④、面塑: —用发面塑造各种生物形象,如虎、龙、鱼、蛙、花卉、鲜果等,还有娃娃及 神话、戏曲人物等。可食用也可礼赠。
风筝
泥玩具
布玩具
活 动 玩 具
5、民间雕塑。 ①、石雕、砖雕:
—陕西、渭北的栓马石,石柱顶端雕刻有人物、动物等形象,造型粗狂敦厚, 多为胡人,蒙人形象。榆林、绥德的石狮子,用料粗廉,造型稚拙、古朴、简约, 为镇宅辟邪之物,大狮子形象浑实威猛,置于大门两侧镇宅;小石狮子形象憨态可 掬,作栓娃娃用,以祈狮子保佑长命富贵。
谢谢欣赏 同学们再见
2、年画。春节时农家张贴木版画,以满足纳福迎新、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常贴于院 门、房门、堂屋、灶头、内室等处。 年画形式:多种色套印和印、绘结合等方法,以线造型、以色相辅。 年画种类:门神、中堂、条屏、挂笺、灯画等。
高中美术必修全一册《第十六讲民间美术》教案设计

第十六讲民间美术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我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
总结出其精神内涵,分辨出精华与糟粕。
2、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欣赏分析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精神内涵及实质。
2、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3、了解民间美术的形式和风格,体会其鲜明的民族特征。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十、组织教学:1、检查学生的准备工作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1、讲解美术的起源。
2、揭示课题:第十六讲民间美术三、传授新课:1、民间美术的概念:2、民间美术的特点:3、欣赏民间美术应把握以下几方面:(9)实用简洁、因材施艺:(10)质朴率真、随意大方:(11)热烈夸张、象征寓意:4、分析欣赏年画:(7)年画的概念:(8)年画的作用:(9)年画的发展:(10)年画的风格:5、分析欣赏天津杨柳青年画:(1)产生地点:(2)发源时间:(3)艺术特点:(4)题材内容:6、分析欣赏苏州桃花坞年画:(1)表现情景:(2)表现手法:(3)思想内容:(4)艺术特点:7、教师总结。
8、分析欣赏剪纸:(1)剪纸的概念:(2)剪纸的作用:(3)剪纸的发展:(4)剪纸的风格:9、分析欣赏风筝:10、分析欣赏民间玩具:11、分析欣赏刺绣:12、分析欣赏编织: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想想你的家乡有哪些民间美术品种,它们有哪些艺术特色?六、课堂小结:七、布置课后思考题:艺术作品与创作者的生产、生活及思想意识有何关系?八、下课礼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美术的五部鉴赏方法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要欣赏民间美术,需要掌握一些鉴赏方法。
一、历史背景的了解
民间美术源远流长,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相伴而生,因此了解其历史背景对于准确理解和鉴赏民间美术作品至关重要。
了解其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
二、作品风格的判断
民间美术的风格多样,各地的民间美术作品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在鉴赏时,需要通过作品的线条、色彩和形态等方面来判断其所属的风格。
比如,东北的木版年画以细线条描绘、用色浓艳鲜明为特点;江南的剪纸艺术则以精致雅致、造型繁复为特色。
三、技法和工艺的分析
民间美术作品通常采用各种传统的技法和工艺进行创作,这些技法和工艺不仅表达了手工艺人的技艺水平,也展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鉴赏时需要细致分析作品中所运用的技法和工艺,如刺绣、木雕、陶瓷等,了解其中的工艺过程和特点。
四、主题和寓意的解读
民间美术作品常常表达着特定的主题和寓意,其中蕴含了对生活、自然、宗教等方面的理解和追求。
鉴赏时要通过解读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和寓意,理解其内涵和艺术表达方式。
例如,一幅农民画可能表现了农民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件剪纸作品可能寓意着对吉祥和幸福的祈愿。
五、与当代艺术的对比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与当代的艺术创作有着较大的差异。
通过与当代艺术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民间美术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同时,也可以从中发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和发展的可能性。
总之,鉴赏民间美术需要综合考虑其历史背景、作品风格、技法和工艺、主题和寓意以及与当代艺术的对比。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