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质量训练试题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观察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目的是()。

A.增加水的营养B.固定微生物C.没有任何用途D.使微生物运动减缓2.下列选项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A.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B.昆虫的复眼C.新型冠状病毒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

(多选题)A.大光圈B.平面镜C.小光圈D.凹面镜4.观察细小物体时可以借助()。

A.放大镜B.剪刀C.直尺5.与啤酒生产相关的微生物是()。

A.变形虫B.大肠杆菌C.酵母菌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越大B.越小C.不变7.下列图片中,是草履虫的是()。

A.B.C.8.倍数大的放大镜,其视野()。

A.大B.小C.一样二、填空题9.做个简易显微镜: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__________,调整它们之间的__________来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清楚为止,用纸筒和胶带把它们固定下来,一个简易显微镜就做好了。

在显微镜上也有两个镜,用眼看的镜叫__________,对准物体的镜叫物镜。

10.调节载物台下的(______),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调节(_______)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______)2-3厘米。

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_______)上,用(______)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_______)的中央;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看到的方向正好(_______)。

1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_____,边缘_____,因此又叫_____。

12.世界上第一支(________)是由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明的。

13.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

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__________倍。

14.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______和______。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单元水平检测卷(含答案)3套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单元水平检测卷(含答案)3套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试题)-2021-2022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微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导致禽流感的H7N9病毒、使面包发霉的霉菌,都是微生物B.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C.微生物对人体都是有害的2.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正确的制作过程是()。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②准备两个放大镜;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④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3.血液中的()专门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A.红细胞B.白细胞C.气孔D.叶绿体4.不属于池塘中的微小生物是()。

A.草履虫B.硅藻C.虾5.生命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

A.物质B.细胞C.微粒6.()的触角是棒状的。

A.蝴蝶B.天牛C.蚕蛾7.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是空气()时。

A.高温、干燥B.温暖、潮湿C.阴冷、潮湿8.下列关于洋葱表皮细胞基本结构正确的是()。

A.a是细胞核,b是细胞壁,c是细胞质B.a是细胞,b是细胞壁,c是液泡C.a是细胞核,b是细胞壁,c是细胞质二、填空题9.荷兰生物学家(______)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______),发现了(______)。

10.做个简易显微镜: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__________,调整它们之间的__________来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清楚为止,用纸筒和胶带把它们固定下来,一个简易显微镜就做好了。

在显微镜上也有两个镜,用眼看的镜叫__________,对准物体的镜叫物镜。

1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_______,它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_ ,边缘________。

12.观察微生物时,控制微生物的运动,方便观察,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___),里面的小黑点是(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判断题。

(30分)1.透过装满水的玻璃量简或玻璃烧杯看物体,就像用了放大镜一样,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2.昆虫能用触角来分辨各种气味,但灵敏性不如人的鼻子。

( )3.自制简易显微镜要用两个放大镜它们的放大倍数要相同。

( )4.近视眼镜可以当放大镜去观察蚜虫。

( )5.像放大镜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6.制成光学显微镜的两块镜片都是与近视眼镜片相同的。

( )7.用一个放大镜,能观察到池塘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

( )8.显微镜能看到很多生物的细胞,但是病毒只有电子显微镜才可看到。

( )9.列文虎克用显微镜看到了河水中的微小生物,并画了下来,轰动了全世界。

( )10.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

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 )11.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细胞时,用不若载玻片和盖玻片。

( )12.我们认识了变形虫、草厦虫鼓藻船型硅藻这些微生物,它们也由细胞组成。

( )1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14.人体由细胞构成,植物就没有细胞。

( )15.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片树叶,只要把叶子直接放到物镜下观察就可以了。

( )二、选择题。

(30分)1.下列物体中不能起放大作用的是( )。

A.盛满水的玻璃瓶子B.草上的露珠C.窗户上的玻璃2.下列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不同昆虫的触角其中是蝗虫的触角的是( )。

A. B. C.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此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4.下列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B.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观察C.安放——调焦——对光——放片——观察5.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用两手握住镜臂B.用左手提着镜臂C.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6.下面三个放大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试题(含答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试题一、选择题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若观察物像向左移动,则载玻片向()移动。

A.左B.右C.上2.到医院看病时,医生会向病人哪里不舒服?有没有咳嗽?然后用听诊器听,用压舌板扩开口腔看扁桃体,并要求病人去化验血液等,医生这些行为属于()。

A.获得事实和证据B.提出问题C.制定计划3.由细胞组成的是()。

A.洋葱B.磁铁C.石油4.下列生物中,()不是单细胞生物。

A.喇叭虫B.细菌C.小白鼠5.如果想观察叶的气孔,应该选取()制成临时装片更容易观察到。

A.叶肉B.叶表皮C.叶脉6.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没有用到微生物的是()。

A.豆腐乳B.酸奶C.苏打水7.要确定池塘水中是否有微生物,应当_________。

A.在池塘水里放些干草B.把池塘水在显微镜下观察C.在纸上面出草履虫8.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必须把洋葱表皮()。

A.切成碎末B.制成玻片标本C.涂上颜色9.在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盖玻片正确的放置方法是()。

A.盖玻片从正上方直接盖在标本上面B.盖玻片平着从一侧推放到标本上面C.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10.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B.细胞的形状千差万别C.同一生物体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二、填空题11.蝴蝶的身体相对较大,而且身体表面凹凸不平,适宜选用显微镜观察身体表面比较合适(选填:手持式,台式)。

12.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

13.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14.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

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倍。

15.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

16.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是构成生物体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30分)。

1.夏天,很多食物隔夜就会发霉,这时因为霉菌适宜生长的条件是( ) A. 温暖潮湿 B. 温暖干燥 C. 温度较低2.微生物对人类是( )。

A. 有害的B. 有益的C. 有的有害,有的有益 3.下列活动能够感染狂犬病是( ) A. 吃狗肉 B. 和狗玩耍 C. 被狗咬伤4.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观察葡萄球菌时意外发现了( )。

A. 微生物B. 青霉素C. 细胞D. 乳酸菌5.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 ( ) 。

A. 多B. 少C. 一样6.下图是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观察到的花粉和花粉管,观察到花的这些结构必须使用的工具是( )。

A. 放大镜B. 光学显微镜C. 电子显微镜D. 扫描隧道显微镜7.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功能的是( )。

A. 老花镜 B. 一滴水滴 C. 近视镜8.观察标本时,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 是一致的 B. 正好相反 C. 没有关系9.上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④②③ 10.下列各种工具可以帮助把蚕蛹观察得更加清楚的是___________。

A. 放大镜B. 小刀C. 绳子D. 尺子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写√,错误的写×)(每小题2分,共10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后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后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一、选择题1.显微镜的物镜上标有“50X”,目镜上标有“20X”,那么这个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

A.70倍B.100倍C.1000倍D.30倍2.夏天,很多食物隔夜就会发霉,这是因为霉菌适宜生长的条件是()。

A.温暖潮湿B.温暖干燥C.高温干燥D.高温潮湿3.关于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各种细胞的形态都是基本相同的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只有多细胞生物有生命活动D.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4.伤寒、霍乱、肺结核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什么引起的()。

A.细胞B.真菌C.晶体D.微生物5.下图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细胞之间起保卫作用的开孔,它是()。

A.气孔B.叶绿体C.细胞D.叶绿素6.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物体位置如下图所示,实际上这个物体在()。

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上方D.左下方A.②②②②② B.②②②②② C.②②②②②D.②②②②②8.科学家制成人造卫星上的百叶窗式控温系统是受谁的启发()。

A.苍蝇复眼B.蝴蝶翅膀C.昆虫触角D.自己想的9.义乌人喜欢用“螺”来说指纹,小科想知道自己有几螺,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图像太小,为了使图像大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A.眼睛手指不动,放大镜离手指近些B.眼睛手指不动,放大镜离手指远些C.放大镜手指不动,眼睛离放大镜远些D.放大镜手指不动,眼睛离放大镜近些10.大多数细胞都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

A.蛋黄B.蛋白C.鸡蛋D.小鸡1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壁12.组合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区别是()。

A.组合放大镜放大倍数小,显微镜放大倍数大B.组合放大镜缩小图像,显微镜放大图像C.组合放大镜有两面凸透镜,显微镜只有一面凸透镜D.组合放大镜有两面凹透镜,显微镜有两面凸透镜13.下面触角中天牛触角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检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检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能力测试学校班级姓名(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 罗伯特·虎克B. 列文·虎克C. 牛顿2.不属于池塘中的微小生物是()。

A. 草履虫B. 硅藻C. 虾3.酱和腐乳都是利用()生产的。

A. 细菌B. 病毒C. 霉菌4.用显微镜观察时()。

A. 两只眼都要睁开B. 睁左眼闭右眼C. 睁右眼闭左眼5.下列透镜具有放大功能的是( )。

A. B. C.6.自制洋葱表皮细胞标本实验中,盖在标本上的薄薄的小玻璃叫()。

A. 压片夹B. 盖玻片C. 载玻片7.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A. 只有植物体B. 只有动物体C. 所有生物体8.()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 细胞学说B. 放大镜的发现C. 微生物的发现9.下列图象中,通常最可能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是( )。

A. 石英晶体B. 大肠杆菌C. 蝶的口器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B. 同一物体上的细胞结构是完全相同的C. 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1.小水滴就是一个凸透镜。

()12.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0.5毫米的微小物体。

()14.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利用细菌可以生产新的食物。

()15.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16.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

()17.用胶头滴管取池塘水样本时,滴管尖嘴一端应向上,以防水滴滴落。

()18.在空气中、水中、食物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19.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40分)。

1.放大镜的镜片有( )的特点。

A 中间薄、边缘厚B 中间厚、边缘薄且不透明C 中间厚、边缘薄且透明2. 下列工具中,具有放大特征的是( )。

A 汽车反光镜 B 装满水的圆形鱼缸 C 近视眼镜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越大,放大效果越明显B 放大镜越小,放大效果越明显C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4.请把下列简易显微镜的组装步骤按顺序排好( )。

①准备两个放大镜 ②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③找到最清晰的像 ④将两个放大镜固定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③②④5. 在科学课上为了能将观察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我们可以用两个( )用纸筒固定,做成最简易的显微镜。

A 平面镜 B 凹透镜 C 凸透镜6. 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对比观察同一物体,我们发现( )。

A 观察的范围越来越大,图像越来越清晰,亮度越来越大B 观察的范围越来越小,图像越来越清晰,亮度越来越大C 观察的范围越来越小,图像越来越清晰,亮度越来越小7. 昆虫头上的触角好比他们的“鼻子”,蝴蝶的触角形状是( )。

A 镰刀状 B 丝状 C 棒状8. 下列生物中,没有完整细胞结构的是( )。

A 大肠杆菌B 蘑菇C 新型冠状病毒 9. 哪位科学家第一个发现了细胞并命名( )。

A 列文虎克 B 培根 C 罗伯特.胡克10. 下列生物细胞中形状类似于小圆饼状的是( )。

A 人体血液红细胞 B 人体白细胞 C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11. 在实验室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裝片时,我们通常用( )进行染色。

A 红墨水B 碘酒C 蓝墨水12. 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的时候一定要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B 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是一致的 C 必须要将撕下来的洋葱表皮平铺在那滴生理盐水上 13. 下列结构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选择题1.下面各种物体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

A.小草上的露珠B.透明的玻璃弹珠C.窗户上的玻璃2.下列物体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一滴干净的水B.空烧瓶C.近视眼镜的镜片D.一块厚度相同的玻璃3.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

A.细菌和病毒B.生物细胞C.微小的生物4.下列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正确的是()。

A.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B.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观察C.安放——调焦——对光——放片——观察5.首先笑笑用干稻草放入水中制成培养液(如图),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

A.矿泉水B.自来水C.池塘水6.蟋蟀的“耳朵”在()。

A.头部B.足的内侧C.腹部D.胸部7.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正确的是()。

A.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B.肉眼→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C.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8.下列是显微镜下植物根尖细胞的图像的是()。

A.B.C.9.下列关于洋葱表皮细胞基本结构正确的是()。

A.a 是细胞核,b 是细胞壁,c 是细胞质B.a 是细胞,b 是细胞壁,c 是液泡C.a 是细胞核,b 是细胞壁,c 是细胞质10.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病毒专家观察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需选用()。

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11.下列物品中,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装满水的烧杯B.装水的透明塑料袋C.梳妆镜12.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看到了下图那样的图像。

这时需要把标本向()移动才可能看到整个生物体。

A.左下方B.右上方C.右下方13.科学家一般选择()来观察大肠杆菌。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1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目镜上看去一片漆黑,可能原因之一是()。

A.标本没做好B.标本没放在显微镜上C.反光镜没调好15.科学家们受()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

A.蝴蝶B.苍蝇C.蜜蜂二、填空题1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_____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蚂蚁的触角呈_____________状,蝴蝶的触角呈_____________状。

17.我们观察到洋葱表皮上有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这是洋葱的________随着显微镜制作技术的提高,人们发现生命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第一个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_。

18.放大镜又叫( ),镜片是透明的,中央( )、边缘( )。

19.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荷兰的___________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

20.常用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都是________。

21.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结构显微镜可以放大近__________倍。

三、判断题22.如果显微镜的目镜或物镜比较脏,应直接用手去擦拭。

( )23.在一定的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放得越大。

( )24.我们利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新冠肺炎病毒。

( )25.制作人血涂片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样,也要先滴清水,再取样。

( ) 26.有些微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四、连线题27.下图是打乱的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步骤,请将图片与下方相对应的步骤顺序连线。

五、排序题28.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镊子滴管载玻片培养皿烧杯碘酒小刀吸水纸一位同学准备利用以上材料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标本,他的操作过程如下:①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②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③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取下洋葱表皮。

⑤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吸掉多余的水。

请思考这位同学的操作步骤,把正确的步骤写下来(填序号):________。

六、简答题29.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30.爷爷的老花镜不小心被打碎了,爷爷没有了老花镜无法看报纸,小科用玻璃和清水等材料为爷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放大镜,爷爷又能看报纸了。

水为什么能放大物体呢?31.暑假到森林公园游玩时,作为游客不能随便丢弃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

利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装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七、实验题实验探究。

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小科决定自己培养微生物,他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田里的水,放在窗台上;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草,放在窗台上;④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32.他最有可能在( )号和( )号烧杯的水里观察到微生物。

33.在显微镜下,小红观察到一种微生物(如图所示),这种生物是()。

A.钟形虫B.变形虫C.草履虫34.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对环境有-定的需求,但不会对刺激产生反应B.微生物能进行繁殖C.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35.小科做的“研究哪种方法能够培养出微生物”的实验属于()。

A.模拟实验B.对比实验C.转换实验霉菌的研究:小明准备研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因素是否有关,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36.用________刮少量的霉菌涂在两块________大小的面包上。

A.手指 B.牙签 C.相同 D.不同37.用滴管在一块面包上滴10滴水,在另一块面包上滴_________ 水。

A.20滴B.10滴C.0滴38.用塑料袋分别包好两块面包,扎好袋口___________ 。

A.都放在同一张桌子上B.一个放在阳光下,一个放在冰箱里C.一个放在冰箱里,一个放在抽屉里,持续观察,记录变化。

39.根据以上实验得出,小明同学这个实验研究的是霉菌生长和________的关系。

它采用的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实验法;其中,实验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实验时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等。

40.我们知道食物腐败变质是由________引起的,霉菌就是其中的一种。

为了更好的储存食物,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保存食物。

八、综合题41.下图是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在离书本同一高度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图中的放大镜又叫( ) 镜,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

(2)图中放大倍数较大的是放大镜( ) ,视野较大的是放大镜( )。

(3)把两个放大镜上下组合起来,放大效果明显提高,这就是早期的( )镜,它的发明进一步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4)太阳光经过放大镜时会( )光线(填“会聚”或“发散”)。

42.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名称:______________(2)这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50×,则这台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将被放大的倍数是( )倍(3)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4)你在目镜中观察到的物体图象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象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

参考答案:1.C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

小草上的露珠、透明的玻璃弹珠都能起到放大作用;窗户上的玻璃是平面镜,没有放大作用。

2.A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人们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倍数不等。

加满水后的烧杯、玻璃瓶、一滴干净的水等也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3.A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到处肆虐,人类对此只能束手待毙,毫无办法。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从此开始了和它们的斗争。

4.A操作显微镜时要遵照一定的顺序,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使用。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5.C培养液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

微小生物与常见生物一样,生长需要营养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为了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池塘水。

因为池塘水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

6.B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象的功能,用放大镜能看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人们通过放大镜观察到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所以B符合题意。

7.C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观察工具发展的顺序是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所以C符合题意。

8.B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它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错误;B.它是植物根尖细胞的图像,正确;C.它是人体神经细胞,错误;所以B符合题意。

9.C根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可知,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里有较大的液泡,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洋葱表皮细胞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四部分构成的。

10.C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

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病毒专家观察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需选用电子显微镜。

11.C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

装满水的烧杯和装水的透明塑料袋在一定角度下会形成凸透镜的功能,具有放大功能,而梳妆镜不具有放大功能。

12.B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

13.B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大肠杆菌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