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厂区垃圾堆放管理制度

厂区垃圾堆放管理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厂区内垃圾的堆放和分类管理,确保厂区环境整洁和垃圾处理的合理性。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厂区内的垃圾堆放和管理活动。
二、垃圾分类1. 厂区内的垃圾应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
2.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张、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回收物品,应投放到指定的可回收垃圾桶内。
3. 有害垃圾包括电池、灯管、废油等有害物质,应投放到指定的有害垃圾桶内。
4. 厨余垃圾包括食物残渣、剩饭剩菜等,应投放到指定的厨余垃圾桶内。
5. 其他垃圾包括无法归类到以上三类的垃圾,应投放到指定的其他垃圾桶内。
三、垃圾堆放管理1. 按照各类垃圾的分类要求,设立相应的垃圾桶,并对其进行明确标识。
2. 垃圾堆放区应保持干燥、通风和整洁,每天定期进行垃圾清理,保证无异味和不堆积过多的垃圾。
3. 厂区内的垃圾桶应定期清理和清洗,以确保卫生和垃圾分类的准确性。
4. 禁止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或厨余垃圾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必须按照分类要求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
5. 厂区内的垃圾堆放点应设置防鼠、防蚊等设施,确保环境卫生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四、垃圾处理1. 可回收垃圾应定期清运,送往专门的回收站进行二次利用。
2. 有害垃圾应专人收集、包装,并联系相关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厨余垃圾应及时清理和处理,避免滋生异味和引发卫生问题。
4. 其他垃圾应委托合法的垃圾处理单位进行集中处理或填埋处置。
五、制度执行与监督1. 厂区应配备专门的垃圾管理人员,负责垃圾分类、堆放和处理工作,并进行日常检查和监督。
2. 员工应按照垃圾分类要求进行投放,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培训。
3. 违反垃圾分类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4. 评估和检查人员应定期对垃圾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附件没有相关附件。
该制度将于公告发布之日起生效,所有厂区内的员工必须遵守该制度,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厂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厂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1. 背景垃圾分类是环保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厂区垃圾分类管理方面,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保护环境,提高厂区的环境管理水平,制定本厂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厂区内的所有生活垃圾和所有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的分类处置和管理。
3. 分类要求3.1 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要求如下:3.1.1 厨余垃圾主要指剩菜剩饭、排骨、鸡骨、鱼骨、蔬菜等易腐垃圾。
必须用有专门的垃圾桶来装载,不得混放其他垃圾,存放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3.1.2 可回收垃圾主要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电子产品等可回收利用的物品。
必须用专门的垃圾桶来装载,不能混放其他垃圾,应尽量避免污染。
在回收物品时应注意分类,不同种类的可回收垃圾应分别存放,便于回收单位分类再利用。
3.1.3 有害垃圾主要指废电池、废灯管、医疗废品、废油漆等有毒有害垃圾。
应用特殊的垃圾桶来装载,不能混放其他垃圾,存放工作人员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以防污染环境和健康。
3.1.4 其他垃圾主要指旧衣服、旧鞋子、烟蒂、一次性餐具等其他未被纳入前述垃圾类别的垃圾。
应放入特别的垃圾桶内,不得混放其他垃圾。
3.2 工业垃圾工业垃圾是指非生活垃圾,包括废旧电器、废旧电池、照明灯具、危险废物、废动力电池等。
这些垃圾必须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存放和处理。
4. 垃圾收集和处置4.1 垃圾收集所有垃圾均需进行分类,包装标识清晰,并交由专人负责收集。
在收集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垃圾接触到人体、环境等物品,应采取包装好,密闭性强的垃圾桶存放,并采取鼓励分散投放、统一收集、分类处理和减量化的原则。
4.2 垃圾处置各类垃圾应分别处理,厨余垃圾可进行有机肥制作,可回收垃圾要统一进行回收,有害垃圾必须交由有资质的企业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和处置,其他垃圾要采用无害化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食品工厂垃圾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食品工厂环境卫生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生产区域、办公区域及生活区域,包括生产车间、仓库、食堂、宿舍等场所。
三、管理制度1.垃圾分类(1)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2)设置明显的垃圾分类标识,明确各类垃圾的投放要求。
(3)员工应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将垃圾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内。
2.垃圾收集(1)各区域责任人应每日定时收集垃圾,确保垃圾不过夜。
(2)收集垃圾时,应使用专用垃圾袋,防止垃圾泄漏。
(3)收集完毕后,应将垃圾袋封口,确保垃圾不外溢。
3.垃圾运输(1)垃圾运输应使用封闭式运输车辆,防止垃圾泄漏。
(2)运输过程中,应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运输安全。
(3)运输车辆应定期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4.垃圾处理(1)可回收物:按照国家规定,将可回收物交由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处理。
(2)有害垃圾:按照国家规定,将有害垃圾交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处理。
(3)厨余垃圾:按照国家规定,将厨余垃圾交由有资质的厨余垃圾处理企业处理。
(4)其他垃圾:按照国家规定,将其他垃圾交由有资质的垃圾处理企业处理。
5.垃圾处理费用(1)垃圾处理费用由厂部统一支付,各部门应按照实际产生量进行核算。
(2)各部门应合理控制垃圾产生量,降低垃圾处理费用。
6.监督检查(1)厂部应定期对各部门的垃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厂部将依法进行处罚。
四、责任与奖励1.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垃圾管理工作负总责。
2.员工应自觉遵守本制度,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同维护厂区环境卫生。
3.对在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厂部将给予奖励。
五、附则1.本制度由厂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食品工厂垃圾管理制度旨在提高员工环保意识,规范垃圾处理流程,保障食品安全,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工厂废旧垃圾分类制度范本

工厂废旧垃圾分类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加强工厂废旧垃圾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工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分类标准1. 可回收垃圾: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如废纸、塑料、金属、玻璃、纺织品等。
2.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如废电池、废荧光管、废油漆、废矿物油、废农药等。
3. 湿垃圾(厨余垃圾):指生活废弃物中的食物残渣、菜叶、果皮、骨骼等有机物质。
4. 干垃圾(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湿垃圾之外的生活废弃物,如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尘土等。
三、垃圾分类要求1. 工厂各车间、部门应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投放。
2. 各车间、部门应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明确标识各类垃圾,并保持容器清洁。
3. 员工应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将废弃物按照分类标准准确投放。
4. 定期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对分类不准确的进行纠正,对优秀个人和部门进行表彰。
四、垃圾处理方式1. 可回收垃圾:统一交由专业回收公司处理,尽量实现资源化利用。
2. 有害垃圾:单独收集,交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湿垃圾:可用于堆肥、生物质能等技术处理,或交由专业公司处理。
4. 干垃圾:可用于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处理。
五、监督管理1. 工厂设立垃圾分类管理小组,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定期对员工进行垃圾分类培训,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3. 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并予以公示。
4. 定期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工厂所有。
3. 工厂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通过实施本制度,我们希望工厂能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工厂垃圾的分类处理管理规定(机器修理厂危废弃管理制度)

工厂垃圾的分类处理管理规定
1、生活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杂草、树枝、落叶、餐厨垃圾、尘土等。
车间应设置固定垃圾点或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并及时清运至后勤公司垃圾点。
2、工业垃圾:包括阡石、炉渣和长度50CM以下的不可再利用废胶管、废皮带、废板坯等。
工业垃圾可装罐,运至运输区,由运输区将垃圾罐运至砰石山。
3、建筑垃圾:包括地面建筑物、路面撤除产生的垃圾。
不允许装罐,由基建科
催促施工单位自行运至阡石山。
4、固体废物:包括铁丝、废锚杆、钢带梁、电缆、电瓶、钢丝绳、风筒、油桶、油漆桶、托辑等长度超过50CM的废胶管、废皮带、废板坯、坑木等可回收物资。
运至供应科废品库。
固体废物中的废电瓶、废油桶、废油漆桶属于危险废弃物,应按危废品要求,单独运输至供应科。
5、严禁生活垃圾装罐,发现将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固体废物混装的, 与车间环保考核挂钩,对车间进行处分。
6、车间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及时交矿供应科,不得长期积压。
厂区垃圾管理制度范本

厂区垃圾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厂区垃圾管理的监督和管理,保障环境的整洁和员工的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厂区内所有垃圾的收集、分类、运输、处理和处置等工作。
第三条厂区应当设立专门的垃圾收集点,供员工投放生活垃圾。
垃圾收集点应设置在便于员工投放和清理垃圾的位置,各类垃圾应当分类投放,垃圾桶应进行定时清理和消毒以保障员工健康。
第四条厂区内应设置干、湿垃圾分类回收箱,员工应该将干、湿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干垃圾包括纸张、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品,湿垃圾包括食物残渣等,严禁将湿垃圾投放到干垃圾回收箱内。
第五条厂区应当配备专门的垃圾车辆进行运输。
垃圾车辆应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保持卫生。
垃圾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防止垃圾外溢的措施,避免二次污染。
第六条厂区应当建立合理的垃圾处理和处置制度,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应当进行分类并送往回收站;对于有害垃圾,应当进行专门处理并送往相关单位进行安全处理;对于一般生活垃圾,应当按照要求送往垃圾填埋场等地进行处置。
第七条厂区应建立健全的垃圾管理体系,并配备专门的垃圾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
对于垃圾管理不善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八条全体员工应当加强对垃圾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配合厂区垃圾管理工作,维护厂区环境的整洁。
第九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厂区有权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纠正,并对严重违规者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条厂区应当定期评估垃圾管理工作的成效,并对垃圾管理制度进行适时调整和完善。
第十一条厂区应当积极配合相关环保部门进行检查和监督,接受环保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十二条本制度由厂区环保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同时废止原有厂区垃圾管理制度。
厂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厂区环境管理,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区域,包括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等。
三、垃圾分类原则1. 减量化原则:通过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产生量。
2. 分类收集原则:将垃圾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收集,便于后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 无害化处理原则: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四、垃圾分类种类1.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
2.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废药品及其包装物等。
3. 厨余垃圾:主要包括食堂剩余食物、水果皮、蔬菜皮等。
4. 其他垃圾:除上述几类垃圾外的其他废弃物。
五、垃圾分类设施1. 分类收集容器:厂区内设置不同颜色、标识清晰的分类收集容器,分别用于投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 分类收集点:在厂区内设置分类收集点,方便员工投放垃圾。
3. 垃圾分类宣传栏:在厂区内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六、垃圾分类责任1. 厂部责任:- 制定并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配备专职或兼职垃圾分类管理人员;- 定期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2. 部门责任:-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 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 定期对本部门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
3. 员工责任:- 遵守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垃圾;- 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进行劝阻。
七、垃圾分类操作流程1. 分类投放:员工在投放垃圾前,应先对垃圾进行分类,按照规定投放至对应的收集容器。
2. 分类收集:保洁人员负责将分类后的垃圾收集至分类收集点。
3. 分类运输:运输单位按照分类要求,将分类后的垃圾运送至相应的处理场所。
八、监督检查1. 厂部监督检查:厂部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厂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1]
![厂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a90086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2.png)
厂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维护厂区环境的整洁与卫生,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厂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2. 管理标准2.1 垃圾分类分类体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本厂区将垃圾分为以下几类: 1.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纺织物等可回收的日常垃圾; 2. 厨余垃圾:包括食材残余、厨房废弃物等易腐垃圾; 3.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荧光灯等对环境有害的垃圾; 4. 其他垃圾:包括除以上三类之外的垃圾。
2.2 垃圾分类设施设置为了方便员工垃圾分类,厂区内将设置以下垃圾分类设施: 1. 可回收垃圾桶:专门用于收集和存放可回收垃圾; 2. 厨余垃圾桶:专门用于收集和存放厨余垃圾;3. 有害垃圾桶:专门用于收集和存放有害垃圾;4. 其他垃圾桶:专门用于收集和存放其他垃圾。
2.3 垃圾分类标识垃圾分类桶内部将贴有相应的垃圾分类标识,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
同时,垃圾分类标识也将张贴在工作区域、办公室、食堂等公共区域,以提醒员工正确分类垃圾。
2.4 垃圾投放要求1.可回收垃圾应尽量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污染;2.厨余垃圾应放入专门的厨余垃圾桶内,并保持定期清理,避免腐臭产生;3.有害垃圾应单独投放到有害垃圾桶内,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4.其他垃圾应放入对应的其他垃圾桶内。
2.5 垃圾收运与处理垃圾收运与处理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进行。
厂区将与可靠的垃圾处理机构或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垃圾的规范收集、运输和处理。
3. 考核标准3.1 员工培训与宣传为了提高员工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厂区将开展定期的培训与宣传活动。
员工培训与宣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垃圾分类的分类体系和分类标识; 3. 垃圾分类的正确投放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垃圾分类的收运和处理流程。
3.2 垃圾分类执行情况厂区将对垃圾分类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厂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厂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1
一、垃圾分类的定义
1、厂区垃圾按产生来源分为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两类。
1)生活垃圾:废弃纸张、废弃日用杂物等日用品垃圾以及拔除的杂草、清扫的落叶、树枝、烟头、塑料袋废弃日用杂物等。
2)生产垃圾: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
a.纸箱纸板,纸筒、
b.写真喷绘布边角料、
c.油墨瓶、
d.黄纸、
e.塑料薄膜、
f.旗帜横幅边角料
2、厂区垃圾按循环利用价值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行回收垃圾。
1)可回收垃圾:a.纸箱纸板,纸筒、b.写真喷绘布边角料;
2)不行回收垃圾:c.油墨瓶、d.黄纸、e.塑料薄膜、f.旗帜横幅边角料
二、垃圾堆放区域及堆放要求
1、垃圾堆放区域:生产垃圾分类堆放在指定区域;生活垃圾投放入垃圾桶;
2、堆放要求:
生活垃圾:放入垃圾桶,不得高空抛掷,不得溢出桶外;生产垃圾:
1)不行回收生产垃圾:放入垃圾池;
2)油墨瓶:按字样标识指定摆放;
3)可回收生产垃圾:严格根据标识捆绑大包分区摆放、不串不
混;
4)生活垃圾:放入垃圾桶,不得放置于生产垃圾区域内;
三、奖惩制度
1、嘉奖:对于严格执行《垃圾堆放管理方法》的个人(部门)将在年底赐予其优秀员工(先进集体)的提名,赐予通报表扬和物资嘉奖。
2、惩处:对于未执行《垃圾堆放管理方法》的部门或个人,扣罚其人民币50元/次;其直管领导将连带扣罚人民币50元/次,并处以通报批判。
3、对于屡犯、屡教不改的`个人、集体,将赐予其翻倍惩罚。
4、由行政部和生产部相关负责人每日进行卫生检查,检查结果作为以上奖惩根据。
本管理方法自20xx年12月1日起实施。
厂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2
一、目地:
为解决厂区垃圾分类堆放及定期清理,保持厂区环境干净,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率,特制定《厂区垃圾堆放及清理管理方法》,作为公司进行垃圾管理的`根据。
二、适用范围:
本公司全部员工。
三、职责划分
1. 本方法由管理部负责实施与管理。
2. 公司全体员工均有责任监督、有义务履行本方法的内容。
四、垃圾分类的定义:
厂区垃圾根据产生来源分为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两类。
1. 生活垃圾:是指公司员工日常生活及办公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废弃纸张、废弃日用杂物、食品垃圾、衣物、塑料、拔除的杂草、清扫的落叶、树枝等。
2. 生产垃圾:是指在生产过程及设备改造、修理、搬迁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这类垃圾主要有:废弃润滑油、润滑粉残渣、铁件、钢件及其它焊接帮助件、废旧电线电缆、损坏电器元件、电阻丝、刚玉管等。
五、垃圾利用分类:
厂区垃圾根据利用价值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行回收垃圾。
1. 可回收垃圾:是指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可在循环利用的垃圾。
这类垃圾主要有纸类、金属类、油类、电器元件、电线、塑料、办公用品等。
2. 不行回收垃圾:是指无法通过综合处理再回收利用的垃圾。
这类垃圾主要有生活垃圾、腐蚀垃圾、花草、渣土、衣物等。
六、垃圾堆放区域及堆放要求
垃圾分类堆放区域:
1. 生活垃圾堆放区域:厂区东南角垃圾池。
2. 生产垃圾堆放区域:
1 废弃润滑油在厂区北墙微丝车间外。
2 金属类垃圾在厂区北墙刷轮房外#1垃圾池。
3 废旧电器及电线、电缆在厂区北墙刷轮房外#2垃圾池。
4 更换下来的电阻丝在厂区东墙工务区垃圾池。
5 更换下来的炉管、水箱管在氨分解房东墙外垃圾池。
垃圾堆放要求:
1. 生活垃圾:
1 垃圾提放入池〔箱〕。
2 不得随便抛掷。
3 不得溢出池〔箱〕外。
4 分类堆放。
2. 生产垃圾:
1 油类桶装存放与木托上,摆放整齐,不得泄漏。
2 金属类下脚料及设备配件分类摆放整齐,大件要分割后摆放。
3 废旧电线、电缆要盘好并捆扎放置在木托或箱子内。
4 电器元件单独放置在木托或箱子内。
5 刚玉管设定存放区域,集中放置,电阻丝按区域存放,不得溢出池外。
七、垃圾清理周期及处理流程
1. 生活垃圾每周清理1次,由管理部联系车辆进行清运。
2. 生产垃圾每月清理2次,可回收循环利用的由管理部负责联系外围单位并签订回收协议,作变卖处理。
3. 润滑油类由选购部负责联系专业厂家并签订相关协议,回
收利用。
八、本管理方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如有与此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