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分析

合集下载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艺术价值
留园的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独特,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 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对现代园林设计仍具有启示意义。
社会影响
留园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对促进 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留园的保护与传承
文物保护
留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确保留园的建筑和园 林景观得到有效保护。
建筑装饰
门窗装饰
留园的门窗装饰精美,采用镂空、 浮雕、彩绘等多种工艺手法,图
案丰富多样,寓意深刻。
屋顶装饰
留园的屋顶装饰简洁大方,主要 包括脊饰、瓦当、滴水等部分, 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
室内装饰
留园的室内装饰典雅别致,包括 家具、屏风、挂画等各个部分, 都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文化
内涵。04 留园的园林源自术留园建筑特点分析contents
目录
• 留园简介 • 留园简介 • 留园的建筑风格 • 留园的建筑元素 • 留园的园林艺术 • 留园的文化价值 • 总结与展望
01 留园简介
建筑风格
留园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采 用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形式,以轻巧 、通透、朴素为特点。
留园的建筑色彩以灰、白、黑为主, 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给人以清新自 然的感觉。
建筑结构
木结构体系
建筑尺度
留园的建筑结构采用传统的木结构体 系,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展现了 古代建筑的特色和技艺。
留园的建筑尺度适宜,根据不同功能 需求和景观需要,合理安排建筑的体 量和高度,使整体空间布局更加和谐。
建筑构造
留园的建筑构造精细复杂,包括斗拱、 梁架、柱础等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精 湛的建筑工艺。
园林更加生动、自然。

苏州留园分析

苏州留园分析

冠云峰庭院的三块石峰, 主峰为冠云峰,东侧为 瑞云峰,西侧为岫云峰
园林叠石分析
留园中部景区属于大型园林空间,为避免空旷,单调,借山 石把空间一分为二,A部分为主要景观集中地方,极其丰富, B部分处于从属部分,较优雅宁静。
园林叠石分析
二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留园冠云楼
园林叠石分析
四个界面树木的围合密实程度各不 形同,由此围合的空间自然有虚有 实,有围有透。
主入口
布景顺序分析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采用不规则的造园方式 使建筑与山,水,石相结合, 而成天然之趣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东南为住宅,正南为祠堂, 园林部分大大超过两者总和,为 一大型宅园,每一部分又分别由 若干空间所组成,变化曲折,丰 富。
园林部分 住宅部分 祠堂部分
园林和建筑分析
留园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 分,且主要厅堂也不在其内,但由 于景观内容充实而富有变化,实为 全园精华荟萃的中心。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留园的建筑分布极不均匀,疏密 对比较为强烈,石林小院附近, 内外空间交织穿梭,使人有种应 接不暇之感,但这些部分的建筑 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使人驰 而不张。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石林小院剖面图
平面布局的疏密对比,体现在剖面图上,则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乎开乎合,具 有起伏变化的的节奏感。
画面一览无余。
园林平面图
留园大体分为三部分 西区为全园最高处以假山 为奇,堆积自然 中部以水景见长 东区以建筑见长
西区 中部 东区
区域分析图
主入口
主动线 次动线
园林动线分析
留园布景序列分析:

留园园林文学赏析

留园园林文学赏析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2. 建筑特色
留园中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 统的木结构建筑,又有石桥、石 舫等特色建筑。这些建筑在形式 和功能上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增强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此外,建筑上的雕刻和彩绘也是 留园的一大特色,寓意深远,为 园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术的精髓
园中融合了山水、 建筑、植物等元素, 构成了一幅幅美丽
的画卷
同时,留园承载了 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明清时期的文人 墨客曾在此举办诗 会、文人雅集等活

2
1. 园林布局
留园的园林布局别具 一格,以建筑、山水 、植物等元素相互融 合,形成了多层次的 景观空间。园中以曲 径通幽的方式,引导 游人探寻美景。同时 ,留园的布局充分考 虑了风水学原理,使 整个园林呈现出和谐 、平衡的氛围
3. 山水意境
留园中的山水景观别具一格。园 中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源,营造 出了自然的山水画卷。游人可在 山水间游走,感受江南水乡的韵 味。同时,山石、水池、瀑布等 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景 观效果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4. 植物配置
留园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既有四季常绿的乔木、灌木,又有季节性的花卉和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园中的景色,还为游人提供了宜人的生态环境。同时,植物配置 还寓意着吉祥与祝福,如松、竹、梅代表"岁寒三友",寓意着坚韧不拔的品质3Leabharlann 留园园林文学价值A
留园作为中国 四大名园之一, 不仅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 还承载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
B
在园林文学 方面,留园 以其独特的 魅力吸引了 无数文人墨 客的关注
C
游人在欣赏留 园美景的同时, 不禁会感叹古 人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和向往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一进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和天井,前厅内光线幽暗,天井内两盆怒放的三角梅,让人眼前一亮,此处为“一放”。

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

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

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

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

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

此为“二收”。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

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

此为“三放”。

漏景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

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

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

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

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衬托手法突出主题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

(完整版)留园详解

(完整版)留园详解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 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阜上植以青枫、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建筑环绕四周,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可增强其深远感。即使隔着一重网格看,也比 直接看要显得深远些。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曲为美。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 至冠云峰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可经院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A.留园入口 N.留园西部 M.留园北部
B.门厅小院
C.门厅后通廊
D.古木交柯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G.五峰仙馆庭院
L.冠云峰前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H.东部小院
K.鸳鸯厅南

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临近石林小院
正立面
剖面
侧剖面
背立面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 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 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外立面
楼前冠云峰
鱼化石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立面 冠云楼底层平面 冠云楼上层平面
二: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室内外空间融 为一体。
石林小院: 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 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留园以赏石为胜,历史上既有园主生性 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联姻以石陪嫁之佳话, 故留园赏石亦为一景。 留园假山处理手法多样。中部假山山体大势布局具主山平远、副山高峻之感。主山东西延伸,山 峦横向展开,产生平远意趣,隔水相望,成为远景山。
冠云峰
瑞云峰
楠木殿前山石
石林小院山石
岫云峰
一:留园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筑面对山石,山石临近水景,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 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
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 瘦,婀娜、苗条,是挺拔的风骨;漏,漏 光、漏水、漏气,有通畅的脉络;透,灵 活、别致,具透剔的意境; 皱,水纹、风痕、衣褶,存细腻的肌理。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一狭长多变的曲廊一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 的廊子一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一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 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入主空间一豁然开朗。
入口处
入口小院
长廊
漏窗观景
入口平面
豁然开朗
长廊
绿荫
古木交柯

留园分析34

留园分析34

留园 建筑艺术
【闻木樨香轩】 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 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 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 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 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 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 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 得道的。
60o水平视角的视野恰好以曲溪楼、远萃阁为限,近取中部 园区东边诸景,远收东部园区全部主要建筑景观,涵碧山房主 要朝北开放,楼内60o水平视角 的视野以远翠阁、闻木樨香轩 为限,观赏中部山水景色。
留园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2)留园入口空间赏析
从留园入口至山池、客厅、书斋区,必须经过狭长、封闭、 曲折、忽现忽放、忽明忽暗,建筑空间变化无穷的50m长的走 道,在此,有意识地使有人的视野受到极大的压缩和极度的收 束,再经过几次收与放的对比,当游客逐渐进入园中主要空间 时,便能令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平庸无奇的走道,由于充分 的运用了空间大小的变化,空间方向逐渐变换以及空间虚实、 光线明暗的对比,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 虽进行走道中时,令人兴趣盎然,游兴递增,这种变单调。闭 塞为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法,是很匠心的,在姑苏园林中亦不多 见。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留园的入口,虽然曲折,封闭 狭长,但运用了大小、疏密、 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 等多种对比手法,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手 法巧妙,使通常认为处理的狭 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 挫的节奏感,同时又借用了空 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引导 人们循善特定的方向路线。

留园分析总结分享

留园分析总结分享

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篇一:留园分析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

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

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 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留园东北中西分区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

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

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

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

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

经数年修葺和扩建,易名“寒碧庄”,也称“花步小筑”,或俗称“刘园”。

刘恕中年归隐,曾聚湖石十二峰于园内,延人绘写题记,极一时之胜;又撰多部园艺著作,将自作小品文章及古人名书法帖勒石嵌砌在园内廊壁,共有书条石三百万方,更添园中的书卷气息。

同治十二年(1873),湖北布政使盛康购得此园,经扩地修葺经营,设龙溪盛氏义庄,园广四十余亩,因袭刘园之谐音改名“留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园 建筑艺术
【闻木樨香轩】 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 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 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 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 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 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 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 得道的。
60o水平视角的视野恰好以曲溪楼、远萃阁为限,近取中部 园区东边诸景,远收东部园区全部主要建筑景观,涵碧山房主 要朝北开放,楼内60o水平视角 的视野以远翠阁、闻木樨香轩 为限,观赏中部山水景色。
留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2)留园入口空间赏析
从留园入口至山池、客厅、书斋区,必须经过狭长、封闭、 曲折、忽现忽放、忽明忽暗,建筑空间变化无穷的50m长的走 道,在此,有意识地使有人的视野受到极大的压缩和极度的收 束,再经过几次收与放的对比,当游客逐渐进入园中主要空间 时,便能令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平庸无奇的走道,由于充分 的运用了空间大小的变化,空间方向逐渐变换以及空间虚实、 光线明暗的对比,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 虽进行走道中时,令人兴趣盎然,游兴递增,这种变单调。闭 塞为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法,是很匠心的,在姑苏园林中亦不多 见。
留园 建筑艺术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一般把这 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 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 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 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阳, 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平 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闻木樨香轩”。据说 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 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 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 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 堪称留园一绝。
留园 建筑艺术
【六扇花窗处】 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 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 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 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 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 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从曲西楼向北上二、三个台阶,我们 就进入了西楼的底层。这里和西墙和曲 西楼一样,设有两个大空窗,使中部园 景自然透出,而东面则不设墙,取而代 之的是一排落地的长窗,与外面的五峰 仙馆风格协调。
景观设计
技法
ITmRAVpELrAeLOsNsEion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1)留园平面的建筑视线分析 留园内的楼阁建筑由于是靠边界布置,因此,在这些楼阁上观 景就带有方向性而并非是全方位观景,明瑟楼主要朝东北开放, 在此方向的
留园 建筑艺术
【绿荫轩】 绿荫轩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
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留园主人将自己的 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人尚隐逸, 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 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 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留园 建筑艺术
留园建筑艺术的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 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 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 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 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 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 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建筑 ITmRAVpELrAeLOsNsEio艺n 术
留园 建筑艺术
赏留园首看建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 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 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留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布局最有特点的,它的楼阁重叠,装 饰精良,建筑和庭院的空间组合得最为精妙,而这些建筑布局 和空间组合,不是玩弄技巧,故弄玄虚,而是有其实用的功能 要求。
留园 建筑艺术
【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 曲西楼是一座外观秀美的两层建筑。其底楼实际上是一道宽宽的廊,
西墙上开有很大的空窗和洞门。通过它们可看到中部花园的秀丽景色, 这是“移步换景”造景手法的典型运用。同时,窗框、门洞也被当作“造景 框”,因而在廊中看到的每副窗景也都是一幅立体而生动的画。
从园林建筑审美上看,这里西墙上大大的空洞、洞门与东墙上小方 的书条石在游人视觉上形成了大与小、明与暗、虚与实的对比的同时, 也在人们的心理上将山明水秀的现实世界与遥远的历史烟云有机地连在 了一起。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进入留园大门,这里是一处比较宽敞的前厅,原为宅院的轿厅, 因受住宅高墙所限,难以采光,故开辟了厅内天井,形成进园 后第一个小院,既解决了前厅采光的要求,又造成了空间的明 暗变化效果。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沿着小院右侧曲廊向前行进,可以看到狭长多变的曲廊转折处,一左一右地透 出光亮的二个咫尺露天小空间,处理得十分自然巧妙。期间植以翠竹,以粉 墙映衬,在阳光之下显得很有生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