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宿建德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小学古诗《宿建德江》注释、译文

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
《宿建德江》原文阅读及赏析

《宿建德江》原文阅读及赏析【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处】唐·孟浩然《宿建德江》【意思】四野空旷,天显得比树还低;江水清澄,水中的明月与人靠得那么近。
诗句以空旷、清寂之景,写孤独、寂寞之情。
“写景,而客愁自见”(沈德潜《唐诗别裁》)。
“‘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张谦宜《絸斋诗谈》)【鉴赏】日暮时分,诗人将小船停泊在建德江畔沙洲岸边,随着夜色的降临愈发生出浓浓的愁思。
旷野一望无际,穹盖似的夜空似乎低垂下来,几乎接触到树梢之上。
一泓平静清澈的江水之中,明月的倒影别样地清晰明亮,与船上的自己格外接近。
诗人将天穹、旷野、清江在静谧的夜幕下完整地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
然而天地之间的旷远又伴随着形影相吊的寂寥,为诗人本就敏感的羁旅之心增添了几分愁苦,唯有凝望着水中的月影来求得些许慰藉。
诗句所写之景清冷空旷,所蕴之情惆怅凄凉。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原野空阔,江水清澄的月夜美景。
[例]淮河经江苏入长江一段,水面浩渺;到了晚上,万籁俱寂,节令又已经进入深秋,岸边纵然有树,也早已木叶稀疏乃至尽脱;一眼望去,越发显得空旷寂寥。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的也是这种情境。
(钱仲联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全诗】《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题】这是诗人在旅途中写的诗。
建德江是流经浙江省建德县境内的一段新安江水。
诗写船儿在云雾缭绕的江中小岛边停泊,苍茫的.暮色增添了流浪异乡的愁绪。
远望空旷辽阔的原野,好像天幕比树还低,似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近看清澈的江水,映在水面的月亮好像是在亲近自己,又多少给人一些安慰。
诗中淡淡的乡思,脉脉的烦愁,与幽清的江边晚景融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清丽的图画。
诗的后两句为写景名句,且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注释】宿(sù):过夜。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浙江建德的一段。
宿建德江 小学六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宿建德江小学六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字词释义: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③暮:日落的时候,傍晚。
④客:寄居他乡的人,⑤旷:广大,空阔。
近:亲近,接近。
诗词赏析:孟浩然漫游吴越,借以排遣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愤。
《宿建德江》便写于诗人漫游吴越之时,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全诗以孤舟夜泊作为抒情归宿,抒发了诗人对仕途不顺的忧愤,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欢坷的惆怅。
“移舟酒烟渚”意思是行船停靠在江中一个烟雾腾胧的小洲边。
首句既点题,也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意思是日幕时分客居他乡的旅人又增添了几分愁堵。
一个“新”字让人觉得诗人原本有无尽旧愁,而今在此停泊,望着日暮时分的景色,又生出更多的新愁,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野旷天低树”,写日暮时分远望原野的景象:原野空矿,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林还低。
“低”和“旷”相互依存、相互映村,写出了原野的空旷、寂静,而原野的空旷又凸显了诗人的孤寂。
“江清月近人”,写夜晚降临的景色:江水清激,水中的月亮似于与船上的旅人格外亲近。
“近”和“清”也相互依存、相互映村,一个“近”字,赋予了月亮人的情感,而只有孤月相伴,又使得诗人的寂寞、感伤之情更甚。
这首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流露出人在他乡无亲无助的孤独之感。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知识链接:古诗中的“月”有着复杂的内涵,寄托着丰富的情思,如抒发思乡之情,表现美好、纯洁无瑕的感情,展示广阔的情怀,抒发人生苦短之情等。
古人认为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月相同,月可以超越时空,所以对月情有独钟。
部编版小学语文《宿建德江》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宿建德江》课文原文及赏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课文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孟浩然在建德江边停船过夜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移舟泊烟渚”,诗人描绘了自己乘船停靠在雾气缭绕的江中小洲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的“日暮客愁新”,表达了诗人在这个黄昏时刻,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中涌起的新愁旧绪。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则是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
广阔的田野上,天空似乎比树木还要低垂,这种视觉效果加深了诗人孤独无依的感觉。
而清澈的江水中,倒映着明亮的月亮,仿佛月亮离诗人更近了一些,这又给诗人带来一丝安慰和亲近之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和敬畏之情。
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宿建德江》原文及译文

《宿建德江》原文及译文《宿建德江》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宿建德江》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宿建德江》原文:孟浩然〔唐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宿建德江》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
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2020部编版六年级古诗文--专题01 宿建德江(解析版)

1 宿建德江一、趣文导读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南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
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得到的收获也就多了!”二、美诗精读【作品卡片】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原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古今对碰】【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三、强化训练(共26分)1.填空(5分)(1)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派诗人。
(2)移舟泊烟渚,。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宿建德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宿建德江体裁:诗题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名字:孟浩然年代:唐代描述: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翻译: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原文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开家离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
《宿建德江》应当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言绝句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令作者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赏析三:艺术特色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在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诗经》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是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宿建德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宿建德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宿建德江[1]
【原文】
移舟泊烟渚[2]
日暮客愁新[3]。
野旷天低树[4]
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经建德县的一段又称建德江。
[2]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
烟渚:雾气笼罩的水中沙洲。
烟:水雾。
渚(zhǔ):水中陆地。
[3]客:指诗人自己。
新:增加。
[4]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低、近:使动用法。
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40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
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卒。
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为当时诗坛所推崇。
在描写山水田园上,孟浩然与齐名,世称“王孟”。
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羁旅的五言绝句,写的是诗人泊船建德江时的孤寂感受。
建德江为今新安江水库一带风景秀美之处。
此诗以动写静,日暮泊舟,天
低月近,大自然给愁人以无限抚慰。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是烦愁的,他捕捉了适于自己
心情的景色,寓情于景,特色鲜明。
全诗好景如画,将自己的心情与描写
的景物融为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建德江
体裁:诗
题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
名字:孟浩然
年代:唐代
描述: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翻译: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原文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开家离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
《宿建德江》应当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赏析二: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言绝句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令作者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赏析三:艺术特色
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在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诗经》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是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难理解作者此时的心情那羁旅之愁蓦然而生。
第三句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赏析四:语言赏析
诗人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自洗练。
考点:
一、必背名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释:
关键词:移舟
划动小船。
关键词:泊
停船靠岸。
关键词:烟渚
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
关键词:客
指作者自己。
关键词:愁
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关键词:野
原野。
关键词:旷
空阔远大。
关键词:天低树
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关键词:月近人
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