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基本方法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水平面和地形的高低起伏。
以下是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
1. 准备工作:在测量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勘测,确定测量区域的边界、水准原点和测量站点的位置。
还需要准备水准仪、水准尺等测量工具,并检查它们的精度和灵敏度。
2. 设置水准原点:在水准测量中,水准原点是一个重要的基准点,用于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
通常选择地形高程最高的点作为水准原点,并在原点周围设置水准线路。
3. 测量水准线段:使用水准仪测量水准线段的长度,并将其记录在水准测量报告中。
通常使用两个水准仪进行测量,一个在水准原点附近,另一个在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处。
4. 测量水平面:在水准线段测量完成后,使用水准仪测量线段两端点之间的水平面距离,并将其记录在水准测量报告中。
通过计算水平面距离和水准原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可以确定水平面高低起伏的位置。
5. 整理测量结果:在完成水准测量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包括测量起点、终点、水准线段和水平面的距离、高度等信息。
6. 后处理: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后处理,包括检查测量工具的精度和灵敏度、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计算水平面高低起伏的位置等。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可以测量出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并为地形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仔细准备测量工具、精确测量、准确记录和后处理测量结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一、引言四等水准测量是地形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观测方法有多种,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二、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利用水准仪在地面上进行高程测量,并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将所得结果分为四等级。
其中,第一等级为最高精度要求,第四等级为最低精度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1. 基本观测方法(1)单程直接观测法:即在两个点之间直接观测高差。
(2)闭合回路法:即通过一个闭合回路来检查误差,并对误差进行调整。
(3)三角高程法:即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高程。
2. 附加观测方法(1)辅助点法:即在主线上设置一些辅助点,通过这些点来增加观测数据,并提高精度。
(2)检查点法:即在主线上设置一些检查点,通过这些点来检查误差,并对误差进行调整。
(3)交错观测法:即在两个相邻的点之间交替观测,以减小误差。
四、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1)确定测区范围和测线路线。
(2)选择合适的水准仪和三角架。
(3)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程序。
(4)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并进行校正。
2. 实施观测(1)按照观测计划进行观测,并记录数据。
(2)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检查数据的正确性和精度,并进行误差调整。
3. 后期处理(1)绘制高程图或高程网格图。
(2)计算出各个点的高程值,并绘制等高线图或数字地形模型。
(3)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精度评价和误差分析。
五、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1. 仪器应保持水平状态,避免震动和干扰。
2. 观测时应注意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修正。
3. 观测时应避免夜间观测,以免影响精度。
4.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观测,避免出现误差。
六、总结四等水准测量是地形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观测方法包括基本观测方法和附加观测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保持水平状态、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观测,以保证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四等水准测量总结

四等水准测量总结1. 引言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的高程差。
它可以用于修建道路、铁路、水利工程和建筑物等项目中。
本文将总结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基本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两个点之间的水平线的高差。
在测量过程中,使用水准仪测量起点和终点的高程,通过分析测量结果,可以确定两个点之间的高差。
3. 测量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如下:3.1 设置基准点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点,作为整个测量过程的起点。
基准点应该具备以下要求:地势相对平坦、稳定、不受地质变化影响等。
3.2 设置测点在需要测量的点上设置测点,可以使用铁钉或其他固定的标志物。
测点应该固定在地面上,并且能够保持平稳的高度。
3.3 放置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测点上,确保水准仪的水平仪处于水平状态。
根据需求,可以选择自动水准仪或者经纬仪。
3.4 观测通过观测水准仪的读数,记录起点和终点的高程数据。
在观测过程中,应该保持水准仪的稳定,并且尽量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
3.5 数据处理将观测得到的高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两个点之间的高差。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差值法、闭合差检查法等。
3.6 修正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如果发现观测结果存在误差,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正。
常见的修正方法包括使用校准曲线进行修正或者进行闭合差检查。
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水准仪的读数不准确如果发现水准仪的读数存在偏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检查水准仪是否放置平稳,重新调整水平仪。
•检查水准仪是否受到振动干扰,避免在风大、地面不平稳的情况下使用水准仪。
•检查水准仪的刻度是否清晰,需要及时进行刻度清洁和维护。
4.2 数据处理错误如果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仔细检查数据输入是否准确,包括记录的起点和终点的高程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者查阅相关资料。
四等水准测量基本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基本方法
一、垂节观测方法
垂节观测法是测量水准面高程时最基本的方法,它是通过观测水准面
以下点于水准面以上点之间的垂节差来求得的,因此也叫垂节测高。
垂节
观测的基本原理是将测量点和参考点的垂节间距转换为两点高程差。
垂节观测的基本测量装置是水准仪,它是检测垂节观测测量结果的最
重要的工具。
主要包括视准镜、水准棱镜、放大镜、瞄准尺和测距仪。
这
些装置通过水准仪的视准镜、水准棱镜等测量工具,将水准面以下点的垂
节差折射到水准面以上点的高程差上。
1)垂节观测的操作原理
(1)测量时,将水准仪放置在要测量的第一点,调节水准仪,让水
准轮旋片的阴阳线平行于地面,水准棱镜的棱状纹也平行于地面,这称为“水平标定”;
(2)然后利用视准镜观测第二点,通过水准棱镜对第二点进行测量,同时校准水准轮旋片的阴阳线,这一操作称为“垂节观测”;
(3)最后,根据第一点的基准高程和两点垂节间距,结合垂节计算
式计算出第二点的高程。
2)垂节观测的使用条件
(1)场地平整,没有杂物影响;
(2)有足够的视距。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2008-10-10 23:27:42)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 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 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般采用一对双面尺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9)=[(1)—(2)]X100m前视距(10)=[(4)—⑸]XI00m 三等〉75m 四等〉100m前、后视距差(11)=(9)—(10)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上站(12)三等〉6m,四等〉I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 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十K—(8)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 687m或4. 787m) 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 —(6)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 100]或(17)=(14) —(13) 三等〉3mm 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 (18)= [ (15)+(16) ±0. 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 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 787m时,取十0. 100,反之,取—0. 100。
简述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顺序和方法

简述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顺序和方法四等水准路线是指按照国家测绘标准,级别最低的用于测量地形高差、地面高程等参数的一类测量路线。
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顺序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顺序和方法。
一、四等水准路线观测方法四等水准路线使用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观测法和闭合路线观测法。
其中直接观测法是将测量点按照线路顺序逐一连接形成直线路线,然后逐个观测测点高程值,最终计算出该路线的高程差;闭合路线观测法则是将测点进行环形连接,利用闭合环形路线观测测点的高程值,然后计算出闭合环形路线的高程差。
二、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顺序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顺序一般是根据路线的实际情况从起点到终点依次进行观测,并且始终应该保持一定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具体而言,其观测顺序为:起点高程-》第1测点高程-》第2测点高程-》……-》第n-1测点高程-》终点高程。
三、四等水准路线中的观测参数在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参数主要包括高程、测站坐标、记录时间、温度、气压等。
其中高程是四等水准路线观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而测站坐标等参数则主要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计算之中。
四、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前准备在进行观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需要确定好观测路线和测点位置,然后进行现场勘测和测站的校正。
还需要检查观测仪器的性能,并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所测量的数据准确可靠。
五、四等水准路线的现场观测步骤在现场进行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安装观测仪器,设置观测参数,进行观测测点,记录观测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
六、四等水准路线观测前的测试在进行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前,需要进行一些测试以确保仪器的性能与精度。
这些测试包括检查气泡稳定度,测量重新布线错误,检查温度、气压数据的正确性等。
七、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精度和误差控制四等水准路线是测量高程和地形高差的重要测量方法,其测量精度和误差的控制对结果的影响非常重要。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第一步:设立起点和终点测量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应该在距离较远的地方,以便能够测量到足够长的路线。
起点和终点应该在地面上有明显的标志,以便于后续的测量工作。
第二步:设立基准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适当位置上,需要设立一些基准点。
基准点应该是固定的,并且易于辨认。
可以选择在土地上铺设水泥或石材,或者使用其他固定标志物。
基准点的数量取决于测量的具体要求,一般来说,每隔100-200米设置一个基准点即可。
第三步:观测仪器的设置与调整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水准仪来观测地面的高差。
在设立基准点后,需要将水准仪放置在每个基准点上,并且进行准确的调整。
调整过程中,需要确保水准仪水平和稳定,以及望远镜的焦距和清晰度。
第四步:进行测量观测在观测仪器设置完毕后,可以开始实际的测量观测。
观测者需要在每个测点上测量望远镜的高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同时,需要记录下每个基准点的具体位置和编号,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五步:数据处理与校正测量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正。
首先,需要校正每个测点的观测结果,以去除地面不平整和其他误差的影响。
其次,需要计算出每个基准点之间的高差,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最后,需要进行误差分析,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步:绘制测量成果图在数据处理和校正完成后,需要绘制测量成果图。
成果图应该清晰明了,标注测量路线、基准点和高差值。
成果图可以用于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以确保道路的平整和水平度。
总结: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精确度较低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一般平整道路的测量工作。
其步骤主要包括:设立起点和终点、设立基准点、观测仪器的设置与调整、进行测量观测、数据处理与校正,以及绘制测量成果图。
这些步骤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高程测量方法,通常用于对地形的初步了解和粗略计算等级较低的水工渠道和灌溉基础设施的高程。
其具体步骤如下:
1. 建立基准点:找到一个稳定、不易移动的标准点,通常采用混凝土柱或钢筋水泥柱。
将基准点的高程作为起始点。
2. 设立测站:选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点,称为测站,采用经验估计其高程,记录在记录本上。
3. 连续接测:从基准点出发,逐一到达每个测站,插入水准仪,记录测量数据。
重复该过程,直到测量全部站点。
4. 数据处理:将每个测站的高程值及其上下距离(即高差)记录在表格中。
通过计算和校验,得到最终的高程数据。
注意事项:
1. 选择基准点时,应尽可能选择稳定、不易移动的物体作为标志。
2. 设立测站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以便后续工作的参考。
3. 连续接测时,应尽可能保证水准仪的平稳和稳定,确保高差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 及
后视距 前视距 尺
视距差d ∑d(m) 号
水准尺读数 (m)
黑面 红面
K+黑 减红 (mm)
平均 高差 (m)
备注
(1)
(4)
后 (3) (8) (14)
(2)
(5)
前 (6) (7) (13)
(9)
(10) 后-前 (15) (16) (17) (18)
(11)
(12)
后5 1242 6030 -1
测 ◎ 电量 1子5程 ′ 测序 内 量测自更量 动 精1和 补 密234记 尝 ,5-录 , 更58水 安 可004准 平 靠12仪 精 。3
1234567 高度程±/0距.2离″,防伪标记***-88878
主要内容 1、四光等学水水准准仪测量
2、电子水准仪
测绘出版社
3、水准尺
相差4687
3、水准尺
水利题与参目土赛:木者四建:等李筑水洪工准玉程测学量院
一内、 G容PS系提统的要产生
内容提要
一 水准测量原理
二 四等水准测量 技术要求
三 四等水准测量 观测方法
四 思考及练习题
水准测量原理 一一、、水GP准S系测统量的原产理生
水准测量原理
一、水准测量原理
1、水准测量原理 2、水准仪 3、水准尺
精每度公:里标往准 返水准尺 1.0mm
精±有自观0每±.效动测0公0度11..孔安精m里3:5mmm径平度往m铟m3(水 达 返m钢普 3m6准0测尺通m.m仪3高标m0m差.尺,3中m最)m误小差显为示 厂望物±D放最最乘加补标望放物视最放测t6先白测2采标全高全避So00Z大短短常常偿准远大镜场短大量m小进光距m用配中精自免家远镜121m.+倍视视数数范偏镜倍通角视倍范1读的即范标2文度动读:镜有0F0MmS率距距10围差成数光距率围m数感可围准(显测测数m10,可北放效(± 310像 孔 2: 0光 测 1的 示 量 量 误铟 2.0± 4铟 ..升光大孔×6.径x标0读量5P和差钢0m81钢1~C级倍 径.m5准m数M数,标5′尺m1C至m水系0I字率 :尺m0A8(20准1统m记M显: 25..m))铟205尺8,示录m正×,m2mm钢m1m8可可像.1精卡t标35.o见以6°8度,尺mmm) 成补安单◎接记人偿平次具口录为像工精器测有错错:作度工量标误误倒范 作 时 准 及 。±像围范间的其0测±.围3R它5s2绘″3可出124C能版′数社出±据出现1通版地0′信
相差4687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二一、、四G等PS水系准统测的量产技生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二、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1、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2、观测演示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1、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等
级
水准 仪的 型号
视线 长度 (m)
前后视 距较差
(m)
前后视 距 累计差
(m)
黑、红面 读数较差
(mm)
黑、红面所 测高差较差
(mm)
闭合差(mm) 平地 山地
三等 DS3 75
3
6
2.0
3.0
12√L 4 √n
四等 DS3 100
5
10
3.0
五等 DS3 100
大致 相等
-
-
5.0
20√L 6 √n
-
30√L -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2、观测演示
s1<100m s1
s2<100m s2
n测1测站站::∑∣s11-s22∣<150mm
返 播回 放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读数为 05856405
0860+4687=5547(理论)-5545(读数)= 2mm < 3mm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 三、一四、等水GP准S系测统量观的测产方生法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
1、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 2、水准手簿的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
水准测量原理
1、水准测量原理
利用仪器提供的水平视线,配合水准尺测 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根据已知点高程推求未 知点高程的方法。
水准测量原理
a A
HA
大地水准面
b
B hAB
HB
hhABA=B=HaB-bHA
HB=HA +hAB
2、水准仪
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
日A徕LDN本3天AS卡2拓L532宝1D-普0型NAd0A康型i水水nD水i准L准1-准仪21仪1仪1C
后1、-前一-个前测-后站的观测程序
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
后视黑面,读上、中、下读数; 前视黑面,读上、中、下读数; 前视红面,按中丝读数; 后视红面,按中丝读数。
黑-黑-红-红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
上丝 中丝 下丝
A
上丝 中中丝丝 下丝
B
播 返 放 回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
后 下丝 2前、下水丝准方手簿水的准尺记读录数
后 下丝 前 下丝 方
尺
尺
向
测站 点
上丝
上丝
编号 号 后视距 前视距
及 尺
视距差d √d(m) 号
水准尺读数 (m)
黑面 红面
K+黑 减红 (mm)
平均 高差 (m)
备注
(1)
(4)
后 (3) (8) (14)
(2)
(5)
前 (6) (7) (13)
(9)
(10) 后-前 (15) (16) (17) (18)
测站 点 尺 上丝 尺 上丝 编号 号 后视距 前视距
向 及 尺
(m) 黑面 红面
K+黑 减红 (mm)
平均 高差 (m)
备注
视距差d √d(m) 号
(1)
(4)
后 (3) (8) (14)
(2)
(5)
前 (6) (7) (13)
(9) (10) 后-前 (15) (16) (17) (18)
(11) (12)
K5 =4787 K6 =4687
BM1 1 -T1 58.9
+0.1
58.8 +0.1
前6 0736 后-前 0506
5422 0608
+1 -2 +0.5070
思考及练习题 一四、、思GP考S系及统练习的题产生
思考及练习题
习题一 习题二 习题三 习题四
是否
(11) 1536 BM1 0947 1 -T1 58.9 +0.1
(12) 1030 0442 58.8 +0.1
后5 1242 前6 0736 后-前 0506
6030 5422 0608
K5 =4787
-1
K6 =4687
+1
-2 +0.5070
后 下丝 前 下丝 方
测站
点
尺
尺
上丝Biblioteka 上丝编号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