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玉米的社会实践活动(3篇)

关于玉米的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前言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以及种植技术,我们组织了一次以玉米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道。

二、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

然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品种选择等。

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农业素养,我们决定开展这次玉米种植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掌握玉米种植的基本技术。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现状,增强他们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四、活动内容1. 玉米种植技术培训活动当天,我们邀请了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为学生们讲解玉米种植技术。

专家详细介绍了玉米的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们对玉米种植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实地参观在培训结束后,学生们前往玉米种植基地进行实地参观。

他们亲眼看到了玉米的生长过程,了解了不同品种的玉米特点。

3. 玉米种植实践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进行玉米种植实践。

他们亲自挖坑、播种、施肥,体验了劳动的乐趣。

4. 玉米知识竞赛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组织了一场玉米知识竞赛。

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现了他们对玉米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活动成果1. 学生们掌握了玉米种植的基本技术,为今后参与农业生产打下了基础。

2.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

3. 学生们对我国农业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六、活动总结本次玉米种植与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技术,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让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体验劳动的乐趣,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杂交玉米制种实习(5篇)

杂交玉米制种实习(5篇)

杂交玉米制种实习(5篇)第一篇:杂交玉米制种实习杂交玉米制种实习报告2013年5月13日下午,我在北校标本区参加了玉米杂交制种实践课,老师系统的讲解了玉米杂交制种的步骤及技术要点,并让同学们参与了父本播种的操作环节。

现将课时所学、课后查阅资料后所了解到的一些知识,以及我自己的思考进行总结,汇报如下:一、玉米杂交制种的步骤及技术要点:(一)制种地选择与隔离区设置1、玉米制种田最基本的要求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并尽可能做到集中连片。

2、制种隔离区的设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空间隔离:制种田采用空间隔离时,与其他玉米花粉来源地应不少于300米,甜、糯玉米和白玉米在400米以上;(2)时间隔离:把隔离区玉米的播种期同区外邻近玉米的播种期错开,也能达到隔离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春播制种玉米与大田玉米的错期时间约为40天,夏播玉米错期约30天。

如果大田玉米播种在前,玉米制种可减少与大田玉米的错期时间,但不应少于20天;(3)自然屏障隔离:是利用山岭、村庄、房屋、成片树林等自然障碍作隔离,设置玉米隔离区;(4)高秆作物隔离:隔离区周围种植高粱、麻类等高秆作物。

要求隔幅在50米以上,高秆作物要适当早播;(5)父本隔离:用高秆父本在制种田四周种植30米的隔离带。

(二)播种前准备与播种1、在播种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种子处理:播前对精选的亲本种子进行质量复检,并对亲本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防治病虫害;(2)精细整地、合理施肥:因亲本种子顶土能力弱,要求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施肥要求:一般亩施过磷酸钙50kg、碳酸氢铵25kg或氮磷复合肥15kg,农家肥1500kg做底肥;(3)制种技术方案的制定:播种前必须按照所制品种制定严格的技术方案,明确父母本比例、播期、种植方式、密度等要点。

2、播种工作是整个制种工作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按技术流程:(1)调节父母本播种期: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花期相遇是指母本的吐丝期与父本的散粉期相遇,如果双亲花期相同或母本花期比父本早2-3天,父母本可同期播种,两亲的花期相差在5天以上就需要调节播期,先播花期较晚的亲本,隔一定天数,再播另一亲本。

玉米实习报告(共3篇)

玉米实习报告(共3篇)

玉米实习报告(共3篇)第1篇:玉米实习报告玉米种植实习论文组员:张坤余泽文常永林孙菊彭逸云班级:农学1404玉米种植实习论文一、玉米的发展历史(一)玉米简介玉米,又名番麦、御麦、包米、珍珠米、棒子,是今天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玉米原产于南美洲,1492年,当哥伦布踏上美洲的一个岛屿时,就“发现了一种名叫麦兹的奇异谷物。

它甘美可口,焙干,可以做粉”。

哥伦布的这篇日记,曾被认为是世界上关于玉米的最早文字记载;学术界也曾认为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玉米才在世界上传播开来。

(二)玉米起源:玉米原产于墨西哥或中美洲,栽培历史估计已有4500~5000年。

1954年在现今墨西哥城下60~70米处的岩芯中(判断为~年前的地层)发现了花粉化石,有人认为可能是玉米花粉,由此推断现代玉米的祖先是野生玉米。

但此说未被广泛承认。

1964年麦克尼什在墨西哥南部特瓦坎山谷史前人类居住过的洞穴中,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野生玉米穗轴,据判断为公元前5000年有稃爆粒种玉米的残存物,现代的栽培种系由此进化而成。

但也有人认为玉米是从野生墨西哥类蜀黍(Euchl-aenamexicana)进化而来,或是由类玉米与其他禾本科植物杂交而形成的。

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了玉米,以后知道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

1494年他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

中国玉米栽培已有400多年历史,估计传入的时间当在1511年前。

传入的途径由陆路从欧洲经非洲、印度,传入西藏、四川;或从麦加经中亚细亚传入中国西北部,再传至内地各省。

一说由海路传入,先在沿海种植,然后再传到内地各省。

在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全国已有20个省区种植玉米了。

玉米的引进:由于引进的玉米特别适合山地种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扩大了土地播种面积,促进了农村畜牧业的发展。

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玉米的引进栽培在解决了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

玉米大田管理技术实习报告

玉米大田管理技术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餐桌。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我参加了玉米大田管理技术实习,通过实习,我对玉米大田管理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玉米播种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玉米播种技术。

首先,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一般在春季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播种。

其次,选择优质种子,保证播种质量。

再次,播种深度一般为5-6厘米,行距为60-70厘米,株距为25-30厘米。

最后,播种后及时进行镇压,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

2. 玉米育苗玉米育苗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环节。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玉米育苗技术。

首先,选择适宜的育苗场地,确保光照充足、排水良好。

其次,准备营养土,保证土壤肥力。

再次,将种子均匀撒在营养土上,覆盖1-2厘米厚的土壤。

最后,适时浇水、施肥,保持土壤湿润。

3. 玉米移栽玉米移栽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玉米移栽技术。

首先,选择适宜的移栽时期,一般在玉米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移栽。

其次,选择适宜的移栽密度,一般为每亩4000-5000株。

再次,移栽时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损伤根系。

最后,移栽后及时进行浇水、施肥。

4. 玉米除草玉米除草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的关键。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玉米除草技术。

首先,采用化学除草,选择适宜的除草剂,确保除草效果。

其次,人工除草,适时进行田间除草,避免杂草与玉米竞争养分。

再次,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

5. 玉米施肥玉米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手段。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玉米施肥技术。

首先,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

其次,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

再次,适时施肥,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

6. 玉米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关键。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首先,加强田间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

玉米生产实习报告(精选18篇)

玉米生产实习报告(精选18篇)

玉米生产实习报告(精选18篇)玉米生产篇1实习期间,我在实习工厂的注塑车间(部门)工作,注塑部门主要从事于在生产第一线生产并简单加工产品。

我被安排在该部门的一个小组工作,该部门有经理1名,主管1名,拉长2名。

车间的各个生产小组有组长1名,技术员1名,加料员1名。

每个生产小组有生产员工10多名左右。

实习过程(1)了解过程起初,刚进入车间的时候,车间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

车间里的工作环境也不怎么好,呈现在眼前的一幕幕让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茫然,即将在这较艰苦的环境中工作3个月。

第一天进入车间开始工作时,所在小组的组长、技术员给我安排工作任务,分配给我的任务是简单加工一种名叫黑色套管的产品,我按照技术员教我的方法,运用操作工具开始慢慢学着加工该产品,在加工的同时注意操作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

毕业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在这初次的工作岗位上加工产品,体验首次在社会上工作的感觉。

在工作的同时慢慢熟悉车间的工作环境。

作为初次到社会上去工作的学生来说,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

一开始我对车间里的各项,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阅读实习单位下发给我们的员工手册,向小组里的员工同事请教了解工作的相关事项,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对车间的情况及开机生产产品、加工产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车间的工作实行两班制(A、B班),两班的工作时间段为:早上8:30至晚上8:30;晚上8:30至早上8:30。

车间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该上、下班制度(2)摸索过程对车间里的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开始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工作期间每天按时到厂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点等待小组组长集合员工开会强调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同时给我们分配工作任务。

明确工作任务后,则要做一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于是我便到我们小组的工具存放区找来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用具(比如:胶料袋子、脱模剂、产品标识单等)。

玉米种植农业生产实习报告

玉米种植农业生产实习报告

玉米种植农业生产实习报告一、引言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玉米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更好地掌握玉米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玉米种植农业生产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为今后的农业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玉米种植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掌握玉米播种、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操作方法。

3. 学会使用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玉米种植。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玉米种植基本原理和技巧通过请教专业人士和查阅资料,我们了解了玉米的生长周期、需肥规律、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还学习了土壤改良、种子处理、播种、施肥、覆土防寒等玉米种植的基本技巧。

2. 玉米播种在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玉米播种实践。

我们对土壤进行了改良,施用了适量的基肥。

我们按照规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了播种,并覆上了地膜。

经过一周的精心照料,玉米种子已经成功发芽。

3. 玉米施肥施肥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实习期间,对玉米进行了多次施肥。

我们按照推荐的肥料种类和用量进行了施肥,以确保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

我们还注意了施肥的时间和次数,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

4. 玉米除草与病虫害防治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进行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我们采用了化学除草剂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杂草的生长和病虫害的发生。

我们还注意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5. 农机设备的使用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学会了使用玉米种植相关的农机设备,如播种机、施肥机等。

通过操作这些设备,我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

四、实习收获1. 掌握了玉米种植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基础。

2. 学会了使用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玉米种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 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 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生产提供了指导。

玉米社会实践活动文字(3篇)

玉米社会实践活动文字(3篇)

第1篇在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玉米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农业的魅力,也让我们对玉米这一农作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在工业、医药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生们对于农业的了解越来越有限。

为了让学生们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了解农业,我们选择了以玉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1. 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掌握一定的农业知识;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粮食的意识;4. 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活动过程1. 前期准备活动前,我们组织了学生进行玉米知识的普及,包括玉米的历史、品种、生长习性等。

同时,还邀请了当地农业专家为学生们讲解玉米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2. 实地考察活动当天,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玉米种植基地。

一望无际的玉米地,一片片金黄的玉米穗映入眼帘。

在农业专家的带领下,学生们开始了实地考察。

首先,学生们参观了玉米种植基地,了解了玉米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技术。

接着,他们亲手参与了玉米的收割、脱粒等环节,亲身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3. 互动体验在互动体验环节,学生们分组进行玉米种植、浇水、施肥等实践活动。

他们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不仅学会了种植技巧,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4. 知识竞赛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还组织了一场玉米知识竞赛。

学生们积极参与,抢答踊跃,现场气氛热烈。

通过竞赛,学生们对玉米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激发了他们对农业的兴趣。

三、活动总结通过这次玉米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收获颇丰。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农民的辛苦,也让我对玉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以后一定会更加珍惜粮食,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用玉米做实验报告(3篇)

用玉米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玉米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了解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 探究不同肥料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分析肥料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探讨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玉米种子:品种为“中单9号”,由当地种子公司提供。

2. 实验用土:沙壤土,pH值为6.5,有机质含量为1.5%。

3. 肥料: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

4. 实验工具:实验盆、水桶、量筒、温度计、湿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玉米种子分为5组,每组100粒,分别为对照组、肥料A组、肥料B组、肥料C组和肥料D组。

2. 实验条件:将实验盆放置在室外,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接受充足的自然光照。

3. 实验步骤:(1)对照组:不施肥,保持正常浇水。

(2)肥料A组:施用尿素(N:P:K=46:0:0)。

(3)肥料B组:施用磷酸二铵(N:P:K=18:46:0)。

(4)肥料C组:施用硫酸钾(N:P:K=0:0:60)。

(5)肥料D组:施用复合肥(N:P:K=15:15:15)。

(6)浇水:根据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7)记录生长数据:每周测量玉米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面积等生长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玉米生长状况:在实验期间,对照组玉米生长缓慢,植株高度较低,叶片数量较少,叶面积较小。

2. 肥料A组玉米生长状况:施用尿素后,肥料A组玉米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和叶面积均有所增加。

3. 肥料B组玉米生长状况:施用磷酸二铵后,肥料B组玉米生长速度加快,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和叶面积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肥料A组小。

4. 肥料C组玉米生长状况:施用硫酸钾后,肥料C组玉米生长速度有所提高,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和叶面积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肥料A组和肥料B组小。

5. 肥料D组玉米生长状况:施用复合肥后,肥料D组玉米生长速度较快,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和叶面积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肥料A组、肥料B组和肥料C组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实习报告篇一:玉米地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赴滨州玉米地调研、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体验和感悟,以及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见识和才干。

要知道,学、识、才是不太一样的,一个人可能博学,但未必有见识,未必有才气。

学,仅仅意味着知道、了解、理解,我们说一个人博学,只是说他知道的很多,即使是深刻理解,触类旁通,终归还只是停留在知道或者懂得这个层面上。

从这个角度而言,很多知识分子其实都只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尽管能写出长篇大论,头头是道,但还是没去实践,没去身体力行,还很难体味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真谛!识,就是见识,我们说一个人有见识,就是说他不仅知道、懂得,而且能将各种知识杂糅内化为自己的看法,能够形成自己独到见解。

才,则是最高境界,不仅在知识的殿堂长袖善舞,而且在实践中左右逢源,能文能武。

记得梁启超在评价李鸿章时说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也是对才、识的一种区分和看法。

大家从小学,有的甚至在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接受各种知识,上大学后又接受专业化训练,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已达到较高层次。

但我们回头想想,我们接受的知识绝大部分是书本的,而且相当一部分还是来自国外。

过去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无论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学科都主要是从外国,特别是从西方国家借用了大量的知识,甚至连这些学科划分本身也是进口的。

但要知道,我们生活在不同世界中,每个人的体验和感悟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理解和感悟也不一样。

同样是半瓶水,有的人看到的是装了一半水的瓶子,有的人看到的则是空着一半的瓶子。

所以,如何将知识内化为见识和才干呢?唯一的途径就是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否则,即使拥有再多的知识,也很可能只是一个精致的傻瓜。

面对现实社会,我们大力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沟通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在我们学校,老师及校领导关切地鼓励我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也意识到:凡事学着尝试,学着自己动手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终于成了长硬翅膀的小鸟,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今天,我终于迈开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自己面对自己的灿烂未来;今天,我终于抛开心中的胆怯,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人生障碍。

我们决定在暑假以国际教育学院秘书处为团队赴滨州进行玉米地调查。

由于能力有限我们选择了滨州一小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在团队共同合作下作出了本次实践报告。

有人询问我们选题的资源优势,我们告诉对方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提升自身能力。

同时调查玉米地,有利于印证国家和当地政策的实施情况,增加与党政机关的互动性。

为我国农林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滨州市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处在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区结合部,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大核心区之一。

地域辽阔、物产丰饶、资源富集,拥有670万亩耕地.是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交通便利。

滨州是农业大市。

近年来,以打造“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品牌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国家优质粮棉菜果基地,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20XX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58元。

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力农业精深加工业。

已具备年加工玉米390万吨。

以西王集团、渤海油脂、香驰粮油、三星集团等为代表的粮油加工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全省领先。

且调查组成员所在地距滨州较近,交通便利。

有组员常驻滨州熟悉当地情况。

有丰富的考察资源,且民风淳朴。

开始时与当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定到当地进行社会实践。

确定走访的地点为滨州和平,当地人员与我们对接的时间。

同时确定住处为附近宾馆,确定交通工具主要为公交和步行。

期间进行调查问卷的制作以及以各种形式了解当地的历史,人均生活水平,工业农业发展等情况,准备相应资料,温习功课为实地调查研究做准备。

第一时间与各村对接,通过络建立长久联系,总结优势特征。

走访各村,了解滨州各地区各作物生长情况及种植优势。

通过对当地技术人员的进行调查访问,学习当地技术人员的技术。

为当地解决农业技术问题和技术难题,在各村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共有的种植问题并与专业老师取得联系,得到指导后与技术人员一起指导各村农民。

我们社会实践小组主要对滨州种植区玉米现状进行调研,与专家老师取得联系,辅导农户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并解决农户需要的技术支持和担心的问题,达到支农目的,从而可以在以后为滨州农民种植玉米带来更多的利益。

通过了解,我们将滨州的玉米种植技术及相关信息汇总如下:以目前主要以夏玉米和春玉米为主,糯玉米产量销量都较高。

对于选地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怕涝渍的作物,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

因此,选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于管理、—7之间、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

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条件。

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两犁两耙,耕作层深30厘米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

整地后按双行植行距120—140厘米放线开沟,并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豆饼50公斤和过磷酸钙50公斤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

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玉米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多,全生育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

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

一般来说苗期(1—6叶)生长慢、植株小,吸收的养分也少,此时的施肥量应占肥量的10%左右。

拔节至开花期(7—16叶)生长很快,此时正是雌雄穗形成发育时期,吸收养分速度快、数量多,是植株需要养分的临界期,在此时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能够促进穗多、穗大。

此时的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60%左右,后期(17叶以后)吸收速度逐渐减慢,吸收量也减少。

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20%左右。

氮、磷、钾施用比例一般在3:1:左右。

磷、钾肥应在前期施用。

如果肥量不足,应主要用在拔节和开花期。

在苗期的管理,玉米苗期是生根发叶和茎、节、叶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时期,根系的大部分在此时形成。

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

做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

(3)水肥管理: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

苗期如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

在雨天、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要注意开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穗期田管目标是:攻秆、攻穗、严防缺水脱肥,使植株整齐、茎节粗短、叶片宽厚,根粗量多,雌雄穗发育好。

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

在14—15片叶时(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大培土施用。

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 50克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氢钾喷施。

玉米从拔节到抽穗植株开始进入旺盛生长,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后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这时缺水,发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协调,影响授粉,造成秃顶、缺粒或空秆,所以这时期应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

雨水多的地区,要注意开沟排水。

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为害的危害期,都要喷施500—800倍敌百虫或杀虫双+Bt粉混合喷施,防治玉米螟。

中耕培土:为防止土壤板结,消灭杂草,提高根系的生长机能,促进根系的多发和深扎,穗期要根据土壤和杂草情况进行中耕、培土。

一般拔节到抽雄前进行1—2次中耕,在行间进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断部分毛根,刺激多发新根,增强抗旱抗倒能力。

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浅中耕1次,并培高土垄。

抽穗结实期的管理,此期是决定有效果穗数,每穗结实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时,主要抓适量补肥(尿素10公斤)、抗旱与排涝、人工辅助授粉等工作。

抽穗开花和灌浆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马水为好。

雨天注意排水,以免积水缺氧伤根。

玉米开花期,如遇不良天气,应进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可减少缺粒和秃顶。

在病虫害防治上原则上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管理上要早发现早防治。

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叶斑病、锈病、纹枯病等。

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玉米蚜、棉铃虫、小地老虎等。

药剂防治上,大小叶斑病、锈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500倍液喷施。

玉米螟、粘虫可用10%氯氰菊酯20XX倍加Bt粉800倍、玉米蚜可用20%康福多3000倍、棉铃虫可用Bt粉800倍加天力粉剂800倍喷杀。

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玉米的收获期不同。

鲜食甜糯玉米全生育期春、秋植80—85天,夏植70—80天,冬植90—100天。

一般在授粉后16—22天收获,夏种16天,冬种22天,采果后要及时供应上市。

此次调研让我们对平日常吃的玉米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销售方式我们也对当地农民提供更好的建议,精加工,深加工,高品质,络销售。

随着水果玉米的流行也可以扩大其种植面积,增加收益。

篇二:农村玉米丰收实践报告农村玉米丰收实践报告系部名称:******学院专业:***年级:20XX班级:(2)姓名:**** 学号:****实践单位:贵州省长顺县凯佐乡凯佐村实践时间: 20XX 年8月10日至 20XX 年8月20日 10天假期来了,我还能像以前一样来挥霍自己的时间吗?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

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校园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

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