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首发)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高考押题密卷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知名省级示范高中第一次联合统考语文(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知名省级示范高中第一次联合统考语文高考模拟试卷0328 21:22::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知名省级示范高中第一次联合统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1.C【解析】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本题主要在概念的内涵,C项内容与文本第二段第一句相悖,故错。
原文的意思是,滑稽本身就是“不伦不类的组合”,这里的“让”有误。
可以作以下分析:(1)原句:“(滑稽盼人、物、事)由丑的消极性畸形转变为具有喜之特点的‘不伦不类的组合”’;(2)将上句缩减为:“(滑稽的人、物、事)转变为‘不伦不类的组合”’;(3)得出结论:“滑稽”就是“不伦不类的组合”;(4)全句的意思是:“滑稽因为本身构成‘不伦不类的组合’而产生文化的积极意义。
”2.D【解析】“之后的分写意在表明滑稽之喜充斥于美学的方方面面”这一句错,“美学”当改为“文化”。
依据有两条:(1)第3段第1句是后三段的中心句,“滑稽之喜充斥于文化的方方面面。
”。
(2)文章末尾的题目《美学和文化视野中的“丑”》,“文化”二字不可偏废。
ABC各项均是对原文的概括,其中B项意在对第1题C项作出适当的提醒,这两个题肢可以互为参考。
3.A【解析】B项概念不清,原文第4段“低于正常”指的是某一方面的能力,并非指“智力低下”,而智力低下的人也不能“知道自己低于正常”。
C项过于绝对化,“只要……就”表述不妥,第3段原文是“让人在自嘲中保持心理的健康”。
D项强加因果,原文出自第5段,“这是因为需要……”无中生有。
4.D【解析】D项应为“实情”、“隐情”。
《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锈察,必以情。
”5.A【解析】解答此题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中限定筛选范围短语(“全部”),明确筛选的方向,再确定筛选的信息点是“明于断案”。
然后推敲个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其中③是其“今乃以徇同乡罪审者,何也”,是对上司误解自己的反诘与辩解,与“断案”无关。
(word版)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大联(整理精校版)

(word版)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大联高考模拟试卷0328 21:26::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儒与商的结合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海外华人中不断涌现的儒商们的成功实践,让‚中华文化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论断成为历史误判。
儒者的道德文章与商人的讲求实效、精打细算相辅相成,形成具有儒商特色的企业文化,并运用于工商业实践,是一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理想经营方式,注定将大行其道。
在媒体和日常生活之中,儒商这个词不时出现,儒商作为‚以义制利‛的积极践履者引起广泛的关注是不争的事实。
1994年首年儒商研讨会在中国海南岛举行,随后,国际儒商联合会、国际儒商协会等组织相继成立,并相继举行了四年国际儒商大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国人对商人的感情可以说是‚恨爱交加‛。
因恨,所以有‚官商‛‚奸商‛之骂,因爱,所以有‚新儒商‛之期盼和呼唤。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中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讲求的是奉献型经济伦理,贯彻的是按人头分配原则,缺乏对个人利益的尊重和保护,没有建立起鼓励人们追求合义的个人正当利益的有效机制。
这一切,使人们既对于传统的伦理逐渐陌生,又不知晓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游戏规则,很多人在思想上处于一种经济伦理观念的模糊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开放以后,面对迅速兴起的市场经济大潮,一些人利令智昏,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只顾获取个人眼前利益,不考虑社会整体利益的义利观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儒与商不仅可以结合,而且必须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中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在首年中华儒商国际论坛上说:‚儒商‛就是能够‚义利兼顾‛的商人,要争取打造一大批既遵纪守法又诚信守诺的21世纪的中国新儒商。
新儒商的出现是对‚官商‛的否定,是对‚奸商‛的鞭笞,是对‚俗商‛的提升。
2015年高考安徽省卷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安徽省卷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4小题)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所有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B.戎马倥偬C.名不见经传D.不容置喙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B.②①⑤③④⑥C.④⑥②①③⑤D.④⑥③⑤②①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预测试题(安徽卷)参考答案.doc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预测试题(安徽卷)参考答案一、1.(3分)C (全盘反传统主义”是后人们提出的,并不是当时的观点。
)2.(3分)A (B原文是“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局”,这里曲解文意。
C这部分内容重在阐释现代人重建文化自信的态度而非“方式”。
D原文是“一些文学研究者”,这里扩大了范围。
)3.(3分)B (A“两种看似悖反的诉求”是“近30年来”,而不是一直存在。
C原文表述有“任何一个民族国家”“今日对五四知识分子当年的决绝恣态和极端言论取‘同情之了解’的态度”,选项说“少有”“不能对他们保持‘同情’”,违背文意。
D“只着眼于现实世界,而抑制对神的关心的文学”这只是外国人的观点。
)二4.B(“率”,此处是“全、都、一律”的意思。
)5.A(A 都是“因为”。
B项,都是代词,前者“他”;后者是“那些”。
C项,都是介词,前者为“在”;后者为“比”。
D项,前者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后者动词,到。
)6.C(正确的理解是“吴汝纶认为我国要向欧美等国学习博物、格致、机械的运用”)7.(1)他聚集这个州三个县的高材生到书院,并亲自登堂讲授考核,(时间长了),以致人们忘了他是州官而尊称他为大师。
(4分)第(1)句“教”(讲授),“课”(考核)、“其”(他)、“推为”(推崇、是)各1分。
(2)李鸿章向来看重吴汝纶,邀请他主讲保定莲池书院。
(3分)第(2)句“素”(向来)、“重”、(看重)“延”(邀请),各1分。
(3)不久返回国内,先请假为去世的长辈扫墓,(之后)兴建创办本县小学堂。
(3分)第(3)句“旋”(不久)、“乞”(请求)、“省”(探望,这里是祭扫)各1分。
【参考译文】吴汝纶,字挚父,桐城人。
幼时家境贫寒但是刻苦努力学习,曾经得到一枚鸡蛋不肯吃,至集市上换成松脂用来供夜读时照明。
爱好文学出自天性,较早就在文学上具有显著的名声。
同治四年考中进士,被任用为内阁中书。
曾国藩认为他的文章奇特,将他留在幕府辅佐自己,时间久了就更加认为他的文章奇特,曾经将他与汉代的祢衡相比拟。
2015安徽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安徽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频道为您提供最及时的资讯,下面的2015安徽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安徽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近日科学家们声称2.52亿年前一种微生物释放了大量的甲烷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引发全球性灾难,导致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这是研究人员提出的一种假设,旨在解释科学界长久存在的谜题之一:在二叠纪末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地球历史上第五次大灭绝的发生。
这场灾难事件规模之庞大,使得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事件看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一假设暗示着甲烷八叠球菌属是单细胞有机物的一员,它与名为古生菌的细菌有所不同,后者没有细胞核和其它常见细胞结构。
“二叠纪末期发生的大灭绝几乎横扫了所有物种,”研究学者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格雷格•富尔尼埃(Greg Fournier)这样说道。
“大多数勉强幸存的物种都命垂一线,只有非常少的物种存活下来的,很可能纯属偶然。
”富尔尼埃解释道。
之前针对二叠纪大灭绝事件提出的观点包括小行星撞击和大规模火山爆发。
但这些研究学者认为需要一台显微镜来查明真凶。
甲烷八叠球菌属在生长过程中会喷出大量的甲烷至地球大气层,这导致全球气候急剧变热,海洋酸性水平增加从而改变海洋的化学过程,导致这样的环境不适合很多物种生存。
马蹄铁形类似螃蟹的三叶虫和海蝎曾经在海洋里生活了几亿年,在这场事件后就完全消失了。
其它海洋生物也没有幸免于难,包括一些常见的生物,例如有触须的菊石类和贝壳。
而陆地上大多数主要的爬行动物也灭绝了,只有极少数物种幸存下来,包括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
“陆地脊椎动物花了3000万年的时间才恢复与大灭绝之前相同程度的生物多样性,而此时海洋和陆地上的生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主要是由完全不同的动物群体所主宰。
安徽老牌高中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全wo(整理精校版)

安徽老牌高中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全wo高考模拟试卷0517 07:39::安徽老牌高中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流派传承,传是传递,承是承续。
不传即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
在某种程度上,一部京剧史也是众多艺术流派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而传承贯穿着各个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历程。
即使是草创流派,也是要从前人那里传承的,这属于艺术延伸链条的前后衔接环节。
流派的传承一旦中断,就只能是失去舞台生命的艺术遗产了。
由于流派在京剧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关流派传承的研究、探讨乃至争议从未停息。
实践证明,流派传承有着自身的规律与特性。
流派作为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必须得到客观的认可,包括观众的普遍欢迎和后学的争相追随,传承才能得以实现。
否则,不论你多么新颖、独特,也无传承可言,这也证明了凡被传承的流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
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均已大为改观,而京剧却仍然主要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来进行教学,新技术、新工具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这是由京剧表演艺术的特点所决定的,演唱的咬字、发声、行腔和气口,身段和武打的造型、力度、节奏,内中构成韵味、韵律的精微变化,是任何曲谱和身段图都标不出来的,只能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并辅以反复示范,学生才能稍有领悟。
而流派传艺属于教学的高级阶段,又深藏独家奥妙,就更非如此不可了。
于是在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之外,同时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的感情因素,传者是否心甘情愿地倾囊相授,其效果大不相同。
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入门“归路”如书法的描红、临帖,逐步掌握本派技法,目标先是要“像”,然后从形似达到形神兼备,就是深造有成了。
关于学流派要“像”的问题,前些年多有论者引用齐白石老先生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前一句肯定了“学”的必要性,无可争议;后一句则容易引起误解,在“学"的过程中,“似”是阶段性成果,怎么就会“死”了呢?“像”比“似”更进了一步,岂不必“死”无疑吗?后果如此严重,如不加分析地用之承学,极易造成迷惑和动摇。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校对版,包含参考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他的时代里面,重新被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意思,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安徽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安徽省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A.“他善用侦探小说的创作元素和创作方法”错,与后文的阐述相反。
C.“有意避让”“使各部小说的悬念互不相同”属无中生有。
D.文中只是强调莫迪亚诺绝不用枪声、血迹、绳索、毒药瓶来揭示悬念,并不是不描写这些具体事物。
) 2.A(A.“分析了其作品侦探小说的特性”错,莫迪亚诺的小说只是借用了侦探小说的创作元素和创作方法,但其作品并非侦探小说。
) 3.C(A.随意嫁接,文中第②段强调在侦探小说里,常用“具体事件与具体人物”来设置悬念,并未表明在悬念设置上,莫迪亚诺“从不关注具体的事件与具体的人物”。
B.“近乎相同”错,由原文第②段可知两部作品在设置悬念的角度和方式上是有所区别的。
D.从文章的最后可以看出,莫迪亚诺追求的主要目标在于如何使作品有深意,并没有涉及悬念的设置。
) 4.A(A.愿:希望。
) 5.D(D.均为副词,才。
A.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表时间,按照;B.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对象,对;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定语的标志,的。
) 6.C(C.“讨伐敬陀和柴保昌均告大捷”概括错误,原文中有“经年不能破贼,诏徵还”之语,可见“讨伐敬陀和柴保昌”并未取胜。
) 7.(1)富贵了不回故乡,真可谓是穿着华丽的衣服夜里行走啊。
(关键词:“衣”名词用作动词1分,“绣”1分,语义通顺1分) (2)妙计良谋,都须等待你想出来,现在把这酒杯赏赐给你,作为长寿的吉兆。
关键词:“嘉”“俟”“瑞”各1分,语义通顺1分) (3)樊子盖病重的时候,深为雁门之耻抱憾。
关键词:“笃”“恨”各1分,语义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樊子盖,字华宗,是庐江人。
隋炀帝即位后,子盖转任凉州刺史,改授他为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因良好的政绩而闻名。
大业五年,炀帝御驾西巡,准备去吐谷浑。
子盖认为那里瘴气多,向炀帝进献青木香,来抗御雾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版首发)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高考押题密卷语文试题高考模拟试卷0328 21:32::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高考押题密卷语文试题WORD版转换及整理:程道流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识分子的活动,一般说有‚超然‛和‚参与‛两个方面。
‚超然‛,是指超然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参与‛则是以其知识、理想等影响与改造社会生活。
借中国古人之用语,大致可以区分为‚出世‛与‚入世‛。
就‚入世‛讲,这一因掌握了知识而思考更具‚普遍性‛的群体,自古就形成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孔子曰‚爱人‛,墨子曰‚兼爱‛,孟子说‚民为贵‛。
他们浑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以‚平治天下‛为‚舍我其谁‛之重任。
由此养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气象。
同时,也培育了一种深沉博大的优患意识。
所谓‚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所谓‚邑有流亡愧俸钱‛,都反映了那种战战兢兢、深感任重道远、于国事民生不敢须臾忘怀之情。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确实成了中国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
谈到‚出世‛,人们随即会想到道家与隐士。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界与政治界截然两分,各有职能,居知识界内从事分内工作,并不得谓之‚隐‛。
但古代的‚士‛为王朝官吏之主要来源,若不为官则社会地位与经济收人常无着落,于是‚仕‛与‚隐‛便形成鲜明对照的不同人生选择。
庄周向往‚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无待‛境界,君主‚欲以境内累‛而不受。
这是一种对超越的精神境界的探求。
儒家虽以‚明道救世‛为务,但也并非不讲‚隐‛。
《礼记〃懦行》:‚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作为知识分子,他们自有‚所为之事‛,如‚博学习文‛之文化责任,‚砥厉廉隅‛之人格完成等,未必要‚与人为臣‛。
故古之懦者,亦不乏‚累征不就‛,而‚躬耕乐道,以经藉自娱‛之人。
无论儒道,‚隐居以求其志‛,都是‚士志于道‛的一种形式。
今人多以隐居为消极退避,对‚独善其身‛颇多非议。
其实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又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由此可知,‚独善其身‛原是穷亦坚守节操之意。
所以,‚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无心爵禄、甘心林泉、潜心道艺之举,自古就被看成是难能可贵的高尚行为。
如果说‚入世‛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与理想的践行,‚出世‛则集中反映了其对文化的自由创造和个体的自由人格的追求。
对不同个体,在‚入世‛‛出世‛上完全可以有不同选择,但就整个知识分子群体来说,二者却绝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节选自阎步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特质》)1.下列关于古代知识分子“入世”与“出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入世”是指古代知识分子以“平冶天下”为重任,以自己的知识和理想等影响与改造社会生活的处世态度。
B.“入世”是一种“参与”的处世态度,它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与理想的践行,如儒家“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等。
C.“出世”是指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不“与人为臣”,超然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的处世态度。
D.“出世”是一种无心爵禄、甘心林泉、潜心道艺的“超然”的处世态度,它是和儒家所提倡的学说相违背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位卑来敢忘优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是我国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社会理想,它是知识分子对社会进行“普遍性”思考的结果。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懦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的处世哲学,这种观点消极避世,并不值得提倡。
D.“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向往的“无待“境界,是对超越的精神境界的探求。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与孔子、墨子和孟子的思想相关的“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等精神也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国事民生不敢须臾忘怀之情,因此,这些知识分子可归为儒家一派。
B.在古代,“仕”与“隐”是知识分子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庄子拒绝国君“欲以境内累”便是一种“隐”的人生选择。
C.在古代,知识分子如果选择“出世”,那么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就常无着落,尽管“出世”自古就被看成是难能可责的高尚行为。
D.对于每一个古代的知识分子而言,“入世”和“出世”是不同的人生态度;但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而言,“入世”和“出世”却是相辅相成的。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
梁台建,迁恃中。
时高祖纳齐东昏余妃,颇妨政事,云尝以为言,未之纳也。
后与王茂同入卧内,云又谏曰:‚昔汉租居山东,贪财好色;及入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以为其志大故也。
今明公始定天下,海内想望风声,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
‛王茂因起拜曰:‚范云言是,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惜。
‛高祖默然。
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高祖贤其意而许之。
明日,赐云、茂钱各百万。
天监元年,高祖受禅,柴燎于南郊,云以侍中参乘。
礼毕,高祖升辇,谓云曰:‚朕之今日,所谓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云对曰:‚亦愿陛下日慎一日。
‛高祖善之。
是日,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以佐命功封霄城县侯,邑千户。
云以旧恩见拔,超居佐命,尽诚翊亮,知无不为。
高祖亦推心任之,所奏多允。
尝侍宴,高祖谓临川王宏、鄱阳王恢曰:‚我与范尚书少亲善,申四海之敬;今为天下主,此礼既革,汝宜代我呼范为兄。
‛二王下席拜,与云同车还尚书下省,时人荣之。
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
帝曰:‚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
‛子良曰:‚不然。
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
‛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
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云能尔。
方使弼汝,何宜出守。
‛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此亦殊可观。
‛众皆唯唯。
云独曰:‚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
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不图今日复闻谠言。
‛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二年,卒,时年五十三。
高祖为之流涕,即日舆驾临殡。
(选自《梁书·列传第七》,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奈何袭昏乱之踪袭:因袭B.云以旧恩见拔见:被C.我与范尚书少亲善善:友好D.不复穷法穷:困厄5.以下六句话分别鳊为四组,全都属于范云“谠言”的一项是(3分)①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②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③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惜④愿陛下日慎一日⑤三时之务,窭为长勤⑥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高祖将东昏侯的妃子余氏纳为己有,颇妨政事。
范云进谏,高祖没有采纳,他就和王茂联合进谏,高祖才勉强接纳并给予赏赐。
B.高祖在受禅登基仪式结束后,对范云说他的心情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范云则希望皇上今后要一天比一天谨慎。
C.范云侍奉竟陵王萧子良,竟陵王萧子良对他非常礼遇,但是范云每次进言陈说其为政之得失,从未有一点的阿谀奉承。
D.齐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获庄稼,他对身边的人说收获庄稼值得观赏,身边的人都唯唯诺诺,唯独范云直言不讳,说太子更应该体会稼穑之艰难。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及人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以为其志大故也。
译文:(2)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高祖贤其意而许之。
译文:(3)今为天下主,此礼既革,汝宜代我呼范为兄。
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苏轼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恰逢椰子玉赴舒州(今安徽安庆)灵仙观,二人结伴而行。
次年二月,苏轼在金山(润州西北长江中)送别柳子玉,遂作此词以赠。
8.赏析“新月与愁烟,满江天”这两句写景的特点。
(4分)答:9.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以“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结尾的好处。
(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5个小题)(5分)(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辛弃疾《水花吟·登建康赏心亭》)(3)五月渔郎相忆否?,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4),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始皇既没,。
(贾谊《过秦论》)(6)?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7)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8)彼童于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三、(25分)阅读下面韵文字,完成11~14题。
明镜台耿龙祥春节前,我们几个过去打过游击的老干部接受了一项任务,每人为墙报‚明镜台‛写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想当年‛。
当年的经历因为日子隔得久了,生活变化太大,印象也都谈了,有一些虽然记得比较清楚,但情节太复杂,很不容易写。
只有妈妈送我出大别山的情景还比较好写,于是我就决定写它了。
妈妈,其实是与我素不相识的穷苦老大娘。
我受了伤,部队把我安插在她家。
我在她家里住了三个月,她把我当做亲生儿子对待。
我伤势一好,她便送我出山归队,以后就再没见过。
事隔十年,我用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才大体写成这篇文章,结尾一段是这样的:‚下着大雪,刮着北风。
一路上,妈妈总让我走南边。
她用自己的身体,替我遮挡风雪。
到了小河边,一只小船在等着我。
妈妈把我紧紧抱住,从怀里掏出三个窝窝头,塞进我的口袋。
她流着眼泪对我说:‘希望你……’‛妈妈希望我怎么样呢?她当时好像说了很多话,可是我再也记不起来了。
我的写作灵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墙报星期一就要出了,星期天我正在盘算这最后两句话。
今天正好也是个大雪天,我约墙报干事三点钟来拿稿。
我的妻坐在我身边,替我们刚满周岁的宝宝打着第四件毛衣。
我们家的宝宝,有一副怪脾气,睡觉要是不抱,不走,不唱,他就哭。
幸好保姆刘雁红有和软的嗓子,又会随口编出歌来。
她走着,唱着:北风阵阵紧,白雪满天飞。
阿姨怀中暖,宝宝睡觉喽。
她的歌声使我想到了当年妈妈送我的情形。
刚刚想出点眉目,她忽然停住了,对我的妻说:‚唐同志,请你抱一小会儿,我去迎迎阿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