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设计
内燃机设计第6版

内燃机设计第6版内燃机设计第6版第1章引言内燃机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内燃机设计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版《内燃机设计》旨在介绍最新的设计理念、技术和方法,以满足用户需求和环境要求。
第2章内燃机基本原理2.1 内燃机分类内燃机可分为点火式和压燃式两大类。
点火式内燃机在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先通过点火方式引燃,然后使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
常见的点火式内燃机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压燃式内燃机则是在燃料与空气混合后,通过压力升高使燃料自燃,然后推动活塞产生工作。
典型的压燃式内燃机有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
2.2 内燃机工作循环内燃机的工作循环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进气阶段是通过气门将空气和燃料引入燃烧室;压缩阶段是活塞向上行程时,将混合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燃烧阶段是点火引燃混合气体,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排气阶段是活塞向下行程时,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燃烧室。
第3章内燃机设计参数3.1 性能参数内燃机的基本性能参数包括功率、扭矩和燃料消耗率。
功率是内燃机在一定时间内所能输出的机械功率,通常用千瓦(kW)表示。
扭矩是内燃机输出的转矩,用牛顿米(Nm)表示。
燃料消耗率是指单位功率所需的燃料消耗量,用克/千瓦小时(g/kWh)表示。
3.2 几何参数内燃机的几何参数主要包括缸径、行程和缸数。
缸径是活塞直径,通常用毫米(mm)表示。
行程是活塞上下运动的距离,用毫米(mm)表示。
缸数是内燃机的气缸个数,常见的有单缸、双缸、四缸等。
3.3 材料参数内燃机所使用的材料对性能和寿命有直接影响。
活塞、气缸套等运动部件通常采用铝合金或钢材料制造,以保证强度和耐磨性。
气门、气门座等部件则采用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第4章内燃机燃烧过程4.1 燃烧理论内燃机的燃烧过程是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

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内燃机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技术;3. 了解内燃机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4. 掌握内燃机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内燃机设计方案的分析与比较;2. 能够独立完成内燃机主要部件的设计与计算;3.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内燃机零部件的绘制;4. 能够撰写内燃机设计报告并进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内燃机设计及制造工艺的热爱,增强职业素养;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内燃机排放及能源问题;4.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敢于挑战、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内燃机设计有一定了解,但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内燃机基本原理:讲解内燃机的四大冲程、燃烧过程、能量转换等基本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内燃机结构设计:介绍内燃机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配气机构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内燃机性能评价:分析内燃机的性能指标,如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以及影响性能的因素,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内燃机设计方法:讲解内燃机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内燃机零部件设计与计算:深入探讨内燃机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包括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内燃机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在内燃机设计中的应用,如二维绘图、三维建模、装配体设计等,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7. 内燃机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内燃机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实际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应教材第七章内容。
内燃机设计吴兆汉引用

内燃机设计吴兆汉引用一、引言内燃机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以及工业生产中。
内燃机设计是内燃机制造的核心环节,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内燃机的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以吴兆汉所著《内燃机设计》为基础,介绍内燃机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内燃机设计的基本原理1.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是通过在气缸中燃放混合气体来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活塞向外推进来完成工作的。
其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压缩、爆发和排气。
2. 内燃机设计的基本要求(1)可靠性:要求发动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故障。
(2)经济性:要求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低的油耗和维护成本。
(3)高效性:要求发动机具有较高的功率输出和效率。
三、内燃机设计的主要内容1. 内部结构设计(1)气缸结构设计:包括气缸直径、气缸行程、气门位置等。
(2)曲轴连杆机构设计:包括曲轴长度、连杆长度、连杆角度等。
(3)活塞结构设计:包括活塞直径、活塞高度、活塞环等。
2. 燃烧室设计(1)燃烧室形状设计:包括球形、抛物面形和椭圆形等。
(2)喷油器设计:包括喷油器位置、喷油量和喷油角度等。
(3)点火系统设计:包括点火时间和点火能量的控制等。
3. 冷却系统设计冷却系统是内燃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主要是通过冷却液来降低发动机温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冷却液流动路径的设计以及散热器的选型和布局等。
4. 润滑系统设计润滑系统是内燃机中保持各个部件正常运转所必需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润滑油流动路径的设计以及选用适当的润滑油品牌和型号等。
四、内燃机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内燃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内燃机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其中包括气缸直径、气缸行程、活塞结构、曲轴连杆机构、燃烧室形状、喷油器位置和角度等。
2. 内燃机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内部结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工作要求来进行选择。
(2)冷却系统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冷却液和散热器。
内燃机设计手册

内燃机设计手册一、引言内燃机作为一种常见的发动机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飞机等领域。
内燃机设计手册是为了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掌握内燃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供设计、计算和选择内燃机的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内燃机设计手册的内容和要点。
二、内燃机设计手册的结构内燃机设计手册一般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章节:2.1 内燃机基本原理在设计内燃机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基本步骤: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热力循环和气缸排列方式等。
2.2 内燃机性能参数内燃机设计手册中必须包含详细的性能参数介绍。
这些参数包括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压缩比、热效率等。
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3 内燃机设计流程内燃机设计的整体流程包括几个关键步骤:需求分析、设计方案选择、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性能验证。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逐步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内容和要点,并给出一些实例。
2.4 内燃机部件设计内燃机的各个部件包括气缸、曲轴、连杆、活塞、气门和喷油系统等。
在内燃机设计手册中,每个部件的设计都需要有详细的说明和计算方法。
我们将逐一介绍各个部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公式。
2.5 内燃机材料选择内燃机所使用的材料对于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内燃机材料的选择原则、常用材料和特殊材料的应用。
三、实例分析:某型号汽车发动机设计手册3.1 需求分析在设计某型号汽车发动机之前,需要对使用环境、功率需求、噪音要求等进行详细分析。
我们将通过调研相关市场和用户需求来确定发动机设计的基本参数。
3.2 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发动机总体布置、气缸数和排列方式、活塞运动方式等的确定。
我们将给出具体的设计步骤和参数计算方法。
3.3 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我们将完成发动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和工艺设计。
这包括气缸直径、冷却方式、喷油系统设计等。
内燃机设计

内燃机设计引言内燃机是一种将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和工业生产中。
内燃机的设计是确保其高效、可靠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内燃机设计的主要要素,包括燃料选择、气缸排列、配气机构和点火系统等方面。
燃料选择内燃机的燃料选择对其性能和环保性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燃料包括汽油、柴油、天然气和生物燃料等。
汽油适用于高速和高功率的应用,柴油适用于重载和高扭矩的应用,天然气适用于低排放和环保应用,而生物燃料则可以减少对有限石油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影响。
气缸排列气缸排列方式决定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常见的气缸排列方式有直列、V型和W型等。
直列气缸排列方式简单、结构紧凑,适用于小型和低功率应用;V型气缸排列方式能够提供更大的功率和扭矩输出,适用于中高功率应用;W 型气缸排列方式则能够提供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好的平衡性。
配气机构配气机构控制着进气和排气的过程,直接影响内燃机的输出功率和燃烧效率。
常见的配气机构有单凸轮轴、双凸轮轴和无碳轴等。
单凸轮轴适用于简单和低功率应用,双凸轮轴则能够提供更大的进气和排气效率,无碳轴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和排放性能。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提供燃料燃烧所需的点火能量,影响着燃烧过程的稳定性和正时性。
常见的点火系统有电火花点火和压缩点火两种。
电火花点火适用于汽油机,能够提供高能量的火花,而压缩点火适用于柴油机,依靠高压气体的压燃效应实现点火。
结论内燃机设计的要素包括燃料选择、气缸排列、配气机构和点火系统等方面。
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内燃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未来的内燃机设计还将面临更高的效率要求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因此需要不断追求创新和技术进步。
内燃机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转换装置,在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我们有望设计出更高效、更可靠的内燃机,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哈工程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

哈工程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构造,掌握内燃机的性能评价指标。
2. 学习内燃机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内燃机主要部件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3. 掌握内燃机设计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了解内燃机行业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内燃机主要部件的设计计算。
2.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学会使用相关设计软件和工具,提高内燃机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内燃机设计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哈尔滨工程大学内燃机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年级及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内燃机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专业成长的同时,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内燃机原理及构造:讲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类型及构造,重点分析内燃机的各个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内燃机原理及构造2. 内燃机性能评价:介绍内燃机的性能评价指标,如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并进行实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内燃机性能评价3. 内燃机主要部件设计:详细讲解内燃机主要部件(如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等)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燃机主要部件设计4. 内燃机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内燃机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提高设计质量。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内燃机设计规范与标准5. 内燃机设计软件应用:教授内燃机设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如CAD、CAE等,提升设计效率。
教材章节:第五章 内燃机设计软件应用6. 课程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完成内燃机主要部件的设计计算和绘图,提高实践能力。
内燃机设计岗位职责

内燃机设计岗位职责
内燃机设计岗位职责包括以下方面:
1. 内燃机设计方案的制定:根据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和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制定内燃机设计方案,明确技术指标和产品总体布局。
2. 内燃机构件的设计:根据内燃机设计方案,设计内燃机的各个部件,包括机体、曲轴连杆机构、气门机构、燃烧室、喷油系统等。
3. 内燃机系统的集成:将各个部件组合成完整的内燃机系统,确保各部件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合性,保证内燃机的运转平稳可靠。
4. 内燃机试验和优化:进行内燃机试验,测试内燃机的各项性能指标,从而找出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提高内燃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5. 内燃机生产技术支持:协助生产部门制定生产工艺和工装夹具等,确保内燃机的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6. 内燃机产品规划:参与内燃机产品规划,确保设计的内燃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方向。
7. 内燃机技术研究:了解和分析内燃机行业动态和技术趋势,积极参与内燃机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动内燃机设计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通过以上职责,内燃机设计岗位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机械设计软件和其他相关工具,对内燃机的各项性能指标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其他部门进行协作。
四冲程内燃机设计

四冲程内燃机设计.doc
由于内燃机构造和原理的复杂,设计一款优秀的四冲程内燃机需要涉及许多具体的技术细节,下面是一个基本的设计流程:
1. 确定设计参数:包括功率,转速,压缩比,配气机构,燃烧室设计等参数。
2. 确定发动机类型:考虑使用气缸数、缸径、行程长度、气门数等基本设计要素来确定合适的内燃机类型,包括四缸,六缸或更多缸数。
3. 燃烧室设计:选择合适的喷油器,调整喷油时间、喷油量和喷油角度。
提高燃烧的效率和速度,降低排放和燃油消耗。
4. 配气系统设计:选择合适的气门形状、数量和位置,确定气门开放和关闭时间,以及如何控制和调整时间和位置。
提高气门的效率和输出。
5. 油路系统设计:确保油路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燃油过滤、燃油供应、燃油喷射和燃油压力等。
6. 冷却系统设计:确保散热、温控和效率,包括水泵、散热器、风扇、热交换器和温度传感器等。
7. 动力总成设计:确定发动机和变速器、离合器、驱动轴、差速器、制动器和转向系统等之间的协调、平衡和匹配,以保证整车的驱动性能。
设计的流程需要经过多次调整和改进,最终得出经济,高效,可靠的内燃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排污 CO—破坏人体的输氧能力,麻痹呼吸器官 HC—破坏呼吸系统 NOx—与水蒸气混合,在肺部生成稀硝酸。
总质量<2.5t ≤6人
转毂试验台排 放测试 g/km
总质量<2.5t ≤6人.
转毂试验台排 放测试 g/km
欧Ⅰ、欧Ⅱ
欧洲Ⅰ号 1995年底之前
CO HC+NOx Particulate 蒸发量
汽油
柴油 IDI+DI
2.72(3.16) 2.72(3.16)
0.97(1.13) 0.97(1.13)
0.14(0.18)
2.0 g/T
——
欧Ⅲ、欧Ⅳ
欧洲Ⅲ号 2000年—2005年
CO HC+NOx
HC NOx PM 蒸发量
汽油 2.3
0.2 0.15 — 2.0 g/T
• 气体燃料发动机主要使用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液化天然气(Liquified Natural Gas—LNG)、液化石油气(Liquified Petrol Gas—LPG)。 • 可以汽油/LPG、汽油/天然气切换(Bi-fuel两用燃料)或天然气/柴油混 合(Dual Fuel双燃料),也可以单独使用; • 辛烷值超过100,单独使用时可以提高压缩比以保证功率不损失; • 排放指标比较低、不冒黑烟; • 一般情况下使用经济性较好,价格也比汽油便宜; • 可以节省石油资源; • 燃料供给采用多点电控喷射才能使混和气比较均匀。
可见,有效功率Pe受到上面各参数的影响。在设计转速和结构参 数基本确定下来之后,影响有效功率的主要参数就是平均有效压 力。
2. 转速 n
n 增加 对提高 Pe有利,但是转速增加后:
⑴ 惯性力 ,导致负荷增加,平衡、振动问题突出,噪音增加;
⑵. 工作频率增加——热负荷增加;
⑶. 摩擦损失增加,导致 ηm 下降、ge 升高、磨损加剧,寿命缩短; ⑷. 进排气系统阻力增加 ,使ηv 变小; 内燃机转速范围 1000转/分以上为高速、300~1000转/分为中速、300转以下 为低速。
内燃机设计
第一章 内燃机设计总论 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 第三章 内燃机的平衡 第四章 曲轴系统的扭转振动 第五章 配气机构设计 第六章 曲轴飞轮组设计 第七章 连杆组设计 第八章 活塞组设计 第九章 内燃机滑动轴承设计 第十章 机体与缸盖设计 第十一章 内燃机冷却与润滑系设计
第一章 内燃机设计总论
较高,在1.1左右,电控喷射要求α=1; • 因为没有柴油机喷油系统的精密偶件,制造成本低; • 低温起动性、加速性好,噪音低; • 由于升功率高,最高燃烧压力低,所以结构轻巧,比质量小(一般只
有柴油机的一半重量); • 不冒黑烟,颗粒排放少。 目前来讲,柴油机的优点就是汽油机的缺点,反之亦然。
燃气发动机:
本章开始
第二节 内燃机的主要设计指标
一、动力性指标 1. 功率Pe
Pe pme Vh z n 0.785 pme Vm z D2 (千瓦)
30
式中 Pme— 平均有效压力(MPa),Vm—活塞平均速度(m/s), Vh—气缸排量(L),Z—气缸数,n – 转速(r/min),D—气缸直径 (mm),τ—冲程数,四冲程τ=4,二冲程τ=2。
1500~2500
船舶 低速
300~850
发电机组内燃机受电网频率和磁极对数的限制,转速应为
n 60 f (转 / 分) f –电网频率(50Hz), P—发电机磁极对数。 p
3. 最大扭矩Memax 及 nMe
Me
Pe n
30000
Pe n
9549.3
31.831pme
Vh
(Nm)
扭矩适应性系数 转速适应性系数
m
Memax Men
1
n
nne nme
1
总适应系数 μ=μmμn
随用途而有不同的要求。
动力装置 μm
汽车
1.1~1.25
汽油机 μn
1.5~2
μ
μm
1.65~2.5 1.05~1.2
柴油机
μn
μ
1.1~1.25 1.1~1.25
工程机械 1.2~1.45 1.6~2 拖拉机 1.2~1.3 1.6~2
3) 高的工作可靠性和足够的使用寿命。现代内燃机寿命指标较先进 的大致为:
汽车内燃机 40~80万公里; 拖拉机及农用内燃机 6000~10000小时; 工程机械用内燃机 10000~28000小时。 4)对于汽车用内燃机,还要求尽量低的振动和噪声,也就是所说 的NVH(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性能。
柴油 0.64 0.56
0.5 0.05 ——
欧洲Ⅱ号 1995年—2000年
CO HC+NOx Particulate 蒸发量
汽油 2.2 0.5
2.0 g/T
柴油 IDI DI 1.0 1.0 0.7 0.9 0.08 0.10
——
欧洲Ⅳ号 2005年底起施行
CO HC+NOx
HC NOx PM 蒸发量
84
说明:
a) M1,M2(GVM≤3.5 t )和N1类汽车装用直喷式柴油机时,其限值增加1dB(A)。 b) 对于越野汽车,其GVM>2 t时: 如果P<150kW,其限值增加1 dB(A); 如果P≥150 kW,其限值增加2dB(A)。 a) M1类汽车,若其变速器前进档多于4个,P>150kW,P/GVM之比大于75kW/t,并且用第三档测试时其尾
a. 样机鉴定. b. 小批量生产 4. 内燃机设计的“三化”
a. 产品系列化:基本尺寸相同,不同的排列、缸数、增压度,达到提高 Pe
b. 零部件通用化:同一系列的主要零件能够通用。 c. 零件设计标准化:按照国标、部标或企标设计 “三化”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设计成本、组织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 产率、便于使用、维修和配件供应
2.小批量生产和扩大用户试验
• 内燃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系统,涉及到水、 油、气的流动与密封;
• 工质燃烧、做功与传热; • 机械传动等多个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 用户的要求和使用工况变化非常大,因此必须
经过小批量生产和逐步扩大用户使用试验,经 过严密的设计完善和严格的生产工艺调整,才 能最终进行正式商业化生产。
论证),这个环节应该是企业产品规划中确定的,有长期规划,也有 短期规划。 2. 组织设计组—根据任务挑选合适人选 人员结构合理
技术结构合理
3. 调查研究— a 访问市场和用户,征求对产品的要求 b 了解制造厂的工艺条件、设备能力以及配件供应情况 c 收集同类先进产品的资料,考察同类产品 d 确定参考样机
本章开始
第三节 内燃机的选型
一、柴油机、汽油机或气体燃料发动机
现在广泛使用的内燃机主要是柴油机、汽油机和气 体燃料发动机。在选择内燃机时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选 择什么内燃机。
从两方面考虑 • 内燃机本身的技术经济特点和市场需求。 • 地区或国家对环境和能源应用分布的要求。
柴油机: • 燃料经济性好; • 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好,因为没有点火系统; • 可以通过增压、扩缸来增加功率; • 防火安全性好,柴油挥发性差; • CO和HC的排放比汽油机少。 汽油机: • 空气利用率高,转速高,因而升功率高。化油器式的过量空气系数α
0.06
PM
0.005
蒸发量 2.0 g/T
0.23 HC+NOx
0.17
HC
0.1
0.18 0.005 ——
NOx 0.06 0.08 0.00
PM 0.005 5
蒸发量 2.0 g/T — —
六、制造、使用、维护指标
1)高的动力性能。功率、扭矩、使用转速范围,均适合于工作机 械的需要。
2) 高的燃料经济性。汽车发动机还必须注意部分负荷和不稳定工况 下的经济性,还要求燃油经济区尽可能宽,这在混合动力中尤为重要。
4. 确定基本性能参数和结构形式(概念设计阶段)。 主要是通过: 同类型机型对比、 热力学计算、 动力学计算和整机一维模型仿真分析。
5.拟订设计任务书 ① 说明产品的原因、用途、适用范围等 ② 说明内燃机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要达到的技术指标
如:a. 型式(汽或柴)、气门数、直立或卧式 b. 冲程数 (4 或 2)、缸径D、冲程S c. 冷却方式(水 或 风) d. 汽缸排列方式 (直列、V型) e. 功率Ne、转速n、扭矩M f. 燃油消耗率ge(克/千瓦.小时) g. 机油消耗率gm(克/千瓦.小时) h. 大修期、保用期、一般大修期是保用期的2倍 i. 重量和外型尺寸—与用途有关(大车、小车、固定) j. 排污指标(噪声、废气) k. 平均有效压力 pme l. 活塞平均速度Cm
桑塔纳1.6升轿车汽油机
Audi轿车汽油机
6110柴油机
平分式铸铁机体整体气缸汽油机
龙门式机体轻型柴油机
图 1-8 奔驰增压汽油机
采用双轴平衡机构的1.8L奥迪FSI发动机横剖面
大众V10 TDI 柴油机横剖面
三、检验阶段 1. 试制多缸机样机 2. 多缸机试验(磨合、调整、性能试验、耐久试验、可靠性试验、配套试 验和扩大用户试验) 3. 改进与处理阶段
2 t < GVM≤3.5 t
79
77
M2(3.5 t < GVM≤5 t ),或M2(GVM>5 t):
P<150 kW
82
80
P≥150 kW
85
83
N1(3.5 t < GVM≤12 t ),或N1(GVM>12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