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题文)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
(13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名之者谁?名:(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3)杂然而前陈者。
杂:2.(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小题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4.(小题4)《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5.(小题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答案】1.374.(1)取名,命名(2)消散(3)纷繁杂乱3.376.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⑵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干里马须遇伯乐,才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答案】1.(1)通“饲”,喂(2)按照2.(1)只是埋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槽枥之间。
(2)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4.示例:千里马固然需要被人发现,受到重视,才有机会展示才能成名。
如今,我们不能坐等机遇,更不能错失良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
一味地埋怨别人是不可取的,幻想一举成名是不现实的。
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也要抢抓机遇,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是通假字,同“饲”,意思是“喂养”。
【10】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宝典-古诗与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含解析)

【复习要点总结】【拓展强化练习】(一)【2020南师江宁附中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
(16分)【甲】蝉【唐】虞世南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②。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①垂緌:古时系冠的缨带,这里借喻蝉的口须下垂。
②流:发出。
疏桐:高大的梧桐。
③藉:凭借。
7.三四句中,“”与“”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现了蝉的高洁品性。
(2分)8.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诗句“流响出疏桐”所表现的画面。
(2分)【答案】7.自,非【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字词理解。
三四两句的意思是:蝉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自然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这是以蝉自况,说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凭借外在的力量(例如权势地位或者有力者的帮助),自然能声名远播”,所以一正一反即“靠自己”和“不需靠别人”对应诗中“自”“非”两字,得出答案。
8.蝉鸣声清脆响亮,不断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像悦耳的音乐,一直在树林间回荡,振奋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
做这类题目首先需要找到要描绘的景物及其特点,此处为:响、疏桐。
第二步通过语言的修饰,如修饰词和修辞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需要加入想象和联想来完善整个画面。
此类题型强调语言的优美性,同学应多进行语言的修饰。
【乙】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
②砉(huā)然:象声词。
③阍(hūn):守门的人。
④良:很。
9.解释加点字词。
(4分)(1)城中安.得有此兽(2)童谓吴俗相传尔耳.(3)至使余惊错欲走.(4)徐.而思之10.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2021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01)

2021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01)展开全文一、(2020年山东威海)文言文阅读(1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沙猎,见往事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
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勖助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
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孰若孤?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①即更刮目相待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C.①在军中常苦多务②必先苦其心志D.①自以为大有所益②益慕圣贤之道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以钱覆其口B.①蒙乃始就学②乃重修重阳楼C.①结友而别②成礼而去D.①盖不可及也②盖以诱敌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2)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2020-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气氛.(fēn)感慨.(kǎi)吮.吸(yǔn)春风拂.面(fú)B.发酵.(jiào)缄.默(jiān) 鸟瞰.(kàn) 恪.尽职守(kè)C.窈.窕(yǎo) 弦.歌(xián) 摇曳.(yè)随声附和.(hé)D.踌.躇(chóu) 造诣.(zhǐ)苗圃.(pǔ)脍.炙人口(ku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粗犷家具城沧海一粟戛然而止B.脉搏名信片再接再厉脱颖而出C.寒暄口头禅克不容缓左右逢源D.追溯座右铭世外桃源金榜题名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B.暑假即将来临,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C.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D.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夸夸其谈....,赢得了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于进攻战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是要靠年轻人”。
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5月24日,大约有260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
二、(2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6分,每小题2分)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中考语文试卷超难答案解析

一、阅读理解题1. 答案解析:(1)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敢拼搏的故事,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2)关键句解析:①“逆境中的生命,是最具力量的。
”这句话表达了逆境中的生命更具韧性和力量。
②“他从不放弃,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
”这句话突出了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③“终于,在经历无数挫折后,他成功地走出了困境。
”这句话揭示了主人公最终取得成功的历程。
(3)答案: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敢拼搏的故事,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关键句解析:①逆境中的生命,是最具力量的。
②他从不放弃,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
③终于,在经历无数挫折后,他成功地走出了困境。
二、文言文阅读题1. 答案解析:(1)文章背景:本文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讲述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
(2)重点词语解释:①“齐宣王”指齐国的君主。
②“孟子”指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③“仁政”指以仁爱为核心的治国理念。
(3)答案:文章背景:本文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讲述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
重点词语解释:①齐宣王:齐国的君主。
②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③仁政:以仁爱为核心的治国理念。
三、作文题1. 答案解析:(1)题目解析:本文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以“成长”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
(2)写作要点:①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成长经历。
②通过具体事件,展现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③表达对成长的理解和感悟。
(3)答案:题目:我的成长之路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那是我小学五年级时的一次学校运动会。
那天,阳光明媚,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跳远比赛。
我一直觉得自己跳得不错,所以在比赛前信心满满。
然而,比赛开始后,我却连连失利,心里不禁有些慌乱。
在第三次跳远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跳得更好。
我深吸一口气,全力以赴地跳了出去。
然而,由于紧张,我竟然跳了个“鸭步”,只跳出了两米多。
本溪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0年-2021年最新

2020年-2021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喜出望.(wàng)外喧.(xuān)腾譬.(pì)喻脸颊.(jiá)B.不容置.(zhi)疑狼藉.(jí)胆怯.(qiè)追溯.(shù)C.眼花瞭.(liáo)乱偌.(ruó)大烦躁.(zào)应和.(hè)D.一代天骄.(jiāo)酷肖.(xiāo)商酌.(zhuò)驻.(zhù)足【答案】1.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分别考查了平翘舌区分、同音异形、一字多音,考查较全面。
B项“追溯(shù)”错误,“溯”应读“sù”;C项“眼花瞭(liáo)乱”错误,“瞭”应为“缭”;D项“酷肖(xiāo)”错误,“肖”应读“xiào”。
追溯:拼音:zhuīsù,释义:亦作“追本溯源”。
比喻回首或钩沉往事,探寻本质或源泉。
1、逆流行向江河源头。
比喻向前推算、探索事物的由来。
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要讲《申报》,是必须追溯到六十年以前的,但这些事我不知道。
” 2.指回顾过去的人和事。
《文明小史.第五十九回》:“瞧见这部书,便追溯庚子年的事,说到激烈之处,不觉发指眥裂。
”眼花缭乱:拼音是yǎnhuāliáoluàn,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酷肖:拼音:kùxiào,释义:很像,非常相似。
【考点解析】【辨析字音字形技巧】一、用换语境的方法读准字音换语言环境是解决字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2)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
②[贻]遗留。
③[规]劝诫。
1.解释划线的字(1)连月不开(______)(2)波澜不惊(______)(3)患无隙以规之(______)(4)故《记》中云(______)2.给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3.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或异二者之为为众忌疾B.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选自《陈涉世家》》C.先天下之忧而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4.翻译下面各句(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5.理解填空。
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_品质。
从乙文可以看出滕子京是一个_______的人。
6.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四知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琢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____________)②当之.郡(_____________)③何谓.无知(____________)④故.旧长者(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答案】1.听说到;去说老朋友2.①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我)让后代被称作廉洁守正的官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3.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子孙)开产业”。
表现出杨震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之”是多义词,用法很多,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知”“何”“清白”“遗”“厚”,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阅读文段,读懂内容,根据人物的活动来概括主要事件。
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本文写了杨震两次“拒绝”,从中可分析出其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慧庆寺玉兰记戴名世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
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
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
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
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
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
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
②幽潜:指幽居避世。
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242.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答案】1.B2.D3.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4.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
【解析】1.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解答时,先明确题干中虚词的含义。
本题干中“以”的解释为“因为”。
A为了;B因为;C认为;D用。
故选B。
2.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先明确题干中句子的句式。
本题干中的句式为被动句。
文言句式“……者”、“……也”为判断句式,所以A、B、C三项均为判断句式,D为被动句。
故选D。
3.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语句翻译的时候,要紧扣关键词语,把单音节词语翻译成多音节词语。
根据文言句式,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使语句通顺流畅。
本题干中把握关键词“然”:然而;“以”因为(或凭借);“重客”:贵客;“则”:那么;“竟”:终究。
并注意翻译出太史后省略的“身份(或名望)”。
245.考查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把荒凉的慧庆寺玉兰和热闹的虎丘寺玉兰做了比较,名满吴中的虎丘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默默无闻的慧庆寺玉兰却在荒凉的寺院中越来越茁壮,这使作者感慨很多。
揭示出认识事物要靠自己的观察,不可被表面的虚名所迷惑的道理,同时也告诚人们要完成人生的大使命成就一番大事业,须隐才藏智,才能任重致远。
这篇散文借物喻理,以慧庆寺玉兰与虎丘玉兰作对比,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
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的距离,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
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
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之间,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几间僧人的住房,在这里著书立说。
朱先生曾是旧时的太史官,很有名望,又是江苏巡抚宋公的贵客,宋公常常来登门拜访。
于是苏州的上层人物由于巡府所看重的客人这层缘故,带着美酒佳肴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于是慧庆寺玉兰的名声,一时间大为著称。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
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
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
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
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
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
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
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
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màn):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是(________)(2)贤(_________)(3)恐(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品德高尚,贤能担心,害怕3.(1)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
(2)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4.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
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C:“上默/然惭”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上/默然惭。
故选C。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是.时殿上皆恐”翻译为“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是”意思是“这”。
“人有言其贤.者”翻译为“有人说他很有才能”,“贤”意思是“品德高尚”。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翻译为“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恐”意思是“担心”。
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句中“面”意思是“当面”,“谀”意思是“谄谀逢迎”。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句中“以”是“因为”,“誉”意思是“夸奖”,“毁”意思是“诋毁”。
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146.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选段一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
选段二写了季布劝说文帝。
两件事中“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和“上默然惭”都体现了他的正直,不畏权贵。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