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合集下载

议论文阅读指导及练习

议论文阅读指导及练习

议论文阅读指导及练习福州时代中学徐丽华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议论文篇目较少,而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许多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议论文却得到各地出卷者的青睐。

议论文“以理服人”,不同于记叙文“以情感人”,对于理性思维还在发展的初中学生来说,阅读、理解议论文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此,本文就议论文知储备、基本题型及解题技巧做一些介绍,以期增加同学们对议论文的认识,提高议论文阅读的解题能力。

议论文知识储备(一)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但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①要分清论题和论点。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

而论点应该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

②要区别材料和观点。

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是用来阐述观点、为观点服务的,要么是由材料引出观点,要么是观点统率材料。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因此论证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和训练 1

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和训练 1

议论文阅读指导和训练 1一、议论文的定义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

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类型:立论文、驳论文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论点: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

(正确、鲜明)★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1、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2、位置:准确分析、归纳论点的关键在于关注论点的位置:①标题;标题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的标题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完整的表述。

如:《大力弘扬奋斗精神》②开头;有的文章开头旗帜鲜明地提出论点,或者引相关材料提出论点,或者归纳事例、名言提出论点。

要注意文中的提示语对论点的暗示作用。

③结尾;有的文章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到结尾再归纳出中心论点。

如果一篇文章开头部分有明确表明观点的语句,文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以开头为论点。

④文中(论述过程中):有的文章论点的提出往往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番论述。

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⑤此外,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需要归纳概括:(1)抓住中心词;(2)使用陈述句式(有些递进式结构的议论文,往往在结论处以反问句作结,应将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才可作为论点),不用代词、比喻句;(3)论点表述明确、全面;(4)语言简洁,文意通顺,不可华而不实。

地址:三乡分校:三乡镇华丰花园翠雨居19、20号(雅居乐酒店对面)电话(0760)89989158 1要注意区分: 1.论题与论点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则以论题为前提,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议论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议论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2
最后 答 出
画 线句
进 而论证 了


的 中心 论


画 线 句子 有什 么 作 用



般运 用论证 方法


解答 的时
候 既 要 答 出通 用 作 用
3

又 要 答 出语 境 作 用


考 查 写 作 思 路 : 这 种 题 难 度较 大


答 题 时 先 弄 清表 示 先 后 关

系的词语
此外 可 以颠倒 用

典故

传说 的 作
@
【 题 精讲 l 例
( 选 自2 0 0 9 年 四 川 省 成都 市 中考 语 文 试 卷 )
要 成为你 自己
周 国平
① 童 年 和 少 年 是 充满 理 想 的 美 好 时 期

如 果 我 问你 们 你 们 将 来


想成为怎样的 人 你们


定 会给我许 多漂 亮的 回 答


或 在文章
增强 说服

的 开 头 直 接 提 出 中心 论 点
其好 处 是 开 门 见 山

鲜 明醒 目 ; 有 的 是 针

对 生 活 现 象 提 出 中心 论 点
其 好 处 是 拉 近 与读者 的 距 离

力 ; 有 的是 归 纳 事 物 或 引 用 名 言 增 强 说 服 力 ; 有 的是 通 过 诗 歌
江苏
周俊根
(《 文 课 程 标 准 》 在 7 语
9 年级 的 目标 要 求 中提 出 :

【 点综述】 考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与练习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与练习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与练习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在阅读议论文时,要注意找出作者的观点,即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不能是疑问句、短语或比喻。

同时,要注意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而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

2、理解论据和论证的作用论据是支持论点的事实、数据、例证等,而论证则是通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理解论据和论证的作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判断其是否有说服力。

3、分析作者的论证方式作者的论证方式可以是归纳、演绎、比较、类比等。

分析作者的论证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判断其逻辑是否严密。

4、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判断其表达是否恰当。

5、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

分析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判断其逻辑是否严密。

三、练题1、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议论文的主要特点?A、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B、具有说服性C、以记叙、说明、抒情为主要语言方式D、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答案:C2、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其中的中心论点。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A、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B、学校应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C、学校应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D、学校应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答案:A3、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议论文的考点分析?A、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B、理解论据和论证的作用C、分析作者的论证方式D、分析作者的个人经历答案:D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分析和概括一篇议论文的论点,并确定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在确定论点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论据、题目、关键词和分论点等方法来找到中心论点。

在概括论点时,要用明确的判断或述句式,有明显的倾向性,并抓住中心词。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及练习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及练习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及练习一、考试要求: 1.对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例如: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宿迁2013中考)。

2.对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的认识、分析,对论据作用的把握;例如: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宿迁2013中考)3•对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的辨识及作用的把握;例如:第④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宿迁2013中考),4.对论证结构的整理、划分;例如:根据全文回答,作者为什么说“阅读是最有情义的”。

(宿迁2010中考) 5.对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的分辨; 6.对议论文语言(准确性、概括性)的了解;7.对文章思想和内容的理解、认识和评价。

例如:请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能够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感受(宿迁2012中考)二、方法指导: 1.关于论点:从标题、开头、结尾等处找(也要注意中间),通过分析论题找论点,由语言的表述形式判断论点(肯定或否定句),根据语言标志来判断论点(“总而言之”我“认为”足“以证明”等),根据论据判断论点; 2.关于论据: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论据都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这个观点不一定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可能只是一个分论点),补写论据; 3.关于论证:列举确凿的事实来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据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比喻论证可以使论证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易于被读者接受;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能更加鲜明的表明作者的观点。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或具体而有力地来证明……论点。

(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4.关于论证结构:语言表述格式,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的例子或名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议论文阅读指导及训练(人教版中考复习总复习阅读指导)

议论文阅读指导及训练(人教版中考复习总复习阅读指导)

例文一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像保护 眼睛一样地保护它。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在世界上自立,是因为它是 由许多自身个体的东西组合、凝聚成的一个牢固的整 体。如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经济,还有一个更 重要的就是民族的语言,这些都已成了民族生命的一 部分。语言文字在这个组合中,对外是抵御文化入侵, 有效进行自我保护的屏障,对内是血液,是粘合剂, 是粘结民族文化大厦各个板块之间的"水泥"。语言文 字作为工具,在为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过程中已 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成为民族的财富、民族的标志, 因而具备了能动积极的作用。
在每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 成电灯来造福人类。《论语》中说:"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 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 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于思索 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一 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定要审慎地探求 人生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问题:请写出文中的事实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1)爱因斯坦反复思索实验,创立“狭 义 相对论”; (2)爱迪生试制电灯是思索的成果。
道理论据: (1)马克思的名言:“思考一切” ; (2)《论语》中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例文三 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 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 长一身脂肪,便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 上一个冬天。最困难的时期,它们就这么 轻松地熬过去了。而候鸟,却要成群结队 地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 过冬。 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 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 闯荡,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反思一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

初一衔接班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一、议论文的主要特点1、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示作者的观点,阐明道理;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因此,它具有说服性.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的,即所谓议论文的三要素。

3、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

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议论文的阅读,所选文章内容上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试题以主观试题为主,也有开放性试题.二、议论文的考点分析:1、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就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

准确地分析、归纳论点,首先要辨清两个问题:A、论点与论题。

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B、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

要记住: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或补充作用.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

此考点的考查形式是找出或概括文段的中心论点。

(1)论点的提出方式:①最常见的是放在开头,有的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有的是引用提出;有的是归纳事例或名言提出。

要注意文章中的提示语对论点的暗示作用。

②放在结尾的,往往是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中心论点。

要注意总结归纳性的语言.③放在文章中间的,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述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经常采取此种方法.要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

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要读者去归纳。

这种文章阅读难度比较大,要很好的研究文章内容和题目的关系,才能归纳出来(不过在中考中,很少选这样的难题).④很多的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指导与训练》导学案姓名:考号:得分:主备教师:陶又德学习目标:1、复习识记议论文相关知识;2、了解中考议论文出题类型及考点;3、通过例题解读明了答题方法;4、训练巩固掌握议论文阅读解题方法。

学习过程:一、议论文相关知识识记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实用文体。

政论文、评论、杂文、文艺短评、读后感、观后感、杂感、演讲稿等均属议论文。

2、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其中论据包括道理论据和();论证方法主要有()()( )()。

3、议论文结构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也即提出问题――()――()。

二、阅读明确议论文出题类型及考点(边读边画)课标要求初中生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综观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选材,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操守励志类一般选用“道德情操、思想品质、意志毅力、行为习惯、兴趣心态”等内容的课外文段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校正行为,明确方向,树立理想,养成习惯,坚定信念。

如:2009年的河北省题《读书杂谈》、重庆市题《我们为什么活着》、江苏南京题《论友谊》等等;2008年的山西省题《让有些话穿耳而过》、南宁题《习惯的力量》、湖南长沙题《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等等;2007年的河南省题《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江苏无锡题《愉快是基本标准》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此类文段侧重于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语言运用、感悟评价能力,且多以主观型开放性试题为主。

二)时政热点类一般选用某一篇阐述对当今社会生活的热点、民从众关注的焦点或盲点问题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民生。

如:2008年乌鲁木齐题《举国哀悼闪耀人性光辉》就针对中国政府对汶川地震死难者降半旗致哀一事表明作者的观点;2007年的兰州《粉丝是一种公害》、山东威海《大国的随想》、湖北荆州《中国能占领多少“知识领土”》等就是针对追星现象、大国主义以及创新意识来发表观点的。

此类文重在评价学生的理解、分析、探究、拓展迁移能力。

主客观题兼用,以主观题为主。

三)文化学术类一般选用古今中外文化领域中的问题发表观点,引导学生挖掘内涵,传承知识,古为今用。

如:2009年湖北武汉题《椅子改变中国的文化》等,此类题主要重于理解和语言的运用考查。

议论文设题一般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一、有关论点、标题的题目;二、分析论据类型和作用的题目;三、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题目;四、分析议论文语言的题目;五、分析议论文结构方式的题目;六、联系文本生发感悟的题目。

三、典型例题解析:(学法指导:读题思考,看答案归纳一般出题方式及答题策略,熟练应对各种题型。

)2008年甘肃兰州真题展示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珍惜“有效期限”游宇明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来。

旁边有诗云:“一艘小纸船,悠悠地飘过来,吸饱水分,渐渐沉没。

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②我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独自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菊花,是因为它只是微笑在金色的秋日。

假若世界上的花朵没有有效期限,我们对花的那份期待和感恩就会大打折扣。

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③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

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儿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

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④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的努力,梦想便会成为空想。

以强国梦想为追求的屈原,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以济世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命的居里夫人,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

⑤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

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

因此,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雨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的脚步走得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世界越小。

⑥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这是大自然不可移易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珍惜。

2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论证的?(3分)23、第①段引用几米漫画及小诗的作用是什么?(1分)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24、选文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4分)答案解析22.答案: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从三个方面来论证:珍惜亲情、珍惜梦想、珍惜生命。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论点和论证层次的提炼归纳能力。

解题思路文章先论证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有效期限”再论证我们要珍惜有效期限。

第①②两段论证了前者,③~⑥段论证了后者,并从三个方面论证。

误区警示误答为“珍惜‘有效期限’”。

对论点的归纳能力,是阅读议论文的基本能力,要掌握论点归纳的方法和技巧,结合文章结构来分析。

23.答案: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论点。

道理论证、事例论证、比喻论证。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开头段作用的领悟及论证方法的判别能力。

解题思路文章开头引用小诗这是议论文提出论点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能激发兴趣,引起对所提论点的重视。

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根据文中论据来判断即可。

误区警示本题考查提出论点的方法和论证方法,针对性强,应掌握这些基本的常识。

24.答案示例: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

”这个句子是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过得飞快的含义,告诉人们应珍惜光阴。

我们现在已初中毕业,回想刚入初中的生活,犹如昨天,但不觉三年已过去,我们也应珍惜时间,抓住今天。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语言的品味能力。

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的写一个句子,从形式到内容对它进行赏析,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误区警示误答为①没写句子,直接就联系生活谈起感受来;②选择句子平淡,无法深入挖掘;③仅就句子本身进行赏析,没有联系生活实际。

基础点击1、优美的语言需要修辞扮靓①我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独自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菊花,是因为它只是微笑在金色的秋日。

(拟人,用“独自”“微笑”等字眼赋予梅菊以人的精神特质,生动地突出其不屈与乐观的风貌。

)②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儿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

(比喻)③旁边有诗云:“一艘小纸船,悠悠地飘过来,吸饱水分,渐渐沉没。

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引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出论点。

)2、从古今中外撷取事例构成排比①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雨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司马光是宋代史学家,他的警枕实际上是一根圆木,夜里翻身,圆木滚动,提醒自己醒来读书;雨果是法国文豪,成名以后事务繁多,于是剃掉半边头发和胡须,闭门谢客;鲁迅有句名言: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这里巧妙地把道理论据转化为事实论据,对我们写作也是一个借鉴。

)②以强国梦想为追求的屈原,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以济世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命的居里夫人,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3、恰到好处引用名言妙典①父母在,不远游――出自《论语》中的《里仁》,原文是: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

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②香九龄,能温席――出自《三字经》。

香:东汉人黄香,据说他九岁就懂得孝顺父母双亲,冬天临睡前给父母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啊。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集语》。

原句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意思是:树想静静地呆一会,可是风却让他不停地摇曳。

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便过世了。

④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

――“白驹过隙”出自庄子的《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郄,忽然而已。

”“若”,好像;“郄”同“隙”;“忽”,一会儿,指很短的时间;“然”,指……的样子;“而已”,罢了。

整句意思是人生活在世界上,就象白色的骏马在很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一样,不过很短的时间罢了。

后来,人们多用“白驹过隙”劝戒人要珍惜光阴,努力向上,或者劝别人及时行乐。

四、自评巩固一)09山西太原省题阅读议论文,完成13~17题。

(14分)阅读就是阅世①1978年,我16岁,正当少年。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

所以,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

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

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

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

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

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

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

②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

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去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的安排呀。

③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

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

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及此,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

④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

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读),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