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辞世

合集下载

经营之神王永庆

经营之神王永庆

本文由liqihui1990061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人物 PEOPLE “经营之神” 王永庆 文/陈会 亲经常说: “不惜钱者有人爱, 不惜力者 从一家小米店 起步 王永庆出生 于台北县新店 一个穷苦 茶农家庭, 小 学毕业 后, 没钱继 续 读书, 只好跟随 父亲到茶 2008年10月15日凌晨, 台湾企业巨头 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 在美国新泽西 州住宅因心肺衰竭过世, 享年92岁。

 4天 前, 因担忧台塑在美业务受到金融风暴 冲击, 王永庆带着夫人和子女前往美国, 视察旗下的生产线和产房。

 16岁白手起家的王永庆在台湾广受 尊 敬, 他的“台塑 集团” 居世界 化 学工 业界50强之列。

 据台湾中华征信所2007 年资料, 台塑集团员工共有9.55万人, 营收 总额是 新台币1兆 9 674.38 亿元, 约占台湾GDP的7%。

 他个人被业界誉为 “经营之神” 。

王永庆的一生, 是台湾经济发展的缩 影。

 台湾媒体认为, 他之所以能得到 “经营 之神” 的美称, 正是因为他一直在观察、 呼 应台湾的变化, 不曾脱节, 不曾落伍。

 0 卓越理财/WISEMONEY/2008.11 有人敬” 他没钱, 。

 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吝 惜时间和力气。

 那时候, 稻谷加工非常粗糙, 大米里 有不少糠谷、 沙粒。

 买家卖家都习以为 常, 见怪不怪。

 王永庆却将夹杂在大米里 的糠谷、 沙粒清理干净。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 王永庆却 是只要顾客叫一声, 他立马免费送到。

 而且 他给顾客送米, 并非送到就算。

 如果米缸 里还有米, 他就将旧米倒出来, 将米缸刷干 净, 然后将新米倒进去, 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 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不过, 由于嘉义大多数家庭都靠做工 谋生, 收入微薄, 少有闲钱。

 主动送米上 门, 如果马上收钱, 碰上顾客手头紧, 会 弄得双方都很尴尬。

人为啥活着?一位台湾辞世老人留给我们的最好答案

人为啥活着?一位台湾辞世老人留给我们的最好答案

人为啥活着?一位台湾辞世老人留给我们的最好答案【推荐】人为啥活着?一位台湾辞世老人留给我们的最好答案前不久,一位92岁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告别了人世。

11月8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亲自参加告别仪式,并发表致辞。

马英九充分肯定王永庆一生卓越不凡,留下耀眼典范,是台湾之光,也绝对当得起台湾之子的美誉。

接着由“行政”、“立法”、“监察”及“司法”四“院”“院长”担任覆旗官,为王永庆灵柩覆旗。

无数受助的原住民学生、失聪的孩子,甚至素昧平生的民众也纷纷到灵堂吊唁。

王永庆身为茶农之子仅有小学学历,以200日圆为本创造出营收突破2万亿元的台塑王国,如今,台塑集团拥有10家股票上市柜公司和百余家关系企业,横跨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领域,为台湾最大民营企业,被誉为时代的巨人。

这样一位“经营之神”和“时代巨人”是如何看待财富及人生的呢?他去世后留给儿女们的一封信,让人们找到了答案。

信的全文如下:子女们:财富虽然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物,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同时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身带走。

人经由各自努力程度之不同,在其一生当中固然可能累积或多或少之财富,然而当生命终结,辞别人世之时,这些财富将再全数归还社会,无人可以例外。

因此如果我们透视财富的本质,它终究只是上天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

面对财富问题,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正确予以认知,并且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营造充实的人生。

我本出身于贫困家庭,历经努力耕耘,能够有所成就。

在一生奋斗过程中,我日益坚定的相信,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乃是藉由一己力量的发挥,能够对于社会作出实质贡献,为人群创造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唯有建立这样的观念和人生目标,才能在漫长一生当中持续不断自我期许勉励,永不懈怠,并且凭以缔造若干贡献与成就,而不虚此生。

基于这样的深刻体会,因此我希望所有子女也都能够充分理解生命的真义所在,并且出自内心的认同和支持,将我个人财富留给社会大众,使之继续发挥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群福祉之功能,并使一生创办之企业能达到永续之经营,长远造福员工与社会。

从王永庆看家族之殇:家族企业如何传承(职场经验)

从王永庆看家族之殇:家族企业如何传承(职场经验)

从王永庆看家族之殇: 家族企业如何传承(职场经验)“大凡富豪、大企业家, 子孙众多是比较烦。

”将产业传给子女, 面临在子女中挑选接班人的困境;选择将产业交给他人, 又会面临后代的指责。

究竟要不要成为家族企业, 如何管理好家族企业, 普遍成为这些富豪们在“后创业”时代的难题。

2008年10月15日, 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在美国新泽西辞世。

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经营之神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奋斗一生的舞台上。

由于担心美国金融危机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王永庆于11日带着夫人子女前往美国视察公司的生产线和厂房。

15日上午, 王永庆因为呼吸不顺被紧急送往医院, 当日上午9点38分因心肺衰竭病逝。

台塑集团16日对外发布的消息中称, 王永庆是在睡梦中离开人世的——对于一位93岁高龄的长者来说, 这几乎是他最能让世人接受的辞世方式。

然而, 人们仍不禁扼腕叹息, 拥有数个能干儿女和庞大的企业帝国, 耄耋老人仍要为公司事务辛苦操劳直至客死异乡, 他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同样放不下的还有邵逸夫。

2008年5月13日, 香港媒体最先披露邵氏有意出售TVB股权的消息。

这是香港TVB继2006年夏邵逸夫因病入院后再次传出的出售消息。

消息一出, 港九震动, 本地富豪们纷纷向邵老表示愿意参与竞逐。

意图进军中国市场的默多克也来了, 他1987年就起意收购TVB, 但没有得到邵逸夫的同意。

这一次默多克仍旧没有成功, 原因是邵逸夫开出了100亿港币的天价。

“100亿, 现金交易, 而且最好是中国人。

”邵逸夫为自己一手培养的“孩子”开出了以上条件。

和之前的许多次一样, 有关邵氏股权的易手传闻总是自邵逸夫入院而起, 以收购人久寻未果而告终。

一手打拼的企业无人继承, 子女们在自己死后不是为遗产分配就是为企业的经营纷争不休, 和许多香港第一代富豪们担心的一样, 邵逸夫面临的, 是麻烦的“身后事”。

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华人富豪们都垂垂老矣。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家大业大, 子孙满堂, 后代兄弟同心, 一起继承企业并发展壮大, 几乎是每一个创业者对自己百年之后的圆满想象。

王永庆精神已逝?

王永庆精神已逝?

缘起大火
1 8天内台塑 出现 两起生 产安全 事 气 污 染 的居 民、 渔 民 ,一 次性 将 怒 兆麟 、李 志 村 、吴 钦 仁 。 故,让社会各界开始质疑王永庆生 气 一鼓 脑 发 在 台 塑 身上 。
这 个 七 人 决 策小 组 虽 然在 王 永
王永庆生 前创下 的
纪录 1 0个 指 头 都 数 不完 , 但他 一生 最骄傲 的六 轻 , 却 在他过 世不到 两年 时间后 给这些 骄 傲蒙上了一层灰尘。
前追求的卓越精神是否丧 失?
同样 身为 王永 庆 的子 女, 目 庆过世前两年就已经成立,并开始 前并 不在 台塑担 任职 务 的宏仁 集 运作 ,但是大家都知道,真正 当家
王 永 庆 三 房 的 女 儿 王 瑞 华 , 团董 事 长 王 文 洋透 过 友 人 表 示 ,如 作主 ,能拍板定案的还是王永庆本 是 台 塑 七 人决 策 小 组 成 员之 一 。在 果父亲在世 ,相信其对于这次事故 人。从本次事故中七 人的实际运作 这 场 安 全事 故 之 后 ,她曾 经 出 面 向 的 处理 方 式 应 该 是 : 第一 ,亲 自在 状况看,王文渊去向政府沟通 ; 王
地 台湾云林 县 台塑麦 寮管理 部大 部门门口,以展示危害程度。 楼外 ,涌来上千民众。他们不但把
台湾很多学者 、 管理专家都在探讨
台 湾 的 经 营 之 神 王 永 庆 于 台塑 究竟 出了什 么事?难道 经
台 塑 管理 部 大 楼 团 团包 围 ,并且 将 20 0 8年 1 0月 l 5日 过 世 , 其 所 留 之 神 王 永 庆 的 过 世 把 台 塑 弓 以 1 发 臭 的死 鱼 和 文蛤 倒在 地 上 ,以表 下 的 遗 产 应 缴 遗 产 税 数 额 — — 19 傲 的 细 节 管 理 也 带 走 了? 更 有 1 示 对 台 塑 六 轻 因 为 生 产 安 全 事 故 亿 元 新 台 币在 8月初 才 刚 刚 被 认 质 疑 ,王永 庆 的 过世 ,让 台 塑 王 l 造 成 大 火 ,严重 污 染 当地 空 气 、水 定 ,王 永 庆 生 前 创下 的 纪 录 1 O个 失去了强人管理 ,台塑未来漏洞≤

人生就像跑步一样——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人生就像跑步一样——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王永庆常说:"人生就像跑步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磨炼,才能跑得稳、跑得好;也唯有从不间歇地跑,才能遥遥领先他人,捷足先登。

"这句话正是他九十二年奋斗人生的真实写照。

2008年10月15日,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与世长辞,16日台湾《联合晚报》发表社论《王永庆传奇》指出:"王永庆以九十二岁高龄离开人间,九十二年的生命没有一刻虚度。

"下边是网上找到的其关于养生方面的支言片语想象一个83岁的人,还可以在每年3月底,台湾骄阳已经开始肆虐的早晨,连续不停地跑上5000公尺,就不得不惊叹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身手」。

想象全台湾最有钱的人之一---王永庆的生活:山珍海味、奇味珍馐、高级健身俱乐部、高科技养生治疗...,却会失望的发现,不管眼前有什么佳肴,他都只取其中一、二样;不管世间有哪些「高级」的养生之道,他却只钟情他的「毛巾操」。

「没辛苦就没健康,」他简单明了地总结自己数十年来锻炼的心得。

他认为人跟企业一样,放松就会散漫,太舒服就会不健康。

所以尽管每年顶着太阳,不管家人、甚至医生的劝阻,他仍坚持跑完5000公尺。

台塑总经理室副主任傅陈卿认为,王永庆这股坚持,也在台塑内部扎下坚实的运动习惯。

他很不喜欢看到社会上各种不合理、不公道的事,「是非不清楚,就是一种不健康,影响人也就不健康,」他说,比如说很多人不择手段追求名利上的、所谓的「成功」,但事实上,他一语点破:「成功不重要,健康才重要。

」不管当面问他,或观察他日常对自己生活的「管理」,都只能看到,这位掌管台湾将近六%国民生产毛额的集团负责人,养生之道只有二字:「简单」。

王永在有自己的秘诀,虽然他说自己是顺其自然,“该吃就吃到饱、该睡就睡到饱”,不过,王永在每晚10点睡觉,4点准时起床打高尔夫球,王永庆在早、午两餐力求简单,早上有时一条香蕉、半片葡萄柚、一个苹果、菠萝等四、五种水果,中午喝喝牛奶加上麦片就能解决,倒是晚餐比较丰盛,有时应酬饭局、有时和家人共餐,不过,在食量上王永在可是很能节制,总是浅尝即止。

王永庆家族 “经营之神”神话难再续

王永庆家族 “经营之神”神话难再续

王永庆家族“经营之神”神话难再续作者:刘亮来源:《中国新时代》2009年第08期王永庆刚刚去世,王氏家族争夺财产的行动就拉开了序幕。

台塑集团的发展面临不确定性,王永庆“经营之神”的神话恐怕难以延续已故台塑集团创办人、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于今年7月2日在台湾下葬,随着告别式上互相安慰,挥泪送别亲人的一幕结束,王氏家族争夺、瓜分财产的行动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日前,王永庆长子王文洋在美国要求法官调查王永庆的遗产,并要求担任财产管理人。

同时王文洋还质疑其父王永庆的死因,希望警方做进一步调查。

王文洋是王永庆“二房”妻子廖娇所生的孩子,王文洋的举动不但引起了王永庆“三房”妻子李宝珠及子女的不满,而且其同母兄弟王文祥等人也表示,王文洋的举动让人难以理解。

然而王文洋却不为所动。

王文洋认定自己是家族长子,应该继承更多的财产并且应该有更多的财产管辖权,所以大动干戈,争夺遗产。

为此王文洋甚至不惜放弃了进入台塑相关企业董事会的机会。

此前,有消息称王永庆的长孙也就是王文洋的长子王泉仁,将有机会进台塑接班。

不过,据说王文洋之所以放弃进入台塑集团某企业董事会的机会,是因为他认为即使自己在董事会任职也是个傀儡。

“既然父亲回去都有可能是傀儡,那么儿子回去更有可能成为傀儡。

”有分析认为,王氏家族实权人物放出话来,让王泉仁回去接班,不过是弥合家族关系的一种手段而已,缺乏实际意义。

王永庆7月2入土当日,台湾股市大涨,但台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的股价却没有上涨,基本上维持在原有水平。

台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表现出的“抗涨性”来自于投资人对台塑集团的信心下降,这与王永庆家族成员为了争夺遗产,争吵不休有很大关系。

台湾有媒体认为,随着“经营之神”王永庆的离去,台塑集团的发展将面临更多变数。

王永庆神话缔造者有着“经营之神”美誉的王永庆既是台塑集团的缔造者,也是一个从衣衫褴褛到亿万富翁的台湾本土神化的缔造者。

王永庆出身贫寒,据他自己回忆,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外出去捡煤块和木柴,希望换点零钱,或者用于自己家里烧火做饭。

王永庆:“经营之神”的最后一年

王永庆:“经营之神”的最后一年

王永庆:“经营之神”的最后一年作者:陈艾来源:《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8年第11期2008年10月16日,辛劳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在去美国考察业务期间病逝,他一辈子都殚精竭虑在企业经营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对于这样一位孜孜以求的经营大师,其过往的成就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仍然带给我们不少思考和启迪。

镜头一:5月6日,厦门长庚医院剪彩2008年5月6日,总投资17.8亿元人民币的厦门长庚医院成立,已届92岁高龄的王永庆亲临剪彩。

厦门长庚医院总建筑面积达140万平方米,是所有台资企业赴大陆设立医疗院所中病房最多、规模最大的医院。

作为“经营之神”,王永庆提到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制度。

他经常提醒各级干部,“管理合理化”是永无休止的追求过程。

他认为,企业组织应该维持人与事精简,如果违反精简原则,可能导致效率低下的后果。

正是在王永庆对制度建设苛求下,长庚医院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医院经营管理模式。

长庚医院为追求经营管理“合理化”,在组织机构上设置行政中心,作为整个医院的幕僚及服务部门。

在医疗业务的管理方面,王永庆仿照企业的事业部形式设立了科系制度,以符合产销一元化与责任经营原则。

同时,长庚医院还实施“利润中心”制度,将各科系以科别各自建构成一个单独计算损益的单位,并透过会计的管理分析报表,根据成本投入和产品收入来衡量各自的经营绩效,以追求经营管理的合理化。

在研究方面,长庚医院的做法不是采用预算制度,而是施行实报实销制。

王永庆要求医院的管理在制度上要确保医师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应该制定多项奖励制度,特别是给予已立项的专案研究再配套50%的资金。

只要钱不装进个人口袋,配套资金完全由研究者自行支配。

正是在王永庆的带领下,长庚医院的每一次改革,都推动了台湾医疗体系的进步,而今他又把这一成功模式带到了大陆。

镜头二:5月14日,亿元捐款救助汶川灾民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仅仅两天之后,王永庆即决定台塑集团捐赠人民币1亿元,对遭受灾难的同胞略尽绵薄之力,希望协助四川救灾重建,使灾民能在灾难后尽快站起来,恢复正常生活。

王永庆老人一路走好

王永庆老人一路走好

王永庆老人一路走好听到王永庆老人辞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

尽管他已到高龄,但据传老人家特别注重保养健身,前些年还参加台塑集团的五千米长跑。

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抗拒。

据说老人去得很安详,一觉睡去,自己没有受罪,后代没有受到拖累,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这是有福之人。

由于本人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自然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营之神王永庆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购买过一些关于王永庆的图书,对王永庆的苦难经历、为人处世、经营之道稍有了解,觉得他也是值得敬佩的偶像之一。

我想王永庆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自信心。

面对人生挫折,始终坚定信心。

王永庆今天的辉煌是以青年时代所经历的苦难作基础的,王永庆不是富贵家庭的子孙,过的是清贫的生活。

他从小无钱读更多的书,该读书的年代却充当了童工的角色,加入到了打工的行列,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但面对苦难,王永庆始终充满自信,心中有一个美好的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是注重细节。

王永庆的人生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与他注重细节是分不开的。

比如他卖米的时候就与别人不同,而是琢磨出了门道。

他将米中的石子挑掉,顾客就喜欢买他的米;他送米上门,周到的服务为年纪大的老人提供了方便;他送米上门时,顺便了解主人家的人数,估算出下次送米的时间;他在倒新米到米桶之前会帮助主人将存米掏出来放在新米上面,免得造成存米压在下面变质。

这样的服务,要想生意不好都难。

以上仅是王永庆注重细节的冰山一角,但足以说明问题。

三是节俭的习惯。

老子将节俭作为人生之宝。

王永庆一生无论清贫之时还是豪富之时,始终恪守节俭的习惯。

一位朋友曾介绍,年事已高、功成名就之后的王永庆仍然用一方打了补丁的毛巾。

老人在生活方面非常简朴。

对奢侈浪费,深恶痛绝。

王永庆的节俭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台塑的每一位员工。

四是仁爱之心。

王永庆一生奉行钱财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他是台湾地区的首富,也是慈善事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为台湾地区和大陆捐赠了大量的钱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做本钱 , 自己在 嘉 义开 了 家小 小 的米 店 。 米店 新 开 , 业 上 就 碰 到 了 困难 。原 来 , 里 的 营 城 居 民都 有 自己 熟 识 的 米 店 ,而 那 些 米 店 也 总 是 紧 紧 地 拴 住 这 些 老 主 顾 。 王 永 庆 的 米 店 一 天 到 晚 冷 冷 清 清 ,没 有人 上 门 。 1 6岁 的 王 永 庆 只 好 一 家 家 地 走访
在 台湾 有 “ 经 营 之 神 ” 的 王 永 庆
就 出生 在 这样 一个 贫 苦 的 茶 农 家 中。 王 永 庆 刚 刚 学 会 走 路 ,就 跟 着 母 亲 出 外 去 捡 煤 块 和 木 柴 ,希 望 能 换 点 零 钱 ,或 者供 自 己家 烧 水做 饭 。童年 的小 永 庆 常 常是 饥 一 顿饱 ~ 顿 , 时他 饿 极 有 了 , 好偷 偷 地 摘 路 边 的番 石榴 吃 。 家里 偶 尔 “ 善 只 改
珠 。其 中 大房 郭 月 兰 并 未替 王永 庆 生 下 一 儿半 女 , 二 房 廖 娇 为 王 家 生 下 了 2男 3女 ,三 房 李 宝 珠 则 生下 了 5位 千 金 。其 中王 文 洋 、 文祥 皆 为 二房 所 生 。另 王 外 王 文 渊 则是 王 永 庆 弟 弟 王永 在 所 生 。 王 永 庆 祖 籍 是 福 建 省安 溪 县 , 里 土 地 贫 瘠 , 那 人 民生 活 很 困难 。王永 庆 的 曾祖 父 因 为 日子 过 不 下 去 ,
所 以不 愿 向 台湾 的塑 胶 工 业 投 资 。出人 意 料 的是 , 这 时还 是 个 名 不 见 经传 的 普 通 商 人 王 永 庆 ,却 主 动表 示愿 意投 资塑 胶 业 !消 息传 出 , 永 庆 的 朋 友 都 认 为 王 王 永 庆 是 想 发 财 想 昏 了 头 ,纷 纷 劝 他 放 弃 这 种 异 想 天 开 的决 定 。当地 一 个 有名 的化 学 家 , 然嘲 笑 王永 公 庆 根 本 不知 道 塑 胶 为 何 物 ,开 办 塑 胶 厂 肯 定 要 倾 家
去 寻 找 一个 能挣 到 钱 的地 方 , 帮助 母 亲 养 活 一 家 人 。
他 一 个 人 孤 零 零 地 来 到 台湾 南 部 的嘉 义 县 县 城 , 在

只 得 离 乡背 井 , 洋 过 海 到 台湾 寻 找 生 路 , 漂 后来 便 定
居 在 台湾 省 嘉 义 县 的新 店 镇 直 潭里 。 王 家 几代 都 以 种 茶 为 生 , 能勉 强 糊 口。1 1 只 9 7年 1月 8 日 , 永 庆 王
牛 … … 只 要 是 他 力 所 能 及 的 , 他 都 尽 量 多 做 。 就 这
样 , 勉 强 读 到小 学 毕 业 , 得 依 依 不舍 地 告 别 了 学 他 只
校。 ’
王 永 庆 的 祖 父 劳 苦 了一 辈子 ,最 后 只 给孙 子 留
王 永 庆 娶 有 3房 ,分 别 是 郭 月 兰 、 廖 娇 与 李宝
被 送 进 新 泽 西 一 家 医院, 9点 3 8分 因心 肺 衰 竭 而过 世 , 享寿 9 2岁 。 王永 庆于 11 9 6年 1月 出 生 于 台 北 市 , 1 5岁 辍 学 当学 徒 , 6岁 开 了 一 家米 店 , 用 心和 勤奋 站 稳 脚 1 靠 跟 , 在 15 并 9 4年创 办 台塑 公 司 。 5 0年 后 的 台 塑 集 团 已经 是 台 湾 最 大 的 民 营 企 业 , 工 7万 多 人 , 产 总额 15万 亿 新 台 币 , 为 员 资 . 他 台湾 造 就 了名 副其 实 的 “ 国 ” 如 今 经 营 之 神 , 王 , 与世
和 子 女 前 往 美 国 视
察 旗 下 的 生 产 线 和 产 房 , 没 想 到 在 美
国 时 间 1 日 早 上 5
袋 改做 的 , 面 还 印着 “ 美 合作 ” 字样 。他头 上 戴 上 中 的 的 草 帽早 已破 了 , 还得 靠 它挡 一 挡 烈 日风 雨 。他 买 但
不 起 书 包 , 能 用 一 块 破 布 包 上 几 本 书 。他 连 明伶 俐 的 王 永庆 , 了完 除
成 自 己送 米 的 本 职 工 作 以外 ,处 处 留心 老 板 经 营 米 店 的 窍 门 , 习做 生 意 的本 领 。第 二 年 , 觉 得 自 己 学 他
3 8
有 把 握 做 好 米 店 的生 意 了 ,就 请 求 父 亲 帮 他 借 了些
长辞。
没 有 , 是 赤 脚在 泥 泞 的 山 路上 奔 波 1 总 就是这样的生活, 王家 也 没 能 维持 多久 。小 永庆 9岁 那 年 , 的 父 亲 不 幸 卧 病 在 床 , 家 人 的生 活 重 他 全 担 都 落 到 了母 亲 的肩 上 。 王 永 庆 看 到母 亲 日夜 不 停 地操劳 , 总想 多帮 母 亲 做 点 事 。挑 水 、 鸡 、 鹅 、 养 养 放
下 了 一 条 教 训 。他 对 王 永 庆 说 : 种 茶 这 一 行 , 来 是 “ 看 难 以为 生 的 。就是 饿 不 死 , 吃 不饱 。 你是 读 过 书 的 也 人 , 希 望 你 不 要 再 困 在 这 里 ,还 是 立 志 出 门 闯 天 下
吧 I”
1 5岁 的王 永 庆 , 了祖 父 的 话 , 心 走 出 山 区 , 听 决
7岁 那 年 , 父母 实在 不 忍 心 让 孩 子 失 学 , 出多 年 积 取 攒起 来 的几 个 铜板 , 把他 送 进 乡里 的 学校 去 念 书 。别
家 的 孩 子第 一 天上 学 , 会 穿 上 漂 漂 亮 亮 的新 衣 服 , 都 可 王 永 庆 还 是 平 时 的 那 一 套 , 他 穿 的 裤 子 是 用 面 粉
先 生 ,0 8 年 1 20 0 月 1 日在 美 国 新 5
泽 西病 逝 。 据 说 , 王 永 庆 因 为 担 忧 美 国 金 融 风 暴 对 台湾 的 冲击 , 在 1 日 带 着 夫 人 1
生活 ” 煮 一 些甘 薯 粥 , 也只 能 分 到 一 小碗 。王 永 庆 , 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