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 213—2018丙型肝炎诊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合集下载

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

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

月Ii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南京 军区上海临床肝病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 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 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来、庄辉、贾继东、陈成伟、李金明、李兰娟、徐小元、窦晓光、任红、任芙蓉、 汪宁、封波。
5.4 检测方法 5.4.1 血清学检测
5.4.1.1 5.1中规定的人群筛查时应进行血清学检测。
WS/T 453-2014
5.4.1.2 应选择ETA法或CIA法检测抗一HCVO
5.4.2 HCV核酸检测
RT-PCR用于检测HCV RNA,阳性者提示病毒复制。 5.4.3 临床意义 抗一HCV和HCV RNA检测结果的不同组合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见附录A.
6 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管理
6.1 报告 6.1.1 首诊或主诊医师发现抗一HCV阳性的患者,应及时检测HCV RNA,没有条件检测HCV RNA 的医疗机构,应让其到上级医疗机构检测。 6.1.2 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诊断HCV RNA阳性患者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 单位应于24 h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h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6.1.3 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疑似患者,邀请感染病(传染病)科或肝病科会诊,并及时向本医疗机构 的传染病管理部门报告。 6.1.4 检验相关科室发现抗一HCV和(或)HCV RNA阳性结果,除了出具报告给申请检测的临床科 室,还宜协助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管理部门监督报告。 6.1.5 传染病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报告,督促临床医师及时、正确报告,判断是否为新发病例并在规定时 限内上传报告。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上报。

丙型肝炎国产诊断试剂与第三代进口试剂的临床比较研究

丙型肝炎国产诊断试剂与第三代进口试剂的临床比较研究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科技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LABORATORYSCIENCES1998年 第6期 No.6 November论著丙型肝炎国产诊断试剂与第三代进口试剂的临床比较研究祁自柏 周诚 谷金莲 扬振 张庶民凌世淦 张贺秋 王国华 宋晓国 陈琨 李河民 【摘要】 目的 考察丙型肝炎(丙肝)国产改进酶标诊断试剂与国外第三代主流试剂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方法 用改进后的国产新伟凯公司丙肝试剂(XWK)和两种国外第三代主流试剂(A3,O3)检测了2 882份供血员血样和556份各种肝炎病人血样。

结果 3种试剂(XWK,A3,O3)分别检出380,378和371份阳性样品,经免疫印迹条法(RIB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确证,3种试剂的假阳性数分别为7,6和1份,假阴性数分别为1,2和4份。

结果说明,改进后的国产丙肝试剂,其检出灵敏度与目前国际上最新一代试剂接近,但其特异性略逊于国外两种第三代主流试剂。

结论 分析RIBA和PCR所测得的3种试剂漏检样品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国际上的第三代丙肝酶标试剂对丙肝核心抗体的检出灵敏度较低,这一点与我们以前的研究结果相同。

而改进后的国产丙肝试剂既赶上了国外第三代试剂对丙肝NS3抗体的检出力度,同时又避免了国外试剂所暴露出的对丙肝核心抗体检出力弱的缺点。

【关键词】 肝炎,丙型 试剂盒,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Evaluating Chinese anti-HCV EIA kit and foreign third-generation anti-HCV EIA kit Qi Zibai, Zhou Cheng, GuJinlian, et al.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logical Products, Beijing 100050 【Abstract】 Objective Toe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improved Chinese anti-HCV EIA kitand foreign third-generation anti-HCV EIA kit. Methods 2 882 Chinese blood donors and 556 Chinese hepatitispatient sera were tested with the improved Chinese anti-HCV EIA kit (XWK) and two foreign third-generation anti-HCV EIA kits (A3,O3).Results The positive samples detected by XWK, A3 and O3 were 380, 378 and 371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onfirmed results by RIBA and PCR, the false positive samples given by XWK, A3 andO3 were 7, 6 and 1. And the false negative samples were 1, 2 and 4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of the improved Chinese anti-HCV EIA kit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hird-generation kit, but the specificity was poorthan that of the late.Conclusion The conclusion also can be drawn that the capability of A3 and O3 in detecting anti-HCV core antibody is poor. 【Key words】 Hepatitis C Reagent kits, diagnost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于1989年被发现以来[1],国外的丙肝酶标诊断试剂(抗HCV EIA)已发展到第三代。

丙肝病例报告及疫情管理要求

丙肝病例报告及疫情管理要求

丙型肝炎诊断标准
4、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 急性、慢性丙肝及丙肝肝硬化可呈现不同组织病理学改变
5、 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
➢ 急性丙肝:腹部超声、CT或MRI可显示肝脾轻度肿大。 ➢ 慢性丙肝:腹部超声、CT或MRI可显示肝脏实质不均匀, 可见肝脏或脾脏轻度增大。
诊断原则
丙型肝炎诊断标准
➢ 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生化学检查以及抗-HCV阳性结果 做出临床诊断。
丙型肝炎诊断标准
确诊病例:血液HCV RNA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例。
丙型肝炎诊断标准
≤ 18个月婴幼儿,应以HCV RNA阳性作为诊断HCV感染及报告的 依据。新生儿如在母亲分娩时发生HCV感染,在出生1周~2周以后, 可在血清中检测到HCV RNA,6个月后复查HCV RNA仍为阳性者, 可确诊为慢性HCV感染。
• 确诊病例、急性病例、年龄小于15岁的病例
二、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1、病例诊断不准确 2、病例分类不清 3、临床诊断病例分期 4、仅丙肝抗体阳性就报告 5、报告卡不规范
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小练习
案例3——15个月的婴儿,HCV抗体阳性,HCV RNA未检测 • 不报告
案例4——12月婴儿,HCV抗体及HCV RNA均阳性,感染时间不明, 母亲感染状况不明
• 确诊病例,慢性
如果这个孩子年龄是5个月,如何报告? • 确诊病例,急性
三、丙肝防治工作现场督导核查
督导指标
• 丙肝网络成员相关知识和技术标准培训率及合格率均达 95% • 丙肝疫情报告率调查95% • 丙肝报告病例准确性核查95% • 丙肝重复报告率小于5% • 丙肝抗体阳性者成功转介率达50% • 丙肝抗体阳性者核酸检测比例达90% • 丙肝病例传染病报告卡个人信息填写规范率达95% • 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告知率95% • 丙肝聚集性疫情预警乡镇/村病例个案流调率、及时率达95% • 按时、按质量上报丙肝综合防治信息年度报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等4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等4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等4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04.27
•【文号】国卫通〔2018〕7号
•【施行日期】2018.1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关于发布《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等4项推荐性卫生行业
标准的通告
国卫通〔2018〕7号现发布《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等4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
WS/T 224—2018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代替WS/T 224—2002)
WS/T 404.4—2018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第4部分: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WS/T 573—2018 感染性疾病免疫测定程序及结果报告
WS/T 574—2018 临床实验室试剂用纯化水
上述标准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年4月27日。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报告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报告
3.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的HCV RNA阳 性。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编辑ppt
15
丙肝的诊断
(二)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
2.HCV RNA定量检测: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分枝DNA(b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均可检测HCV RNA病毒载量。
HCV病毒载量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进展并无绝对相关性,但 可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估的观察指标。在HCV RNA检测中,应注意可能存在假 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编辑ppt
----同时报乙肝和丙肝卡
◆例1、女性,有输血史,1年前体检发现乙肝小三阳,ALT、 AST偏高, HBV DNA <100IU/ml,HCV RNA(+),诊 断?如何报告? ----诊断“慢性丙型肝炎,乙肝携带者”,报丙肝卡
◆例2、男性,有输血史,体检发现ALT、AST正常, 抗HCV (+),HCV RNA (-),诊断?如何报告? ----诊断“既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无需报卡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报告
编辑ppt
1
乙肝的诊断
◆诊生行业标 准)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 (2015年版)
编辑ppt
2
乙肝的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
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诊断分类
◆例4、女性,1周前发现乙肝大三阳,ALT 52 、AST 38,HBV DNA 1.23×107IU/ml,诊断?是否需要报告? ----诊断“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疾病。

对于丙肝的确诊及报告需要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报告。

以下是一份关于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包括相关的检测方法、诊断标准和报告流程。

一、丙肝检测方法1. 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抗丙肝病毒抗体,包括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总量、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M等。

2. 丙型肝炎病毒 RNA 检测:采用核酸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丙肝病毒 RNA,包括定量和定性检测。

3. 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的检测,用以评估肝功能损伤情况。

二、丙肝诊断标准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丙型肝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标准,丙肝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抗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抗丙肝病毒抗体,包括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总量、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M等。

2. 丙型肝炎病毒 RNA 检测阳性:患者血清中检测出丙肝病毒 RNA,也可经过两次测定,间隔时间为6个月。

3. 肝功能损伤:患者肝功能检测指标异常,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升高。

三、丙肝报告流程1. 诊断报告:经临床医生进行丙肝的临床诊断后,需出具相关的诊断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检测结果及诊断结论等内容。

2. 报告备案:诊断报告需进行医疗机构的备案,由医务人员进行记录,确保诊断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监测报告:对于已确诊的丙肝患者,需进行定期的病情监测,包括血清丙肝病毒RNA 定量检测、肝功能检测等,定期出具监测报告。

四、丙肝确诊及报告的重要性丙肝是一种潜伏期较长、易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疾病,及时确诊和报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1. 提供治疗依据:通过丙肝的确诊,可以为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帮助患者及时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减轻肝脏损害。

人胚胎干细胞

人胚胎干细胞

人胚胎干细胞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胚胎干细胞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标签、包装、储存及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人胚胎干细胞的质量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213 丙型肝炎诊断WS 273 梅毒诊断WS 293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T11/CSSCR 001 干细胞通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胚胎干细胞伦理指导原则科技部、卫生部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可在体外无限制地自我更新,并且具有向三胚层细胞分化潜能的源自人着床前胚胎中未分化的初始细胞。

3.1.2核型karyotype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所具备的整套染色体数目、长度、着丝点位置、随体、主缢痕和次缢痕等特征。

3.1.3畸胎瘤teratoma一种含有三胚层分化组织和细胞的良性肿瘤。

3.1.4支原体mycoplasma一类缺乏细胞壁,能够独立生存的兼性厌氧原核生物。

3.1.5内毒素endotoxin革兰氏阴性菌裂解时释放的具有人体致热性的脂多糖。

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2.1 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3.2.2 EBV:人类疱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

3.2.3 HB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3.2.4 HCMV: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3.2.5 HC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3.2.6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最新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22)

最新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22)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2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那么、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缩略语HCV: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HCV:抗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HCVRNA: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核糖核酸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响EI・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酶免疫检测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B超:腹部超声显像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3.1.1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3.1.2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3.1.3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3.1.4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3.2临床表现3.2.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3.2.1.1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1.2可有轻度肝肿大、局部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疽。

3.2.1.3局部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3.2.1.4局部患者可无明显病症和体征。

3.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3.2.2.1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2.2局部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3・2・2.3局部患者可无明显病症和体征。

3・2・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2.3.1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3・2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3・2・3・3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

3.3实验室检查3・3・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局部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S213G 2018HIJ(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03-06发布,2018-08-01实施)关键词: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属;诊断中图分类号:R512.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56(2018)08-1619-03WS213-2018DiagnosisforhepatitisCNationalHealthandFamilyPlanningCommiss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Keywords:hepatitisC;hepacivirus;diagnosi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8.08.006收稿日期:2018-06-25;修回日期:2018-06-25。

前言本标准第6章、第8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WS213—2008《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本标准与WS213—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改为《丙型肝炎诊断》;———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修改了流行病学史(见4.1,2008版的3.1);———修改了临床表现(见4.2,2008版的3.2);———修改了病理学检查(见4.4和附录B,2008版的3.4);———修改了诊断原则(见第5章,2008版的第4章);———删除了疑似丙型肝炎病例(见2008版的5.1);———修改了婴幼儿丙型肝炎鉴别诊断(见7.3,2008年版的6.4);———增加了肝脏弹性测定内容(见附录C);———增加了病例报告部分(见第8章和附录D)。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控制所、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晓春、魏来、贾继东、刘中夫、庞琳、邢文革、蒋岩、毕胜利、成军、庄辉、赵景民。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WS213—2001;———WS213—2008。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鉴别诊断和病例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的诊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PR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min otransferase/plateletratioindex)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HC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epatisisCvirusribo nucleicacid)MRI: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PCR: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4 诊断依据4.1 流行病学史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有血液透析史、不安全注射史或其他有创操作史,如手术、腔镜、内镜、穿刺、导管、插管、口腔诊疗、针灸、美容、纹身、修脚等;有既往有偿供血史;有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史;职业暴露史;有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日常生活接触史;有与HCV感染者无保护的性接触史;出生时其母亲为HCV感染者。

4.2 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和右季肋部不适或疼痛。

部分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有轻度肝脾肿大,少数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部分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肝病面容、黄疸、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部分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黄疸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腹水、肝性脑病或消化道出血史。

916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213—2018丙型肝炎诊断4.3 实验室检查4.3.1 生化学检查异常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多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患者有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ALT、AST及胆红素升高。

4.3.2 血液抗-HCV阳性(见附录A中A.1.1和表A.1)。

4.3.3 血液HCVRNA阳性(见A.1.2和表A.1)。

4.4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急性、慢性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硬化可呈现不同组织病理学改变(参见附录B)。

4.5 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4.5.1 急性丙型肝炎 腹部超声、CT或MRI可显示肝脾轻度肿大。

4.5.2 慢性丙型肝炎 腹部超声、CT或MRI可显示肝脏实质不均匀,可见肝脏或脾脏轻度增大。

APRI评分常<1.5。

4.5.3 丙型肝炎肝硬化 腹部超声、CT或MRI可显示肝脏边缘不光滑甚至呈锯齿状,肝实质不均匀甚至呈结节状,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

肝脏弹性测定(参见附录C)值提示肝硬化。

APRI评分常>2.0。

5 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生化学检查以及抗-HCV阳性结果做出临床诊断。

依据HCVRNA阳性结果做出确诊。

对于确诊病例,根据明确的暴露时间、HCVRNA、抗-HCV阳性结果出现的时间顺序,以及肝组织学和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区分为急性、慢性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硬化。

6 诊断6.1 临床诊断病例 抗-HCV阳性且符合下列任何一项:(1)有流行病学史中任一项;(2)有临床表现;(3)有生化学异常检查结果。

6.2 确诊病例6.2.1 血液HCVRNA 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例。

对确诊病例需进一步进行急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6.2.2 急性丙型肝炎 HCVRNA阳性且符合下列任何一项:(1)有明确的就诊前6个月以内的流行病学史;(2)临床表现呈现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3)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呈现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4)其他辅助检查呈现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5)抗-HCV检测结果阴性,且排除免疫抑制状态。

6.2.3 慢性丙型肝炎 抗-HCV及HCVRNA均阳性,且符合下列任何一项:(1)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有6个月以前的流行病学史;(2)临床表现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3)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4)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5)流行病学史或感染时间不详,已排除急性丙型肝炎。

6.2.4 丙型肝炎肝硬化 抗-HCV及HCVRNA均阳性且符合下列任何一项:(1)临床表现呈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特征;(2)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呈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特征;(3)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呈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特征。

7 鉴别诊断7.1 其他病毒性肝炎 其他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和生化学检查结果可以与丙型肝炎相似,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相应的其他肝炎病毒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阳性,而抗-HCV检测结果阴性,特别是HCVRNA检测结果阴性。

7.2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也可以出现抗-HCV检测结果阳性,但通常有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而HCVRNA始终阴性,可以与丙型肝炎鉴别。

7.3 婴幼儿丙型肝炎 母体的IgG型抗-HCV可以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18个月以内的婴儿或幼儿抗-HCV阳性并不一定代表HCV感染,应以HCVRNA阳性作为其HCV感染的依据。

新生儿如在母亲分娩时发生HCV感染,在出生1周~2周以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HCVRNA,6个月后复查HCVRNA仍为阳性者,可确诊为慢性HCV感染。

8 病例报告诊断的病例需进行传染病报告(见附录D)。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A.1 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A.1.1 抗-HCV检测A.1.1.1 目的 筛查个体HCV感染状况。

A.1.1.2 方法 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法试验、胶体金法快速试验等。

按照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有效试验的阴性和阳性对照应符合试剂盒规定。

A.1.1.3 结果报告 抗-HCV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报告“抗-HCV阴性”;结果呈阳性,报告“抗-HCV阳性”。

A.1.2 HCVRNA检测A.1.2.1 目的 HCVRNA检测用于对HCV抗体检测阳性的样品的确证及对高危人群样品筛查窗口期感染,并作为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判断指标,指导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定。

A.1.2.2 方法 包括逆转录PCR、荧光定量PCR等、按照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阴性质控结果应无扩增曲线,而阳性质控应扩增曲线良好且符合试剂盒规定。

A.1.2.3 结果的报告 HCV核酸定性检测结果呈阳性,报告“HCV阳性”;结果呈阴性,报告“HCV阴性”。

核酸定量检测结果报告有以下几种情况:(1)结果在检测范围内,则按检测的结果直接发报告;(2)结果高于检测上限,则应用HCV阴性的混合血浆(清)将样本进行10~1000稀释后再重新进行检测,直到结果落入检测范围内;(3)结果未出现扩增曲线,则报告为“低于检测下限”。

如果低于检测下限,但又有扩增曲线出现,则应重新进行检测,若在检测限内,按照实际数发报告;若仍低于检测下限,则报告为“低于检测下限”。

A.2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表A.1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抗-HCVHCVRNA临床意义阳性阳性HCV现症感染阳性阴性提示既往感染,或治疗后HCV清除阴性阳性急性HCV感染早期,或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的HCV感染者阴性阴性未感染HCV0261临床肝胆病杂志第34卷第8期2018年8月 JClinHepatol,Vol.34No.8,Aug.2018A.3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A.3.1 人员要求 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由相关机构发给培训证书。

A.3.2 仪器设备要求 实验室中使用国家规定需要强检的仪器设备,应由同级或上级计量认证部门定期检定。

A.3.3 试剂要求 实验室中使用的检测试剂应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在有效期内的试剂。

A.3.4 样本要求 检测样本的采集、保存、运输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A.3.5 检测要求 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应严格按试剂、仪器说明书进行。

A.3.6 质量控制要求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并指定人员负责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