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课件(33张PPT)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
天光。
【子规】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 【蚕桑】种桑养蚕。
诗意解读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 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 细雨中。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 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 象,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整首诗 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 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 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日积月累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人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 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 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 四灵”。著有《西岩集》《苇碧轩 集》。
字词解释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 上动物们的悠闲和安详,也描写了人们挤 奶、运奶时的平和与从容,凸显了荷兰牧 场的XXX之美。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从动态和静态两 个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同时融入人的活动,能赋 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增强艺术感染力,更好地 表现景物特殊的魅力。
统编 五语下
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 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重点) 2.能仿惯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 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重点)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一次环球之旅 ,坐着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到荷兰的田 间地头去感受恬静的牧场生活,还在神秘的金字塔 下领略了人类的古代文明。课文对景物的动态描写 和静态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课件PPT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交流指导
此次“交流平台”的内容是要求我们学会体会景物的静 态美和动态美,从而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体会景物 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也就是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中去感受 景物的美。
交流指导
本单元描写的景物中,运用动态描写 和静态描写,展示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 美丽画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本单元的 场景描写。
夜晚戏院散场后,威尼斯由热闹到渐渐沉寂。
静态描写,用笛声 烘托荷兰夜晚的静。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句子写出了动静的变化,请欣赏。
1.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 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 影子在水中摇晃。
2.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 片寂静。
诗意:
山陵和原野一片绿色,稻田里的 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只听见杜鹃鸟 不停地在蒙蒙细雨中啼叫。四月到了, 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 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繁忙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等,寥 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 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 动的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 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 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
乡村四月
[宋]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
[宋]翁 卷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精美PPT课件

这三段话共同的表达特点是什么?
这三段话都是通过烘托、渲染的方法 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试着运用 烘托、渲染的表达方法来描写景物的特点。
第2课时
乡村美景图
欣赏了这几组乡村画面,你 有怎样的感受?
乡村四月
四月是什么季节? 农历四月是春末夏初的季节,正
是农忙季节。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 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 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 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言运用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 之美,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
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 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 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我会积累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说一说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这段话描写了印度的泰姬陵纯白的奇迹 之美,作者季羡林只描写了一种纯白色就表 达出对印度泰姬陵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这是朱自清写的《绿》中的一段话。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 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 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 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 浓了。
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 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
动态描写
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生动地写出了小艇在水 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 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材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材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成语、俗语、谚语等词汇,提高语文素养;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仿写句子,提升写作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成语、俗语、谚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掌握;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
教学重点:词语积累;句子仿写;课文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词语盘点:讲解成语、俗语、谚语等词汇,让学生进行积累和应用。
3. 语文知识点: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句子仿写,掌握修辞手法。
4. 阅读与欣赏:精选美文进行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习作指导: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盘点:列出重要词汇,标注成语、俗语、谚语等。
2. 语文知识点:展示句子仿写、修辞手法等例题。
3. 阅读与欣赏:列出美文,标注重点内容。
4. 习作指导:列出写作要求,提示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积累五个成语、三个俗语、两个谚语,并解释其含义。
(2)仿写两个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3)阅读一篇美文,进行阅读分析。
(4)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1)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杯弓蛇影、对症下药。
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人心齐泰山移、知足常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课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一次环 球之旅,坐着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 到荷兰的田间地头去感受恬静的牧场生活, 还在神奇的金字塔下领略了人类的古代文明, 课文对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给我们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 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1)两边的建筑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 不知看哪处好。
这句话运用了动态描写,写出小艇在水中 的移动速度之快,侧面表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 的高超。
(2)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 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 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为什么要这样 写呢?
从喧闹到平静,这是放学后的 校园和白天校园的不同之处。
“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之 后”这两个情景中,“热闹”的 过程是其特点,应该重点写。
放学后的校园 示例:刚放学的热闹情景早已消失不见,仿 佛还能听到楼道里的说话声、笑声和各种各样的 声音,不一会儿,整个校园是寂静无声,连被秋 风吹起的杨树叶的沙沙声都能听见,操场上杳无 人迹。
/s hiti/ 教案下载:www. 1ppt.co m/jiao an/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我会积累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质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主要内容包括:词语盘点、趣味成语、诗词欣赏、阅读理解四个部分。
具体涉及第三单元的词语盘点,对本单元所学的重点词语进行巩固;趣味成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成语的用法;诗词欣赏,带领学生领略古诗词的魅力;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能正确运用成语,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成语的运用,古诗词的理解,阅读理解的技巧。
2. 教学重点:本单元重点词语的掌握,成语的正确运用,古诗词的欣赏,阅读理解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板书工具。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词语盘点:回顾本单元所学的重点词语,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巩固记忆。
3. 趣味成语: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应用。
4. 诗词欣赏: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分析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5. 阅读理解:讲解阅读理解的技巧,通过例题分析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盘点:列出本单元重点词语,标注词性。
2. 趣味成语:列举几个常用成语,注明含义和用法。
3. 诗词欣赏:展示一首古诗词,标注关键词和意境。
4. 阅读理解:列出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单元重点词语,并造句。
(2)用所学的成语编写一个故事。
(3)阅读一篇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2. 答案:(1)略。
(2)例:小明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从不骄傲,总是虚心向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语文园地七(共12张)

示例:放学后的校园 “丁零零……”清脆的放学铃声又一次 在学校响起,原本在树上栖息的鸟儿被这突 如其来的声音唤醒,眨了眨惺忪的眼睛,振 了振翅膀,便向碧空飞去。同学们背着书包, 满脸笑意地行走在路上,有些三五成群结伴 而行,互相说着学校发生的趣事,互相追逐 打闹,笑声传得很远很远。原本宁静的小路, 此时也变得热闹起来。
火车进站 到了站台上,我们要乘坐的火车还没有进
站。大家都在焦急地排队,不时的向远处张望, 不一会儿,一列白色的和谐号火车终于缓缓进 站了,好像一条巨大的白龙游到我的面前。原 本平静的站台上顿时热闹起来,车门一开,急 等下车的旅客就一涌而出,有的提着行李匆匆 而行,直奔下一段旅程;有的则左顾右看,在 茫茫人海中寻找着熟悉的面孔;有的则忙着拿 出手机给牵挂自己的人道着平安。
【字词解析】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 蚕桑:种桑养蚕。插田:插秧。
【诗歌翻译】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 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 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 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诗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初试身手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 读一读,再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 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 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 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 了踢马房的挡板。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 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 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 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共13张PPT).ppt

日 积
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 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
月 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
累 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
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
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
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1/102021/1/10Sunday, January 10, 2021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1/102021/1/102021/1/101/10/2021 11:38:48 P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1/102021/1/102021/1/10Jan-2110-Jan-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1/102021/1/102021/1/10Sunday, January 10, 2021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1/102021/1/102021/1/102021/1/101/10/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021年1月10日星期日2021/1/102021/1/102021/1/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如释重负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部放学交响 乐。默默地,校园在夕阳红色的余晖中吐出最后 一群归去的孩子们的喧哗,热闹了一天的校园终 于宁静下来。寂静的校园被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包 围着,那是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草儿的绿色和 夕阳的红色渐渐变暗、变淡,向无言袭来的暮色 过渡着,整个校园和着暮色也渐渐地入睡了。
①放学后的校园 ②群鸟飞过湖面 ③火车进站
这三种情景中,该怎样写景物的静态美 和动态美呢?
第一种情景“放学后的校园”,先描 写出学生放学时喧闹的情景表现出校园的 动态美,再描写出放学后校园的安静来表 现校园的静态美。
第二种情景“群鸟飞过湖面”,先描 写出群鸟飞过湖面时,水面上的各种变化 来表现出湖面的动态美,再描写出群鸟飞 过湖面后,水面慢慢恢复平静来表现湖面 的静态美。
➢ 请同学们按照描写第一种情景的方法, 描写出其他两种情景。
➢ 四人小组内交换读一读各自写的句子, 互相提出修改建议。
➢ 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 全班交流汇报。
体会表达
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怎 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 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 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这三段话共同的表达特点是什么?
这三段话都是通过烘托、渲染的方法 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试着运用 烘托、渲染的表达方法来描写景物的特点。
第2课时
乡村美景图
欣赏了这几组乡村画面,你 有怎样的感受?
乡村四月
➢ 四月是什么季节? 农历四月是春末夏初的季节,正
是农忙季节。
说一说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这段话描写了印度的泰姬陵纯白的奇迹 之美,作者季羡林只描写了一种纯白色就表 达出对印度泰姬陵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这是朱自清写的《绿》中的一段话。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 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 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 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 浓了。
语文园地
第1课时 第2课时
回顾课文
第1课时
快速浏览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四人 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威尼斯 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 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 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 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快速浏览课文《牧场之国》,四人小组讨 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荷兰牧场风光的 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说一说这句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这是《金字塔夕照》中的一句话,描写 了埃及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熠 熠发光之美,作者穆青只描写了一种金色就 表达出对埃及金字塔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这是季羡林写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中的一段话。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 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 你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 色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 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 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 荷兰牧场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言运用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 美,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 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 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 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 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蚕桑:采桑叶养蚕。 插田:在田里插秧。
➢ 读完这两句,你们又有什么感受呢? 农民们非常辛苦。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 则思纺织之辛苦。
➢ 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 田,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 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 两个字?
➢ 背诵《乡村四月》。
初读古诗
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 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意? 查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借助
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
“才”和“又”。
➢ 乡村四月里,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啊!这 两行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两行诗重在写人,“才”“又”这 两个看似平实的词,充分说明了农民劳动 的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 情和赞美之情。
➢ 请用一个感叹句来赞美一下辛勤劳动的 农民们。
➢ 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 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 诗句。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翁卷,南宋诗人, 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 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 嘉四灵”。由于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 所以他没有做过官。他一生为了诗歌游 走四方,擅长写山水诗,也创作出了一
些同情民间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 象的诗作。曾经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 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 粱和树木,安心闲在地写诗,六十岁 左右去世。
这两段话是如何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 态美的?
第一段话是《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的 句子,通过描写半夜戏院散场后瞬间的喧哗 来体现威尼斯的动态美。第二段话是《牧场 之国》一文中的句子,通过描写晚上荷兰牧 场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来体现荷兰 牧场风光的静态美。
在这三种情景中,选择一个情景,照 样子写一写。
品词赏句
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
中圈出来点。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 你看到的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置身 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
景美人忙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 从这两句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 想感情吗?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 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 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 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 润哪。——那醉人的绿呀!
说一说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这段话描写了温州梅雨潭的绿明暗适 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的特点。作 者朱自清只描写了一种奇异的绿色,运用 对比衬托法就表达出对温州梅雨潭的绿的 赞美和喜爱之情。
第三种情景“火车进站”,先描写出 火车进站后,人们嘈杂的喧闹声来表现火 车站的动态美,再描写出火车站的一切又 恢复了平静来表现火车站的静态美。
讨论交流:第一种情景“放学后的校园” 的动、静之美怎样写?
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整个校园 仿佛也被这铃声所唤醒,校园变得喧闹起 来,快乐与轻松充满了每个角落。噼里啪 啦的收拾书本声,为了庆祝放学的欢呼声, 同学之间的招呼声,又结束了一天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