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主义的反思

合集下载

关于有人说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些看法

关于有人说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些看法

我不知道在这样的时候发出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诚然你们说的是事实,但是同样的话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其含义就不同了。

身为一个人,我们首先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生活中肯定不会达到每个人的预期目的。

于是我们就有了精神的寄托,就和人们有信仰一样。

首先,我们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不管是贫穷丑陋还是富贵我们为他们感到自豪与骄傲,再者就是爱我们的大环境,我们的生活都互相离不开,总有个时候你帮我一下我帮你一下,当我们遇到和自己不一样的或是由于种族或是由于地域产生差异的人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民族的使命感,这是自然而然就产生的。

再经过时间的积累与沉淀着种民族感就越发的强烈。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而现在又具有相当活力的民族,我们个民族的团结,一至向外在历史传承中功不可没,我们的民族英雄、爱国英雄名垂史册,是后人敬仰的对象。

这一点也正被世界人们看到。

但是有一点值得强调,就是这个地球上的生存法则——要生存就要资源,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于是生存本身就具有一种侵略性。

所谓的文明则是其必要的掩饰,国际社会在对中国施加了各种各样的手段,企图灭亡中华文化,包括武力,经济,政治等,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他们发现,每次在大功告成之际总是所谓的民族主义顽抗倒了最后。

中国人看重团体,骨子里教育可以牺牲个体一保存全体,在敌对势力眼里看来就觉得这样的置换很不公平,于是他们就要想办法瓦解这股力量,于是就以科学的名义伪科学的目的进行他们所谓的有目的的研究。

其实,任何法则,制度,文化,只要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都会发现他是多面性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这份研究说越是穷的人没文化的人越是这种民族主义感强烈,我认为是不对的,但即使相信他是对的,难道我们要将穷人们仅有的一点自豪剥夺了吗?没有哪个国度没有穷人,也不是努力工作谁就都能得到幸福生活,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

那么这种主义存在也是必要的客观的,不具备褒贬。

我们民族经历的是五千年的专制社会,这说明专制在社会发展中并不是义务是处。

民族主义读后感

民族主义读后感

民族主义读后感第一篇:民族主义读后感民族主义徐迅笔下对民族主义概括是对一个民族的忠诚和奉献,特别是指一种特定的民族意识,即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特别强调促进和提高本民族文化和利益,以对抗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利益。

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有些狭隘了,民族主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契机下,会有不同的实质性内容,所以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如果必须总体概括的话,那么我认为只能停留在情感层面上,那就是民族主义是对有着共同文化、地域、历史渊源纽带所联接在一起的集团的一种热爱、认可和忠诚,至于对异己的民族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是排外还是开放,这个要视不同的历史契机而定。

民族主义最早起源于欧洲,18世纪初期,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市民阶层的经济基础逐渐强大,钱袋子的充裕使他们更加渴望在政治权利上分得一杯羹,也更加对封建君主专制独揽天下的憎恶。

所以民族主义开始萌芽,市民阶层更向往人人平等,自由,反感封建等级制度,向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对君王贵族无条件的肆意掠夺。

这样的思想启蒙离不开伟大的英国政治家约翰洛克的著作政治论,它为后来的民族主义填补了充实的实质性内容。

政治论驳斥了君权神授,提倡天赋人权,这样的思想脉络被后来很多思想家政治学家所用,洛克的自由主义被美国封为神圣,成为民族理想,他的思想影响了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战争使美国不在束缚于英国的魔掌之下,杰斐逊参与起草的独立宣言无不体现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安纳托尔列文在《美国对与错:剖析美国的民族主义》书中提到了美国信念,即对自由、宪政、民主、个人主义以及政教分离等价值观的坚守。

民族主义在美国体现的更多是一种自由民族主义。

在法国也不例外,洛克在法国的影响更为激烈。

伏尔泰是第一个将洛克等人的思想传到法国去的人,法国后来的启蒙运动乃至法国大革命都秉承着洛克自由主义思想。

传统的法国波旁王朝,有严格的三个等级划分,僧侣是第一等级。

贵族是第二等级、其他各种人都归入第三等级,君主是特权等级,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向第三等级人民增税来摆脱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

民族主义运动的衍变与历史反思

民族主义运动的衍变与历史反思

民族主义运动的衍变与历史反思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族主义运动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众多影响,而且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演变可看作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族主义运动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反思,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演变。

本文将围绕民族主义运动的衍变和历史反思展开讨论。

一、民族主义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民族主义运动作为一种思想和社会运动,具有很长的历史。

它起源于欧洲,在十八世纪的国家形成时期,随着国家意识的觉醒而诞生。

十九世纪后,民族主义思想逐渐渗透到了世界其他地区,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在欧洲,民族主义运动始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的时期,当时,法国人民已经根据自身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自觉,通过反对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外来占领与统治,揭开了民族主义运动序幕。

此时,民族主义理论的本质在于反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外来压迫,追求强有力的本土政策。

二、民族主义运动的演变和发展民族主义运动在近现代的演变中,经历了许多变迁和转变。

从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后冷战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都一直伴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变迁。

在二十世纪前半期,民族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张和侵略,许多亚洲和非洲国家开始了反抗和争取独立的斗争,民族主义运动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这个历史进程也揭示了民族主义运动的本质,并证明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三、民族主义运动的历史反思和发展民族主义运动的历史反思和发展是必须进行的工作,这是因为民族主义思潮的本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民族主义所呈现的主张和观点,往往容易产生一些种族歧视和排外性的严重问题,进而影响它的历史演变方向。

在当代社会,民族主义运动受到严峻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民族主义主张和意识在全球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做出了新的解释。

四、民族主义运动的未来发展面对当代社会在全球化和多元化方向上的发展,民族主义运动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如何正确的看待民族主义

如何正确的看待民族主义

如何对待民族主义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中国近代面临外敌入侵和族群分裂的危机,这需要建立一个独立、团结、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来挽救危局。

民族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并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而风起云涌,成为近现代中国政治上的一面旗帜。

但是有人却认为今天世界的发展已经越过了族群独立自决的阶段,人类有了更多更好的手段和办法来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片面的突出或鼓吹族群主义,只能给社会带来撕裂的痛苦和动荡。

我认为不是这样,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蹂躏,使得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主权可言。

“四万万人齐泪下,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当时爱国志士发出的悲愤呐喊。

在面对外国者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前期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期也先后抗击英、法侵略军。

在后期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也与之展开殊死战斗。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

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希望朝廷自身通过和平的改良手段走向富国强兵。

人民曾寄希望于有光绪皇帝支持的戊戌变法能够改变封建专制体制,实现君主立宪。

但由于变法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利益,1898年的百日维新换来的只是戊戌六君子的六颗血淋淋的头颅。

有识之士对朝廷抱有的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于是通过暴力推翻清廷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当时的革命力量还非常薄弱,所以暗杀变成为了辅助的暴力手段。

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也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刺客。

蔡元培研究了多种暗杀方法来暗杀清政府的高官,如最开始的液体毒药,培养女刺客,最后采用了炸弹。

还有一大群知识分子诸如孙中山、黄兴、章太炎、汪精卫、徐锡鳞等人也都曾参加过暗杀。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表现形态与反思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表现形态与反思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表现形态与反思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系统的思想体系,它可以与各种思潮相结合,因而对于民族国家具有建构和解构的双重作用。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中缺乏对公民民族主义的重视,对于民族主义的消极一面,有必要重新审视公民民族主义和传统文化主义的价值。

标签:民族主义;文化主义;公民民族主义一、引言民族主义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正如安德森(2003:2)所说,当前许多过去被认为已经完全稳固的“老民族”如今却面临境内一些“次”民族主义(sub-nationalisms)的挑战,事实摆在眼前:长久以来被预言将要到来的“民族主义时代的终结”,根本还遥遥无期,民族属性(nation-ness)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生活中最具普遍合法性的价值。

总的来说,从当前的世界局势中可以看出,各个国家面对的挑战之中民族主义问题无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

印尼的亚齐独立运动、中国的藏独问题以及正在发生的南奥塞梯问题等等都是民族主义造成的世界性问题。

民族主义远未达到其终结的时代,各种运动潮流和政治势力对民族主义思想的挖掘也远未结束,民族主义研究仍应当成为未来学术研究的重点,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民族主义做一概述。

二、民族主义的定义与性质要初步了解民族主义,我们可以先大致看看民族主义的各种定义,关于民族主义的文献在历史上非常繁多,我们只能择出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考察。

关于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著作,首先不能不提到的就是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写作的《想像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他认为民族是一种想像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像为本质上有限的(limited),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安德森,2003:5)。

凯杜里则将民族主义定义为民族要求自治的学说,他认为(凯杜里,2002:1)民族主义是19世纪产生于欧洲的一种学说,它自称要为适当的人口单位作出独立地享有一个自己的政府的决定、为在国家中合法地行使权力、为国际社会中的权利组织等,提供一个标准,政府的唯一合法形式是民族自治政府。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导言: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近年来逐步上升,从社交媒体到现实生活,民族主义者的声音越来越高,并在特定领域引发热议。

例如:南海争议、台湾问题、历史纠纷等。

然而,中国的民族主义现状和表现并非完全一致,这种现状和表现的多样性让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和思考。

渐渐地,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疑虑问题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和争议,因此需要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情况作出反思,以期更好地促进国内和世界的和谐发展。

一、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大幅增长的原因1、经济发展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长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奇迹,这也是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和自信来源之一。

由于经济的体现,许多中国人开始有了更强的自豪感,开始更关注国家的利益和形象,民族主义情绪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2、国际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外交和经贸合作上与中国展开联系和互动。

这也让中国人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更有关注,特别对于一些不尊重中国的国家,民族主义情绪愈发高涨。

3、领土和历史问题中国的领土历史问题纷繁复杂,历史上的殖民、侵略和屈辱经历的铭刻让许多中国人对领土和历史问题十分敏感和痛感。

中国政府近年来在南海、钓鱼岛等地的争端上的坚定态度和强硬措施也助长了中国民族主义情绪。

二、民族主义情绪丰富的表现形式1、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当代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之一,中国的互联网数量和用户规模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第一,但由于受到审查和封禁的影响,中国的互联网世界是一个不同于国际上的世界。

这让许多中国民众在新浪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愈发支持国家的政策,提高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2、多媒体电视、电影、出版等文化产业在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政治广播、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气息,强化了民族自尊心。

例如:中国电影产业中,热血爱国片的数量与主流地位都明显提升。

3、节日和纪念日期民族主义情绪也可以通过庆祝节日和纪念日来表现和表达。

你如何看待民族主义?

你如何看待民族主义?

你如何看待民族主义?
一、明确民族主义的含义和特点
民族主义可以分为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和民族仇恨等多
种形式。

具体来说,民族主义者通常倾向于重视本民族的独立性、自
主性以及文化、历史和传统等。

他们常常坚信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
更优越,以至于会对非本民族的成员进行种族歧视和社会排斥等行为。

二、分析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1. 优点
良好的民族主义,有助于凝聚本民族的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推动各
领域的发展、加强国家建设,同时也能够保护本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
的利益。

2. 缺点
民族主义的过度表现容易引发群体性情绪或者野蛮行为,比如仇外心理、种族主义、歧视、排斥等,甚至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战争和冲突。

三、明确民族主义的重要性和限度
1. 重要性
民族主义体现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当被妥善应用时,能够使各民族
和国家之间互相尊重,共同发展和繁荣。

2. 限度
民族主义不应成为国家发展的终极指导思想,也不能成为个别群体、
政治组织或个人攀附权力的工具,否则将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结语
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别的,主要看它被怎么使用。

因此,在探讨民族主义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认真思考,切勿走向极端化,而应该寻求平衡点,使民族主义在和平、友好和合作的基础上得
到积极运用。

谈谈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谈谈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谈谈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民族主义是一种强调民族利益和认同的政治思想和运动。

它强
调民族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团结,通常以建立独立的国家或维护民
族文化和传统为目标。

民族主义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
既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可能导致排外和冲突。

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

它强调民族共
同体的重要性,认为民族是一个共同的文化、语言和历史传统的集
合体。

通过强调民族利益和自主性,民族主义者试图维护和促进自
己民族的权益,包括政治权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然而,民族主义也常常伴随着排外和仇恨。

一些民族主义者会
将自己的民族视为优越的,而对其他民族持敌对态度。

这种排他性
的民族主义可能导致种族歧视、仇恨言论甚至暴力冲突,对社会和
国际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在当今世界,民族主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重新抬头,成为一种
重要的政治力量。

一些政治领袖和运动试图通过强调民族利益和民
族认同来获取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带来
的挑战。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民族主义如果走向极端和排他,
很容易导致分裂和冲突,对社会稳定和和平造成威胁。

因此,对民族主义的认识需要既要尊重民族文化和传统,也要强调包容和多元文化的价值。

民族主义不应成为煽动仇恨和冲突的工具,而应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力量。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包容地对待民族主义,寻求民族和谐与共赢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民族主义的反思
一、什么是民主主义及其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

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


据美国学者路易斯·斯奈德研究统计,近代以来至少存在有200 种以上的不同含义的民族主义。

所以,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得出结论说:“关于爱国主义、民族性和民族主义的历史和属性的系统和总体研究,在任何语言中都不存在。

”他进而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2)“民族主义”一词意味着包含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的理论、原则或信念;(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4)民族主义意味着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忠诚超越于其他任何对象。

由此可见:西方近代以来诞生的“民族主义”,如同“民族”术语、概念和理论一样,具有错综复杂性。

二、民族主义是否有什么危害,为什么?
民族主义的极端形式会引发战争。

一般认为:“民族主义”的极端形式即为“国家主义”(Statism,将国家的权威作为政治、社会、经济单位置于最优先考虑的思想和理论)。

“国家主义”的极端形式即为超国家主义(ultra-nationalism,义同“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

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和“生存空间论”。

在统治形式上,法西斯国家由国家以军事或准军事的方式全面控制社会,整个社会被囚禁在国家机器之中,政治统治对人的非政治生活无孔不入,社会彻底政治化了。

法西斯主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并沉重地打击了民主制度。

以德国为例,1933年希特勒为德国总理并加紧了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在1933年2月纳粹党制造了国会纵火案。

希特勒这个人有着魔鬼般的天才,他以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难以置信的煽动能力,将整个德国陷入疯狂,把全世界十多亿人口卷入战争的搅肉机。

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让二十世纪为之颤抖的名字。

他是战争、杀戮和种族灭绝的代名词。

希特勒之所以能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特勒迎合德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由行使了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人民的支持。

三、民族主义是否有正面价值,为什么?
民族主义有正面价值,体现在维护国家独立于利益上。

当一个民族或国家面临着外部压力和空前危机时,特别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遭受到外来民族或国家的侵略时,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层无不求助于民族主义这个精神武器,大力强调本民族主权和利益,以此来激发民族感情,以动员全民族成员采取共同的行动,去献身于本民族和国家的独立与利益。

民族主义这种意识形态在民族危亡面前,其社会动员功能显得尤为突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希特勒的军队在欧洲大陆的战无不胜,英国人感到了空前危机,英国首相丘吉
尔为激发英国国民的民族情感和献身祖国抵抗外侮的精神,发表了他那富于激情的演说。

在中国,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危机存亡关头,民族主义显示了其社会整合的功能,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下,国内不同的政治派别停止冲突,共同御侮,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戴高乐面对亡国的耻辱,以民族主义为号召,在伦敦组织流亡在外的法兰西人成立“自由法国”,进行抵抗德国的斗争。

这些事实显示着,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关头,民族主义相对于其他典型的意识形态来讲,发挥了其社会动员和整合的重要作用,维护着国家的独立与利益。

四、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考。

中国国家层面的民族主义还只是弥漫在国人对待外来威胁的情绪之中,还没有从原生状态上升为一种可以主导社会健康发展、引导人民理性看待世界的重要精神力量,并且构建出完整的一套价值体系、社会制度以及行为规范。

民族主义现阶段还正在发育成长,远远不够成熟,远远不够理性。

不够成熟,便容易受到误导;不够理性,也就容易走向偏激。

中国族群层面的民族分离主义和汉民族主义由于受到主客观历史因素的综合作用,还存在着一定的生命力。

我们只有完全认清它们的本质,从根源上对它们进行综合的治理和引导,并进行一定的制度改进和完善,才能够抑制其消极的作用,从而恢复历史本来的面目和理性的逻辑。

对任何事物的矛盾,从经济上找根源,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贫穷是不稳定最为深厚的根源,发展中国家或弱小国家在寻求政
治发展过程中,应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经济决定政治,经济繁荣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同时,增强中华民族意识,把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同中华民族意识统一起来。

增强中华民族意识,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同时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任务和共同利益。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各民族之间共同理解互相团结,民族分离主义者和恐怖主义者就不会得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