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教学设计济南版1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 病毒 课件(22张PPT)优秀课件

20 、新人新工作,要有新气象:工作要认真,遇事莫要慌,见人懂礼貌,微笑挂脸上,心态要摆正,前辈是榜样,听从领导话,虚心又自强 ,注意讲卫生,衣着要端庄。祝你早日适应工作,成为国家栋梁。
6 、我相信,无论今后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抓住今天,迟早会在奋斗中尝到人生的甘甜。抓住人生中的一分一秒,胜过虚度中的一月一年! 12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10 、庸人的缺点就在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容易失去理智,而成功者则善于把握这个尺度,谨慎处事。 8 、环境和条件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只有人的内因最重要,不能借口学习条件不好而不努力学习。 10 、面对问题,我们不能退缩,因为退缩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努力寻求解决之道,才是上策。 7 、每个行业都是这样:很多当年的第一名都已销声匿迹,曾经默默无闻的,却成了领军人。真正的事业拼得都不是快功。成功大多是慢火细 熬出来的。你可以不是第一,但一定要最后一个放弃。
病毒引起的烟草花叶病
禽流感
脊髓灰质炎
艾滋病
SARS
天花
疯牛病
焚烧病牛尸体
甲肝 麻疹
口蹄疫
植物病毒使郁金香的花瓣出现花纹
病毒身体太微小,电子显镜才找到; 形态多种又多样,球状杆状蝌蚪状; 种类根据寄主分,动物植物噬菌体; 病毒结构太简单,外是蛋白内遗传; 病毒生活太聪明,不是自养是寄生; 病毒繁殖太稀奇,不是分裂是复制; 与人关系太密切,不只有弊也有利。
7 、有些人在激烈竞争的汹涛骇浪中被卷走,从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却迎着风口、踏上浪尖,上了岸,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多了一份坚持。 风口浪尖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绊脚石,而是垫高自己的基石。
8 、用感恩的心把回忆洗涤,选择所有的美丽来丰满今天的记忆。把在寂寞独处中的磨砺,轻轻点击,让那些日子过得是那么的充实。既然困 苦选择了我,那我就用生命的热情去拥抱,选择坚强。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3.3真菌(教学设计)

第三节真菌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是济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章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
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二、学情分析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
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原则,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大量联系生活现实,通过学生调查生活中真菌的展示增加课堂的知识内容量,观察酵母菌、霉菌的结构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质疑、实验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过程中辅以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获得感性认识,解惑释疑,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不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全面培养学生。
三、教法与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和综合法。
四、学习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在小组合作进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乐于分享,团结协作的能力。
4.认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真菌的主要结构特征和繁殖方式。
2.教学难点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各种蘑菇菌类的图片,这些菌类都是真菌【导入】第三节课题《真菌》,展示课前制作的孢子印画,请同学们交流你们的奇思妙想。
二、授课过程探究任务一:各种各样的真菌1.认识生活中的蘑菇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蘑菇图片,请同学们辨析2.霉菌教师呈现长毛的橘子皮和馒头,学生初步认识真菌中的霉菌3.小结:各种各样的真菌单细胞(酵母菌)、多细胞有有益、有有害探究任务二:真菌的结构(一)观察酵母菌:1.结合课本P76,小组合作探究,探究的过程如下:(1)将显微镜对光;(2)观察:酵母菌玻片标本(3)结合问题进行观察:①酵母菌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个体?②细胞呈什么形状?③在细胞里能观察到液泡吗?2.同学们展示观察的结果(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
初中生物_《病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看图推测是什么疾病?由什么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和最近来势汹汹的手足口病都是由病毒所引起的。
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导学新知(一)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人们谈“毒”色变,那病毒对人类是不是百害无一利呢?1.学生畅所欲言:说出所知道的病毒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2.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及完善归纳,渗透从而启发学生对待事物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观察、去思考,化害为利。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自主学习)病毒如此微小,它是怎样被发现的?1.阅读相关链接,了解病毒的发现。
一亿个病毒左右排列起来才有头发丝那么粗细,病毒极其微小,所以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那它的形态主要有哪些呢?2.观察图片,学生说出病毒的形态。
在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特点?3.认真读图,学生分析病毒的结构组成。
4.学生总结:病毒结构特点,教师评价。
(三)病毒的生命活动(小组讨论)为什么病毒结构如此简单,人们对于病毒还会如此恐惧,谈毒色变呢?病毒如此微小,它是如何生活的?1.小组讨论病毒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结合噬菌体繁殖过程归纳病毒的繁殖过程。
病毒种类很多,但往往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
所以病毒大致可以分为几种呢?2.学生指出病毒分类依据及其分类。
三、学以致用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微小,结构简单B.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中C.有些能使人、禽致病D.制成疫苗可以预防疾病2、下列动植物疾病不是有病毒引起的是()A.肺结核B.艾滋病C.手足口病D.烟草花叶病3.甲型肝炎病毒属于( )A.植物病毒B.动物病毒C.细菌病毒D.噬菌体4.右下图为病毒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⑴这是形的病毒;⑵病毒的结构包括[ ] 和[ ] ,没有结构;⑶病毒的繁殖方式是,病毒侵入活细胞后,在[ ] .的指挥下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病毒。
四、小结升华1.让学生谈收获2.教师总结五、达标检测基训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从生活中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积极性较高。
【教学设计】《病毒》(济南版)

《病毒》◆教材分析病毒是已知最微小的生活在细胞内的致病因子,人和动物约60%的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是一种简单的生命形态。
病毒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密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病毒。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1.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病毒结构的独特性。
2.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导入新课】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病人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
你知道病毒吗?病毒与其他生物相比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看同学们是否能找到答案?以此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 病毒的形态结构从1892年,俄国科学家的伊万诺夫斯基第一次接触病毒的实验,到20世纪初,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的模样,如今的人们对病毒有了更多的了解。
那么,病毒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要求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讨论)(1)病毒的大小?必须借助什么显微镜才能观察到?(2)病毒主要有哪几种形态?(3)病毒的结构是怎样的?(4)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说出图片上是哪一种形态的病毒。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病毒的形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的个体形态却是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有球状、杆状、蝌蚪状。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说出病毒的结构。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它仍然具有严整的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遗传物质的核心是核酸)。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病毒》

小试牛刀
1.病毒的结构是( )
A.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遗传物质的外壳和蛋白质的核心 C.细胞壁的外壳和遗传物质的核心 D.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细胞核组成
2.甲型肝炎病毒属于(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噬菌体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
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100 000×
烟草花叶病毒
200 000×
大肠杆菌噬菌体
100 000×
电子显微镜下的几种病毒的形态
电子显微镜
病毒的结构
思考:病毒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 ?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比一比:它们在结构方面有哪些区别?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植物 √
√ √√
√
动物 ×
√
√√
×
病毒 ×
×病毒无细×胞结构× ×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小小辩论赛
正方:病毒对人类有益 反方:病毒对人类有害
知识树
寄生在活细胞中。 分成植物病毒、动物 病毒、细菌病毒(噬 菌体)
结构:蛋白质 和遗传物质
病毒的 生命活动
病毒的
形态结构
极其微小
球状、杆状、 蝌蚪状
病
毒
增殖方式: 自我复制
病毒与 人类的关系
病毒能导致 其他生物患病
利用病毒制 成疫苗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病毒》
2020/9/22
流行性感冒
思考:流行性感冒是怎么引起的 ?
病毒
1 病毒的形态结构 2 病毒的生命活动 3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 毒——学习目标
1. 重点: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第一节 病毒教案(济南版) 教案

第一节病毒教学分析《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动物》之后安排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完整认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的基础。
病毒是微生物中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
本节课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是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本节课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于病毒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其影响人类健康以及给农业、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客观的认识。
由于病毒的形态十分微小,所以学生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缺乏了解,有一定学习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来增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动和传播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病毒。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4、培养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科学观点。
5、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1、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病毒结构的独特性。
2、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艾滋病、流行性感冒、乙肝、天花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收集有关病毒发现历史的资料。
3、收集有关病毒危害人类生活和有利于人类生活的资料。
4、制作病毒侵染细胞的多媒体动画及有关病毒形态和危害其他生物的图片。
5、学生按每四人一小组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一名发言代表。
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人类的许多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由学生发言,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与病毒有关的人类疾病名称,并大致说出与什么病毒有关(如传染性非典型型肺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优质课教案 病毒

七年级生物上册优质课教案病毒
济南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特殊的生物,形体微小,我们看不到它,但它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学生熟悉病毒这一名词但是对于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却缺少认识。
本节内容在初中知识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但前边细胞、动物和植物的知识学习为本节内容提供了知识铺垫,同时本节课内容也为学生今后学习传染病和免疫等奠定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探索,并且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细胞的结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动物之后,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应该能按要求完成预设的各种教学活动。
学生对于病毒这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形态知之甚少,但是日常生活中和病毒有关的疾病了解并不少。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病毒形态并且客观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环境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课堂中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的图片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为达到这一效果,教学场所选定为网络教室。
2.3.1病毒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病毒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病毒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病毒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病毒知识。
2.3.1病毒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部分,主要涉及病毒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病毒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生命活动方式等。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对生命系统的更微观层面的探索,对于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4.请解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关系。
答案: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繁殖后代。同时,病毒可能对宿主细胞产生损害,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
5.请举例说明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答案:病毒可以感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引起各种疾病。例如,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引起流感;植物病毒感染植物,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或死亡。此外,病毒还可以帮助传递遗传物质,如转座子,以及参与生物的进化过程。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分享观点的清晰度和逻辑性,以及对病毒知识深入理解和创新思考的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病毒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病毒的定义、分类、生命活动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点。测试结果将反映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理解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采用智慧教室等多媒体手段,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我准备了很多资料、图片,视频,结合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获取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微视频《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2. 学生观看微视频后布置学习任务:(1)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2)利用网络等手段,找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具体实例。
3. 上课前搜集整理学生作业,并选取典型拍照以备上课展示。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病毒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播放视频:《病毒的发现史》的发现过程,得出结论,技术进步促进科学的发展。
并初步了解病毒的形态。
探究活动一:病毒的形态结构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5分钟
知能提升:3分钟
答疑解惑探究活动二:病毒的繁殖过程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回顾小结3分钟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2分钟过渡:科学发现依赖技术的进步,电子显
微镜的问世,使科学家发现了烟草花叶病
毒,这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形态是杆状
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又发现了形
态各异的病毒,接下来,咱们就追随科学
家的脚步,进一步探究病毒的形态结构。
微视频《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探究活动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1.观察分析:病毒主要有哪几种形态?
状
状
2观察思考:
病毒有无细胞结构?
3.根据________的不同,病毒可以分
为、和。
制定答题规则:
1.每个小组的组长抢权
2.本组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回答,答对者,
结合昨天观看的为
视频,结合课本
106-107页图片和内
容,分析病毒的形
态,结构以及分类,
然后小组讨论,完成
学案探究活动一的
内容。
各小组表达交流观
察到的结果
思考、推理病毒的三
种形态,结构及分类
情况
各小轮流抢权
小组优先抢权
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认真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抢权
提前播放微视
频,实现课堂的
翻转,使学生对
本节课的学习
内容有了初步
的了解,有利于
提出问题,有目
的地解答疑惑。
智慧教室中计
分板和抢权等
功能的应用,极
大的调动了学
生的求知欲,提
高了学生的答
题积极性,较好
的体现了对学
生学习的过程
性评价
优先抢权,考虑
该组加2分。
3.回答过问题的小组下一轮不再抢权
4.病毒的结构:A_______ B________
5.此图片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烟
草花叶病毒,它的形态是状,只能营
生活,它属于病毒。
(
6.
针对学生课前完成任务第一项:(1)通过
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找出学生提问较多的典型问题,拍照展示
提问:病毒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
展示flash动画(两遍),噬菌体侵入细
菌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
提问:尝试描述病毒繁殖的过程。
过渡:大家看(图片),这位老人叫邱财康,他是我国50年代著名的钢铁英雄,可是他曾经遭受了人生当中的很大的一次灾难,在1958年不幸的被1300多度的高温钢水严重灼伤,全身灼伤面积达90%,生命垂危,以当时的医学水平、设施条件,邱财康存活机会几乎是零。
可是上海瑞金医院的专家医生却让他奇迹般的存活下来,活到86岁,同学们,你知道当时医生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的吗?当时威胁老人生命的是引起伤口化脓的一种细菌——绿脓杆菌,医生利用了一种病毒来对他进行了治疗。
这只是病毒与人类生产生活的一个实例,病毒与人类的关系非常的多,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既有利又有害。
提出问题: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分析与讨论:预防流感的方法观看动画
小组交流,尝试排序
抢权描述繁殖过程
结合昨天搜集的资
料,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交流,病毒与人类
生产生活有哪些有
利的例子,那些有害
的例子。
阅读资料,分析并回
答问题。
归纳小结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知识梳理,及时巩固
知识
遥控答题
巩固知识
优生求知需求,
体现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提高
学生参与度。
及时巩固练习,
应用知识
有目的的解决
本节课的难点、
疑点,提高课堂
效率。
通过动画,使学
生更直观的理
解繁殖过程,对
过程的描述锻
炼了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
设计问题与生
活实际相连,既
增加了学生的
兴趣,又提高了
学生搜集信息
的能力。
提高应用知识
的能力。
提高学生知识
应用能力
巩固本堂课所
学知识,加强记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