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复句中的关联词语
现代汉语连词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现代汉语连词一、连词的性质、特征和类别汉语的连词是一种具有多层级连接功能的虚词,既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小句和句子,还可以连接句子和句组。
而且,连词除了具有连接的语法功能之外,还兼有修饰的语义功能和表述的语用功能。
例如:长期以来,“钻石男”一直是许多女人梦寐以求的择偶对象。
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和“钻石男”组建家庭需要面对太多不安定因素,高风险下未必获得高回报。
“牛奋男”虽然暂时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却拥有可靠的人格魅力和信得过的品质;不乏上进心,能够为家庭努力奋斗;对爱情忠诚度高,像牛一样执着。
《比钻石男靠谱的牛奋男长啥样?》2010-09-07中国日报网)前一个“但”连接句子构成句组,后一个“但”连接分句,构成复句。
连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a连词是粘附的,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一方一起单说。
比如:儿子和女儿或快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 ]和女儿[*]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 ]在对话中,会话一方单用的连词其实是配合关系的合用。
比如:路上出车祸了,塞车了。
-----哦,难怪好多人到现在还没来到呢。
你去通知他们一声。
复句

第五章 语法
第七节 复句
一、什么是复句?
(1)我接过杯子喝了一口,好甜的泉水啊!
(2)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3)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 儿了。 (4)只有那张被太阳晒黑了的脸,才说明这是一个长 期搞农村工作的人。 (5)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西藏南侧。 (6)指导员走过去,把伤员抱了起来,放到担架上。
(7)蓝天,远树,金黄色的麦浪。
二、复句的主语
(1)大家一直把她送到楼梯口那儿,望着她的背影消 逝在楼梯下面,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店里来。 (2)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速度。 (3)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 (4)天闷热得像一口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 的老牛山那边铺过来。 (5)船里装着新米,把船压得很低。 (6)他是我的一个本家,应该叫他五叔。
六、紧缩复句 (一)什么是紧缩复句?P135.
(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天塌下来也顶得住。 (3)想说又不敢说。 (4)想想也有几分高兴。 (5)眼高手低。 (6)人勤地不懒。 (7)地肥水美五谷香。 (8)你爱信不信。
(二)紧缩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 P135. (三)与一般复句的转换
(1)天塌下来也顶得住。→ 即使天塌下来,也顶得住。 (2)条件再好也不行。→ 即使条件再好,也不行。 (3)天一亮就出去锻炼。→ 只要天一亮,就出去锻炼。 (4)他走我就走。→ 只要他走,我就走。
第八节 句群
一、什么是句群? 二、句群的组合方式:关联法、意合法 三、句群的类型 (1)根据用途和作用: 叙述句群、描写句群、抒情句 群、议论句群、说明句群。 (2) 根据层次多少: 简单句群和多重句群两类。 (3)根据句与句之间的意义关系: 并列句群、顺承句 群、解说句群、递进句群、选择句群、转折句群、因 果句群、目的句群、假设句群、条件句群、独立句群。 四、句群和复句、段落
在现代汉语中如何准确区分单句和复句

在现代汉语中,准确区分单句和复句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
单句和复句在语法结构和语义意义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准确地划分单句和复句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准确性,避免歧义和误解。
引言概述:单句和复句是中文句子的两种基本结构形式。
单句是由一个主谓结构组成的完整句子,它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复句由两个或更多个单句组成,其中每个单句都有自己的主谓结构,但它们之间有特定的关系连接起来。
准确区分单句和复句对于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正文内容:一、单句的特点1.单一主语和谓语单句通常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它们可以直接表达主体的动作、状态或描述。
2.完整的意思单句能够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需要依赖其他句子。
3.不含有连接词单句通常不含有连接词,因为它们不需要与其他句子进行关联。
二、复句的特点1.由多个分句组成复句由两个或多个单句构成,称为主句和从句。
主句是复句的核心,从句则是主句的补充或修饰。
2.存在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复句中的主句和从句之间存在特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比较关系、条件关系等。
这种关系通过连接词或标点符号来表示。
3.从句的结构与单句相同从句具有与单句相同的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但从句通常需要通过连接词引导。
三、单句和复句的区别1.结构上的区别单句通常由一个主谓结构构成,而复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
2.完整性的区别单句能够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复句需要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来构成完整的句子。
3.联系词的区别单句通常不含有连接词,而复句使用连接词来标识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
四、如何准确区分单句和复句1.分析句子结构我们需要分析句子的结构,确定是否存在主句和从句。
主句是句子的核心,从句是主句的补充或修饰。
2.辨别连接词我们需要辨别是否存在连接词。
连接词可以是连词、关联词、倒装词等,通过连接词确定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句子的意义我们需要理解句子的意义,判断句子是否能够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现代汉语关联词分类及使用

7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 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 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 论)……也(都)……、只有……才……、凡是…… 都……、除非……才……等。 8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 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 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 于是……、……又……、……便……等。
4.关联词语逻辑关系不当,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分 句位置颠倒,不合逻辑。 例1 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 族的艺术瑰宝。 此句的第一分句的语意要比第二个分句更递进一层,前后分句有 逻辑错误。所以,应先是中华民族的后是全人类的。 例2 他由于深知这场比赛关系到祖国荣誉,所以在整个赛程中精 神抖擞,力克群雄,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 这句话是因果复句,但是两个分句从逻辑上看构不成因果联系, 把认识到比赛的重要性作为夺冠的原因,显然理由不充分。光有 思想认识,没有实力,是很难拿到金牌的。这句话应该改为: 他由于已具备了夺冠的实力,这次赛前又深知比赛关系到祖国荣 誉,训练特别刻苦,所以在整个赛程中能顺利闯关,力挫群雄, 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 例3 他因为生病了,所以发烧了。 这两个分句之间也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只要“生病”就一定“发 烧”,只有一部分疾病能引起发烧。应改为:他不但生病了,而 且发烧了。或者改为:他生病了,还发烧了。
反而 因而 “反而”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 某种结果,但实际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因而”常单 用在后面分句,相当于“因为”,表原因。 (1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天亮后不但没有停, 而且越下越大了。 (11)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 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削弱了作品的 思想性和艺术性。 例10“不但”虽然经常与“而且”搭配。但在该句中, 它只能与“反而”搭配。 例(11)中,作者未能把握主题,其结果必然是“大 大削弱作品思想性。所以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 的结果。应改为“因而”。
常见复句类型及联接词

常见复句类型及联接词
复句是由两个或多个分句构成的句子结构,通过不同的联接词来连接不同的分句。
掌握常见的复句类型和联接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复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复句类型及其联接词:
1. 原因结果复句:
- 联接词:因为、所以、以致、以至于、由于、因此等
- 示例:他生病了,所以没能参加会议。
2. 条件结果复句:
- 联接词:如果、除非、只要、一旦等
- 示例: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游乐场。
3. 让步复句:
- 联接词:虽然、尽管、即使、纵使等
- 示例:虽然下雨了,但我们还是去了公园。
4. 目的复句:
- 联接词:为了、以便、以免等
- 示例:我每天早起为了能够更多地研究。
5. 否定转折复句:
- 联接词:虽然…但是、无论…都、即使不等
- 示例:虽然我很累,但我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
6. 比较复句:
- 联接词:像、与其、与…相反等
- 示例:像小明一样努力研究,你也能成功。
注意:复句中的连接词使用正确与否会影响句子的意义和语法结构,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联接词。
以上是常见的复句类型及联接词的介绍,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语文中什么是连词

语文中什么是连词汉语连词是虚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包括连词在内的关联词语是复句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语文中什么是连词,欢迎阅读。
语文中什么是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
汉语连词发展史(以下内容引自专家专著,欢迎查看作者原文)上古时期,开始形成的连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连词,比较集中地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复音连词(主要是双音节的),上古时也有,但不多。
到近代多起来,并形成一个复音连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更显示出共存与竞争(据王士元竞争变化理论)的现象,最后成为现代汉语复音连词的定型形式。
在产生连词的上古时期,就有一些连词搭配组合使用。
连词搭配组合使用的大发展时期在近代。
现代汉语关联词分类及使用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有些关联词语需要成对搭配使用,如果随意改换,就会出现关联 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如:“即使”只 能与“也”搭配,“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 “无论” 只能与“还是”或“或者”搭配。等等。 (12)只有多施肥,适时灌溉,这块地就能长好庄稼。 (13)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 术高塔。 (14)她一面笑着,显得很善良敦厚,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一个房 间里。 (15)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 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例(1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跟“只有”不能搭配,应把 “就”改为“才”。例(13)应用“所以”。也可以将前面分句 中的“因为”删除,后一分句保留“因此”。例(14)这里需要 成对使用关联词语“一面……一面”,表示并列关系,应在“热 情地”前面加上“一面”,使前后照应。例(15)“即使”只能 与“也”搭配表假设关系。而此例是转折关系,将其改为“虽 然”,后边的“但”就能与之搭配了。
二、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单句中也有关联词)。一 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些关联词语,是单用还 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1.错用关联词语:
况且 何况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有对比 的意味。“况且”有“再说”之意,表示进一步说明理 由,但没有对比的意味。 (1)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况且这么一条小船。 (2)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何况井的四周都 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例(1)应该用关联词“何况”。例(2)应用“况且”。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大致说来,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是有一定限制的,各分句主语相 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各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放在主 语前。 (16)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不高,所以 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 (17)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 也是要不得的。 (18)由于她父母思想腐旧,竟然将女儿严管起来,不让随便外 出。 (19)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 志愿,还没作最后决定。 例(16)“因为”放在“他”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 语不同。例(17)“即使”放在“文字”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 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例(18)“由于”应放在“她父母”之后, 因为该句两个分句主语相同。例(19)“至于”应放在“哪所学 校前,因为“至于”表示另提一事。“我报考师范院校”是一件 事,“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是另一件事。
现代汉语复句知识点

现代汉语复句知识点
复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子结构,它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
在
复句中,主句是整个句子的核心,而从句则提供额外的信息或对主句进行修饰。
复句的从句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三种。
名词性从句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它的引导词包括“是”、“不是”、“确信”、“想要”等动词,以及“那”、“如果”、“为了”等词语。
例如:“他说他会来的”中的从句“他会来”充当了宾语的功能。
定语从句用于对主句中的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它的引导词包括“的”、“关于”、“先”、“后”等词语。
例如:“我们喜欢的那本书”中的从句“我们喜欢的”修饰了名词“书”。
状语从句则用于对主句的动作、状态、原因、条件等进行补充说明,它的引导
词包括“如果”、“虽然”、“因为”、“当”等词语。
例如:“虽然下雨,但是我还是去了”中的从句“虽然下雨”修饰了主句中的动作。
除了从句类型的分类,复句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句型,如“既...又...”、“不但...而且...”、“除了...以外还...”等。
这些句型可以通过多个从句的组合来形成更复杂的句
子结构。
总的来说,掌握现代汉语复句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运用中文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熟练运用复句可以丰富句子的表达能力,使句子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句中的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结构标志,也是分析复句意义关系的形式标志。
在复句中,是否用关联词语、如何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在多重复句中的层次分析作用以及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位置等问题是分析复句的关键。
关联词大多是连词,如“因为”、“无论”;也有一些起关联作用的副词,如“也”、“又”、“越…越…”;还有一些助词代词,如“…的话”、“谁…谁…”、“哪里…哪里…”;另外还有一些关联词语是用短语来表示,如“不是…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
这些起关联作用的词或短语既可以纯粹表明复句关系的语法成分,也可以同时充当句子里的某个成份或进一步揭示关联词语的动态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复句都有关联词语,如“森林是动物的家园,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采用的就是意合法。
并且,并不是所有含有关联词语的惯用句子都是复句。
有些关联词语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里,也可以用在单句的句法成分之间造成单句复句的混淆,而区分二者的方式在于关联词语的选用上,即去掉关联词后看各个分句间的语法关系是否互作成分。
这样的关联词如表条件假设关系的“无论…都”、“只有…才”、“除非…才”。
例如:“只有考到60分,才能及格过关”,去掉关联词后,前一分句是后一分句的必备条件,互做句法成分,是单句。
“无论后果如何,我们都一力承担”去掉关联词后,前一分句做后一分句的条件状语,是单句。
因此,在复句中,是否采用关联词语以及单、复句中关联词语运用的不同都能够体现出关联词语的词类和语法功能在复句中的意义作用。
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意义作用还体现在关联词语在联合(偏正)复句中的选用以及关联词语的动态作用上。
以联合复句为例,联合复句可分为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五类,绝大多数联合复句都可以用意合法,如“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是人生的止痛药”,“他拿了自行车,走了”。
在并列复句中,分句间或者是平列关系,或者是对举关系,分句间关系的不同对复句中关联词语的选用亦有所不同。
在这两种分句情况下,关联词语可成对使用,也可以在后一分句单独使用,二者所选用的关联词以不同。
但在递进复句中,递进关系必须用关联词,如“这件事大人都做不到,何况是孩子呢?”并且,在递进复句中,关联词语是区分一般递进复句和并列复句的关键。
关联词语的动态作用有四种:显示,选示,转化,强化。
这四种用法在复句的意义分析上有一定的影响。
显示和强化可以是复句的意合法的体现,
1
但强化更强调对句子原意的强调作用;选示可以使句子减少歧义现象的出现;转化中句子的的时态既可以由虚到实,亦可以由实到虚,是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动态功能的表现,如“他当时那样做,我过后并不怨他”可转化为“虽然他当时那样做,可我过后并不怨他”,亦可转化为“即使他当时那样做,可我过后也不怨他”。
但是,如果忽视关联词语的使用和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等问题,就会极易导致复句句意表达的错误,产生歧义、结构混乱、层次不清等问题。
比如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的搭配错误或者缺少,滥用、错用关联词语甚至是错误的关联词语位置问题都会导致复句句意的模糊性,使句子僵硬、错误、无法表达句意。
这些问题在现今语言发展极速简便的时代里显得尤为突出。
如时下人们口语常使用的一个关联词“然后”、“所以”简直是一个万能贴,无论在什么样的句意下都能“巧妙”地将前后句意连接起来,这不仅反映了人们语言储备库里关联词语的欠缺,还反映了时下人们对关联词语合理搭配和运用等方面的知识的欠缺,这是关联词语在一个大范畴里逐渐的收缩,以致被人们滥用忽视。
例如:“我喜欢旅游,然后我还喜欢爬山”;明明是表示并列关系的两个句子,因为随意使用关联词“然后”就使得句子看上去格外别扭而不知句意。
在现今关联词语使用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关联词语的位置。
在李晓琪《现代汉语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一书中,将关联词的位置情况大致分为四种。
我认为,除考虑关联词在各分句间的关系外,还应考虑关联词和句子主语的语义关系。
如“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一个人干起来了”在此句中,“就”的语义指向是“一个人”,因此,“就”字应放在“他”后面。
关联词语的使用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是一个细节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极易被人们忽视甚至错误运用成一个错误的关联词语系统的问题。
因此,了解关联词语在复句乃至其他句子中的语法关系等问题是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基础和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