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50则

(完整word版)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50则

(完整word版)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50则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为了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论语》,我们整理了50句经典名句,希望你们能够认真背诵,并从中汲取营养。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 朝闻道,夕死可矣。

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 君子不器。

16.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7.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9. 君子忧道不忧贫。

20. 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21.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22. 君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23. 君子远庖厨。

24. 君子不器。

25.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6.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7.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28. 君子忧道不忧贫。

29. 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经典语句诵读. 小学. 3

儒家经典语句诵读. 小学. 3

儒家经典语录诵读100句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满足于自己庄稼的好。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孟子看书,并不尽信书,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再做出判断,这种敢于疑书、敢于与“权威”较劲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于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中庸》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三、四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三、四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三(1)班论语·颜渊篇第十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矣。

”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三(2)(3)(4)(6)班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三(3)班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5)班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初一七年级上语文经典诵读资料

初一七年级上语文经典诵读资料

七年级上期名言警句70条(珍惜时间、学习读书)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劝学解》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4、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6、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清•魏源)《默觚•学篇三》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偶成诗》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明日歌》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庄子•养生主》1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谚语12、把握住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拉美谚语13、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英国谚语)14、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明•杨继盛)《言志诗》1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刘过)《书院》1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陆九渊)《读书》17、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韩愈)《劝学诗》18、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

(吴敬梓)《儒林外史》19、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

(高尔基)《论文学》20、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论青年》21、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22、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培根)《培根论说文集》23、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论语》十二章+课件70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课件70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周游列国时期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政治上的辉煌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诵 读 感 悟
朗读课文 明确字音
八佾(yì) 迩之事父(ěr) 子罕(hǎn)
文质彬彬(bīn) 譬如(pì)
未成一篑(kuì)
文 本 探 究
研读第一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食:动词,吃饭
②敏:勤勉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 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 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 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 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 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 恭、俭、让”等。
通过辩证的分析对待“贤”与“不贤”的态度与做法,点
明了人不断前进的方法。
研读第六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雍也》)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质:质朴、朴实 ②文:华美、文采 ③野:粗野、鄙俗 ④史:虚饰,浮夸 ⑤为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释义: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 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 那才是君子。

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论语》66则PDF版

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论语》66则PDF版

《论语》选读四年级上学期学而篇第一1.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2)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3),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3)愠:音yùn,恼怒,怨恨。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1),而好犯上者,鲜(2)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3),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1)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2)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3)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检查、察看。

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孔子《论语》10句经典名句,值得细品背诵!文案

孔子《论语》10句经典名句,值得细品背诵!文案

孔子《论语》10句经典名句,值得细品背诵!孔子一直被尊奉为圣人,是千百年来无数读书人膜拜的偶像。

孔子教授学生,既重视道德培养,也重视知识的学习,拥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

孔子自“三十而立”开始教导弟子,到73岁患病离世,教育生涯长达43年,其间教授弟子三千,其中贤者72人。

孔子收弟子“有教无类”,既有贵族子弟,也有穷苦人家的孩子。

通过孔子“因材施教”的培养,很多出身贫贱的弟子也得到了成才机会,他们有的步入仕途开始做官,有的成为学问大家,有的则像孔子一样,成为悉心教书育人的老师。

《论语》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录整理形成《论语》一书,直到今天,这部典籍中的句子对我们的学习、为人处世仍然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多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的缺点,要及时反观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如果有的话就要及时改正。

孔子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虚心好学、自觉提高个人修养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倍受推崇。

孔子认为,古之圣人所讲的道,就存在于人们之间,贤人认识它博大的方面,普通人认识它微小的方面,所以任何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也总是随时随地向所有人学习,真正做到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只是一味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如果只是一味空想却不去扎实地学习,就会导致自己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所以学习必须要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学到真知。

推而广之,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表述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学而能用,结合实践去学习应用,才能掌握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学问。

除了论述学习的言论之外,《论语》中关于做事也有不少精辟言论: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1 子曰:“研究之后要经常复,这样不也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即使别人不认识你,你也不会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2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世是否忠诚,与朋友相处是否真诚,传授的东西是否真正研究了。

”3 子曰:“学生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重兄长,做事要谨慎可靠,广泛爱护人民,亲近仁德。

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就要用来研究文化知识。

”4 子曰:“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6 子曰:“只学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茫然无措;只思考而不研究,就会陷入危险。

”7 子曰:“由啊,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8 子曰:“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德,礼仪对他有什么用?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德,音乐对他有什么用?”9 子曰:“在里面有仁德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与仁德相处,怎么能够获得智慧呢?”11 子曰:“早上听到了道理,晚上就可以死而无憾了。

”12 子曰:“君子注重道义,小人注重利益。

”13 子曰:“看到有才德的人,要向他研究;看到没有才德的人,要反省自己。

”14 子曰:“君子说话要谨慎,但行动要积极。

”15 子曰:“德行不孤单,一定会有相邻的人也有德行。

”16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为文人?”子曰:“他聪明好学,不觉得问问题低贱,所以被称为文人。

”17 子曰:“品德胜过文化就是野蛮,文化胜过品德就是庸俗。

只有品德和文化都优美的人才是君子。

”18 子曰:“了解某件事情的人不如热爱它的人,热爱它的人不如享受它的人。

”19 子曰:“了解道理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了解道理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冷静;了解道理的人喜欢,有仁德的人长寿。

”20 子曰:“默默地思考并认真地研究,教育别人不会感到疲倦,这对我有什么不好的呢?”21 子曰:“志向要高远,以德为基础,依靠仁爱,追求艺术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
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篇》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
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
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
32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
3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
3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卫灵公篇》
39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