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试讲课题

合集下载

安徽教师面试试讲课题

安徽教师面试试讲课题

安徽教师面试试讲课题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考官,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进行安徽教师面试试讲,我试讲的课题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背景。

这四大发明指的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

它们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分别介绍这四项发明。

首先是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辨别方向的重要工具。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天象和地形来确定方向,但这种方法在复杂地形中并不可靠。

指南针的出现,使得航海和探险变得更加安全和准确。

其次是火药。

火药的发明,最初是用于医药和宗教仪式中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火药在军事上的巨大潜力,从而推动了战争方式的变革。

第三是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保存。

在此之前,人们使用竹简、丝绸等材料记录文字,这些材料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不易保存。

造纸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制作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

最后是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是信息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

它使得书籍的复制变得更加快速和准确,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和知识的普及。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物展示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四大发明的重要性和影响。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创新精神,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小学语文课文及题目(真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小学语文课文及题目(真题)

小学语文:1.北大荒的秋天(指导学生朗读,注意生字词)2.哪里的房子最漂亮?(写生字,指导朗读)3、《我是什么》一年级要求:学习两个汉字,朗读课文,让学生知道,云,雨,冰雹和学都是由水变成的。

4、《村居》二年级要求: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教学过程要有提问环节。

试讲时要体现师生互动。

5、《爬天都峰》(三年级)要求:复习生字;带学生理解对话部分的情感;适当板书。

6、《小镇的早晨》(三年级)要求:体会作者赞美感情和感受语言之美。

7、《西湖》(三年级)要求:试讲10分钟左右。

让学生理解“镶嵌”、“心旷神怡”等词语。

适当板书。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指导学习。

8、《石榴》(苏教三年级)要求:第三段,指导学生学习石榴的成熟过程和特点;.指导学生仿照第三段写一种水果;适当板书。

9、《小露珠》(苏教三年级)10、《第八次》(苏教三年级)11、《金色的蒲公英》(三年级)12、《海底世界》(人教三年级)13、《我们的民族小学》(三年级)14、《金色的草地》(人教三年级)要求:理解文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5、《拉萨的天空》(苏教版三年级)16、《长城》(四年级)要求:引导学生知悉长城的特点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鸟的天堂》(人教版四年级)1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版四年级)19、《去年的树》(人教版四年级)要求:试讲时间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童话的语言特色;训练学生给鸟儿写几句话;写出有关教学板书。

20、《蟋蟀的住宅》(人教版四年级)要求:教学生会认会写生字。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如何建造住宅。

21、《观潮》(人教版四年级)要求: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和“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22、《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23、《爬山虎的脚》(四年级)要求:重点讲爬山虎的叶子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24、《触摸春天》(四年级)要求: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互动;体会盲童的内心世界,感受春天的美好。

《散步》试讲教案【精选5篇】

《散步》试讲教案【精选5篇】

《散步》试讲教案【精选5篇】语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产生诗、词、曲、赋、故事等文学作品的根本基础。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散步》试讲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散步》试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认识11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数”这个多音字。

2、熟读课文,了解春风带给大自然的变化,了解春天的特点,抒发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识记11个要求会认的字。

指导学生对要求会写的8个字形书写。

其中“步”字容易多点,指导时要特殊强调;“带”字上面共有三竖,学生易错。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2、今天我们就要和春风一起,去看看春天的美景。

请学生一起读课题。

3、走吧,我们出发。

二、播放课件:春天的美景。

请同学说说刚刚看到的春天什么样?春天有哪些特点?三、学生练习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拼读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弄清每一个生字在文中的位置,并结合文章内容弄清每个生字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

特殊指导“步、带、梢”。

五、指导学生弄清“数”的两个读音及其区分方法。

六、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上学片。

2、读词语卡片:外套、淡水、脱口而出、皮带、兰花、散步、格格不入、心中有数。

七、再次练读课文,争取做到流利地朗读下来。

八、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熟练、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出示词卡,学生认读。

2、和春风一起散步,你们都看到什么了?二、朗读课文,并逐段来学习。

1、春风来了,你怎么知道的?他在对我们说什么?2、那我们就和春风一起去散步吧。

不过可别忘了,要一边走一边看。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哪些事物在发生着变化?(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整理板书)板书春风呼唤我脱掉(棉衣、棉帽、手套)小草变绿二月兰浅紫色白杨树睁着眼喜鹊筑巢孩子放风筝风筝飞向蓝天三、结合板书,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抓准春天的特点,感受奏的美。

复习课试讲教案

复习课试讲教案

复习课试讲教案导语:复习课是巩固学生已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复习课,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确认学生已学内容,强化记忆。

2. 解答学生对知识点的疑问,提高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1. 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

2. 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教师如何巧妙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提高理解能力。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简要介绍。

2. 复习(15分钟)教师设计一系列复习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点。

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回答、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巩固记忆。

3. 解答疑问(15分钟)教师提前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这一环节进行解答。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思考、讨论,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4. 拓展思维(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5.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同时,提醒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巩固和反思。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复习成绩以及对难点知识的理解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复习课试讲教案是一份帮助教师组织复习课的重要教学工具。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已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考一轮复习公开课 - 试讲学案

高考一轮复习公开课 - 试讲学案

高考一轮复习————向量数量积学案C 级考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一、近五年江苏高考向量考点: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以下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①遇模平方——利用公式22a a =,将模的运算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②方程思想——利用向量垂直和平行的条件构造方程,是求参数常用的方法; ③建系——一些特殊的平面图形通过建系简化运算,明晰思路。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向量的数量积难点:向量问题的两种处理方式:纯向量式和坐标式的灵活运用和相互补充。

四、重点知识点回顾:1、a b ⋅= ([]0,θπ∈)(注:0a =) 2、若1122(,),(,),a x y b x y a b === 则 。

3、设(,)a x y =,则a == 。

4、设非零向量1122(,),(,),a x y b x y == a b 与的夹角为θ,则有cos θ= ,5、设非零向量1122(,),(,),a x y b x y == 则a b ⊥⇔ 。

五、基础训练:1、若向量,a b 满足2,3a b == ,且a b 与的夹角为23π,则a b ⋅= ,a b += .2、若2,3,3a b a b ===-,则a b 与的夹角θ= 。

3、已知向量(1,2),(3,),OA OB m OA AB =-=⊥ 且,则m 的值为 。

4、若→→21,e e 是夹角为3π的单位向量,且12122,32,a e e b e e →→→→→→=+=-+ 则a b →→= 。

5、已知等边△ABC 边长为2,则AB →·BC →=六、典例选讲:例1、(导航)已知,a b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向量,其中a =(1.2),若b = ,且 22a b a b +- 与垂直,求a b 与的夹角θ。

【直击高考】(2011江苏)已知→→21,e e 是夹角为π32的两个单位向量,,,22121→→→→→→+=-=e e k b e e a 若0a b →→= ,则k 的值为 。

初中化学试讲经典题目教案

初中化学试讲经典题目教案

初中化学试讲经典题目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中
课题: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了解酸、碱的性质及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3.能够正确运用化学式和平衡方程式描述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重点:
1.酸碱的性质及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2.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方程式。

教学难点:
1.正确运用化学式描述酸碱中和反应;
2.正确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原理。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PH试纸等;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子白板、实验仪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实验展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酸碱中和反应,并向学生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内容
1.学生学习酸碱的性质及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2.学生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方程式。

三、课堂实践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并由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并运用化学式描述酸碱中和反应。

四、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回顾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并督促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并能够正确运用化学式描述酸碱中和反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

桥的备用试讲科目

桥的备用试讲科目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桥》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质疑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2、一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二、以“桥”为切入口,一读文本,初步积淀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拨: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3、二读课题。

说到这里,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师:同学们,你读过课文吗?读了几遍?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老师相信,这堂课你们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里的老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交流。

三、出示词语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拥戴清瘦沙哑揪出1、这是课文上的词语,谁来读?你发现了什么?2、请在第一排前每个词前加上“洪水”两字读一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洪水?四、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特殊的黎明时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1到6段,划出描写山洪的语句,想一想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三、走进“山洪”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初中物理试讲面试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面试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特点》试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面镜成像?2. 新课讲解:(1)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平面镜成像是指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像。

(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并理解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如穿衣镜、哈哈镜等,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4.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四、教学反思:在试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讲解要清晰,语言要简练,让学生易于理解。

2. 注重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课堂练习要适量,难度要适中,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4.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课堂充满活力。

5. 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试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感受物理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初中“压强与浮力”一章复习课。(苏科版)
– 目的:帮助讲习题)
• 4、初中“物态变化”一章复习课。 (苏科版)
– 目的: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 方法:通过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结构。 – (不讲习题)
复习课试讲课题
要求: 1、本周五下午,时间10分钟 2、4个课题任选之一
复习课试讲课题
• 1、“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 比较复习课。 (人 教版)
– 目的:通过比较加深对两者的了解。 – 方法:通过习题比较。
• 2、高中“磁场”单元复习课(教科版)
– 目的: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本章所有运动学公式。 – 方法:通过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结构。(不讲习题) – (不讲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