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小学语文第5页-教师.doc

上半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小学语文第5页-教师.doc
上半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小学语文第5页-教师.doc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小学语文

第5页-教师资格考试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如期举行,在考后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真题”,供广大考生学习使用。祝大家面试顺利!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古对今》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辽宁省大连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

1.题目:《古对今》

2.内容:

古(gǔ)对(duì)今(jīn),

圆(yuán)对(duì)方(fāng)。

严(yán)寒(hán)对(duì)酷(kù)暑(shǔ),

春(chūn)暖(nuǎn)对(duì)秋(qiū)凉(liáng)。晨(chén)对(duì)暮(mù),

雪(xuě)对(duì)霜(shuāng)。

秋(qiū)风(fēng)对(duì)细(xì)雨(yǔ),

朝(zhāo)霞(xiá)对(duì)夕(xī)阳(yáng)。

桃(táo)对(duì)李(lǐ),

柳(liǔ)对(duì)杨(yáng)。

莺(yīng)歌(gē)对(duì)燕(yàn)舞(wǔ),鸟(niǎo)语(yǔ)对(duì)花(huā)香(xiāng)。

3.基本要求:

(1)举例讲解本课生字,联系实际并借助图片理解字词;

(2)10分钟完成试讲;

(3)配合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请你分析一下本篇课文。

2.请说一下,怎样讲课才更能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

1.我们已经学过一首《对韵歌》了,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对韵歌,题目是《古对今》。(板书:古对今)读好课题。

2.解题,古指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今指的是现在,古和今是一对反义词。

(二)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1.用PPT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示“晨、暮、朝霞、夕阳”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反复朗读,读出节奏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对子歌。

要求:

(1)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用“——”划出新词。

2.自读检查。

指名轮读,一人一个小节。同桌对读,正音。

3.听老师读,注意哪里停顿。

模仿老师读出节奏。

4.集体拍手读,同桌对拍读。

(四)熟读成诵,理解大意

1.认读词语、生字卡片。读词卡时,师相机引导理解。

2.播放古对今图像资料,一同欣赏。联系实际理解。

(1)“寒”就是“冷”,“严寒”就是非常冷。“暑”是热,那么,“酷暑”呢?

【明确】非常热。

(2)“和风”和“细雨”相对,你觉得那是怎样的风呢?

【明确】温柔的风、温和的风。因为“温和的风”与“绵绵细雨”搭配更为融洽。

(3)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朝霞?你喜欢吗?“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明确】早上天亮之后看到的是朝阳,下午天黑之前看到的是夕阳。

那晚上的彩霞我们可以叫什么?“晚霞”可以对什么呢?

【明确】晚霞对朝霞。

(4)从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吗?

【明确】大自然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五)多法巩固,练习生字

1.摘星星游戏。出示会写生字词,拼音与汉字连接起来。

2.组词练习,给你喜欢的生字找小伙伴,看看可以组成哪些词。

师巡视指导,全班展评,鼓励为主。

(六)小结作业

1.小结:朗读课文,收束全文。

2.课后实践:找找对子歌,并请家长指导读正确。【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圆——方

严寒——酷暑

和风——细雨

朝霞——晚霞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分析一下本篇课文。

【参考答案】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说一下,怎样讲课才更能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

【参考答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