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美国白蛾又称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该虫原产于北美洲,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后迅速扩散蔓延,严重暴发成灾。

一、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1、成虫雄成虫:体长9-12mm,触角双栉齿状,多数前翅有黑褐色斑点。

雌成虫:体长9-12mm,触角锯齿状,前翅多数纯白色。

2、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卵块紧密排列,有密毛粘连,卵绿色,孵化前变褐色。

3、幼虫老熟幼虫头黑色有光泽,体长28-35mm,体色黄绿至灰黑色,背毛疣黑色,生有白色长毛。

背部有一条灰褐色纵带。

4、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下颚须长达前翅2/3处,前翅延伸到第四腹节的3/4处。

臀棘8-17根,跟棘前端喇叭口状。

二、美国白蛾生活史规律美国白蛾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砖石瓦砾、枯枝落叶、房檐、窗台下、墙体砖缝、土壤裂缝、柴(草)堆、树洞等处越冬。

翌年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零星羽化,5月初达到羽化高峰,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5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出现,5月中旬第一代为网幕高峰期,6月中旬第一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6月下旬为下树化蛹高峰期,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成虫羽化2天后即可产卵,6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零星出现,7月上中旬为第二代网幕高峰期,7月下旬第二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羽化,8月下旬羽化达到高峰,8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现,9月上、中旬为第三代网幕高峰期,9月底越冬代老熟幼虫开始陆续下地寻找隐蔽场所化蛹越冬,最晚11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化蛹越冬,部分发育晚的幼虫不能完成发育。

第一代发育较整齐,第二代和第三代虫态重叠现象严重。

三、各虫态特性1、成虫羽化多在15-19时,静止时间长,交尾时间多达8-36小时,交尾结束后不久就会产卵,产卵时间较长。

飞翔能力较差,一般在200—300米范围内。

属弱趋光种类,尤其雌蛾对光线不敏感,雄成虫对光线(尤其是紫外光线)稍强些。

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

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

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第一:要加强监控,及时掌握虫情。

对一旦传入的美国白蛾,应按检疫条例及时予以清除。

要掌握新疫区虫害发生的面积、种群密度、分布状况及害虫喜食树种等,并准确掌握美国白蛾发生的始、盛、末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二:人工剪除网幕消灭幼虫。

由于气候、天敌等的作用,越冬蛹一般死亡率很高,因而第1代虫源基数小,又发生在雨季之前,此时是处理网幕中幼虫的最佳时机。

要在幼虫3至4龄之前剪除网幕,因为此时幼虫群集网内尚未分散。

把剪下的幼虫集中烧毁。

第三:在末龄幼虫化蛹时。

可在树主干距地面1米处扎草捆,诱集幼虫在草捆内化蛹,再把草捆取下集中烧毁。

第四:药剂防治。

5月下旬是第1代幼虫孵化期,初孵幼虫集中在网幕内,所以这一时期用药效果最好。

农药一般选择触杀和胃毒剂,幼虫对一般的杀虫剂都较敏感。

对1至3龄幼虫用灭幼脲3号1000至1500倍液喷洒,10天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且灭幼脲喷药3小时后遇雨仍不减药效。

用80%敌敌畏乳剂800至1000倍、农地乐2000倍液喷洒,效果都很好。

对3至4龄幼虫用敌敌畏加灭有脲3号效果更好。

喷药时注意必须把网打破,四周喷药,喷药要均匀,重点是树木向阳和树枝顶端部位,这些常是美国白蛾聚集的地方。

如果第1代幼虫未防治好,第2代幼虫就可能大面积发生,所以应更加重视。

第2代幼虫大致在7月下旬开始孵化,必须抓准时机全面防治。

第3代幼虫发生在9月初,这时药量可适当加大,而且考虑换药,以防美国白蛾产生抗药性。

第3代幼虫发生期天气虽已转冷,也应重视,一旦放松,很容易成灾,并且可转移到农田、路边,给明年的防治带来困难。

第五:冬季防治。

美国白蛾在建筑物缝隙、屋檐下面、树干皮下及树洞内、砖块杂物下面等处越冬,冬季可在这些地方人工挖蛹、摘蛹。

第六:生物防治。

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主要天敌,它寄生于美国白蛾的蛹中,使其不能羽化。

每年应定期在美国白蛾危害区释放一定数量的周氏啮小蜂。

保持天敌数量是防治美国白蛾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美 国 白 蛾 的 发 生 规 律 与 防 治 技 术
20 0 9年秋 季 ,美 国 白蛾在 河 北保 定 易县 大规 模 发生 ,给全 县农 业 生产和 人 民生活 造成 了巨大影 响 。虫情 发 生后 ,各级 领 导极 为重视 ,组 织全 县群 众 积极行 动起 来 ,打 了一场 美 国 白蛾 歼灭 战 。
桃 树 、榆 叶梅 、杨 树 、柳树 等 阔叶树 种 。对 园林树 木 、经 济林树 木 、行道 树 、农 田防护 林 网造成 的 危 害 极 为严 重 。美 国 白蛾 在 易县 及 周 边 区县 危 害 最 多 、最 严重 的就 是杨树 、柳 树 、臭椿 和 桑树 等几 个 树种。
3 特征特 性
包 装等进 行传 播 。 32 生物 学特 征 .
以耐 受 1 5d的饥 饿 ,这对 幼 虫 随运 输 工 具 的 传 播
扩 散非常 有利 。 333 危 害特 点 。幼 虫蚕食 叶 片 ,只剩 下叶脉 ,把 -_
1 树 上 叶片吃 光后 ,再转 移 到另 … 棵 树上 结 新 网 棵 继 续为 害 。被 吃 光叶 子 的树 木 光和 作用 减弱 ,生 长
1 发生情 况
3 . 卵 。 呈球 形 ,直 径 05mm,初 产 卵 为 浅黄 .2 2 . 绿色 或浅 绿色 ,后 变灰 褐色 ,有较 强 的光 泽 。卵单 层排 列成 块状 ,覆盖 白色鳞 毛 。 3 . 幼 虫 。体色 变化 很大 ,根据 头 部颜 色可 分 为 .3 2
瞠 目,导致 捕 杀和 防御 工 作措 手 不 及 , 防不 胜 防 。 不 到 2 月 的时 间,县 域桥 头 乡、高 陌 乡 、凌 云册 个 乡、易 州镇 、高村 乡 东部 、裴 山镇 、塘湖 镇等 几个
乡镇 的美 国 白蛾 “ 忽如 一 夜春 风 来 ” ,千 树 万 树有

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群体缀叶一片。随着幼虫生长越来越多的叶被包进网幕内, 幼虫在网幕内群居的时间约占整个幼虫期的 60% 。幼虫有 6 ~ 7 个龄,进入 5 龄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1、2 龄幼虫 只在叶背面咬食叶肉,被害叶呈“天窗”状,3 龄幼虫可将叶片 食成小孔,4、5 龄幼虫开始从叶缘啮食,造成边缘缺刻,6 ~ 7 龄 幼虫往往将整片叶子甚至连同主脉一并吃光,仅留叶柄。
农技服务,2012,29(1) :57,68
责任编辑 胡先祥 责任校对 胡先祥
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何军
( 安徽省石台县林业局七都林业站,安徽石台 245108)
摘要 总结了美国白蛾的寄主、主要鉴定特征、生活习性、传播途径、普查与疫情监控方法及疫情除治措施。 关键词 美国白蛾; 发生;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3.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8421(2012)01 - 57 - 01
美国白蛾 Hlyphantria cunea( Drury) 又名美国灯蛾、秋幕 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 害虫。主要为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 重。对园林树 木、经 济 林、农 田 防 护 林 等 造 成 严 重 的 危 害。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是世界性 检疫害虫,其食性杂、繁殖快,对阔叶树、农作物、花卉等植物 危害极大,是农林果业生产、城市绿化的一大害虫。近年来, 美国白蛾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迅猛,毗邻安徽省的山东省、河 南省均已发生美国白蛾为害,最近发生点距安徽省不足 80 km,该省面临美国白蛾侵入的形势十分严峻。为做好美国白 蛾防控工作,做到及早、及时发现,有效防控,笔者结合工作 实际,将美国白蛾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总结。 1 寄主
美国白蛾属典型的多食性害虫。据报道可为害 200 多 种林木、果树、农 作 物 和 野 生 植 物,其 中 主 要 为 害 多 种 阔 叶 树。最嗜食的植物有桑、白蜡槭( 糖槭) ,其次为胡桃、苹果、 梧桐、李、樱桃、柿、榆和柳等。 2 主要鉴定特征 2. 1 成虫 雄虫翅展 23 ~ 35 mm,雌虫 33 ~ 45 mm。头部密 被白色长毛。雄虫触角双栉齿状,雌虫锯齿状。复眼大而突 出,黑色,有 单 眼。上 唇 须 小,喙 短 而 弱。翅 的 底 色 为 纯 白 色,雄虫前翅由无斑到有多数的暗褐色斑,雌虫翅无斑或斑 点较少。在一年发生 2 代的地区,春季由越冬蛹羽化出的成 虫翅斑较多,夏季羽化的成虫翅斑较退化。前翅 R1 脉由中 室单独发出,R2 ~ R5 共柄; M1 由中室前角发出,M2、M3 由 中室后角上方发出,Cu1 由中室后角发出。后翅 Sc + R1 由 中室前缘中部发出,Rs 和 M1 由中室前角发出,M2、M3 有 1 短的共柄,由中室后角上方发出,Cu1 由中室后角发出。前 足基节及腿节端部桔黄色,胫节及跗节大部黑色,胫节有 2 个端刺,一个长而弯曲,另一个短而直。后足胫节仅有 1 对 端距,缺中距。雄性外生殖器的钩形突向腹方弯曲呈钩状, 基部颇宽。抱握瓣对称,有一发达的中央突。阳茎稍弯,顶 端着生微刺突,基环呈梯形板状,基腹弧近“U”形。卵 球形, 直径 0. 4 ~ 0. 5 mm。初产时淡绿或黄绿色。据扫描电镜观 察,卵壳表面有许多椭圆形和圆形隆起,其周围环绕着脊,脊 上有许多气孔。精孔为五角形,其周围的瓣有 7 个,副瓣有 14 个。 2. 2 幼虫 初孵幼虫体长约 1 mm。老熟幼虫体长达 22 ~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美国白蛾(Gypsy Moth)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对于北美洲的森林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它们主要以树木的叶子和针叶为食,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影响。

了解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减少其危害至关重要。

1.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美国白蛾通常在夏季进行繁殖,雌蛾在树木上产卵。

一只雌蛾可以产下几百个卵,这些卵很快孵化成幼蛾,它们会在同一树木上聚集并以树叶为食。

幼蛾会逐渐变大,经过几次蜕皮后成为成虫。

成虫会展翅飞翔,寻找新的树木进行繁殖。

这种迁徙的行为是美国白蛾大规模传播的重要原因。

2.防治方法:(a)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是控制美国白蛾数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瓢虫、寄生昆虫等天敌可以捕食幼蛾,从而减少它们的数量。

此外,使用一种名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土壤细菌来喷洒感染美国白蛾幼虫的叶面,也可以起到杀虫的效果。

(b)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常见手段之一、农民和园艺师可以使用杀虫剂喷洒在树木上以杀灭成虫和幼虫。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农药,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c)机械防治:在美国白蛾的孵化季节,可以在树木周围设立细长的带有粘胶纸的帘子,以捕捉飞行的成虫。

此外,也可以在树干上缠绕塑料薄膜,防止幼虫爬行到其他树木上。

(d)生态防治:增加树木的抵抗力可以减轻美国白蛾的危害。

保持树木的健康,及早修剪受害部位,并定期施肥以提高树木的养分状况。

此外,种植对美国白蛾抵抗力较强的树种也可以降低其危害程度。

3.预防措施:(a)减少森林间距:美国白蛾可通过飞行快速传播,如果森林之间的距离过近,很容易从一片森林传播到其他地区。

因此,适当增加森林之间的间距可以减少其传播速度。

(b)监测和预警:定期监测各个区域美国白蛾的种群密度以及卵的产卵量,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的来说,针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应综合采取多种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机械防治和生态防治,并结合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轻其对森林和农作物的危害。

美国白蛾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02
美国白蛾形态特征与识别

美国白蛾的卵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有浅黄色、灰白色、浅红色等不同颜色。直径约为0.5-0.6mm,初期为浅黄色,孵化前变为灰褐色。

美国白蛾的蛹呈椭圆形,长约为2-3mm,宽约为1-1.5mm,初期为浅黄色,后变为黄褐色。
成虫
美国白蛾的成虫翅膀展开约为30-50mm,前翅近前缘处略弧状,后缘呈波状,翅脉灰褐色。
生物防治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但其效果受到环境因素和天敌种类的限制,因此需要结合其他防治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从实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人工调查
定期对美国白蛾发生地进行巡查,观察其发生情况并记录。
生物指示
利用美国白蛾的天敌如蜘蛛、瓢虫等生物的捕食量和活动状态进行监测。
美国白蛾监测技术
收集美国白蛾历年发生数据,包括发生地、发生量、发生时间等。
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
信息发布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预测预报模型。
将预测预报结果及时向社会发布,提醒人们采取防治措施。
03
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监测技术
美国白蛾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每年可发生多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美国白蛾发生规律
生命周期
美国白蛾在春季和夏季繁殖迅速,秋季和冬季生长缓慢。
发生时间
美国白蛾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在湿度较大、光照充足的地方容易发生。
发生环境
灯诱监测
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等诱虫工具诱集美国白蛾成虫,并对其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
由于防治管理不到位,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疫情仍然存在扩散的风险。
防治管理不到位
美国白蛾防治中存在问题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有害昆虫,它在美国各地都有发生,给作物及园林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美国白蛾主要在夏季及秋季发生,主要它的幼虫会在夏季接近于表土的地方,利用恶劣环境进行它们的生长及繁殖,所以美国白蛾在这个季节比较活跃。

同时,美国白蛾也有一定的发生规律,比如说它的发生高峰期和下降期都会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吸引了很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二、美国白蛾的特性美国白蛾属于飞蛾科的一种,成虫翅膀呈淡棕色,前翅有白色斑点。

初齿斜上方。

其幼虫体型较大,身体颜色较浅,喜欢在枝条、树干、树叶或地面上吃树皮和根部,对植物的生长能力的影响非常大,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整个作物的死亡。

三、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法,比如引入美洲
白蜂,它能够寄生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上,从而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2. 防治草酸盐有机肥配方中的低浓度氮,用于
增加植物的抗病性和生长力,从而降低美国白蛾的危害。

3.
露地覆盖选择防虫二氧化硅;幼虫和成虫飞行接触到此物后浅灰色粉尘会沾粘在它们的身上,干扰接受气味信息和视觉信息,使其很难找到它们的食物来源。

4. 监测与识别,美国白蛾的
危害与繁殖,还可以通过将一些特殊化学物质加入到诱捕器中,吸引美国白蛾飞向诱捕器,然后被粘住再进行防治。

总之,美国白蛾的危害相当的大,对于稻谷、水稻、玉米、蔬菜、果树等都会产生非常大的损失,通过对美国白蛾的研究及精准防治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美国白蛾的危害程度,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的作物及经济利益。

南京市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控措施浅析

南京市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控措施浅析

南京市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控措施浅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生物入侵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美国白蛾是一种外来昆虫,由于其生殖力强、食性广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容易对本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造成危害。

美国白蛾近年来在南京市出现的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对南京市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就其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浅析,以期为该地区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一、南京市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多食性昆虫,幼虫主要以树木叶片为食,成虫则以花粉为食。

其幼虫对槐树、橡树、榉树、松树等多种树木都有害,喜欢在树木叶片上进行大规模的啃食,造成树木叶片减少,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美国白蛾还能在树木上产卵,使得树木表面被覆盖一层层的卵粒,导致树木枝干变脆,影响树木的健康生长。

近年来,南京市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主要原因之一是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加快了美国白蛾的繁殖速度和繁殖周期。

其次是交通运输的便利,使得美国白蛾很容易通过货物或者交通工具传播到南京市。

南京市的生态环境丰富,为美国白蛾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殖条件。

由于以上原因,南京市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逐渐加重,已经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面对美国白蛾的威胁,南京市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和蔓延范围。

具体的防控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的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数量的一种方法。

对于美国白蛾来说,可以引入天敌昆虫或者天敌鸟类,如小蜂、捕食性鸟类等,来捕食美国白蛾幼虫和成虫,从而减少美国白蛾的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不需要使用农药,对环境友好,但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数量的一种方法。

对于美国白蛾来说,可以选择使用杀虫剂来喷洒在树木上,从而杀死美国白蛾的幼虫和成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 国 白蛾 在 武 功 地 区一 年 发 生 2代 , 数 有 少 不完 全 的 3代 。以蛹 在墙 角 、 缝 、 墙 地缝 、 土块 下 、
砖瓦堆、 树下 的枯 枝 落叶层 、 表土 内 吐丝结 茧化 地 蛹 越 冬 。来年 4月初 至 5月底 越冬 蛹羽 化成 虫 出 现 。4月 中旬至 6 上 旬为 卵期 , 月 4月下 旬到 7月 上旬 为幼 虫 期 , 6月 上 旬 到 7月 下 旬 为 蛹期 。越
2 2 卵 . .
目前 分 布 于 中 国北 京 、 宁 、 西 、 津 、 北 、 辽 陕 天 河 山 东等 省 市 。 1 8 9 4年 传 人 武 功 县 。美 国 自蛾 繁 殖
力极 强 , 扩散 迅速 , 性杂 , 害植 物涉及 林木 、 食 危 果
树 、 作 物 、 菜 、 草 等 2 0余 种 , 农 蔬 杂 0 主要 危 害 法
3 美 国 白蛾 综合 防 治技 术
美 中 自蛾 在我 县一 年发 生 2 —3代 , 因美 国 但 自蛾 世代 交替 且个 体发 生 不 整 齐 , 防治 造 成 一 对
定 困难 , 根据美 国白蛾 的生 活 习性 、 生 发展规 律 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生 活 习 性
2 1 成 虫 .
越 冬代 成虫 于 是 4月 初 出现 , 后延 续 6 , 前 0d
冬 。
低 而死 亡 , 幼虫 期 2 —3 。幼 虫 一 生 有 6至 7 3 0d 龄 , 龄 幼虫龄 期 5d左 右 , 居 网内 ; 1 群 3龄幼 虫 龄 期 4 ; 、 幼 虫期 为 5d左 右 , —5d 3 4龄 1至 4龄 幼
虫 生活 在 网幕 内群 居 生 活 ; 5龄 幼 虫 龄 期 5d 幼 ,
刻纹 , 孵化 前 变 灰 褐色 。一 个 卵块 卵 粒数 在 数 百
粒至 上千 粒不 等 , 不 规 则 块 状单 层 排列 在 叶背 呈 面, 上面覆 盖 白色 鳞 片 。同 一 个 卵 块孵 化 比较 整 齐, 在 1 多 d内孵化 完 , 度 过 高 时 卵块 孵 化 可 达 温
1 美 国 白蛾 生活 史
・ 3 ・ 2 8

西




21() O O 5
合 防治 美 国 白蛾 技术 。
3 1 人 工 防 治 .
成 虫多 集 中于 一 天 1 7点至 2 3点之 问 羽化 , 也 但
和特 点 , 取 人工 、 学 防治 、 机 防 治 等一 系 列 采 化 飞
有 少数 在 黎明前 后 4至 8时 羽化 。成虫 具有 一定
收 稿 日期 :0 00 - 1 2 1-42
综合 防治 措施 取得 了显 著 的效 果 , 总结 出一 套 综
3 —3 , 1代 为 2 —3 , 2 幼 虫 因气 温 5 9d 第 6 0d 第 代
冬 代成 虫 6月 上 旬 至 8月上 旬 出现 , 期 在 7月 盛 中下旬 , l 成 虫 8月 下 旬 至 9月 下旬 零 星 出 第 代 现 , 大 部 分 来 年 4月 份 出现 。各 代 幼 虫危 害 期 绝 分 别 为越 冬代 4月底 至 7月 初 , 期 5月 中旬 至 盛 6月 中旬 ; 1 幼虫 6月下 旬 至 9月 中旬 , 期 第 代 盛 在 8 份 。1代 幼 虫 于 8月 中旬 开 始 下 树 化 蛹 , 月 其 中大 部 分化蛹 越 冬 , 数 羽化 为成 虫 , 2代 幼 少 第 虫 9 初 出现 直 到 1 月 O月上 中旬 , 多数 因气 温下 降 而 冻死 亡 。在 高 温 年特 别 是 9至 1 O月 间气 温偏 高 年份 , 2代 幼 虫 危 害 甚 重 , 分 幼 虫 可 化 蛹 越 部
国际重 要 的 园林 检疫 害虫 。美 国 白蛾原 产 北 美地 区 , 分 布于 北美 、 洲和 亚洲 地 区的 1 现 欧 7个 国家 。
适 的寄主 栖息 , 日清 晨 天 亮 以前 雄 蛾离 开 树 冠 次 周 围飞翔 配偶 , 成虫 多 在凌晨 5时左 右开 始交 配 , 产卵 量 的多少 与交 尾 时间成 正 比。
直径 0 5 mm 左 右 , 圆球 形 。淡 绿 或 浅 黄 . 近 色 , 渐变 为银 灰 色 , 面布 有无 数有 规 则 的凹陷 后 表
桐、 树 、 桑 杨树 、 树 、 柳 国槐 、 榆树 、 叶李 、 贞 、 紫 女 樱
花 、 桃 、 、 榴 等 及 部 分农 作 物 , 旦 暴 发 成 樱 杏 石 一 灾 , 会 给林 业和 农业 生产 造 成重 大损 失 。 将
虫 开始 离开 网幕个 体 生活 ; 、 龄 幼 虫龄期 为 6 67 —
7d 进入暴 食期 , 熟幼 虫下 树化 蛹 。 , 老
2 4 蛹 .
体 长 8 1 — 5mm, 3 宽 —5mm, 暗红 褐色 。雄
蛹 瘦小 , 蛹 较 肥 大 , 雌 蛹外 包 有 黄 褐 色 薄丝 质 茧 , 茧上 的丝 混杂 着幼 虫 的体 毛共 同形成 网状物 。
2i() 0 0 5

西




・27・ 3
美 国 白蛾 的发 生 与综 合 防治 技 术
何 党 军
( 西 省 武 功 县 植 保 站 ,陕 西 武 功 陕 7 20 ) 1 2 0
美 国 白蛾 又 名秋幕 毛 虫 , 属鳞翅 目灯 蛾科 , 是
趋光 性 , 羽化 的成 虫 在黄 昏时低速 飞行 , 找合 新 寻
到 3d 卵期 越 冬 代 平 均 1 . ( — 1 ) , 1代 , 2 99 9d第 7 8 6 I )d 第 2代 为 1 . (一 1 , 2d左 右 。
2 3 幼 虫 .
老熟 幼虫 体 长 约 3 0mm, 部 黑 色 具 光 泽 , 头
体黄绿 色 或灰黑 色 , 体背 都有 黑 色毛 瘤 , 侧 毛瘤 体 多为橙 黄 色 , 瘤上 生有 白色 长 毛 。越 冬 代 幼 虫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