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手法复位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方法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方法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半卧位复位法:患者靠在一张床上,头部向一侧偏倚,手握住床边。
医生或其他合格的医疗人员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头部,在手的另一侧轻轻推动头颅,使头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0度至45度。
此时,耳石会掉入半规管的更宽的部分,恢复正常。
2. 全身移位法:患者坐在一张带护背的床上,头部稍微向下伸展。
医生或其他合格的医疗人员迅速将患者的头部向一侧转动,再迅速转向另一侧。
这个动作可以重复数次,直到耳石重新定位。
3. 自行复位法:当患者发现自己有耳石症的症状时,可以尝试自己进行复位。
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将头迅速向一侧转动,然后再迅速转向另一侧,以帮助耳石复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手法复位方法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此外,复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感,患者应保持稳定,避免摔倒或受伤。
如果尝试多次手法复位后仍未成功,或者未受过相关训练的人不应自行尝试耳石复位,应寻求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常见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课件

4. 头向健侧旋转45°,保持头位 不变。
手法复位步骤
5. 等待片刻,待眩晕停止后缓慢回到坐位。 水平半规管耳石症:采用Barbecue复位法,步骤如下
1. 患者平卧,头向健侧旋转45°。
手法复位步骤
01
02
03
04
2. 向患侧转头90°,保持头位 不变。
3. 等待片刻,待眩晕停止后 缓慢回到平卧位。
前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案例
诊断:前半规管耳石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内耳疾病, 其主要症状为眩晕、恶心、呕吐等。通过病史、体位
诱发实验和听力测试等方法进行诊断。
复位方法:采用Gufoni耳石复位法,具体步骤如下
1. 患者平卧,头向患侧转90度,保持该位置。
前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案例
2. 迅速坐起,头保持前倾30度,保持该位置。
保持平衡
传递信息
耳石在保持人体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进行各种运动时 ,如走路、跑步、跳跃等,保持身体 的稳定。
耳石还可以传递来自内耳的前庭刺激 信息,如头部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等, 这些信息被传递到大脑,帮助人们维 持平衡和协调。
参与身体姿势调整
耳石在人体姿势调整中也扮演着重要 角色。当人们从卧位或坐位变为站立 位时,耳石帮助身体维持平衡并调整 姿势。
普及宣传教育
加强关于类耳石症的普及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
知和预防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2. 迅速坐起,头保持前倾30度,保持该位置。 3. 保持头位不变,身体向健侧旋转90度,保持该位置。
4. 患者平卧,头向健侧转90度,保持该位置。
外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案例
5.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眩晕等症状消失。
图文详解:常见4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图⽂详解:常见4类「⽿⽯症」的⼿法复位图⽂详解:常见4类「⽿⽯症」的⼿法复位2020-09-18原创:医学界医⽣站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称⽿⽯症,是最常见的前庭性疾病,⼈群中有 10% ⼀⽣总有⼀次发作,⽽发作患者中,有接近 50% 患者会有复发。
笔者总结了最常见的⼏种 BPPV 诊断标准及⼿法复位,希望对⼤家的临床⼯作有所帮助。
BPPV 主要由于⽿⽯掉落进⼊半规管,随着头部运动,⽿⽯在重⼒作⽤下在半规管内移动,导致内淋巴不均匀流动,诱发受累半规管的前庭活动,继⽽出现位置性眩晕及眼震,即半规管内结⽯症。
另⼀少见病因为⽿⽯黏附或嵌⼊某⼀半规管的壶腹嵴顶,进⽽引起位置性眩晕,这种 BPPV 称为壶腹嵴顶结⽯症。
⼏种⽿⽯症的共同特点1、短暂的位置性眩晕后,会有较为持续的轻度头晕及不稳感;2、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位置性头晕,并⽆眩晕感;3、发作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眩晕感;4、需与体位性症状鉴别,后者仅出现于卧位或坐位起⽴时,其他位置性改变时不出现;5、症状不⽌出现于卧位,其他改变头位时也会出现,如前后点头或左右摇头时;患者会将位置性眩晕与后续的持续性头晕混为⼀谈,因此患者描述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数分钟或数⼩时;6、若位置性眼震在⼿法复位后迅速消失,更进⼀步证明该诊断;7、关于壶腹嵴顶结⽯与管内结⽯症在⼿法复位上有区别,前者不能⼿法复位,会加重症状。
后半规管BPPV1. 后半规管管内结⽯症(Cana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为最常见的⽿⽯症类型,常见于 80%-90% 患者。
单侧pc-BPPV 并不少见,右侧半规管较左侧更易受累,但外伤性单侧受累较⾃发性多见。
诊断标准:BPPV的诊断依赖于病史和体位诱发试验,后半规管常⽤的诱发试验称为Dix-Hallpike。
下图显⽰的是右侧后半规管BPPV的体位诱发⽅法。
在Dix-Hallpike中,如果阳性,在患侧会诱发出具有两个成份的眼震:上极扭转向地性眼震+上跳性眼震。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治疗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分为:Epley法、Semont法、Lempert法、Kim法和Brandt-Daroff习服练习。
手法复位治疗就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
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
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
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
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皮枕头。
一、Epley手法
患者由坐位迅速变为平卧位,头稍伸出床沿做半悬垂位,向患侧转头45°,使患耳向下,然后转头90°使健耳向下,保持这个头位回到坐位,头转向正中并含胸低头。
每个位置待眩晕消失再到下一位置。
耳石症-注意鉴别
1、耳石症由于多在头位变动的时候产生,而且现在伏案工作的人群增多,所以很多患者一拍颈椎片都有问题,就容易简单地把这种眩晕和颈椎病画上等号。
2、此病虽为耳鼻喉科疾病,但常首诊于神经科,易误诊为高血压。
耳石症患者即使能到耳鼻喉科就诊,也很容易被误诊为耳水不平衡。
耳石症患者的眩晕与耳水不平衡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
因为耳石症患者只是在头部倾向某一方向时感到眩晕,而且持续时间不过数十秒。
耳水不平衡的患者除了眩晕外,还会出现弱听、耳鸣等症状,看到物体时眩晕会更明显,而且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分钟甚至一天。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图解

⽿⽯症的⼿法复位图解⽿⽯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法复位治疗BPPV的定义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是⼀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是⼀种常见的前庭疾病。
2、只有与重⼒垂直线夹⾓有变化的头动,才能出现症状。
BPPV的发病机制半规管结⽯壶腹嵴结⽯临床表现后半规管型BPPV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潜伏期3-5S,持续时间不超过30S,眼震垂直旋转性(旋转向下或向上),有疲劳性。
2、诱发体位为起卧位。
3、 Dix-Hallpike试验阳性。
⽔平半规管型BPPV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潜伏期< 3 S,持续时间30-60S,眼震⽔平向地性(向下或向上),⽆疲劳性。
2、诱发体位为床上翻⾝、转头。
有明显的恶⼼、呕吐症状。
3、仰卧侧头试验阳性。
4、 Dix-Hallpike试验阴性。
混合性半规管型BPPV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潜伏期5-10S,持续时间5-30S,眼震⽅向为垂直向地 (或扭转)性,有疲劳性。
2、常由躺下、做起或平卧翻⾝诱发。
⼿法复位治疗1、Epley⼿法(针对后半规管⽿⽯症)①病⼈仰卧垂头患⽿向下45 °②将头转向另⼀侧45 °③再转动头及⾝体向另⼀侧直⾄脸朝下45 °④头及⾝体转向健侧,坐起⑤头向前,低头20°Epley⼿法注意事项每个步骤结束后应停留⾜够长的时间,⼀般应维持⾄眼震消失或旋转感消失后再保持1min。
重复此5种头位直⾄不再引起眼震为⽌。
⼤部分患者⼀次复位即可,部分患者需多次复位。
⼀周后,如仍出现眩晕及眼震,则应每周进⾏⼀次治疗。
2、Barbecue翻滚法(针对⽔平半规管⽿⽯症)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②⾝体向健侧翻转180°头转90 °⿐尖朝下③继续朝健侧⽅向,使侧卧于患侧④坐起Barbecue翻滚法注意事项上述四个步骤完成头部3个90°翻滚为⼀个治疗循环每⼀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3、Semont⼿法(针对壶腹嵴顶⽿⽯症)①患者在床缘坐直,治疗者⼿扶患者头部,头向健侧旋转45 °,让患者快速向患侧侧卧下②快速移动⾝体经坐位⾄对侧卧位,头向下旋转45°③让患者慢慢坐起,取直位.4、上半规管⽿⽯复位①病⼈仰卧垂头向下90 °②头与床呈30 °③坐起5、双侧受累或多管受累①双侧后半规管。
耳石症的复位方法

耳石症的复位方法
耳石症复位法:
1.让患者头向患侧侧转45°,仰卧后,头与床成30°悬于床头外。
2. 头转向健侧呈45°。
3. 保持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向健侧转135°,使脸朝下45°。
保持体位,扶患者做起,头转向正前方同时头前倾20°,头部直立,使耳石还纳入耳石囊。
在整个复位过程中部分患者会随体位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医生要告诉患者不要紧张。
这其中每体位保持1~2分钟至眩晕及眼震消失。
待眩晕症状消失,缓慢坐起,正视前方。
复位成功后一星期症状不会再出现,即为痊愈。
大多数耳石症患者经1~2次手法复位后能痊愈。
对于耳石症的患者如能在早期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Epley 法是一种特殊的复位方法,安全有效,简单经济,复发率低。
手法复位治疗后,建议患者在2小时内尽量保持直立头位,睡眠时建议高枕睡眠,抬高头部。
一星期症状不会再出现,即为痊愈。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诊断标准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 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仰卧转头法可立即或数秒内引出眼震,持续
时间<1 min,眼震多为水平眼震,眼震快相朝 向下位耳称为向地性眼震,朝向上位耳称为背 地性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注意: 自诊断试验至眼震出现的间隔时间依头位改变的快慢
诊断标准: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 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Dix-Hallpike 手法复位或仰卧转头试验可诱发多种半规管受累时出现
的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注意:
(1)这一诊断标准不适用于累及多个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 (2)最常见的组合为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的联合受累,这种类型
诊断标准:
A. 位置性眩晕且缺乏上述核心症状; B.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1. 短暂的位置性眩晕后,会有较为持续的轻度 头晕及不稳感,即使及时的手法复位成功后这 种头晕及不稳感仍然存在;
2. BPPV 患者以位置性眩晕为典型表现,但部 分患者可表现为位置性头晕,并无眩晕感;
3. 发作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眩晕感,即自觉周围 事物转动,不稳感及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 出汗及心动过速;
诊断标准: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
耳石症手法复位71190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诊断方法和比较猛的复位治疗1、后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让病人平卧,头后仰,头偏向右侧时出现眩晕可判断为右侧后半规管耳石症。
复位方法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蜷腿屈膝。
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双手扶在患者头部两侧,患者的双手抓紧操作者的左前臂。
以患者右臀部为轴点,迅速将患者翻转180度至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约5分钟。
2、上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平卧头后仰出现眩晕者可判断为上半规管耳石症。
上半规管耳石症的操作步骤:①患者平卧于平板床上,头部与一端床头平齐,两腿自然分开垂于治疗床两侧,注意床不要太宽。
②操作者站于患者左侧,右手扶在患者的枕部,左手扶于额部,以臀部为轴点,让患者快速坐起。
3、外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患者平卧,向左侧侧卧时出现眩晕症状时,则为左侧外半规管耳石症,右侧亦然。
以右外半规管耳石症为例,操作步骤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于一张宽床上。
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站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拉患者右手,迅速翻滚于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5分钟左右。
二、常见手法(一)Epley手法(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④坐起,头前倾20度。
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1.让患者头向患侧侧转45°,仰卧后,头与床成30°悬于床头外。
2.头转向健侧呈45°。
3.保持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向健侧转135°,使脸朝下45°。
保持体位,扶患者做起,头转向正前方同时头前倾20°,头部直立,使耳石还纳入耳石囊。
在整个复位过程中部分患者会随体位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医生要告诉患者不要紧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03.03
• • • • • • • • • •
benign英[bɪˈnaɪn] paroxysmal英[ˌpærək'sɪzməl] positional英[pəˈzɪʃənəl] vertigo[英]ˈvɜ:tɪgəʊ nausea英[ˈnɔ:ziə]恶心 vomit[英]ˈvɒmɪt呕吐 tinnitus英[ˈtɪnɪtəs]耳鸣 idiopathic英[ˌɪdɪə‘pæθɪk]特发的 ratio[英]ˈreɪʃiəʊ spinning英[ˈspɪnɪŋ]旋转
Case
• A 58-year-old woman seeks care from her primary physician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sudden vertigo and imbalance with nausea and vomiting, which began that morning when she got out of bed. The vertigo lasted less than a minute but recurred when she lay back down in bed, rolled over in bed, or got up again. She reports no tinnitus or hearing loss. How should this patient be evaluated and treated?
spinning sensations,induced by a change in hea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gravity
• Associated symptoms :nausea,
vomiting
Key Clinical points
•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is characterized by brief spinning sensations, which are typically induced by a change in hea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gravity. BPPV involving the posterior canal (the most common type) is diagnosed on the basis of nystagmus beating in an upward and torsional direction, with the top poles of the eyes beating toward the lower ear, as observed when the patient is lying on one side during the Dix–Hallpike maneuver. BPPV involving the horizontal canal is characterized by nystagmus that is either geotropic (beating toward the ground) or apogeotropic (beating toward the ceiling) when the head is turned to either side while the patient is in a supine position. Canalith-repositioning maneuvers (e.g., Epley’s and Semont’s maneuvers for the posterior canal) are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BPPV. •
• Prevalence :10.7 and 64.0 cases per 100,000
population , a lifetime prevalence of 2.4%
• • • • •
Peak onset :50 and 60 years old Female-to-male ratio :2:1 to 3:1 Cause:unknown Associations:osteopenia or osteoporosis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dislodged
•
•
Dix-hallpike Manuever
Epley’s maneuver
Semont’s Maneuver
otoconia from the macula of t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tricular otolith that enter the semicircular canals
•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60-90%
•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r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