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4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课件
合集下载
耳石症的诊治ppt课件

.
40
.
41
.
42
.
43
头晕的鉴别诊断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耳石症治疗
• 1.前庭抑制剂的应用,如脑益嗪、非那根等。 • 2.继发性耳石症应进行病因治疗。 • 3.体位疗法。 • 4.管石解脱法。 • 5.管石复位法。 • 6.Epley复位法:本法一般只需一次,简单效
.
35
耳石症检查
• 1.Dix-Hallpike变位试验 • 为前、后半规管耳石症的检查诊断方法 • 2.roll test 滚转试验 • 可诊断外侧半规管的耳石症。
.
36
.
37
.
38
.
39
耳石症诊断
• 诊断标准: • 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持
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 • 2.Dix-Hallpike试验阳性。
果佳。 • 7.CH-BPPV耳石复位法。 • 以上各种治疗有效率.不等,也存在一定的 67
.
68
.
69
.
70
Semont法操作步骤
• 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扶住患者头部: • 1. 端坐,头向健侧旋转 45°; • 2. 向患侧躺下; • 3. 坐起,令患者头部及身体从患侧向健侧
耳石症ppt课件

19
耳石复位治疗
Lempert翻滚复位法
(本复位方法适用于HC-BPPV)
– 患者从仰卧位向健侧连续翻转3个90º (见 图),头位转 换过程要求迅速,变位后每一头位保持不变,直至眩 晕消失后30s~60s。 – 全部复位过程反复进行多次,任意头位均无眩晕及眼 震出现,即可认为耳石颗粒自水平半规管内完全排出, 其后再重复上述复位程序1~2次。
耳石症的预防
• 有效的预防措施
1、如果长时间蹲着或坐着,不能马上就站起来,应该头稍微向下, 微弯着腰,缓慢地站起来,因为如果站起来太猛,可能会因为脑部氧 气供应不足,而产生眩晕。
2、要多吃补血的食物。例如动物的肝脏,猪肝、鹅肝等。可以在 家里多备些红枣,红枣具有很好的补血、造血功能,可以拿来当零食 吃,也可以拿来泡水当茶喝。
10ollmaneuver是确定是确定hcbppv最常用的检查最常用的检查取平卧位取平卧位头部及身体向左侧做头部及身体向左侧做90度度桶状滚动桶状滚动平卧位平卧位头部及身体向头部及身体向右侧做右侧做90度桶状滚动度桶状滚动平卧平卧ab岳池县人民医院岳池县人民医院yuechixianrenminyiyuanyuechixianrenminyiyuan耳石症的治疗有些患者经常会问是不是需要把这些小石头取出来呢
3、可以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运动,加强体质。例如仰卧起坐,可以很 好的锻炼腰骨,有利于全身血液的流通。 4、日常宜多吃清淡利湿之品,如冬瓜、玉米、小米、荷叶粥、萝卜、 豆类及豆制品、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橘子、柚子、 桃、豆油、茶、鲤鱼、海蜇等。
22
耳石症的预防
如果被确诊为耳石症,可以试用以下的康复操预防其反复 发作。 步骤: • 1、肩下垫枕,头向左45度角,后仰,保持至头晕消失后15 秒;
耳石症【康复科】 ppt课件

• 第1步: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 头,头转向患耳45°。
• 第2步: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 向下。
• 对于后半规管来说,这个位置也正是后半规管BPPV诱发 的位置,这个位置时引发的眩晕和眼震更为显著。耳石从 近壶腹的位置沉降到后半规管中部,内淋巴离壶腹流动, 产生同侧的眼震,伴随眩晕症状。至少保持这种位置达30 秒以上,或者直至眼震症状或眼震消失,这也意味着耳石 已经从原来的近壶腹部沉到了后半规管的中部,而沉降的 过程也是引发眼震以及眩晕的基础,反过来说,随着眼震 和眩晕的消失,我们也可以推知耳石已经被移动到了新的 位置,没有了前庭激惹的症状,也就意味着耳石已经稳定 在新的部位,而且,不再活动。因此,保持这个位置上需 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以便耳石充分沉降在半规管的中部, 为下一步向总脚的移动奠定基础。
• 其实,此时耳石已经进入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 耳石所处的空间突然增大,而且,面对着三个半 规管的五个脚,所以误进入半规管形成前庭结石 的可能性也最大,尤其是后半规管的前庭结石症 ,因为该管的壶腹最靠下面。
• 在执行Epley变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步骤 的头部所处的位置,特别是旋转的角度,这决定 着是否将患者的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 的位置,为下一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准 确的头位不仅保证了耳石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沉 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 BPPV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度。
预后
• BPPV的预后良好。每年约有10%~15%的复发率 ,对管石复位治疗的反应仍好。少数患者可以自 行缓解,原因可能是内迷路淋巴液中钙含量减少 ,使含钙的耳石逐渐融化。
• 第3步: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使耳 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30秒以上。
• 第2步: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 向下。
• 对于后半规管来说,这个位置也正是后半规管BPPV诱发 的位置,这个位置时引发的眩晕和眼震更为显著。耳石从 近壶腹的位置沉降到后半规管中部,内淋巴离壶腹流动, 产生同侧的眼震,伴随眩晕症状。至少保持这种位置达30 秒以上,或者直至眼震症状或眼震消失,这也意味着耳石 已经从原来的近壶腹部沉到了后半规管的中部,而沉降的 过程也是引发眼震以及眩晕的基础,反过来说,随着眼震 和眩晕的消失,我们也可以推知耳石已经被移动到了新的 位置,没有了前庭激惹的症状,也就意味着耳石已经稳定 在新的部位,而且,不再活动。因此,保持这个位置上需 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以便耳石充分沉降在半规管的中部, 为下一步向总脚的移动奠定基础。
• 其实,此时耳石已经进入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 耳石所处的空间突然增大,而且,面对着三个半 规管的五个脚,所以误进入半规管形成前庭结石 的可能性也最大,尤其是后半规管的前庭结石症 ,因为该管的壶腹最靠下面。
• 在执行Epley变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步骤 的头部所处的位置,特别是旋转的角度,这决定 着是否将患者的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 的位置,为下一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准 确的头位不仅保证了耳石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沉 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 BPPV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度。
预后
• BPPV的预后良好。每年约有10%~15%的复发率 ,对管石复位治疗的反应仍好。少数患者可以自 行缓解,原因可能是内迷路淋巴液中钙含量减少 ,使含钙的耳石逐渐融化。
• 第3步: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使耳 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30秒以上。
耳石症的诊治PPT精选文档

34
耳石症临床表现
• 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 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 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 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 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 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 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认识耳石症
安溪县第三医院 余琴棋
1
2
3
4
5
6
7
8
眩晕
• 眩晕(vertigo)是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 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9
10
11
12
13
14
15
维持人体平衡三系统
• 前庭系统。 在维持躯体平衡中起主导作用 • 本体感觉系统。 • 视觉系统。
16
17
18
71
Semont手法复位
72
73
74
上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
• 上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平卧 头后仰出现眩晕者可判断为上半规管耳石 症。上半规管耳石症的操作步骤:①患者 平卧于平板床上,头部与一端床头平齐, 两腿自然分开垂于治疗床两侧,注意床不 要太宽。②操作者站于患者左侧,右手扶 在患者的枕部,左手扶于额部,以臀部为 轴点,让患者快速坐起。
75
76
77
78
79
谢谢聆听!
80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81
32
33
耳石症病因
•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 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 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 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 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 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 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 脱落。
耳石症临床表现
• 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 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 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 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 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 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 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认识耳石症
安溪县第三医院 余琴棋
1
2
3
4
5
6
7
8
眩晕
• 眩晕(vertigo)是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 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9
10
11
12
13
14
15
维持人体平衡三系统
• 前庭系统。 在维持躯体平衡中起主导作用 • 本体感觉系统。 • 视觉系统。
16
17
18
71
Semont手法复位
72
73
74
上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
• 上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平卧 头后仰出现眩晕者可判断为上半规管耳石 症。上半规管耳石症的操作步骤:①患者 平卧于平板床上,头部与一端床头平齐, 两腿自然分开垂于治疗床两侧,注意床不 要太宽。②操作者站于患者左侧,右手扶 在患者的枕部,左手扶于额部,以臀部为 轴点,让患者快速坐起。
75
76
77
78
79
谢谢聆听!
80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81
32
33
耳石症病因
•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 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 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 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 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 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 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 脱落。
耳石症李氏手法复位PPT演示文稿

2020/8/8
14
水平半规管BPPV的快速手法复位方法
因水平半规管近似水平位,根 据 后 半 规 管 BPPV 的 快 速 手 法 复 位 法的原理,作者自创了让患者沿水 平位快速翻转的方法,效果不错。
2020/8/8
15
患者平卧,向左侧侧卧时出 现眩晕症状时,向右侧翻转,反 之,向右侧侧卧时出现眩晕症状 时,向左侧快速翻转。
2020/8/8
16
患者右侧卧位于一张宽床上,待眩晕过后,操作者站 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拉住患者右手。
2020/8/8
17
迅速拉患者翻转于左侧卧位
2020/8/8
18
复位前向患者讲明发病机制、 治疗原理、操作要点,使患者配 合治疗。即便如此,第一次操作 患者配合多不理想,可重复操作2 次。
2020/8/8
2020/8/8
4
后半规管近似冠状位,所以 将患者左右翻转,可将半规管内 的结石样颗粒沿半规管甩至椭圆 囊内。
2020/8/8
5
患者右侧卧位于平板床上,蜷腿屈膝
2020/8/8
6
操作者面对患者,站于大腿后方
2020/8/8
7
操作者双手扶在患者头部两侧,患者的双手抓紧操作者的左前臂
2020/8/8
管”BPPV),治疗时可不必判定左右
侧。
2020/8/8
11
因上半规管近似矢状位, 根据后半规管BPPV的快速手法 复位法的原理,作者自创了让患 者沿矢状位快速翻转的方法,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0/8/8
12
患者平卧于平板床上,两腿分开自然垂于治疗床两侧
2020/8/8
13
以臀部为轴点,辅助患者快速坐起并继续向前趴于治疗床上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不同而不同,快速头位改变患者间隔时间短,眼震也 更剧烈,熟练的手法复位一般间隔 1~2s。眼震强度 依赖于头位旋转角度,仰卧转头角度越大,则眼震越 剧烈; 手法复位过程中,向地性眼震与背地性眼震可互相转 化,相反,如果在反复手法复位后仍为持续性背地性 眼震,则提示患者可能为壶腹嵴顶结石症; 眼震持续时间可能超过 1 min,但不会>2 min。
诊断标准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 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仰卧转头法可立即或数秒内引出眼震,持续
时间<1 min,眼震多为水平眼震,眼震快相朝 向下位耳称为向地性眼震,朝向上位耳称为背 地性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注意: 自诊断试验至眼震出现的间隔时间依头位改变的快慢
诊断标准: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 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Dix-Hallpike 手法复位或仰卧转头试验可诱发多种半规管受累时出现
的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注意:
(1)这一诊断标准不适用于累及多个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 (2)最常见的组合为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的联合受累,这种类型
诊断标准:
A. 位置性眩晕且缺乏上述核心症状; B.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1. 短暂的位置性眩晕后,会有较为持续的轻度 头晕及不稳感,即使及时的手法复位成功后这 种头晕及不稳感仍然存在;
2. BPPV 患者以位置性眩晕为典型表现,但部 分患者可表现为位置性头晕,并无眩晕感;
3. 发作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眩晕感,即自觉周围 事物转动,不稳感及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 出汗及心动过速;
诊断标准: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
诊断标准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 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仰卧转头法可立即或数秒内引出眼震,持续
时间<1 min,眼震多为水平眼震,眼震快相朝 向下位耳称为向地性眼震,朝向上位耳称为背 地性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注意: 自诊断试验至眼震出现的间隔时间依头位改变的快慢
诊断标准: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 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Dix-Hallpike 手法复位或仰卧转头试验可诱发多种半规管受累时出现
的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注意:
(1)这一诊断标准不适用于累及多个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 (2)最常见的组合为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的联合受累,这种类型
诊断标准:
A. 位置性眩晕且缺乏上述核心症状; B.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1. 短暂的位置性眩晕后,会有较为持续的轻度 头晕及不稳感,即使及时的手法复位成功后这 种头晕及不稳感仍然存在;
2. BPPV 患者以位置性眩晕为典型表现,但部 分患者可表现为位置性头晕,并无眩晕感;
3. 发作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眩晕感,即自觉周围 事物转动,不稳感及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 出汗及心动过速;
诊断标准: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
耳石症的诊治PPT课件

认识耳石症
安溪县第三医院 余琴棋
完整版课件
1
完整版课件
2
完整版课件
3
完整版课件
4
完整版课件
5
完整版课件
6
完整版课件
7
完整版课件
8
眩晕
• 眩晕(vertigo)是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 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完整版课件
9
完整版课件
10
完整版课件
11
完整版课件
12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75
完整版课件
76
完整版课件
77
完整版课件
78
完整版课件
79Biblioteka 谢聆听!完整版课件8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6
完整版课件
27
完整版课件
28
耳石移位图解
完整版课件
29
完整版课件
30
完整版课件
31
耳石症概述
• 耳石症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
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
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
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
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
完整版课件
54
完整版课件
55
完整版课件
56
完整版课件
57
完整版课件
58
完整版课件
59
完整版课件
60
完整版课件
61
完整版课件
62
完整版课件
63
完整版课件
安溪县第三医院 余琴棋
完整版课件
1
完整版课件
2
完整版课件
3
完整版课件
4
完整版课件
5
完整版课件
6
完整版课件
7
完整版课件
8
眩晕
• 眩晕(vertigo)是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 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完整版课件
9
完整版课件
10
完整版课件
11
完整版课件
12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75
完整版课件
76
完整版课件
77
完整版课件
78
完整版课件
79Biblioteka 谢聆听!完整版课件8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6
完整版课件
27
完整版课件
28
耳石移位图解
完整版课件
29
完整版课件
30
完整版课件
31
耳石症概述
• 耳石症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
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
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
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
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
完整版课件
54
完整版课件
55
完整版课件
56
完整版课件
57
完整版课件
58
完整版课件
59
完整版课件
60
完整版课件
61
完整版课件
62
完整版课件
63
完整版课件
常见4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幻灯片课件

性改变时不出现; ➢ 症状不止出现于卧位,其他改变头位时也会出现,如前后点头或左
右摇头时; ➢ 患者会将位置性眩晕与后续的持续性头晕混为一谈,因此患者描述
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数分钟或数小时; ➢ 若位置性眼震在手法复位后迅速消失,更进一步证明该诊断; ➢ 关于壶腹嵴顶结石与管内结石症在手法复位上有区别,前者不能手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1
目录
1 后半规管BPPV 2 水平半规管BPPV 3 其他类型的BPPV 43 几种BPPV的共同点
2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后半规管BPPV : 90%-95% 水平(外)半规管BPPV : 5%-10% 上半规管BPPV: 1%
3
1、后半规管BPPV
1.1 后半规管管内结石症(Cana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
A. 反复发作,可由平躺或仰卧位水平翻身 诱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Epley 或 Semont 手法复位可引出眼 震,多为快相朝向下方的旋转性眼震合并 快相朝向前额的垂直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4
1.2 后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Cupu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cu)
11
2.3 仰卧转头法
让受检者仰卧,将受检者头部向一侧快速旋转 90°,当头转向一侧时出现水平眼震,眼震快相 朝向地面(向地性眼震)或朝向天花板(背地性 眼震)。
12
2.4 (1)Barbecue 翻滚法手法复位
13
2.4 (2)Gufoni 手法复位
14
3、其他类型的BPPV
3.1 可自发缓解的可能的 BPPV
右摇头时; ➢ 患者会将位置性眩晕与后续的持续性头晕混为一谈,因此患者描述
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数分钟或数小时; ➢ 若位置性眼震在手法复位后迅速消失,更进一步证明该诊断; ➢ 关于壶腹嵴顶结石与管内结石症在手法复位上有区别,前者不能手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1
目录
1 后半规管BPPV 2 水平半规管BPPV 3 其他类型的BPPV 43 几种BPPV的共同点
2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后半规管BPPV : 90%-95% 水平(外)半规管BPPV : 5%-10% 上半规管BPPV: 1%
3
1、后半规管BPPV
1.1 后半规管管内结石症(Cana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
A. 反复发作,可由平躺或仰卧位水平翻身 诱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Epley 或 Semont 手法复位可引出眼 震,多为快相朝向下方的旋转性眼震合并 快相朝向前额的垂直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4
1.2 后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Cupu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cu)
11
2.3 仰卧转头法
让受检者仰卧,将受检者头部向一侧快速旋转 90°,当头转向一侧时出现水平眼震,眼震快相 朝向地面(向地性眼震)或朝向天花板(背地性 眼震)。
12
2.4 (1)Barbecue 翻滚法手法复位
13
2.4 (2)Gufoni 手法复位
14
3、其他类型的BPPV
3.1 可自发缓解的可能的 BPP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仰卧转头法可引出眼震,持续时间<1 min, 多为水平眼震,快相朝向下位耳称为向地性眼震, 朝向上位耳称为背地性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10
2.2 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 (Cupulolithiasis of the horizontal canal hc-BPPV-cu)
鉴别:前庭性偏头痛
15
3、其他类型的BPPV
3.1 可自发缓解的可能的 BPPV
鉴别:前庭性偏头痛
临床症状:自发性眩晕+偏头痛
持续时间:数十秒至数天,一般经过休息或睡眠可好转; 可伴畏声、畏光、恶心、呕吐、烦躁、视物模糊,偏盲等; 偏头痛可发生在眩晕发作前、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 随年龄出现偏头痛形式的转变
12
2.4 (1)Barbecue 翻滚法手法复位
13
2.4 (2)Gufoni 手法复位
14
3、其他类型的BPPV
3.1 可自发缓解的可能的 BPPV
A. 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任何手法复位均不能引出明显的眼震即眩晕;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C.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5
1.3 Dix-Hallpike 试验
6
1.4 (1) Epley 手法复位
7
8
1.4 (2)Semont 手法复位
9
2、水平半规管BPPV
2.1 水平半规管管内结石症(Canalolithiasis of the horizontal canal hc-BPPV)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
科 方芳
1
目录
1 后半规管BPPV 2 水平半规管BPPV 3 其他类型的BPPV 43 几种BPPV的共同点
2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后半规管BPPV : 90%-95% 水平(外)半规管BPPV : 5%-10% 上半规管BPPV: 1%
3
1、后半规管BPPV
16
3.2 前半规管管内结 石症 (Canalolithiasis of the anterior canal (Lithiasis of multiple canals mc-BPPV)
•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 水平翻身诱发;
1.1 后半规管管内结石症
(Cana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A.ca反n复a发l 作p,c可-由BP平P躺V)或仰卧位水平翻身
诱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Epley 或 Semont 手法复位可引出眼 震,多为快相朝向下方的旋转性眼震合并 快相朝向前额的垂直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19
4、几种BPPV的共同特点
➢ 短暂的位置性眩晕后,会有较为持续的 轻度头晕及不稳感;
➢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位置性头晕,并无眩晕 感;
➢ 发作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眩晕感 ; ➢ 需与体位性症状鉴别,后者仅出现于卧位
或坐位起立时,其他位置性改变时不出现; ➢ 症状不止出现于卧位,其他改变头位时也20
• B. 持续时间<1 min; • C. Dix-Hallpike 手法复位或仰卧转头试验可诱发多种半规
管受累时出现的眼震; •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18
• 4. 可能的 BPPV(Possibl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 A. 位置性眩晕且缺乏上述核心症状; • B.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4
1.2 后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Cupu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cu)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 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 半 Dix-Hallpike 手法复位可立即或数秒内 引出眼震,持续时间>1 min,眼震多为旋转眼震, 快相向下,合并向上的垂直眼震;
A. 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 仰卧转头法可引出眼震,持续时间>1 min, 多为水平眼震, 快相朝向下位耳称为向地性眼震, 朝向上位耳称为背地性眼震。 C.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11
2.3 仰卧转头法
让受检者仰卧,将受检者头部向一侧快速旋转 90°,当头转向一侧时出现水平眼震,眼震快相 朝向地面(向地性眼震)或朝向天花板(背地性 眼震)。
10
2.2 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 (Cupulolithiasis of the horizontal canal hc-BPPV-cu)
鉴别:前庭性偏头痛
15
3、其他类型的BPPV
3.1 可自发缓解的可能的 BPPV
鉴别:前庭性偏头痛
临床症状:自发性眩晕+偏头痛
持续时间:数十秒至数天,一般经过休息或睡眠可好转; 可伴畏声、畏光、恶心、呕吐、烦躁、视物模糊,偏盲等; 偏头痛可发生在眩晕发作前、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 随年龄出现偏头痛形式的转变
12
2.4 (1)Barbecue 翻滚法手法复位
13
2.4 (2)Gufoni 手法复位
14
3、其他类型的BPPV
3.1 可自发缓解的可能的 BPPV
A. 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任何手法复位均不能引出明显的眼震即眩晕;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C.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5
1.3 Dix-Hallpike 试验
6
1.4 (1) Epley 手法复位
7
8
1.4 (2)Semont 手法复位
9
2、水平半规管BPPV
2.1 水平半规管管内结石症(Canalolithiasis of the horizontal canal hc-BPPV)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
科 方芳
1
目录
1 后半规管BPPV 2 水平半规管BPPV 3 其他类型的BPPV 43 几种BPPV的共同点
2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后半规管BPPV : 90%-95% 水平(外)半规管BPPV : 5%-10% 上半规管BPPV: 1%
3
1、后半规管BPPV
16
3.2 前半规管管内结 石症 (Canalolithiasis of the anterior canal (Lithiasis of multiple canals mc-BPPV)
•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 水平翻身诱发;
1.1 后半规管管内结石症
(Cana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A.ca反n复a发l 作p,c可-由BP平P躺V)或仰卧位水平翻身
诱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Epley 或 Semont 手法复位可引出眼 震,多为快相朝向下方的旋转性眼震合并 快相朝向前额的垂直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19
4、几种BPPV的共同特点
➢ 短暂的位置性眩晕后,会有较为持续的 轻度头晕及不稳感;
➢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位置性头晕,并无眩晕 感;
➢ 发作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眩晕感 ; ➢ 需与体位性症状鉴别,后者仅出现于卧位
或坐位起立时,其他位置性改变时不出现; ➢ 症状不止出现于卧位,其他改变头位时也20
• B. 持续时间<1 min; • C. Dix-Hallpike 手法复位或仰卧转头试验可诱发多种半规
管受累时出现的眼震; •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18
• 4. 可能的 BPPV(Possibl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 A. 位置性眩晕且缺乏上述核心症状; • B.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4
1.2 后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Cupu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cu)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 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 半 Dix-Hallpike 手法复位可立即或数秒内 引出眼震,持续时间>1 min,眼震多为旋转眼震, 快相向下,合并向上的垂直眼震;
A. 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 仰卧转头法可引出眼震,持续时间>1 min, 多为水平眼震, 快相朝向下位耳称为向地性眼震, 朝向上位耳称为背地性眼震。 C.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11
2.3 仰卧转头法
让受检者仰卧,将受检者头部向一侧快速旋转 90°,当头转向一侧时出现水平眼震,眼震快相 朝向地面(向地性眼震)或朝向天花板(背地性 眼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