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卫助理医师考试辅导:梅毒的分型与分期
梅毒PPT课件

目录
• 梅毒概述 • 梅毒诊断方法 • 梅毒治疗方法及原则 • 梅毒预防与控制措施 • 梅毒并发症及危害 • 总结与展望
01
梅毒概述
定义与病原学
定义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 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 播。
病原学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属 于密螺旋体属,对外界环境抵抗 力弱,对干燥、热、冷及一般消 毒剂敏感。
防治工作存在不足
尽管梅毒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存在诊断不及时、治疗不规范、 防控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未来梅毒防治策略探讨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公众的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对梅毒的认知度和防治意
识。
加强科研攻关
加大对梅毒防治科研的投入力度,深入研 究梅毒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药物
皮肤并发症
可引起皮疹、湿疣等,影响皮 肤美观及健康。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梅毒防治形势分析
梅毒发病率持续上升
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
全球范围内,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 势,尤其在某些地区和人群中,如青 少年、性活跃人群等。
公众对梅毒的认知度不足,很多人对 梅毒的危害和防治知识了解不够,导 致防控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可发生脑膜炎,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项 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水 肿、颅内压增高、昏迷等。
脊髓痨
麻痹性痴呆
表现为下肢闪电样疼痛、感觉异常、触觉 痛觉障碍等。
以神经麻痹、进行性痴呆及人格障碍为特 点。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1 2
梅毒性主动脉炎
可无症状,部分患者有胸骨后不适或钝痛。
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重点宣传,如性工作者、吸毒人群等,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 力。
梅毒

梅毒的治疗原则
• 6、对晚期梅毒病人,在驱梅治疗开始前需进行预备 治疗(自治疗前一日开始口服泼尼松,5㎎,4次/天 ,连用3天),以免出现下列反应 • 治疗后休克,又称赫氏反应,在治疗后24小时内发生 ,表现为原有损害加重,伴畏寒、发热等,重可危及 生命。主要因大量被杀灭的螺旋体释出较多异性蛋白 或毒素有关 • 治疗矛盾,指病人经驱梅治疗后,内脏器官损害迅速 好转,继而疤痕形成,而脏器代偿功能不能适应,出 现症状加重表现,甚至发热、黄疸、肝脾肿大等,可 危及生命
•
•
• • • •
三期梅毒
• 1/3的未经治疗的显性TP感染发生三期梅毒。其中,15%为良性晚期梅毒 ,15%~20%为严重的晚期梅毒。 • ①皮肤黏膜损害 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皮、肩胛、背部及四肢的伸侧。树 胶样肿常发生在小腿部,为深溃疡形成,萎缩样瘢痕;发生在上额部时, 组织坏死,穿孔;发生于鼻中膈者则骨质破坏,形成马鞍鼻;舌部者为穿 凿性溃疡;阴道损害为出现溃疡,可形成膀胱阴道漏或直肠阴道漏等。 • ②近关节结节 是梅毒性纤维瘤缓慢生长的皮下纤维结节,对称性、大小不 等、质硬、不活动、不破溃、表皮正常、无炎症、无痛、可自消。 • ③心血管梅毒 主要侵犯主动脉弓部位,可发生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引起梅毒 性心脏病。 • ④神经梅毒 发生率约10%,可在感染早期或数年、十数年后发生。可无症状 ,也可发生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脑膜树胶样肿、麻痹性痴呆。脑 膜树胶样肿为累及一侧大脑半球皮质下的病变,发生颅内压增高、头痛及 脑局部压迫症状。实质性神经梅毒系脑或脊髓的实质性病损,前者形成麻 痹性痴呆,后者表现为脊髓后根及后索的退行性变,有感觉异常、共济失 调等多种病征,即脊髓痨
诊断
• 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相关 检查,必要时进行追踪随访、家庭成员调查和 试验治疗
梅毒知识要点

获得性梅毒疾病简介获得性梅毒(aquired syphilis)是指成人主要通过性行为而被感染的梅毒。
临床分为三期,除侵犯皮肤粘膜外,还可以累及内脏器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
接触史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也可由输血、手术甚至衣物等间接传染。
[1-2]临床分期一、早期梅毒:病期2年以内,又分为以下几类:1、一期梅毒:即硬下疳2、二期梅毒:3、早期潜伏梅毒:凡有梅毒感染史且病期2年以内,无临床症状或者症状已经消失,物理检查缺乏梅毒的表现,脑脊液检查阴性,而仅有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者。
二、晚期梅毒(三期):病期2年以上,分为以下几类:1、晚期良性梅毒:包括皮肤、粘膜、眼和骨胳的晚期梅毒损害2、心血管梅毒3、神经梅毒4、晚期潜伏梅毒对于病期不明的潜伏梅毒应该按照晚期潜伏梅毒对待。
[1-2]潜伏期一、一期梅毒:从10日至90日不等,平均21日二、二期梅毒:多在硬下疳发生后3~6周出现;偶见硬下疳未完全消退时已出现损害。
[1-2]典型临床表现一、一期梅毒本期皮损为硬下疳,为1cm左右单发的圆形或椭圆结节,境界清楚,基底深在硬度似橡皮或软骨样,无自觉疼痛或压痛;表面平坦,浸润明显,中央有溃疡,初期淡红色,晚期变为灰色;硬下疳疮面分泌物多为浆液性,内含大量螺旋体,传染性很强;个别病人可以出现2个以上的硬下疳,但少见。
硬下疳发生在男性冠状沟、包皮内侧、龟头、阴茎、尿道外口等处,女性则主要出现在阴唇系带、阴唇及宫颈。
男性同性恋或双性恋者硬下疳常出现在肛门或直肠。
也可出现于口唇、舌部、咽部、乳房、手背等其它部位。
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硬下疳多数在3~6周左右自行消退,留下一个浅表性瘢痕或色素沉着斑。
如果采用有效的趋梅治疗,硬下疳可以很快消退。
硬下疳出现一周后局部淋巴结开始肿胀,又称梅毒性横痃,以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受累最常见。
淋巴结黄豆到手指头大小,质硬,无自觉疼痛及压痛,不融合,非化脓性,无粘连。
如果硬下疳发生于其它部位,可以出现非对称性淋巴结肿大。
再见梅毒

分期的意义: 一、早期梅毒: 治疗效果好、预后佳、传染性强; 二、晚期梅毒: 常累及多个重要器官、预后差、驱梅治疗多无意义,传染性 弱,三期梅毒一般无传染性;
梅毒是法定乙类传染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及时报告疫情。
梅毒的治疗
自从人类发现青霉素以来一直作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其他药 物只是在青霉素过敏时不得已的情况才用,螺旋体不象细菌会产生抗 药性。主要的有: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及水剂青霉素。
⑵、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
①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②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③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PI);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敏感性:一期70-100%,二期达100%,三期 95-98%;特异性94-100%。 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多作证实试验,主要用于隐性梅毒和临床高度怀疑 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阴性病例,不能用于观察疗效、是否复发及再感 染。上述试验可以出现生物性假阳性。
(六)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1 、水剂青霉素G,5万U/kg体重,每日分2次静脉 点滴,共10~14天。 2、苄星青霉素G,5万U/kg体重,一次注射(分两 侧臀肌)。 3、先天梅毒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每 日7.5~12.5mg/kg体重,分4次服,连服 30天。
梅毒治疗应该注意,梅毒诊断 必须明确,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剂量必须足够,疗程必须规则, 治疗后要追踪观察。应对传染源 及性侣或性接触者同时进行检查 和梅毒治疗治疗。
(一)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
1、青霉素疗法 (1)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240万u,分两 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3~5次。 (2)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日,肌注,连续 10~15天,总量800万u~1200万u。 2、对青霉素过敏者 (1)四环素500mg,4次/日,口服,连服15 天。 (2)强力霉素100mg,2次/日,连服15天。
梅毒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05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01
病原学研究
梅毒的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病原体的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深入了解梅毒的发病机制提供
了基础。
02
流行病学研究
全球范围内梅毒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国内外学
者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预防性疫苗的研究
目前,梅毒的预防性疫苗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未来,随着疫苗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 有望开发出安全、有效的预防性疫苗,为梅毒的防控提供新的手段。
多学科交叉研究
梅毒作为一种复杂的性传播疾病,涉及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 学科交叉研究将成为梅毒研究的重要方向,有望为梅毒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 的认识和解决方案。
生殖器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生 殖器部位的水疱、溃疡等,需与
梅毒的硬下疳相鉴别。
尖锐湿疣
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表现为生殖 器部位的疣状赘生物,需与梅毒的 扁平湿疣相鉴别。
其他性传播疾病
如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可根 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进行鉴别。
03
治疗与预防策略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监测,确保治疗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结束后,进行定 期随访观察,评估治疗效果及预防复发。
心理支持与辅导
宣传教育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应 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 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保健 能力。
04
并发症与危害性分析
流行病学特点
梅毒

梅毒定义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危害性大的性病。
病人感染后可导致身体各系统器官的损害,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后果严重。
流行概况●解放前流行严重。
梅毒1505年经印度传入我国广东,随后蔓延全国。
1949年11月北京对1284名妓女进行体检发现梅毒的感染率为84%。
●解放后60年代初宣布基本消灭●80年代重新出现,90年代后期蔓延迅速。
2002年在性病中构成比达到11.71%,比1995年的1.37%增加了7倍多。
从发病数量上讲,已成为仅次于非淋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淋病之后的一种十分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因其透明且不易着色,折光性强的特征又称之苍白螺旋体。
其纤细螺旋状,长度5-20微米,直径<20微米。
●体外抵抗力弱离开人体不易生存。
煮沸、干燥、一般消毒剂很易杀灭。
不易间接传染。
传染途径●性接触早期未治疗病人传染性强,尤其第一年。
感染后4年,通过性接触传染的机会小。
●胎传患梅毒孕妇可通过胎盘使胎儿受感染,妊娠前4个月较少发生;未治疗的梅毒孕妇,病期越长,传染性越小。
●其他途径生殖器以外部位直接接触,如:接吻、哺乳、间接接触,如衣物、毛巾、餐具、剃刀等。
输入早期梅毒病人的血液。
梅毒的分类、病程及分期●分类根据传染途径分后天梅毒(获得性梅毒),先天梅毒(胎传梅毒)根据病期及传染性早期梅毒晚期梅毒,以2年为界限。
一期梅毒(硬下疳)早期二期梅毒(梅毒疹)(病期<2年)早期潜伏梅毒后天梅毒树胶肿(良性)心血管梅毒晚期神经梅毒(病期>2年)潜伏梅毒●病程早期梅毒周约30%--40%患者出现活动性症状,侵犯心血管及神经系统。
▲后天梅毒●一期梅毒(硬下疳)部位:男性常见于包皮、冠状沟、龟头;男性同性恋者的肛门肛周及直肠。
女性见于大小阴唇、子宫颈、前庭、阴道壁等。
形态:1cm~2cm圆形丘疹,迅速发展成溃疡,疮面高起,边界清楚,肉红色,分泌物少,单发,质地较硬如软骨样,无压痛、不化脓,几周内愈合不留痕。
梅毒梅毒一、概念及流行病学二、病因及发病机理三、病程

梅毒梅毒一、概念及流行病学二、病因及发病机理三、病程与分期四、临床表现五、诊断及实验室检查六、治疗一、概念及流行病学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病,按传染方式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及先天(胎传)性梅毒两种。
前者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染给对方,后者由母体内苍白螺旋体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梅毒之临床表现至为复杂,有多种损害,时显时隐。
早期梅毒主要侵犯皮肤、粘膜,晚期梅毒可侵犯全身各组织与器官。
二、梅毒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原体:梅毒螺旋体,又称苍白螺旋体(T.pallidum,TP),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及传染源。
1、螺旋体分类2、生物学特性发病机理:致病性螺旋体及其所至疾病梅毒螺旋体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①小而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长约6~14m,宽0.2m,②透明不易染色③有8~20个规则的螺旋。
运动方式:①旋转式;②蛇行式;③伸缩式。
抗原结构:①表面特异性抗原;②类属抗原。
繁殖方式:①横断分裂,30小时/次;②分芽子繁殖。
传染途径性接触传染垂直传播其他途径性接触传染90%以上梅毒患者是由性接触而传染。
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一年内最具传染性,随着时间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后4年通过性接触,一般已无传染性。
垂直传播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而使胎儿传染梅毒。
感染一般发生在妊娠4个月以后。
胎盘传染主要在孕妇早期梅毒时发生,晚期较少。
其他途径少数患者可因和梅毒患者皮肤粘膜发生非性接触的直接接触而受到传染。
如普通的接吻、握手、妇科检查、哺乳等。
少数患者可因接触带有梅毒螺旋体的内衣、被褥、毛巾、剃刀、餐具、烟嘴、医疗器械等而间接被传染。
个别患者可由于输入有传染性的梅毒病人血液而受到感染。
梅毒的发病机理梅毒之免疫性:①人类对于梅毒无天然兔疫力。
②硬下疳发生后,即产生病中免疫,至二期梅毒时,免疫力便达顶点,以后渐行减退。
③治愈后可以再行感染,仍取普通的梅毒经过。
三、梅毒的病程与分期四、梅毒的临床表现一、后天梅毒(一)一期梅毒(二)二期梅毒(三)三期梅毒(四)潜伏梅毒二、先天梅毒(一)、早期先天梅毒(二)、晚期先天梅毒(三)、潜伏先天梅毒(一)一期梅毒primary syphilis1、硬下疳(chancre):于入侵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潜伏期平均为3周,90%发生在外生殖器。
梅毒

治疗
治疗方案
• 常用药物
– – – – – – 苄星青霉素 普鲁卡因青霉素 四环素,强力霉素 红霉素,阿奇霉素 水剂青霉素(神经梅毒) 头孢曲松纳
早期梅毒(一二期,早期隐性梅毒)治疗
• 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 • 万单位/日,肌注,连 续10-15天 • • 苄星青霉素G 240万单 位/次,1次/周,肌注, • 共2-3次 四环素 0.5g, 口服, 4次/日,共15天 红霉素 0.5g, 口服, 4次/日,共15天 强力霉素100mg,2次/ 日,共15天
脉络膜炎 葡萄膜炎 青光眼
• 眼病变
早期先天梅毒
• Murphy总结1960-1984年所诊治早期先天梅毒病 例的临床表现
肝肿大 (51%) 贫血 (34%) 皮肤斑疹 (35%) 鼻堵塞 (23%) 淋巴结肿大 (32%) 脾肿大 (49%) 黄疸 (30%) 血小板减少 (41%) 骨X线检查异常 (61%) 假性麻痹 (28%)
孕妇梅毒治疗原则
• 治疗方案与非妊娠病人基本相同 • 在妊娠初3个月及妊娠末3个月各治疗一个 疗程 • 禁止使用四环素
预防措施
• 加强对梅毒知识的宣传 • 早期发现感染者早期治疗,防止 传播。 • 婚前、产前检查 • 严格控制血源,防止血液感染 • 严禁卖淫嫖娼,提倡使用避孕套
斑疹
丘疹
丘脓疱疹、脓疱
粘 膜 掌 跖 梅 毒 疹
粘膜斑
– 梅毒螺旋体经过母体胎盘沿脐带血进入胎儿体 内,由于妊娠四个月前胎盘循环尚不健全,胎儿 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对感染不发生反应,故先天 梅毒多发生在妊娠四个月后. – 孕妇感染梅毒后,可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 也可以造成新生儿先天梅毒的一些皮肤粘膜表 现及内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