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磁共振成像

合集下载

浅析心脏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合理应用

浅析心脏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合理应用

浅析心脏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合理应用摘要:随着近些年各类医学技术手段的发展,CT和磁共振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得到了较大的技术进步,由于其在临床应用中各自具有优缺点,且能够相互补充,因此也都成为了临床上影像医学检查常用的方法。

本文的研究中,重点探讨了心脏CT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检查中的应用,通过对心脏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的分析,总结两种方法的应用选择,以期能够更加突出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为患者的检查过程提供参考和依据,帮助提升诊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关键字:心脏;CT;磁共振;检查引言CT和磁共振影像学检查技术是临床上用于心脏检查的两种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随着近些年高分辨率CT的使用,开创了无创性心脏造影检查新方法,64层螺旋CT为代表的心脏CT技术给广大患者极大程度上避免了进行心脏血管检查时需要受到的机械创伤。

而磁共振成像技术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检查技术,具有软组织检查对比度及空间分辨率较高的特点,可以多参数、多序列、多角度的成像检查,能够在机体的各个部位发挥检查效果。

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分别具备不同的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临床上在选用时必须准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才能够合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过度使用。

本文中,从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探讨心脏CT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如下。

1技术特点1.1心脏CT检查心脏CT是临床上进行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通过为患者注射定量血管造影剂以显示出患者动脉血管的病变情况,通过观察血管有无狭窄、狭窄部位情况及狭窄程度等特征,实现判断心脏疾病的过程,具有操作简单便捷的特点。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造影剂辅助,如患者对造影剂过敏或存在不适现象,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同时,使用心脏CT进行短时间内多次照射容易引起患者机体内的白血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疲劳等并发不良症状,甚至有可能造成患者细胞癌变。

心脏CT和MRI如何选择?

心脏CT和MRI如何选择?

心脏 CT 和 MRI 如何选择?心脏病现在比较常见,心脏病的发病率比较高,而且发病的年龄也比较广,很多年轻人也会患心脏病[1]。

大多数人有心脏不适,能够及时检查。

在许多检查方法中,心脏CT和MRI是比较常见的心脏检查方法。

心脏CT检查和MRI检查有何区别呢,我们该怎么选择呢?1.CT和MRI的检查原理核磁共振(MRI)又称核磁共振成像,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

它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新型医学成像技术。

对脑、甲状腺、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胰腺、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良好的诊断功能。

与其他辅助检查方法相比,MRI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以帮助医生“看到”未发现的早期病变,已成为早期筛查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2]。

CT是现代医学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

CT是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螺纹线、超声波等高灵敏度的探测器一起在人体的某一部分,具有快速扫描的特征,还具有清晰的图像,可以用于检查许多疾病;按射线不同可分为三种CT:X线CT、超声波CT 、γ射线CT。

1.心脏CT1、心脏CT检查疾病种类(1)心绞痛:大多数心绞痛是由冠心病引起的。

如频繁发生,应及时进行CT 检查,心绞痛并且伴有呼吸困难,也应该及时检查心脏。

通过心脏CT检查判断是否患有冠心病。

(2)手术过后:很多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后需要手术治疗,如搭桥手术、支架手术等。

如术后身体不适或头晕,应及时行心脏CT检查,检查术后异常情况。

(3)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很多病人都有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几秒钟内可以恢复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应该做心脏CT,通过做心脏CT来了解心脏为什么突然停止跳动。

(4)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目前,许多中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

平时,他们经常抽烟、喝酒或吃太油腻的食物。

对于这样的人群,他们患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几率增多。

如果在平时出现胸闷或头晕现象,应做心脏CT,看是否有心脏问题。

心脏磁共振

心脏磁共振

延迟增强
心肌延迟灌注MRI图像,即能够显示完全梗死 的心肌,也能够显示正常心肌和梗死心肌相 混杂的状态。
延迟增强
全心磁共振冠脉成像

敏感性 72% 阳性预测值 88% 阴性预测值 79%
心脏磁共振
荣小伟
磁共振设备
1973年Lauterbur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80年代
早期磁共振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 2003年诺 贝尔医学奖授于Lauterbur和Mensfield
磁共振设备主要包括磁体、梯度线圈、射频发射
器、信号接受器、模数转换器、计算机、显示器 和操作台等。磁体有常导型、超导型和永磁性三 种。磁场强度从0.15-3.0T(Tesla,特斯拉)。
心外大血管异常或伴有心外大血管异常的
先心病,如COA,TAPVC等 复杂先心病 手术后先心病 对于单纯的房缺室缺不必作MR
非创性,无射线,视野大,造影剂安全 可进行一定的功能测量,可同时观察支气 管、肝、脾、食道等其他器官 对心外大血管异常诊断效果好,优于超声
和MSCT接近DSA
angiography function & wall motion 灌注 延迟增强
心脏MR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病 心包疾病 心脏肿瘤 心脏瓣膜病 大动脉病变 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先心病诊断效果
心内结构异常
主要为间隔缺损与瓣膜 病变,如ASD,VSD,PS等 MR三种序列综合 诊断敏感度 86% 超声 94% DSA 95.2% MSCT 90.5% DSA>US>MSCT>MR
磁共振进展
高场(3.0T)磁共振 梯度磁场和切换率提高,于1.5T磁共振机上,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全文)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全文)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全文)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作为无创性影像学检查,除了可提供心脏解剖、心脏及瓣膜功能变化特征外,还可以评价心肌水肿、变性、铁沉积、纤维化等组织特征,在心脏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定量CMR技术,包括T1mapping、T2mapgging、T2*、4D Flow、DTI、IVIM、及非对比剂全心冠脉血管成像(whole heart MR coronary angiography)等技术逐步成熟,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重要的定量分析。

本文就CMR的常用技术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心脏形态及功能分析1.1黑血序列:基于黑血技术的CMR,是利用血流的流空效应,使心脏、大血管快速血流呈无信号,心肌呈等信号,便于分辨心肌的结构特征,主要用于心脏形态学分析。

采用黑血技术的T1WI或T2WI,均可直接显示心肌及大血管的形态。

脂肪抑制T2WI黑血序列能敏感地识别心肌水肿,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价值;非脂肪抑制的T1WI黑血序列对识别心肌脂肪变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1.2亮血序列:基于亮血的CMR,是通过增强血池信号亮度使血池呈高信号,而心肌呈等信号,从而形成两者形成自然对比。

心脏电影序列是在亮血序列基础上动态采集心动周期内的动态电影图像,通过后处理软件勾画心腔内膜、外膜后可计算多个心功能参数,如心腔容积、射血分数、室壁厚度等等,已被公认为评估心脏功能的“金标准”。

同时后处理软件可进行心房、心室的应变分析(Strain),提供射血分数以外的房室的运动和力学指标,测量从舒张状态到收缩状态的心肌应变能力的转变,有助于在房室射血分数降低之前检测出临床前的心脏功能障碍[1]。

心肌标记(Tagging)技术是在电影序列开始前增加专门射频脉冲进行心肌网格状标记,再行电影成像,通过后处理软件对标记的心肌行节段性分析,从而评价局部心肌运动功能,是对常规心功能评估的补充。

心脏MRI检查ppt课件

心脏MRI检查ppt课件

av RA
LV
Ao rpa lpa
LA
IVC
LV
43
心脏磁共振扫描层面的选择
心脏磁共振扫描成像方法众多,其特点是多层面、多方位, 目前尚未广泛一致的最佳方法。首先扫描冠、矢、轴 三个方向 的基本定位像。结合临床诊断疾病的需要选择。 应用较多的有 以下一些方法:
1. 横断面成像
9. 其他
2. 冠状面成像
膜功能,计算射血分数、每博输出量、室壁 收缩期增 厚率及心肌重量等) 心肌灌注成像:注射不同对比剂(了解心肌有无缺血或
梗塞并可行负荷试验) 血流扫描:血流通畅情况(流量及瓣膜返流定量分析)
10
冠脉成像:CT显示冠脉优于MR(三维重建显示冠脉主 干及分支全貌、钙化、软斑块)
对比剂三维血管成像:注射对比剂后通过不同重建技术 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显示血管及病 变( MIP ) 最大密度投影、( MPR ) 多平面重建、(SSD) 表面重建、( VR )容积重建、( VE )仿真内窥 镜技术)
4
1985, Denmark
5
问题:
心脏跳动、血管搏动、呼吸运动导致磁共 振信号大量丢失,成像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解决办法
心电门控 呼吸门控
屏气扫描 实时扫描
最佳解决办法 — 需要高性能的梯度场! 需要具有专用技术和成像序列的磁共振 扫描系统。
6
高性能的梯度场带来的结果
梯度场强度越大-切换率越快-爬升时间越短 工作周期 100 % 成像速度越快:最短TR 最短TE 最短采集时间 成像高分辨率:最大采集矩阵 最薄2D/3D层厚 最小扫描野 最大层面内分辨率
39
导航回波技术(Navigator Echo Acquisition)

影像学技术中的磁共振心脏成像(MRHC)研究

影像学技术中的磁共振心脏成像(MRHC)研究

影像学技术中的磁共振心脏成像(MRHC)研究影像学技术中的磁共振心脏成像(MRHC)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对人体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了解。

它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强磁场和无辐射的方式,对心脏进行高质量的成像,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磁共振心脏成像通过对心脏进行断面成像和多维重建,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它可以准确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提供关于心室功能、心室内外腔结构、心肌血供和心脏瓣膜功能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磁共振心脏成像还可以检测心脏里的异常肿瘤、心脏炎症以及动脉硬化程度等问题。

磁共振心脏成像的核心是强磁场和核磁共振技术。

磁共振产生的强磁场能够对人体内的原子核进行甚至是原子水平的操控,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影像。

磁共振心脏成像可以通过不同的脉冲序列和参数来改变图像对比度和分辨率,以满足不同临床需求。

与传统的心脏成像技术相比,磁共振心脏成像具有多项优势。

首先,它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和更具详细的心脏解剖结构。

其次,由于磁共振心脏成像不使用放射线,因此对患者无辐射损伤的风险,非常安全。

此外,由于磁共振心脏成像可以提供多维的功能信息,因此能够评估心脏的完整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手段。

然而,磁共振心脏成像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由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高昂价格,其成本较高,且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操作。

其次,磁共振心脏成像对患者的要求严格,例如不能有金属植入物、病人需要保持静止等。

此外,磁共振心脏成像的扫描时间较长,因此需要耐心等待。

磁共振心脏成像作为一种高级医学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在临床方面,磁共振心脏成像常用于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手术前的评估。

在科研领域,磁共振心脏成像可用于研究心脏解剖结构和功能变化,探索心脏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总结来说,磁共振心脏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高级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提供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了解。

心肌病的磁共振诊断方法

心肌病的磁共振诊断方法

心肌病的磁共振诊断方法心肌病是因不同病因造成的电活动、心脏机械异常,其作为质性心肌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室不适当扩张或肥厚,通常情况下,心肌病可划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病症严重时将造成进展性心力衰竭、心血管性死亡等的出现。

而心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技术,主要指借助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大血管、心脏疾病,适用于每一个年龄阶段人群。

另外,此种技术的扫描视野大,存在较佳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能够获得不同角度、各方位斜断面图像,发展为评价心脏功能和结构的金标准。

因此,有效、及时的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检测,成为诊断心肌病的关键对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免加重疾病,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下述将对心肌病的磁共振诊断方法做简要分析说明。

一、心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心肌病知多少?当前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肌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通常疾病进展缓慢,发病时较为隐匿,初期时无太多症状,因此在就诊是很多人发现已经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当疾病发展为晚期时,患者会突发心绞痛,伴随寒颤、恶心、胸闷气短等症状,一旦不及时处理,将可能造成猝死的严重后果。

所以,在早期时诊断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就显得分外关键。

在近些年,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迅速,对心脏形态、功能、结构,心肌病等是一种优先选择的方式。

医学界在近些年不断改进磁共振扫描序列,以便其能够适应心脏跳动周期,在临床诊断中,促使心脏核磁共振检查获得正式应用。

二、心肌病诊断方式及病症分型?第一,是心电图,这是最常用的检测项目,具有简便、无创、费用低廉的优点。

但是心电图检查的特异性相对比较低,而且只能是进行定性的判断,不能够进行定量诊断。

第二,是化验检测,常用心肌酶与心房钠尿肽等相关项目,可以对心肌的具体病变进行定量检查。

第三,是心脏彩超,可以比较直观的观察心脏的动态泵血功能变化。

第四,是造影检查,可以具体明确心肌病变的损伤部位与血管的狭窄程度。

心脏电影磁共振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

心脏电影磁共振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

心脏电影磁共振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一、内容描述心脏电影磁共振成像(CMR)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心脏成像技术,通过使用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三维图像。

CMR可以显示心脏的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信息,为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CMR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本文主要研究心脏电影磁共振成像方法及应用,首先介绍了心脏电影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包括心脏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效应以及磁共振成像参数的选择等。

其次详细阐述了心脏电影磁共振成像的成像方法,包括心电门控、自旋回波序列、多源激发序列等。

然后探讨了心脏电影磁共振成像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肥厚等。

对心脏电影磁共振成像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提高成像质量、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剂量等方面的研究。

1.心脏疾病现状及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心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约有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31。

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MRI技术在心脏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提高了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准确评估,还为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MRI已经成为心脏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对于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梗死、心包积液等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然而尽管MRI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MRI设备昂贵且操作复杂,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磁共振检查禁忌症

安装心脏起博器(非防磁性)患者
心脏瓣膜(金属瓣)置换术后患者 体内血管金属夹(非防磁性)患者 颅内术后动脉夹(非防磁性)存留患者 颅内眼球内金属异物或体内其他金属异 物 妊娠三个月以内的患者

扫描问题: 心脏跳动、血管搏动、呼吸运动导致 磁共振信号大量丢失,成像质量受到 严重影响!
扫描要求
心电门控 呼吸门控
屏气扫描 实时扫描
周围门控 PG
向量式心电门控
呼吸门控
心脏MRI扫描常用序列:
RealTime Loc 实时透视定位
BH Asset Calibration 屏气校准扫描 Oblique Fiesta 白血电影 Double IR 黑血序列(双翻转) Double IR + FATSAT 脂肪抑制黑血序列 PWI 首过灌注 2D-MDE 延迟
黑血序列
Double IR + FATSAT (Triple)
以较高的速度在静脉内注射钆喷 酸葡胺(Gd—DTPA )对比剂,对 比剂经过右心房、右心室、肺动 脉到达左心室并流入冠状动脉到 达心肌,这个经过就是首过。
在团注的同时或马上进 行扫描,进行连续采集 得到T1加权像,通过扫 描50个心动周期左右, 这样就可以动态追踪对 比剂首过的过程。
其他
实时定位
白血技术是利用时飞效应梯度回 波序列进行,重复快速的射频脉 冲使静态组织全部饱和,在图中 显示暗信号。而流入血管的流动 血液是未饱和新鲜质子则呈现出 高亮的白色血流信号。
白血序列(亮血)
Axi(短轴位)
2Ch(左室两腔)
Axi(短轴位) 2Ch(左室两腔)
4CH(四腔心层面)
心脏磁共振成像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MR室
主要内容
心脏磁共振成像优势
心脏磁共振扫描
心脏磁共振应用 病例
优势
1.无创伤性、无放射性、无需碘类对比 剂 2.软组织高对比 3.可以任意角度、任意方向成像 4.3D成像能力 5.高分辨率成像(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6.超快速实时成像(交互式) 7.综合多功能心脏检查
心血管 MRI延迟增强(LGE )采用钆喷酸葡胺 (Gd—DTPA )对比剂及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 列。
扫描时间:一般于对比剂注射后5-15分钟后 开始扫描。
明显增加了正常心肌与病变心肌的信号对比, 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和良好的空间分辨 率。 提高了病变组织的检出率 ,能够准确识别 梗死心肌 、瘢痕心肌 (心肌纤维化 )及淀粉 样蛋白浸润等。 在各种心肌病变的评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Ch(左室流出道)
RV(右室两腔)
主动脉电影
什么是黑血序列
分段采集的白血技术加以改进 的序列技术,其主要部分是追 加了一个可除去血流信号、但 不影响静态组织的翻转脉冲。
黑血序列特点
1.理想抑制血液信号
2.有效抑制脂肪信号,突出长T2信号
3.解剖结构、病变更清楚
黑血序列

Double IR
4CH Axi
正常
LVNC
MI
T1 mapping
T2 mapping
PCΒιβλιοθήκη TISSUE TACKING
TISSUE TACKING
病例
男 22 岁 胸闷,无高血压
病例1
病例一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