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柱箍筋计算

合集下载

手算钢筋公式大全详细图解

手算钢筋公式大全详细图解

钢筋翻样教程技术信念技术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

a=1.2La+Hb+0.5Hc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max(1/3 Lo左,1/3 Lo右)*26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基础梁主筋(梁外伸)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基础梁箍筋根数(梁外伸)技术信念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12技术信念技术-1纵筋长度=高Hn/3+1Hn/3+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是为(柱截面长边)取大值15技术信念1层柱子主筋长度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 ,500)+搭接长度LlE中间层柱子主筋长度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技术信念非连接区=max(1/6Hn、500、Hc)16技术非连接区=(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技术技术技术-1层箍筋根数计算按绑扎计算箍筋根数技术信念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技术技术技术信念2829技术信念顶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按焊接计算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技术技术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加暗柱暗柱剖面技术信念配筋平面图暗柱立面36加连梁技术信念37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

钢筋计算的规则

钢筋计算的规则

钢筋计算的规则钢筋计算的规则如下:编制预算时,钢筋工程量可暂按构件体积(或水平投影面积、外围面积、延长米)×钢筋含量;结算时按设计要求,无设计按下列规则计算。

(一)一般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构件、预制构件、加工厂预制构件、预应力构件、点焊网片等及不同规格分别按设计展开长度(展开长度、保护层、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乘理论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搭接长度按规范规定计算。

当梁、板(包括整板基础)Φ8以上的通筋未设计搭接位置时,预算书暂按8m一个双面电焊接头考虑,结算时应按钢筋实际定尺长度调整搭接个数,搭接方式按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

3、先张法预应力构件中的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钢筋工程量应合并按设计长度计算,按预应力钢筋定额(梁、大型屋面板、F板执行Φ5外的定额,其余均执行Φ5内定额)执行。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分别计算,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区别不同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350m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墩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墩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150mm,两端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300m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砼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350mm计算。

4、电渣压力焊、锥螺纹、套管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标底、标书中,底板、梁暂按8m长一个接头的50%计算;柱按自然层每根钢筋1个接头计算。

结算时应按钢筋实际接头个数计算。

5、桩顶部破碎砼后主筋与底板钢筋焊接分别分为灌注桩、方桩(离心管桩按方桩)以桩的根数计算。

每根桩端焊接钢筋根数不调整。

6、在加工厂制作的铁件(包括半成品铁件)、已弯曲成型钢筋的场外运输按吨计算。

各种砌体内的钢筋加固分绑扎、不绑扎应分别按吨计算。

钢筋工程量计算解析

钢筋工程量计算解析
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
=Ln+max[(laE ), (0.5hc+5d )]
其中:Ln ——通跨净长; laE ——锚固长度; 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d ——钢筋直径。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11G101-1P53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
• 侧向构造钢筋就是腰筋,当梁的有效高度大于 450mm时设置,腰筋布置在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 两边对称布置; 受扭钢筋包括纵筋和箍筋,受扭纵筋要求沿梁的截 面四个边均匀布置,因此当存在扭矩时梁的截面高度中 间区域需要布置纵筋,布置抗扭纵筋以后就不再需要布 置侧向构造钢筋。


箍筋
下部纵筋
拉筋
构造纵筋 抗扭钢筋
二)楼层框架梁下部纵筋长度的算法
下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同上部贯通筋)
分为直锚情况和弯锚情况 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 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 max[(LaE),(0.5hc+5d)] 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 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 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识读练习 】
(2)原位标注
左支座负筋 右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筋 下部筋 次梁加筋 吊筋
① 支座负筋标注在梁上部相应位置(两个支座、跨中), 如果支座两侧支座负筋相同,可只在一侧标注 中间上部未注写钢筋,此 处上部筋见集中标注的上 右支座上部 部通长筋或者架立筋
右支座上部未标注, 此处钢筋同柱右侧负 左支座上部筋 左支座上部 2 25+2 22
长度
查图

暗柱箍筋根数计算

暗柱箍筋根数计算

暗柱箍筋根数计算暗柱箍筋根数是指在建筑工程中,用来加固和增强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在混凝土构件中安装钢筋来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

暗柱箍筋根数的计算是为了确定需要安装的钢筋的数量和间距,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在进行暗柱箍筋根数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设计荷载和要求。

根据设计荷载和结构要求,可以确定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和形状。

然后,根据结构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计算出需要安装的钢筋的根数。

暗柱箍筋根数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的受力情况: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确定需要安装钢筋的位置和数量。

一般来说,钢筋应该布置在受力最大的区域,如柱子的顶部和底部,以增加其承载能力。

2. 钢筋的直径:根据结构的受力要求和设计荷载,确定需要使用的钢筋的直径。

钢筋的直径越大,其承载能力越高,但也会增加工程的成本。

3. 钢筋的间距:根据结构的尺寸和形状,确定钢筋的间距。

钢筋的间距应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安排,以确保钢筋能够充分发挥其加固作用。

4. 钢筋的弯曲和连接:在进行暗柱箍筋根数计算时,还需要考虑钢筋的弯曲和连接。

钢筋的弯曲和连接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钢筋的强度和稳定性。

5. 钢筋的长度:根据结构的尺寸和形状,确定钢筋的长度。

钢筋的长度应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以确保钢筋能够充分覆盖受力区域。

在进行暗柱箍筋根数计算时,需要使用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规范。

这些公式和规范可以根据结构的类型和要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单位和精度,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暗柱箍筋根数的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计算和安排钢筋的数量和间距,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时,需要重视暗柱箍筋根数的计算,并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应用。

螺旋箍筋计算方法

螺旋箍筋计算方法

、螺旋箍筋计算方法:在圆柱形构件(如图形柱、管柱、灌注桩等)中,螺旋箍筋沿主筋圆周表面缠绕,其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2000лa/p×[1-e^2/4-3/64(e^2)^2 –5/256(e^2)^3]其中a=√(p^2+4D^2)/4e2=(4a^2-D^2)/( 4a^2)式中l——每1m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p——螺距(㎜);л——圆周率,取3.1416;D——螺旋线的缠绕直径;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一个箍筋直径(㎜)。

公式中括号内最后一项5/256(e^2)^3数值很小,一般在计算时略去。

2、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l=1000/p×√(лD)^2+p^2+лd/2式中d——螺旋箍筋的直径;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方法二,对于箍筋间距要求不大严格的构件,或当p与D的比值较小(p/d<0.5)时,箍筋长度也可以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l=n√p^2+(лD)^2式中n——螺旋圈数;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 ^ ‖表示次方的意识。

螺旋箍的计算公式:螺旋箍筋长度:L= (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sqrt(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2+加密区间距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sqrt(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2+非加密区间距2)+3×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12.5×箍筋直径SQRT是根号= 平方根号n: 螺旋箍的圈数p:箍筋间距d:圆直径另计搭接长度圈数=长度/间距圆桩、柱螺旋箍筋长度计算:上式中:D=圆桩、柱直径、C=主筋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h=箍筋间距、n=箍筋道数=柱、桩中箍筋配置长度÷h+l1、计算桩的体积:r²×π×桩长2、护壁:(护壁厚度+r)²×π×(有护壁的)桩长-r²×π×(有护壁的)桩长注意量孔深时孔口地面砌高部分(20cm)不算,因为这20cm是为了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已另计费。

剪力墙钢筋计算详解

剪力墙钢筋计算详解

剪力墙钢筋计算详解1、暗柱钢筋计算(1)(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B)顶层: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C)纵筋根数:按图数(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4)剪力墙中的连梁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墙身纵筋计算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3、墙身垂直钢筋(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200。

剪力墙体积配箍率计算

剪力墙体积配箍率计算

B2= 0
(㎜)
B1肢数:
B3= 0
(㎜)
H肢数:
H1= 300 (㎜)
a总长度:
H2= 0
(㎜)
B2肢数:
H3= 0
(㎜)
b总长度:
λv/2范围拉
S1= 120000 mm2 筋:
S2= 0
mm2
c总长度:
B3肢数:
d总长度:
λv范围钢筋
根数
5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6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写任何数值
剪力墙暗柱的体积配箍率计算
混凝土标号C 40
λv=
0.2
λv范围 内
λv/2范 围内
混凝土强度fc= 19.1
箍筋fyv= 300 ρv1=λ
v*fc/fyv= ρv2=λ
v/2*fc/fyv=
N/mm2 0.76% 0.38%
N/mm2 环境类 别:
二b 0.12
暗柱类型 截面B1 B2(㎜) B3(㎜)
0 (㎜) 0根 0 (㎜)
8根
2根 1根 2050 (㎜) 0根 0 (㎜)
0 (㎜) 0根 0 (㎜)
10 根
8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d总长度:
λv范围钢筋
根数
c
截面
箍筋长度计算
B1= 400 (㎜) λv范围箍
B2= 0
(㎜)
a总长度:
H1= 300 (㎜)
B1肢数:
S1= 120000 mm2
b总长度:
S2= 0
mm2 λv/2范围拉筋:
c总长度:
B2肢数:
d总长度:
λv范围钢筋
根数
d

箍筋

箍筋

箍筋:(1)单箍方形或矩形: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2*(H+B)-8b+17d (无抗震要求)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2*(H+B)-8b+27d (有抗震要求)(2)双箍方形(多用于柱中):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2*(H+B)-8b+17d (无抗震要求)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2*(H+B)-8b+27d (有抗震要求)内箍设计长度=[(B-2b)* /2]*4+17d (无抗震要求)=[(B-2b)* /2]*4+27d (有抗震要求)(3)双箍矩形:每组(对)箍设计长度=(H-2b)*4+(B-2b+B`)*2+17d (无抗震要求)=(H-2b)*4+(B-2b+B`)*2+27d (有抗震要求)(4)三角箍(多用于有梁板):设计长度=(B-2b)+ +17d (无抗震要求)=(B-2b)+ +27d (有抗震要求)(5)S型箍(拉筋):设计长度=(B-2b)+17d (无抗震要求)=(B-2b)+27d (有抗震要求)(6)箍筋数量:n=(L-2b)/a+1a为箍筋间距,S箍间距为2a(7)螺旋箍:设计长度=N* +17d (无抗震要求)=N* +27d (有抗震要求)N——螺线圈数=(L-2b)/P,P——螺线间距,D——构件直径1、计算箍筋的预算长度(按外皮计算):L1=(a-25*2+b-25*2)*2+(2*11.9+8)d[注:弯钩平直段10d,135度弯钩弯曲调整值1.9d,8d为保护层加回]2、计算箍筋的下料长度(按中轴线计算):L2=(a-25*2+b-25*2)*2+(2*11.9+8) d-3*1.75d[注:箍筋有三个90度弯钩,减去“3*1.75d”]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柱箍筋要计算长度和根数,长度的计算方法我们在《算量就这么简单》框架实例篇框架柱一节已经讲过,但因2010 规范保护层变化,当时推导的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有所变动,这里将变动部分重新推导给大家,至于135°弯钩的延伸长度1. 9 d 的推导过程仍按《算量就这么简单》一书进行计算。

( 一) 箍筋长度计算
我们仍以复合箍筋5 ×4 为例, 在老规范公式的基础上来推导新规范各种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1. 外围封闭箍筋1 ( 2 ×2) 长度计算公式
( 1) 老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老规范因保护层为主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外围封闭箍筋1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 19 所示。

图2. 5. 19 老规范外围封闭箍筋1 ( 2 ×2) 长度计算图
注:上式中b 为截面b 边尺寸,h 为截面h 边尺寸, c 为主筋保护层厚度, d 为箍筋直径
2. 新规范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新规范因保护层为箍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在老规范的基础上减去8 d , 就是新规范2 ×2 外围封闭箍筋1长度的计算公式, 如图2. 5. 20所示。

图2. 5. 20 新规范外围封闭箍筋1 ( 2 ×2) 长度计算图
注: 上式中b为截面b边尺寸,h为截面h边尺寸, c为箍筋保护层厚度,d为箍筋直径。

2. 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 长度计算公式
( 1) 老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老规范因保护层为主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 21 所示。

( 2) 新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新规范因保护层为箍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 22 所示。

图2. 5. 21 老规范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 长度计算图
注: 下式中b 为截面b 边尺寸, h 为截面h 边尺寸, c 为纵筋保护层厚度, D 为纵筋直径, d 为箍筋直径, n 为b 边钢筋根数, x 为箍筋2 的b 边所占的钢筋间距数。

图2. 5. 22 新规范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 长度计算图
注: 下式中b 为截面b 边尺寸, h 为截面h 边尺寸, c 为纵筋保护层厚度, D 为纵筋直径, d 为箍筋直径, n 为b 边钢筋根数, x 为箍筋2 的b 边所占的钢筋间距数。

3. 非外围封闭箍筋3 ( 2 ×2) 长度计算公式
( 1) 老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老规范因保护层为主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非外围封闭箍筋3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 23 所示。

图2. 5. 23 老规范非外围封闭箍筋3 ( 2×2) 长度计算图
注: 下式中b 为截面b 边尺寸, h 为截面h 边尺寸, c 为纵筋保护层厚度, D 为纵筋直径, d 为箍筋直径, n 为h 边钢筋根数, x为箍筋3 的h 边所占的钢筋间距数。

( 2) 新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新规范因保护层为箍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非外围封闭箍筋3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24 所示
图2. 5. 26 新规范单肢箍只勾住纵筋箍筋长度计算图
注: 上式中h 为截面h 边尺寸, c 为主筋保护层厚度, d 为箍筋直径
( 2) 单肢箍同时钩住纵筋和箍筋情况
①老规范推导出来的计算公式
单肢箍同时钩住纵筋和箍筋情况, 老规范推导出来的计算公式如图2.5.27所示。

图2. 5. 27 老规范单肢箍同时勾住纵筋和箍筋长度计算图
②新规范推导出来的计算公式
单肢箍同时钩住纵筋和箍筋情况, 新规范推导出来的计算公式如图2.5.28所示。

图2. 5. 28 新规范单肢箍同时勾住纵筋和箍筋长度计算图
(二) 箍筋根数计算
暗柱箍筋根数计算分插筋保护层厚度> 5 d 和柱外侧插筋保护层厚度≤5 d 两种情况, 下面分别讲解。

1. 插筋保护层厚度> 5 d 情况
插筋保护层厚度> 5 d 时, 暗柱箍筋根数计算又分机械( 或焊接)连接和绑扎连接两种情况, 下面分别讲解。

( 1) 机械(或焊接) 连接情况
机械( 或焊接) 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如图2. 5. 29 图2. 5. 29 暗柱机械( 或焊接) 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图所示。

( 2) 绑扎连接情况
绑扎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如图2. 5. 30 所示。

图2. 5. 30 暗柱绑扎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图注:1. min 是取小值的意思;
2. max 为取大值的意思;
3.d 为纵筋较小钢筋直径
4.计算根数时取整一般采用向上取整
2. 柱外侧插筋保护层厚度< 5 d 情况
柱外侧插筋保护层厚度< 5 d 时, 暗柱箍筋根数计算分机械( 或焊接) 连接和绑扎连接两种情况, 下面分别讲解。

( 1) 机械(或焊接) 连接情况机械( 或焊接) 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如图2. 5.
31 所示。

图2. 5. 31 暗柱机械( 或焊接) 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图
( 2) 绑扎连接情况
绑扎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如图2. 5. 32 所示。

图2. 5. 32 暗柱绑扎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图注:1. min 是取小值的意思;
2. max 为取大值的意思;
3. d为纵筋较小钢筋直径
4.计算根数时取整一般采用向上取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