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观评记录_《剪羊毛》_音乐_小学听课评价、观课评价
剪羊毛评课稿

剪羊毛评课稿
这是一节精彩的音乐课,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学习歌曲《剪羊毛》,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节课中,陈淑贤老师正是抓住学生纯洁质朴的`爱,抓住了学生的动情之处,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演唱歌曲达到情感共鸣,我认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教材给了学生能够抒发情感的机会,给了学生创设情感的空间,丰富了音乐课堂,让过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轻情感的音乐课,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听完《剪羊毛》这一课之后,我发现有很多音乐感受方面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时渗透进去。
比如:(1)运用《剪羊毛》歌曲旋律的三种不同音乐片段,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随着音乐的进行走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不熟悉歌词内容的情况下首先先来感受音乐所体现的情境。
然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听音乐感受速度的变化、听辨乐器音色、听音乐选择形象、听音乐模唱等等。
(2)可以让学生聆听老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试着评价老师的演唱。
再引导学生看图创作并记忆歌词,最后呈现歌篇,指导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究竟效果如何,还有待于下次老师尝试后再定结论。
教学目的的明确;教学要求具体,教学内容典型,讲授准确恰当;既有学科整体素质培养,又有思想教育。
1.教学活动应学生心理特点,重点突出。
问题精当,富有启发性。
2.表达完整,条理清楚,准确生动,语言准确。
演示熟练,板书设计合理、工整,有启发性。
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学习。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剪羊毛》听课评课记录

《剪羊毛》听课(tīnɡ kè)评课记录1、组织教学,师生(shī shēnɡ)问好。
2、导入新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询问学生喜欢旅游吗?询问学生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和爸爸妈妈去哪旅游,然后引入到本课,老师将和同学(tóng xué)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学唱一首好听的歌曲《剪羊毛》。
3、介绍澳大利亚,利用幻灯片播放澳大利亚美丽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在这我特意设计一个环节,幻灯片上出现一架飞机(fēijī),配上飞机特有的声音,告诉学生我们要坐飞机飞往澳大利亚。
4、教唱,在学生欣赏(xīnshǎng)完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后,引导学生学唱本首歌曲,首先让学生聆听,聆听的过程中可以跟随音乐小声哼唱,要求声音不要太大,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学生在大体熟悉歌曲旋律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中出现的节奏型,并学着打一打,学生掌握基本节奏型后,开始根据学会的节奏型朗读歌词。
5、老师弹唱,这一环节我根据歌曲的两段式旋律展开,我弹唱歌曲的旋律,学生唱歌词,逐句学习,如果某一句学生掌握有困难,可以反复弹唱,是学生得到意识强化。
6、让学生跟随我的琴声完整演唱,演唱的过后激励学生,说他们演唱的很棒,询问学生我们在剪羊毛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一环节我会采用架子鼓为学生伴奏歌曲节奏,让学生把歌曲高兴、欢快的情感唱出来。
7、学生学习基本节奏,让学生利用我课前发的小乐器,配上歌曲,边打边唱。
8、小结,询问学生今天开不开心,说说今天都收获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自己去发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9、作业,课下搜集其他有关澳大利亚的歌曲,把这首好听的《剪羊毛》唱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听,让学生在《剪羊毛》的旋律中结束本节课。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音乐课改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承认个别差异,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与地理等学科的整合。
2020年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剪羊毛》听课评课记录精编版

《剪羊毛》听课评课记录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询问学生喜欢旅游吗?询问学生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和爸爸妈妈去哪旅游,然后引入到本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学唱一首好听的歌曲《剪羊毛》。
3、介绍澳大利亚,利用幻灯片播放澳大利亚美丽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在这我特意设计一个环节,幻灯片上出现一架飞机,配上飞机特有的声音,告诉学生我们要坐飞机飞往澳大利亚。
4、5、教唱,在学生欣赏完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后,引导学生学唱本首歌曲,首先让学生聆听,聆听的过程中可以跟随音乐小声哼唱,要求声音不要太大,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学生在大体熟悉歌曲旋律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中出现的节奏型,并学着打一打,学生掌握基本节奏型后,开始根据学会的节奏型朗读歌词。
6、老师弹唱,这一环节我根据歌曲的两段式旋律展开,我弹唱歌曲的旋律,学生唱歌词,逐句学习,如果某一句学生掌握有困难,可以反复弹唱,是学生得到意识强化。
7、8、让学生跟随我的琴声完整演唱,演唱的过后激励学生,说他们演唱的很棒,询问学生我们在剪羊毛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一环节我会采用架子鼓为学生伴奏歌曲节奏,让学生把歌曲高兴、欢快的情感唱出来。
9、10、学生学习基本节奏,让学生利用我课前发的小乐器,配上歌曲,边打边唱。
11、12、小结,询问学生今天开不开心,说说今天都收获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自己去发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14、作业,课下搜集其他有关澳大利亚的歌曲,把这首好听的《剪羊毛》唱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听,让学生在《剪羊毛》的旋律中结束本节课。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音乐课改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承认个别差异,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与地理等学科的整合。
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
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一、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本节课制定了比较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大班音乐活动:剪羊毛 教案及评课

教案:大班音乐活动——剪羊毛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剪羊毛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知道羊毛对羊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羊毛玩具、剪刀、音乐播放设备、白板或黑板、画笔。
2. 材料:剪刀、羊毛、绳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羊毛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羊毛的特点,引出活动主题。
2. 基本技巧学习:教师演示剪羊毛的基本技巧,包括握剪刀的方式、剪子的开合等,并讲解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剪刀剪羊毛,体验剪羊毛的乐趣。
4. 音乐环节:教师播放剪羊毛相关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剪羊毛的动作。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说出自己学到的剪羊毛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剪羊毛的技巧,并讲述羊毛对羊的重要性。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羊毛主题的区域,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剪羊毛的操作。
五、评课要点:1. 教师是否能够准确、生动地演示剪羊毛的技巧,并讲解注意事项。
2. 幼儿在实践操作环节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掌握基本的剪羊毛技巧。
3. 音乐环节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4.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总结活动过程,让幼儿明确学习目标。
5. 活动延伸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促进幼儿的家园共育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案:大班音乐活动——剪羊毛六、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剪羊毛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引导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体验法:幼儿在实践中剪羊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音乐法: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剪羊毛的乐趣。
七、活动步骤:1. 羊毛的认识:教师展示羊毛玩具,让幼儿说出羊毛的特点。
小学音乐_演唱《剪羊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一蹦一跳的羊儿呢?(关注附点的准确性)
(二)学习第二乐段
1、师:羊毛的用途可大啦,我们穿的羊毛衫和羊毛大衣都是由羊毛加工而成的。穿在身上可舒服了,教师直接清唱第二乐段.边唱边加简单的动作
2、我们一起唱一唱。(教师弹琴,放慢速度)
3、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工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演唱。
【设计意图】在师生合作的同时,自然地引入本课的难点:附点节奏,通过找附点,模唱旋律,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掌握难点节奏,为填唱歌词打下了基础.
三、新授歌曲,激发情感
(一)学习第一乐段段
1、教师直接清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指着歌词,速度要慢)
2、让我们一起来唱,教师单手伴奏(速度慢)
解决”羊“的时值。同学们,我们是在剪什么毛呀?“这是我们在剪羊毛剪羊毛”(教师清唱并指导学生演唱)
2、集体演唱《大家一起喜羊羊》
3、师:今天啊,小羊要带我们到另一个国家去看望它的好朋友们。我们赶紧出发吧。
4、听歌曲伴奏一段,喜羊羊说:同学们看
(课件播放介绍澳大利亚):这里四面环海,环境优美。这里有神秘迷人的旷野,阳光灿烂的海滩,富丽堂皇的歌剧院,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考拉、袋鼠)。尤其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所有羊儿们最向往的地方。你知道这是哪儿吗?这就是被大家称为的“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今天我的伙伴们看到了这么多的客人,高兴的叫了起来,我们一起模仿一下
二、师生合作、渗透难点
1、师:美羊羊告诉我们,这里的工人们每年8.9月天气最热的时候都会把农场和牧场上的羊集中在一起,把它们的羊毛剪下来,经过加工,出口到其他的国家。那么在剪羊毛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
剪羊毛评课稿

《剪羊毛》评课稿
王晓慧今天我听了第二实验小学常静老师的音乐公开课,使我感受深刻,受益匪浅。
常静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过程安排的也比较合理,重点难点处理非常得当。
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热情,非常具有亲和力,能够灵活的驾驭课堂。
语言非常清晰、简练、确切,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和谐,学生注意力也都很集中。
总体来说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一节课。
常老师在课堂的开始以闯难关的形式来解决歌曲的重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接着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澳大利亚的风土民情。
老师范唱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首次学习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以及对照闯关时所模唱的区别,学生都能体会到绵羊(被剪掉羊毛之后的舒适感)和牧民(用羊毛做成的棉袄和换来的钱)非常高兴的心情,并能把这种欢快、愉快的情绪融入到歌曲的演唱之中。
在解决难点上,常老师让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并分辨有无附点的区别,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附点的意义——轻快、跳跃;在解决空拍问题上,常老师让学生分组,让一组同学演唱歌曲,另一组同学来模仿剪刀的咔嚓声,非常的有新意,学生能在愉快的过程中体会休止符的意义。
但是在接下来的演唱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唱到空拍的时候还是有延音,不过在常老师的动作提醒下,都能慢慢掌握。
最后,常老师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拍手,第一段正拍,第二段反拍,为接下来加入打击乐器打下了基础。
这也是非常吸引我和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常老师总是能够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稍微联系掌握下个环节的内容,环环紧扣。
这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简陋见解。
总得来说,常静老师这堂课非常优秀,非常值得我学习。
【2019年整理】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剪羊毛》听课评课记录

《剪羊毛》听课评课记录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询问学生喜欢旅游吗?询问学生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和爸爸妈妈去哪旅游,然后引入到本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学唱一首好听的歌曲《剪羊毛》。
3、介绍澳大利亚,利用幻灯片播放澳大利亚美丽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在这我特意设计一个环节,幻灯片上出现一架飞机,配上飞机特有的声音,告诉学生我们要坐飞机飞往澳大利亚。
4、教唱,在学生欣赏完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后,引导学生学唱本首歌曲,首先让学生聆听,聆听的过程中可以跟随音乐小声哼唱,要求声音不要太大,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学生在大体熟悉歌曲旋律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中出现的节奏型,并学着打一打,学生掌握基本节奏型后,开始根据学会的节奏型朗读歌词。
5、老师弹唱,这一环节我根据歌曲的两段式旋律展开,我弹唱歌曲的旋律,学生唱歌词,逐句学习,如果某一句学生掌握有困难,可以反复弹唱,是学生得到意识强化。
6、让学生跟随我的琴声完整演唱,演唱的过后激励学生,说他们演唱的很棒,询问学生我们在剪羊毛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一环节我会采用架子鼓为学生伴奏歌曲节奏,让学生把歌曲高兴、欢快的情感唱出来。
7、学生学习基本节奏,让学生利用我课前发的小乐器,配上歌曲,边打边唱。
8、小结,询问学生今天开不开心,说说今天都收获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自己去发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9、作业,课下搜集其他有关澳大利亚的歌曲,把这首好听的《剪羊毛》唱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听,让学生在《剪羊毛》的旋律中结束本节课。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音乐课改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承认个别差异,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与地理等学科的整合。
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
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一、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本节课制定了比较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剪羊毛》听课评课记录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剪羊毛》听课评课记录《剪羊毛》听课评课记录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询问学生喜欢旅游吗?询问学生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和爸爸妈妈去哪旅游,然后引入到本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学唱一首好听的歌曲《剪羊毛》。
3、介绍澳大利亚,利用幻灯片播放澳大利亚美丽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在这我特意设计一个环节,幻灯片上出现一架飞机,配上飞机特有的声音,告诉学生我们要坐飞机飞往澳大利亚。
4、教唱,在学生欣赏完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后,引导学生学唱本首歌曲,首先让学生聆听,聆听的过程中可以跟随音乐小声哼唱,要求声音不要太大,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学生在大体熟悉歌曲旋律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中出现的节奏型,并学着打一打,学生掌握基本节奏型后,开始根据学会的节奏型朗读歌词。
5、老师弹唱,这一环节我根据歌曲的两段式旋律展开,我弹唱歌曲的旋律,学生唱歌词,逐句学习,如果某一句学生掌握有困难,可以反复弹唱,是学生得到意识强化。
6、让学生跟随我的琴声完整演唱,演唱的过后激励学生,说他们演唱的很棒,询问学生我们在剪羊毛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一环节我会采用架子鼓为学生伴奏歌曲节奏,让学生把歌曲高兴、欢快的情感唱出来。
7、学生学习基本节奏,让学生利用我课前发的小乐器,配上歌曲,边打边唱。
8、小结,询问学生今天开不开心,说说今天都收获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自己去发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9、作业,课下搜集其他有关澳大利亚的歌曲,把这首好听的《剪羊毛》唱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听,让学生在《剪羊毛》的旋律中结束本节课。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音乐课改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承认个别差异,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与地理等学科的整合。
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歌曲综合课《剪羊毛》观评课记录评课人:
美羊羊:(鼓掌)老师表演的太棒了!小伙伴们,快乐的牧羊人将成群的羊儿养的又肥又壮,羊儿的毛长得又厚有密,在澳大利亚,每到炎热的夏天来
临之前,牧羊人都会做一种劳动,听他们在做什么?
(播放音乐)教师在休止符处做剪羊毛的动作,加入衬词:咔嚓。
美羊羊:小伙伴们,你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
教师小结:对,为了让羊儿们清爽的度过炎热的夏天,牧羊人会在夏天来临之前为它们脱掉厚重的旧皮袄。
2.出示课件,师生加入衬词共同模仿剪羊毛的动作,掌握休止符。
(二听)(节选一段音乐)
师:我的剪刀刚刚发出什么声音?(咔嚓)
我加入了模仿剪羊毛的衬词---咔嚓
师:我在哪个音符下面加入了衬词?
生:四分休止符,
师:剪刀“咔嚓”清脆的声音真好听,咱们一起模仿牧羊人的劳动吧?
(播放音乐课件,师生随音乐模仿,体验加入衬词、动作模仿的快乐)在衬词的模仿中中感知四分休止符。
3.听辨感受衬词的强弱力度对小羊爱的表达的关系,完整聆听音乐用动作表达对小羊的爱。
(三听)
师:刚刚我发现有两种力度的孩子在为羊儿剪羊毛,听一听羊儿会请哪一种力度的孩子帮它剪羊毛?为什么?
教师示范,学生对比聆听。
师:对,轻巧的声音会让羊儿觉得很舒服很安全,真是细心、有爱的好孩子,
节奏的乐句。
(3)感受并表现歌曲乐句表现的不同情绪。
师:带有附点节奏的乐句听起来欢快活泼,没有附点节奏的这两个乐句听起来情绪上和他们一样吗?是什么感觉的?
(4)感受歌曲乐句所在的音区,听辨音高。
师:优美抒情的5、6 乐句旋律感觉唱起来有点难度,这两个乐句的旋律在高音区还是中音区?来听听看。
教师示范演唱旋律,一只手指课件乐谱,一只手手势表现音区位置。
师生交流总结:5、6 乐句旋律多在高音区,越在高音区的旋律我们演唱时需要将口腔完全打开,你就会觉得唱的很轻松。
情感渗透比较自然。
(5)感受歌曲的一字多音。
师:乐谱中涂色的地方有的孩子这样唱,第一种:第二种:教师示范,学生对比聆听。
哪一种唱的对啊?
一个字唱了几个音?像这样的演唱叫一字———多音。
5.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师:这首澳大利亚的民歌用了不同的情绪、重复的旋律、带有附点的节奏表现牧羊人的劳动,我们一起用歌声唱出他们快乐的歌。
6.完整演唱第二段。
第一遍:
师:有一只小羊儿看到我们要为它们剪羊毛,吓得瑟瑟发抖,我们说些什么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