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四则混合计算式题教案

四则混合计算式题教案第一章: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1.2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定义和特点。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利用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2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规则。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运算顺序的运用。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运算顺序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运算法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运算法则。
3.2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运算法则。
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运算法则。
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运算法则的运用。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运算法则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解题策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解题策略。
4.2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解题策略。
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解题策略。
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解题策略的运用。
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解题策略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综合应用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计算式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则混合运算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情境,呈现知识起点师:你们喜欢购物吗?这是小军在文具店购买学习用品(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出示购物情境图,先呈现小军来购物的情境,改动教材小军和小晴同时呈现的购物情境)。
师: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呈现三种学习用品的标价)生:一本笔记本5元,一个书包20元,一盒水彩笔18元。
师:小军想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请你替小军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生:53=15元,15+20=35(元)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有没有列不同算式的?有个别同学列成如下算式,并进行了计算。
①53+20=15+20=35②53+20=15+20=35师:板书学生的算式作为后面交流的素材。
师:黑板上这两个同学列的是一个算式,你同意他们这样的写法吗?你们也试着写一写(有了分步列式的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列出53+20的算式)。
师:这一道算式能包含上面的两个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能,算式53+20中,第一步计算53的积是15,第二步计算15+20的和是35。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说53+20这个算式要几步计算?生:两步。
师:哪两步?生:第一步是算乘,第二步是算加。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结合情境图谁能说一说53+20,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再算什么?又表示什么意思?生:第一步先算53,表示买3本笔记本用的钱。
第二步再加上买书包的20元,表示一共用去多少钱。
师:结合情境图说一说53+20,能先算3+20吗?(学生基本上能结合实际情境说出不能先算3+20的道理)师:对比分步与综合算式,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生:分步算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直接写在算式的后面,而综合算式要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写在算式的下面。
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在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算法中相机用红笔标出。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深化运算顺序3/8(3/4-1/6) 5/6-4/92/3 7/123/14+7/8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教师总结看想算查(3)抽象运算顺序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则运算教案(通用13篇)

四则运算教案(通用13篇)四则运算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的例2以及例3(部分)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运算和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冬天,同学们最喜欢什么运动?学生:滑雪、堆雪人、打雪仗......这里是新开业的滑雪场。
(出示大屏幕)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一)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滑雪场开业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离去,又有150人到来。
老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下午有多少人?(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230-70=160人 160+150=310人 230-70+150=310人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三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老师: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算错了。
(教学脱式书写格式)2、出示信息: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这样计算,5天预计接待多少人?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指名学生板演)90¸3´5=30´5=150(人)老师:指名学生给大家说说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学生:我先用900¸3,再用它们的商¸5,因为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才能算出5天的人数。
老师:也就是说,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6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1)做书上第80页“练习十五”第1题(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99-68×238-[2.44×(8.5-5)](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A、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顺序进行计算;B、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再算();C、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再算()。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
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25+35)×18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二教案:四则运算混合练习

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二教案:四则运算混合练习。
一、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2、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综合运用。
2、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学生在综合运用四种运算时的操作能力。
2、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个别辅导消化吸收,通过集体讨论展现成果,以达到对学生的巩固与培养。
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采用“情境导入”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看下列问题:【例题】小明有10元钱,他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
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钱?请学生手抄题目,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主体在教主体环节,老师可以灵活运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练习一】某公司有15个员工,其中男性占总人数的60%,女性占总人数的40%。
问:女性的人数是多少?【练习二】一条细管4分钟流出5升水,问1分钟内能流出多少水?【练习三】小珂珂上午从家到学校骑了800米,下午放学回家走了1.6千米。
问:小珂珂一共走了多少路程?【练习四】深圳一共有50万辆车,其中私家车的比例为1∶3,载客车和货车的比例为9∶1。
问:私家车有多少辆?载客车有多少辆?货车有多少辆?【练习五】某书店图书总数为4500册,其中故事书占总数的20%,百科全书占总数的15%,其余的绘本书。
问:故事书有多少册?百科全书有多少册?绘本书有多少册?【练习六】小明比小朋友略重1/4,比小珂珂轻1/3,小朋友比小珂珂轻1/5。
问:小朋友、小明、小珂珂的体重分别是多少?【练习七】有一件6米长的布料,一次剪出两个2.3米的长度时,剩余的部分能再剪出多长的布料?【练习八】某种水果每斤卖4元,现有150元,问:可以买多少斤?3、巩固在巩固环节,老师可以将课堂练习的答案集中统一公布。
对于答对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答错的学生,要指出错误,并引导他们再次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7篇)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7篇)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同学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把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并能正确运用运算挨次进行计算。
3、培育同学养成先看运算挨次,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同学的运算力量,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并把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在练习的设计中留意层次性,让同学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把握运算挨次。
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挨次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教学预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同学认真观看,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意同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依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问题预设: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1)同学独立列式并计算。
(2)同学汇报、沟通。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2)同学独立列式并计算。
可能消失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4×3=12(人)4×3+7 7+(4×3)12+7=19(人) =12+7 =7+12=19(人) =19(人)3、指解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设计意图:例2贴近同学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洁,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同学还有过学习乘加的阅历,给老师指导同学观看和处理信息供应了很大的便利,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
四则混合运算优秀教案模板(多篇)

四则混合运算优秀教案模板(多篇)课题: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1 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散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3.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实际中。
教学重、难点: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三步的没有括号的以及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各题。
(1)185-51+49(2)5×107-79 (3)819 ÷3 ×3 教师: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计算下面各题(1)185-(51+49)(2)5×(107-79)(3)819 ÷(3 ×3)教师: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授新课1.教学案例1 教师: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问: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统统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烂熟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烂熟运算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16-50÷25+8×2116-(50÷25+8)×2
[116-950÷25+80]×2(116-50)÷[(25+8)×2]
要求:
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
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行计算。
3、反馈讲评
小结:运算顺序例外,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例外,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二、根据要求添括号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
30+120÷15-5×2
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
要求改变运算顺序:1、-——÷——×——+
2、-——×——÷——+
3、÷——+——×——-
4、-——÷——+——×
5、+——÷——-——×
在反馈讲评时,着让学生说说添括号时的思考过程。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然后列成综合算式
27+1240×6
÷13282-
50-168÷
+26
讲评:你在列综合算式时有什么好方法?
四、应用题
1、文具三生产一种彩笔,60盒可以装720支,照这样计算,500盒可以装多少支?
60盒——720支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500盒——?支
讲评时留意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改问题:3000支彩笔要装多少盒?
五、提高性练习
计算24点
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