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习题集(含答案)

合集下载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精简)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精简)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 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 C.放大元件 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 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习题集(含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习题集(含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编号为09010)共有单选题,计算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 填空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 t e 2-的拉氏变换为( )。

A.s21; B. 15.0+s ; C. 21+s ;D.21se 2- 2. )(tf 的拉氏变换为)2(6][+=s s s F ,则)(t f 为( )。

A. te23-; B. te21--; C. )1(32te--; D. t e 26-3. 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A. 0 ;B. ∞;C. 常数;D. 变量4. ()t t f δ5)(=,则=)]([t f L ( )。

A. 5 ;B. 1 ;C. 0 ;D.s55. 已知)52)(2(33)(22+++++=s 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 ∞ ; B. 0 ; C. 0.6 ; D. 0.36. 已知)45(32)(22++++=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 0 ;B. ∞ ;C. 0.75 ;D. 37. 已知sn e s a s F τ-=2)(其反变换f (t)为( )。

A.)(ττa t n a -⋅; B. )(τn t a -⋅; C. τn te a -⋅; D. )(1τn t a-⋅ 8. 已知)1(1)(+=s s s F ,其反变换f (t)为( )。

A. t e -1;B. t e -+1;C. t e --1;D. 1--t e9. 已知t e t f t 2sin )(-=的拉氏变换为( )。

A.ses 2242-+ ; B. 4)4(22++s ; C.4)1(2++s s; D.se s s 224-+ 10. 图示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机械控制工程计划方案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计划方案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精简) (1)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精简) (1)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 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 C.放大元件 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 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西南科技大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4.解::设 i 为回路总电流,iR1为 R1支路电流,iC 为 C 支路电流,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可得


整理后得
5.解: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所以:
(1)将 K=10,
代入,求得:
∴ Kh=0.216;
(2)
算出:

Kh=0.27,
算出:ts=1.02(s),tr=0.781(s)。
6.解:(1)包围圈数 N=0,P=0,稳定;
A.

B.
; C.

D.

29、下列开环传递函数所表示的系统,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有( )。
A.

B.
(T>0);
C. 30、开环

D.

对数幅频特性对数相频特性如下图所示,当 K 增大时,( )。
A. L(ω)向上平移, 不变; B. L(ω)向上平移, 向上平移; C. L(ω)向下平移, 不变; D. L(ω)向下平移, 向下平移。

16、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特性方程式的性质,可以分为
和非线性控制系
统。
17、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特性方程式的性质,可以分为
和非线性控制系
统。
18、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
的数学表达式,或者说是描述系统内部变量之间关系的数
学表达式。
19、如果系统的数学模型,方程是
的,这种系统叫线性系统。
20、传递函数反映系统本身的瞬态特性,与本身参数,结构 ,与输入 ;不同的物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一、填空题
1、系统输出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到输入端,就叫做

2、有些系统中,将开环与闭环结合在一起,这种系统称为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解:设回路电流为i,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有
(1)(4分)
(2)(4分)
将方程(1)变形得
(2分)
代入式(2)中
(2分)
得 (2分)
整理后得
(1分)
即 (1分)
42.解: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分)
所以: (2分)
(1)将K=10, 代入,求得:
∴Kh=0.216;(2分)
(2) (2分)
算出:
试求当输入 ( ≥0)时的稳态误差。
34.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图中位移x1为系统输入量;位移x2为系统输出量;K为弹簧刚度系数;B为粘性阻尼系数。(15分)
35.已知一些元件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写出它们的传递函数G(s),并计算出各参数值。
36.已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用劳斯判据确定系统稳定时,K的取值范围。
A. ; B. (T>0);
C. ; D. ;
26.题图中R-C电路的幅频特性为( )。
题图二、6. R-C电路
A. ; B. ; C. ; D.
27.已知系统频率特性为 ,则该系统可表示为( )。
A. ; B. ; C. ;D.
28.已知系统频率特性为 ,当输入为 时,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A. ; B. ;
A. 1 , ; B. 2 ,1 ; C. 1 ,0.25; D. ,
23.下列开环传递函数所表示的系统,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
A. ; B. (T>0)
C. ; D.
24.已知系统频率特性为 ,则该系统可表示为( )。
A. ; B. ; C. ; D.
25.下列开环传递函数所表示的系统,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有( )。
(4分)
(4分)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分)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分)
39.解:对数幅频特性每画对一段得3分,横坐标上的转折频率标对得2分,相频特性渐进线相位标对得2分,曲线基本画对得3分。
40.解: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4分)
系统的特征方程
(4分)
特征根
(4分)
为一对共轭复根,且具有负实部,故该系统稳定。(3分)
, , (6分)
可得
(2分)
(2分)
(2分)
整理后得
(3分)
33.解:系统的开环增益K=14,且为Ι型系统(2分)

则: (3分)
(3分)
(3分)
(4分)
34.解:按牛顿定律列力学方程如下:
, (8分)
整理得
(4分), (3分)
35.解:
(a) (7分)(b) (8分)
36.解:该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 ;(5分)
C. ; D.
29.理想微分环节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 )。
A. ,通过ω=1点的直线; B. - ,通过ω=1点的直线;
C. - ,通过ω=0点的直线; D. ,通过ω=0点的直线
30.开环 对数幅频特性对数相频特性如下图所示,当K增大时,( )。
A. L(ω)向上平移, 不变; B. L(ω)向上平移, 向上平移;

37.设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试判别系统稳定性。其中p为开环右极点数,
υ为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数目。(15分)
38.化简下图所示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15分)
39.试画出具有下列传递函数的Bode图:

40.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判定系统的稳定性(TK>1)
∴ Kh=0.27,(3分)
(2分)
算出:ts=1.02(s),tr=0.781(s)。(3分)
43.解: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方程如下:
(4分)
对上述方程进行拉氏变换
(2分)
传递函数为
(3分)
展开得
(2分)
对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
(3分)
整理后得
(2分)
44.解:1) 首先将 分成几个典型环节。
(2分)
A. ;B. ;
C. ;D.
15.设有一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系统,如图所示,以外力f(t)为输入量,位移y(t)为输出量的运动微分方程式可以对图中系统进行描述,那么这个微分方程的阶次是:( )。
A. 1; B. 2; C. 3; D. 4
16.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则其无阻尼振荡频率 和阻尼比为( )。
s31 18 0
s29 18K 0
s118-2K 0
s018K (5分)
(5分)
37.解:(1)包围圈数N=0,P=0,稳定;(5分)
(2)正穿越次数为1,负穿越次数为0,1-0=P/2=1,稳定;(5分)
(3)正穿越次数为1,负穿越次数为1,1-1=P/2=0,稳定。(5分)
38.解:这是一个无交叉多回路结构图,具有并、串联,局部反馈,主反馈系统。首先将并联和局部反馈简化如图(b)所示,再将串联简化如图(c)所示。(3分)
A. 欠阻尼; B. 过阻尼; C. 临界阻尼; D. 无阻尼
20.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 )。
A. ;B. ;C. ;D.
21.根据下列几个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判断肯定不稳定的系统为( )。
A. ; B. ;
C. ;
其中 均为不等于零的正数。
22.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则其无阻尼振荡频率 和阻尼比为( )。
显见该系统由放大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一阶微分环节组成。(1分)
2) 分别做各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K=7.5 20lgK=17.5dB ; ω1=2, ω2=3()
对数幅频特性:
(2分)
相频特性:
(2分)
其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所示。(2分)
3) 计算
(2分)所以 (1分)
由图可知 部份, 对-π线无穿越,故系统闭环稳定。(1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编号为09010)共有单选题,计算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 填空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 的拉氏变换为( )。
A. ; B. ;C. ;D.
2. 的拉氏变换为 ,则 为( )。
C. L(ω)向下平移, 不变; D. L(ω)向下平移, 向下平移。
二、计算题
31.简化下图所示系统的方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32.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图中电压u1为系统输入量;电压u2为系统输出量;C为电容;R1、R2为电阻。(15分)
33.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A. ;B. ;C. ;D.
3.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A. 0 ; B. ∞; C. 常数; D. 变量
4. ,则 ( )。
A. 5 ;B. 1 ;C. 0 ;D.
5.已知 ,其原函数的终值 ( )。
A. ∞ ; B. 0 ; C. 0.6 ; D. 0.3
6.已知 ,其原函数的终值 ( )。
A. 0 ; B. ∞ ; C. 0.75 ; D. 3
7.已知 其反变换f (t)为( )。
A. ; B. ; C. ; D.
8.已知 ,其反变换f (t)为()。
A. ; B. ; C. ; D.
9.已知 的拉氏变换为( )。
A. ;B. ;
C. ;D.
10.图示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a
0τt
A. ; B. ; C. ;D.
11.若 =0,则 可能是以下( )。
A. ;B. ;C. ;D.
12.开环与闭环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称为( )。
A.复合控制系统;B.开式控制系统; C.闭和控制系统; D.正反馈控制系统
13.在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线性系统的()。
A.增益比;B.传递函数;C.放大倍数;D.开环传递函数
14.已知线性系统的输入x(t),输出y(t),传递函数G(s),则正确的关系是( )。
41.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图中电压u1为系统输入量;电压u2为系统输出量;C为电容;R为电阻。
42.某系统用测速发电机反馈,可以改善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系统如下图所示。
(1)当K=10,且使系统阻尼比ζ=0.5,试确定Kh。
(2)若要使系统最大超调量Mp=0.02,峰值时间tp=1s,试确定增益K和速度反馈系统Kh的数值,并确定在这个K和Kh值的情况下,系统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2分)
45.解:取x3为阻尼器活动端的移动量,按牛顿定律列力学方程如下:
(4分)
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3分)

(1分)
经计算整理得
(1分)
(1分)
(1分)
两边取拉氏反变换得
(3分)

(2分)
三、填空题
(略)……
A. 1 , ; B. 2 ,1 ; C. 2 ,2 ; D. ,1
17. 表示了一个( )。
A. 时滞环节; B. 振荡环节; C. 微分环节; D. 惯性环节
18.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A. ; B. ; C. ; D.
19.已知道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那么系统处于( )。
三、填空题
(略)……
答案
一、单选题
1.C
2.C
3.C
4.A
5.D
6.C
7.B
8.C
9.C
10.A
11.C
12.A
13.B
14.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