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严重危害实用版
福尔马林的危害

福尔马林的危害福尔马林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消毒和家居环境中。
然而,尽管它具有许多实用价值,福尔马林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重点讨论福尔马林的危害,并探讨如何减轻其对人体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先,福尔马林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和液体。
长期接触或过量接触福尔马林可能导致眼睛、鼻子和喉咙的刺激,引发眼睛疼痛、流泪、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福尔马林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口罩等。
福尔马林还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质。
多项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福尔马林环境中的人们,如木材加工工人、医院职工等,罹患鼻咽癌、鼻窦癌、颌面部肿瘤等的风险明显增加。
此外,动物实验也发现了福尔马林与白血病和脑肿瘤等疾病的联系。
因此,必须警惕福尔马林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
除了对人体健康的风险之外,福尔马林还对环境造成了危害。
福尔马林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容易从室内环境挥发出来。
这种挥发性特性意味着福尔马林容易通过空气传播到室外环境,对大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福尔马林可以进入水体和土壤,污染环境并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
为了减轻福尔马林的危害,有几种有效的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应该限制福尔马林在家庭和办公场所的使用。
选择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替代品,例如水性涂料、低挥发性胶水和家居用品,可以减少福尔马林的释放。
此外,加强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可以帮助室内福尔马林浓度保持在安全水平。
此外,教育大众关于福尔马林的危害也至关重要。
公众应该了解在使用福尔马林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如何检测和处理福尔马林泄漏的紧急情况。
提高意识和知识水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潜在的福尔马林危害。
总而言之,福尔马林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可能带来的危害,包括刺激性效应、潜在的致癌风险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加强公众教育,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福尔马林对人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保护我们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化学生活的利和弊

利
3.建筑中的化学
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 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墙上干后成洁白坚硬 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使得房子显得整洁明亮。 通过添加还原剂的化学反映炼出的钢铁,使我们才有了 坚硬的铁制品使用。而通过化学加工的石油,使我们得 以用上轻便的塑料产品。化学锻烧的陶土,使得房屋拥 有漂亮光滑的瓷砖表面。可见,建筑中了解化学是必要 的。
化学生活的利和弊
14级化学院五班
141200524赵生燕 141200516韩旭 1414200515刘昳 1414200514曹纬 1414200523李慧圆 1414200522管怡晗
利
前言
化学是一门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科学。 学习了化学,就能消除或者降低化学变 化有害的方面,并使变化充分向有利的 方面发展。化学可以造福于我们的生活, 例如,掌握了燃烧的化学原理,就可以 合理利用燃料,防止火灾以及开发新的 燃料来源等。同时,化学也会给我们的 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例如水污染、食 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任何事件都有 两面性,我们要以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对 待。本文将从化学生活的利和弊两方面 进行阐述。
利
2.化学合成药物与人类健康
.
因为从天然植物中分离和提取的药物的品种和数量有 限,化学家和医学家便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大规模生产化学 药物。他们从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着手,再通过模仿天 然物质,乃至对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改造,获得了价值 更高,疗效更好的合成化学药物。 在化学合成药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抗生素了。不 论是应用广泛的青霉素和阿斯匹林,还是治疗了肆虐一时的 疟疾的磺胺药都属于抗生素。在今天,消灭由微生物引起的 疾病任务几乎都由抗生素药物完成,在保护人类健康的作用 上,抗生素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代表着化学合成药物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标甲醛等级

国标甲醛等级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甲醛的概述
2.国标甲醛等级的划分
3.甲醛等级的检测方法
4.甲醛等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如何避免甲醛污染
正文
一、甲醛的概述
甲醛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 HCHO,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等行业。
然而,过量的甲醛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对甲醛含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二、国标甲醛等级的划分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甲醛含量的标准。
根据国标 GB/T 18580-201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甲醛释放量限量》规定,甲醛释放量分为三个等级:
1.E0 级:甲醛释放量小于或等于 0.5mg/L;
2.E1 级:甲醛释放量小于或等于 1.5mg/L;
3.E2 级:甲醛释放量小于或等于 5.0mg/L。
三、甲醛等级的检测方法
甲醛等级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穿孔法:通过将试样放置在特定的装置中,进行气氛扩散,然后测
定扩散出的甲醛浓度。
2.吸收法:利用特定的吸附剂对甲醛进行吸附,然后通过测定吸附剂重量变化来计算甲醛含量。
3.色谱法:利用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原理,对甲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四、甲醛等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甲醛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咳嗽、气喘等症状;
2.甲醛对眼部的刺激作用,可导致眼部不适、流泪等;
3.甲醛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4.长期接触高浓度甲醛,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癌症等疾病。
家庭中毒:远离有毒物质

家庭中毒:远离有毒物质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注重家居装修。
但是,在舒适美观的家居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危险:室内空气污染、化学污染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人们患上各种疾病。
其中,家庭中毒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危险,家庭中毒导致的伤害甚至可以致命。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家庭中毒呢?一、常见的家庭中毒方式1. 吸入有毒气体:室内可能存在各种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甲醛、氯气等等,这些气体通常由室内装饰、建材、清洁剂等释放出来,长期吸入会导致慢性中毒,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2. 误食有毒物质:误食农药、化肥、杀虫剂、清洁剂等有毒物质,这类物质通常存放在室内,如不慎食用或接触皮肤都会导致中毒。
3. 吸入有毒粉尘:室内可能存在各种粉尘,如沙尘、石棉、颜料等,这些粉尘通常由建材、装修材料等释放出来,长期吸入会导致慢性中毒,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二、家庭中毒的预防1. 选购环保材料:在装修、选购家具时,应选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产品,避免过多使用污染物质。
如需使用含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材料,在安装后应密封处理,避免释放污染物质。
2. 定期开窗通风:定期对家中进行开窗通风,清除室内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流通。
尤其是厨房、浴室等地方应该保持通风,避免水汽滞留产生霉菌、细菌,也可以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积累。
3. 存放有毒物品:将家中的有毒物品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如高处或上锁的柜子中。
特别是儿童对颜色鲜艳的物品更为好奇,应该特别注意。
4. 定期打扫卫生:家中应定期打扫卫生,清除室内的灰尘、污染物质等,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干净。
5. 选择安全的清洁剂:使用清洁剂时应选择安全、无毒的产品,避免使用含有毒性化学成分的清洁剂。
也可以尝试使用天然的清洁剂,如醋、柠檬汁等,对环境更加友好。
6. 环境监测:在家庭中安装空气净化器、空气检测仪,定期监测室内的污染物质含量,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问题。
三、家庭中毒的应急处理1. 误食有毒物质:吸入有毒气体或误食有毒物质后,应立即切断毒源,如有意识障碍者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pfas各国管控要求

pfas各國管控要求【原创实用版】目录1.PFAS 的简介和危害2.各国对 PFAS 的管控要求3.我国的 PFAS 管控政策4.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正文PFAS,全称为全氟烷基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化学物质。
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PFAS 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癌症、肝脏疾病、免疫系统损害等。
因此,各国纷纷出台管控政策,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一、各国对 PFAS 的管控要求1.欧盟:欧盟在 2015 年禁止生产和使用六种 PFAS,并对其他 PFAS 实施严格的风险评估。
此外,欧盟还对含有 PFAS 的产品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如 REACH 法规。
2.美国:美国环保局(EPA)已对约 200 种 PFAS 展开调查,并逐步限制其在消费品、食品包装等领域的使用。
2020 年,美国政府宣布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五种主要的 PFAS。
3.日本:日本政府对 PFAS 实施严格的安全标准,要求企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循环保要求。
此外,日本还对进口产品进行严格的 PFAS 检测,确保产品符合日本环保标准。
4.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对 PFAS 的管控主要依赖于各州的法规。
部分州已禁止使用某些 PFAS,并对其他 PFAS 实施严格的使用限制。
二、我国的 PFAS 管控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PFAS 的管控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2019 年,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 PFAS 的公告》,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六种 PFAS。
此外,我国还对含有 PFAS 的产品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如 RoHS 法规。
三、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PFAS 污染是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在国际层面,各国可以通过分享研究成果、制定共同的环保标准和政策,推动全球 PFAS 管控工作的开展。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 PFAS 的认识将更加深入。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体健康 的危害 , 旨在使教师对学生 的环保教育中有所补充和帮助 , 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 进一 关键词
在人教版新课标 高中《 生物》 教材“ 稳态与环境” 模 块 中… , 简要介绍 了人类 活动对 生态 环境造 成 的严重
破坏 , 以求增 强学 生 的环保 意识。虽然在 教 材特别 是 “ 遗传与进化” 模块 和 一些 习题 所 涉及 的人 类疾 病 中, 有很多都是 由于 环境 问题直 接造成 或有 密切联 系
细胞基 因突变 , 发 出最初 的癌 细胞 . 多环 芳香 烃 、 引 如
目前 已知 , 化学诱 突变 物 质大 约 有数 百 种。在 工
时, 可产生对人体 的危 害[ ] 就 3 。有 的污染物在短期 内
神经系统 , 表现为精神 障碍 、 谵妄、 昏迷 、 震颤等。
3 远期危害
通过一定 的途 径 即可危 害人体 健康 ; 有些 污染 物则要
经过相 当长的时间才显露 出对人体 的危 害。因此可把
对人体的危害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
些地 区的肝癌发病率 与有机氯农 药污染有关 。
21 00年第4期( 6 第1 卷)
科 学教 育 S i c d c t n ce eE u a o n i
・ 1 8・
从化学 物质的 致癌 作用 来看 , 般 认为 有两 个 阶 一 段 : 一个阶段 是 引 发, 第 就是 在致 癌 物的 作用 下 , 经过
1 急性 危 害
环境污染对人 体健 康的危 害 , 经过 一 段较长 的潜
伏期才表现 出来 , 至有 些会 影 响到子孙 后代 的健康 甚
和生命 , 这就更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3 1 致 癌 作 用 癌 也 叫 恶 性 肿 瘤 。 引 起 恶 性 肿 瘤 的 .
食品交叉污染如何影响人体健康

食品交叉污染如何影响人体健康食品交叉污染是指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以及销售过程中,不同食品之间相互接触或污染物相互传播,导致其中一种食品被另一种食品的成分污染。
食品交叉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食品交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食品交叉污染的类型食品交叉污染可以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微生物性污染三种类型。
1. 物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通过物理方式将异物引入食品中,如金属屑、玻璃碎片、塑料颗粒等。
这些异物对人体消化道黏膜造成刺激或损伤,引发不适甚至创伤。
2. 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主要指食品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塑化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器官造成损害,长期摄入还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3. 微生物性污染微生物性污染是指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污染。
这些微生物会引发食源性疾病,如肠道感染、传染性肝炎等。
其中一些微生物还具有产生毒素的能力,进一步加剧对人体的伤害。
二、食品交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食品交叉污染对人体健康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1. 食源性疾病食品交叉污染导致的微生物性污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这些污染物在食品中繁殖,摄入后容易引发食源性疾病,如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食源性疾病还可能引起肠出血、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 慢性中毒食品交叉污染引起的化学物质污染,若长期摄入含有有害物质的食品,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化学物质在体内积累,对人体的器官和生理功能造成持续的伤害,引发多种慢性病,如肝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
3. 过敏反应某些食品中的过敏原与其他食品交叉污染,导致不同食品之间相互传播过敏原,增加过敏的风险。
对于已经过敏的个体来说,食品交叉污染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道过敏、过敏性休克等。
三、预防食品交叉污染的措施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应采取以下预防食品交叉污染的措施。
注塑吹瓶环评voc指标

注塑吹瓶环评voc指标【实用版】目录1.注塑吹瓶概述2.环评中 VOC 指标的含义和重要性3.注塑吹瓶环评中 VOC 指标的控制方法4.VOC 指标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5.结论正文一、注塑吹瓶概述注塑吹瓶是一种常见的塑料瓶生产工艺,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化学物质,如塑料原料、添加剂、涂料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环评中 VOC 指标的含义和重要性VOC 指标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缩写,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到空气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环评中,VOC 指标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对于控制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注塑吹瓶环评中 VOC 指标的控制方法对于注塑吹瓶行业来说,控制 VOC 指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选择低 VOC 排放的设备和工艺:在设备选型和工艺设计阶段,应尽量选择低 VOC 排放的设备和工艺,从源头上减少 VOC 的产生。
2.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管理,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减少 VOC 的泄漏。
3.安装 VOC 治理设施:对于无法避免的 VOC 排放,应安装相应的治理设施,如活性炭吸附装置、催化燃烧装置等,对 VOC 进行治理。
4.强化监测和监控:对于 VOC 排放,应加强监测和监控,确保排放浓度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
四、VOC 指标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VOC 指标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VOC 是形成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前体物,其排放到大气中,会加剧大气污染,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VOC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肝脏等器官的损害,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 VOC 环境中,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五、结论VOC 指标在注塑吹瓶环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8161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化学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严重危害实用版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化学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严重危害实用版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甲醛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
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气体,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剩以及视力障碍,且能抑制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浓度较高时,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产生毒害。
八十年代初,人们开始研究甲醛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其致癌性在动物实验中又被证实。
但是否为人类的致癌剂,目前国内外对比仍然没有得出肯定的结论,有报告说可能与鼻咽癌有一定的联系。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MOSH)已将甲醛列为人体可疑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工作组曾对甲醛规定了它对嗅觉、眼睛刺激和呼吸道刺激潜在致癌力的阈值,并指出当甲醛的室内环境浓度超标百分之10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般认为苯毒性的产生是通过代谢产物所致,也就是说苯须先通过代谢才能对生命体产生危害。
苯可以在肝脏和骨髓中进行代谢,而骨髓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成部位,故苯进入体内可在造血组织本身形成具有血液毒性的代谢产物。
长期接触苯可引起骨髓与遗传损害,血象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生白血病。
曾经有人对低浓度苯接触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外周血白细胞数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但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经常性苯接触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布高于非苯接触组,且制苯车间观察人群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作业环境苯浓度的增高,白细胞数有降低趋势,淋巴细胞微核率有增加的趋势。
这些均证明低浓度苯对作业人群的健康有损害,尤其要注意对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
吸入4000ppm以上的苯短时间除有黏膜及肺刺激性外,中枢神经亦有抑制作用,同时会伴有头痛、欲呕、步态不稳、昏迷、抽痉及心律不整。
吸入14000ppm以上的苯会立即死亡。
3、甲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甲苯进入体内以后约有百分之48在体内被代谢,经肝脏、脑、肺和肾最后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危害,自愿者实验证明当血液中甲苯浓度达到1250mg/m3时,接触者的短期记忆能力、注意力持久性以及感觉运动速度均显著降低。
4、二甲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二甲苯包括邻位、间位和对位三种异构体,以间位比例最大,可达百分之60~70,对位含量最低。
二甲苯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其蒸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有部分经呼吸道排出,吸收的二甲苯在体内分布以脂肪组织和肾上腺中最多,后依次为骨髓、脑、血液、肾和肝。
工业用二甲苯三种异构体的毒性略有差异,均属低毒类。
据报告,三名工人吸入浓度为43.1g/m3的二甲苯,18.5小时后一名死亡,尸检可见肺淤血和脑出血,另两名工人丧失知觉达19~24小时,伴有记忆丧失和肾功能改变。
此外,吸入高浓度的二甲苯可使食欲丧失、恶心、呕吐和腹痛,有时可引起肝肾可逆性损伤。
同时二甲苯也是一种麻醉剂,长期接触可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5、室内环境中氨的主要危害有哪些?按毒理学分类,氨属于低毒类化合物。
氨是无色气体,当环境空气中氨达到一定浓度时,才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人对氨的嗅阈值为0.5~1.0mg/m3。
氨是一种碱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以吸收组织中的水分,溶解度高,对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氨进入肺泡后易和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
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氨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美国制造化学师协会规定,允许工作人员在低于100ppm的氨浓度下工作8小时。
6、室内环境中二氧化硫的危害有哪些?二氧化硫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上呼吸道,因为它易溶于水形成亚硫酸刺激眼和鼻粘膜,具有腐蚀性,二氧化硫在组织液中的溶解度很高,所以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很快会溶解消失在上呼吸道,很少进入深部气道,因此只有深度呼吸或二氧化硫吸附在尘粒表面上时才有可能进入肺部。
长期接触二氧化硫的人一方面刺激上呼吸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反射性收缩,呼吸阻力增加,呼吸功能衰落,另一方面刺激和损失粘膜,使粘膜分泌增多变稠,纤毛运动受阻,免疫功能减弱,导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诱发不同程度的炎症,如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等。
此外长期接触二氧化硫对大脑皮质机能产生不良影响,使大脑劳动能力下降,不利于儿童智力发育。
7、室内环境中氮氧化物的危害有哪些?氮氧化物难溶于水,故对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较小,而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和肺泡,当时可无明显症状或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干咳等。
常经6~7小时潜伏期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此外,氮氧化物还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危害作用。
8、室内环境中臭氧的危害有哪些?臭氧具有强氧化性,相对于一般的紫外线消毒而言,臭氧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有研究表明臭氧可在5分钟内杀死百分之99以上的杀死繁殖体,同时臭氧也起到除臭的目的,许多室内空气净化器以臭氧的强氧化性为原理,将空气中的有机物氧化,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但是,臭氧的强氧化性对人体健康却有危害作用。
一般认为臭氧吸入体内后,能迅速转化为活性很强的自由基-超氧基(O2-),主要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从而造成细胞损伤。
臭氧可使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过程中花生四烯酸增多,进而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病变,志愿者研究表明接触0.09ppm臭氧2小时后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肺活量显著下降,浓度达0.15ppm时,百分之80以上的人感到眼和鼻粘膜刺激,百分之100出现头疼和胸部不适。
由于臭氧能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损伤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纤毛,从而削弱了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因此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臭氧还易于继发上呼吸道感染。
臭氧浓度在2ppm时,短时间接触即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咳嗽、头疼。
9、室内环境中一氧化碳的危害有哪些?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是:它进入肺泡后很快会和血红蛋白(Hb)产生很强的亲合力,使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阻止氧和血红蛋白的结合。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合力要比与氧的亲合力大200~300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
一旦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红蛋白向机体组织运载氧的功能就会受到阻碍,进而影响对供氧不足最为敏感的中枢神经(大脑)和心肌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从而使人产生中毒症状。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后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
轻、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但昏迷持续时间短,经脱离现场进行抢救,可较快苏醒、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状态,往往出现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
部分患者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严重的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皮肤水泡或成片的皮肤红肿、肌肉肿胀坏死、肝、肾损害等。
10、室内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危害有哪些?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在百分之0.07以下时属于清洁空气,人体感觉良好,当浓度在百分之0.07~0.1时属于普通空气,个别敏感者会感觉有不良气味,在百分之0.1~0.15时属于临界空气,室内空气的其它症状开始恶化,人体开始感觉不适,达到百分之0.15~0.2时属于清度污染,超过百分之0.2属于严重污染,在百分之0.3~0.4的人呼吸加深,出现头疼、耳鸣、血压增加等症状当达到百分之0.8以上时就会引起死亡。
11、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危害有哪些?室内有机污染物对人体的污染基本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气体和其它感觉效应(如刺激作用)、粘膜刺激和其它系统毒性导致的病变、基因毒性和致癌性。
由研究表明暴露在高浓度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作环境中可导致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和血液中毒,个别过敏者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有严重反应,通常情况下表现的症状有:1)眼睛不适,感到赤热、干燥、砂眼、流泪,2)喉部不适,感到咽喉干燥,3)呼吸毛病,气喘、支气管哮喘,4)头疼、难以集中精神、眩晕、疲倦、烦躁等。
由于目前对各种挥发性污染物和它们的毒性及对感觉的影响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因此从总体上说应尽量以避免为主。
12、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据了解,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颗粒物可通过呼吸作用侵入人的上呼吸道,当其直径小于2.5微米时,污染物可进入人的下呼吸道,有时甚至穿过肺泡进入血液。
目前,首要污染物就是颗粒物,而其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则是空气污染要解决的难点。
可吸入颗粒物还是细菌等微生物依附之物。
在可吸入颗粒物中10%左右依附着各种细菌等微生物。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
对其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的研究表明,它们将会增加人类重病及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率、促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改变免疫结构等。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将可吸入颗粒物研究,特别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的物理化学行为、形成与污染机制、控制技术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等研究作为环境研究的重点。
我国是燃煤大国,颗粒物污染严重,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是我国科学界的一项迫切任务,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进行学术研究,要以严为本,今后的研究目标应严格锁定为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制定标准,则要以实为本,考虑国情,这样才能使环保目标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