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反思

上饶县清水中学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知识性、探究性、创新性等能力。教师不但要认真钻研教材,更要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学生能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让45分钟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就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1、创设情景

我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创设了与黄河有关的学习情景(课件以有关黄河流域水系和梯级开发及“地上河”为主制作)。上课开始时,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我适时通过多媒体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地上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

3、自主探究

让学生课前查找、阅读、收集相关的地理知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随机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课堂协作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教师的协作等),然后要求每位学生将各自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或展示,并对“地上河”的形成进行分析,总结出形成过程。

5、课题小结

学完知识点后,我让学生自己完成对本课的小结,并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我只是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并与课件上的小结进行了适当的比较分析。

6、当堂测试

课题知识小结后,我及时展示了当堂测试课件——“我能行”习题库。规定每位学生在5分钟内独立完成测试试题,并进行了及时课堂交流与反馈。

7、知识延伸

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访问与河流有关的网站,阅读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此外,对“我国的河流”展开课题研究,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课后撰写有关黄河方面的小论文。

总之,本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效果,得益于学生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

片,我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我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和录像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有关黄河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回答的内容有的超出了我的意料,给我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我平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邱元清 2015.01.1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