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碱显色剂

合集下载

中药化学《生物碱》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生物碱》重点总结及习题
碱的共轭酸越稳定,Ka越小,pKa越大,碱性越强。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pKa的关系:pKa<2为极弱碱,pKa2~7为弱碱,pKa7~11为中强碱,pKa11以上为强碱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SP3>SP2>SP1
四氢异喹啉(SP3pKa9.5) 异喹啉(SP2pKa5.4) 氰类(SP 中性 )
③碱性极弱的生物碱(酰胺类生物碱)和酸生成的盐不稳定,其酸水溶液用氯仿萃取时,生物碱可转溶于氯仿而被分离。
表10-2 生物碱溶解性规律
水 酸水 碱水、甲(乙)醇、 苯 乙醚 CHCl3、 CCl4石油醚
亲脂性生物碱-+-++ (++)-
亲水性生物碱++++--
生物碱盐 ++-+--
※两性生物碱、酰胺类生物碱、内酯型生物碱:既可溶于酸水,也可溶于碱水中,其余同脂溶性生物碱。
二、旋光性
大多有旋光(不对称碳原子或不对称中心),且多呈左旋性。通常左旋体的活性大于右旋体。
三、溶解性
1.游离态 指大多数的仲胺、叔胺类生物碱,多为亲脂性的,极性较小。
2.盐 为离子型,极性大。
生物碱盐溶解性规律:
①无机酸盐的水溶度大于有机酸盐的水溶度。
②无机酸盐中,含氧酸盐的水溶度大于卤代酸盐。
③卤代酸盐中,盐酸盐的水溶度最大,氢碘酸盐的水溶度最小。
附注:用方法二分离时,应采用多缓冲纸色谱(分配原理)进行先导分离。
* 碱性弱的生物碱易游离(脂溶性,易于CHCl3)。
** 碱性强的生物碱易成盐(离子型,易于水)。
(2)利用生物碱的极性(溶解性)差异分离
分子结构的不同 极性的差异 对特殊溶剂的溶解性能不同而分离

生物碱的显色反应

生物碱的显色反应

生物碱的显色反应生物碱的显色反应啊,就像是一场神秘的魔法秀,每次看到那些颜色变化,都让人忍不住惊叹。

我记得在学校的化学实验室里,第一次做生物碱显色反应实验的时候,那场景可真是有趣极了。

老师拿出了几种含有生物碱的植物提取物,有从颠茄里提取的,还有从曼陀罗里弄出来的,这些东西看起来普普通通,就像一些不起眼的小粉末。

当老师把一种生物碱溶液滴到一块白色的瓷板上,然后又加入了一种叫 Dragendorff 试剂的东西。

刚开始的时候,瓷板上的溶液还是无色透明的,就像一杯平淡无奇的白开水。

可没过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溶液开始慢慢地变色,从透明逐渐变成了橙红色,就像夕阳的颜色一点点在瓷板上晕染开来。

我当时眼睛都瞪得大大的,死死地盯着瓷板,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旁边的同学也都发出了“哇”的惊叹声,就像看到了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

接着,老师又换了一种生物碱,这次用的是小檗碱。

当它和另一种试剂混合后,溶液先是变成了黄色,然后又迅速地变成了绿色,那绿色鲜艳得就像春天刚冒出来的嫩草。

我好奇地凑上前去,想看看这颜色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

我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气味,说不上来是什么味道,有点像植物的清香,但又夹杂着一些化学试剂的特殊味道。

我自己也动手尝试了一下。

我小心翼翼地吸取了一点生物碱溶液,滴到瓷板上,然后按照老师教的步骤加入试剂。

我的手都有点微微发抖,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当看到溶液开始变色的时候,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我做的这个反应最后呈现出了一种漂亮的紫色,就像薰衣草的颜色。

我看着自己的“杰作”,心里满是成就感,就像一个小魔法师成功地施展了一个魔法咒语。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发现不同的生物碱和不同的试剂搭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变化。

这就像不同的服装搭配会给人带来不同的风格一样。

有的组合会产生明亮的颜色,有的则是比较深沉的色调。

这些显色反应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们对于鉴别生物碱的种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不同生物碱的“身份之门”。

常用的显色剂

常用的显色剂

实验室最常用的显色剂及其配制方法:1、香草醛-硫酸(vanillin-sulphuric acid)用于精油、高级醇、酚等试液:香草醛1g溶于100ml硫酸或香草醛0.5g溶于100ml硫酸-乙醇(1:1)溶液。

喷或浸后处理:于120摄氏度加热至颜色最深。

2、三氯化铁(ferric chloride) 用于酚类、羟酰胺酸。

试液:1%~5%三氯化铁的0.5mol/L盐酸溶液。

注:酚类呈兰色或绿色,羟酰胺酸呈红色。

3、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 reagent) 用于生物碱和某些含氮化合物。

试液:a:次硝酸铋0.85g溶于10ml冰乙酸与40 ml水中。

b:碘化钾8g溶于20ml水中。

方法:试液a和b等量混合,置棕色瓶保存试液。

用前将试液1ml 加2ml冰乙酸和10ml水混合。

注:显色斑点呈橙红色。

4、邻苯二甲酸苯胺用于还原糖。

试液:苯胺0.93g和邻苯二甲酸1.66g溶于100ml以水饱和的正丁醇中。

喷或浸后处理:于105摄氏度加热10min,醛己糖及甲基戊糖呈棕色,醛戊糖呈樱桃红色5、硫酸(sulphuri acid) 通用显色剂。

试液:a、5%浓硫酸乙醇或乙酐溶液b、浓硫酸与甲醇或乙醇等体积混合c、15%浓硫酸正丁醇溶液方法:用以上任一试液喷洒或浸湿晾干,于110摄氏度加热至呈色,或达最强荧光。

6、三氯化铝(aluminium chloride) 用于黄酮类化合物。

试液: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紫外光长波下斑点显黄色荧光。

7、碘(iodine) 通用显色剂。

试液:a:0.5%碘的氯仿溶液。

喷后处理:待薄层上过量碘挥散,喷1%淀粉溶液,斑点转为兰色,如有过量碘留在薄层上,则背景也呈兰色。

b:碘蒸气:将少许碘晶体放入一密闭的容器内,使之充满饱和碘蒸气,将薄层放入容器片刻或数分钟即显色。

有时在容器内放一小杯水增加湿度,可提高显色的灵敏度,可提高显色的灵敏度。

在化合物斑点处显黄-棕色。

当前位置:化学中国论坛8、磷钼酸(molybdophosphoric acid)用于还原性化合物、类脂、甾体化合物等。

常用显色剂配制方法

常用显色剂配制方法

常用显色剂配制方法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碘:不饱和或者芳香族化合物配制方法在100ml广口瓶中,放入张滤纸,少许碘粒或者在瓶中,加入10g碘粒,30g硅胶紫外灯含共轭基团的化合物,芳香化合物硫酸铈:生物碱配制方法10%硫酸铈(IV)+15%硫酸的水溶液氯化铁苯酚类化合物配制方法1% FeCl3 + 50% 乙醇水溶液.桑色素(羟基黄酮)广谱, 有荧光活性配制方法% 桑色素+甲醇茚三酮氨基酸配制方法茚三酮 + 100mL of 正丁醇+ 醋酸二硝基苯肼(DNP)醛和酮配制方法12g二硝基苯肼+ 60mL 浓硫酸 + 80mL 水 + 200mL 乙醇香草醛(香兰素)广谱配制方法15g 香草醛 + 250mL 乙醇 + 浓硫酸高锰酸钾含还原性基团化合物,比如羟基,氨基,醛配制方法KMnO4 + 10g K2CO3 + 10% NaOH + 200mL 水. 使用期3月溴甲酚绿羧酸,pKa<=配制方法在100ml乙醇中,加入溴甲酚绿,缓慢滴加的NaOH水溶液,刚好出现蓝色即至。

钼酸铈广谱配制方法235 mL 水 + 12 g 钼酸氨 + g 钼酸铈氨 + 15 mL 浓硫酸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广谱配制方法135 乙醇 + 5 mL 浓硫酸 + mL of 冰醋酸 + mL 茴香醛,剧烈搅拌,使混合均匀.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2萜烯,桉树脑(cineoles), withanolides, 出油柑碱(acronycine)配制方法茴香醛:HClO4:丙酮:水 (1:10:20:80)磷钼酸(PMA)广谱配制方法10 g of 磷钼酸+100 mL 乙醇常用显色剂配制一、通用显色剂1.碘,检查一般有机物。

碘蒸气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缸内予先放入碘片,使缸内空气被碘蒸气饱和,将薄层或纸层放入缸内数分钟即可显色。

生物碱

生物碱

第九章生物碱一、填空1.小檗碱呈黄色,而四氢小檗碱则无色,其原因在于(结构中有较长的共轭体系)。

2.弱碱性生物碱在植物体内主要是以(游离)状态存在。

3.在生物碱的色谱检识中常用的显色剂是(碘化铋钾),它与生物碱斑点作用常先(橘红)色。

4.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大致有(溶剂法)、(离子交换树脂)和(沉淀法)三类。

5.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可利用它们的(草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草酸麻黄碱)在水中溶解度比较小,能先行结晶检出,(草酸伪麻黄碱)则留在母液中。

6.生物碱沉淀反应可应用于:(预试中是否存在生物碱)、(在分离过程中可作为追踪生物碱的指标)、(分离提纯生物碱)等。

7.用硅胶柱层析进行生物碱的薄层色谱时,为克服硅胶的酸性,得到集中的斑点,有两种方法:(用高碱或缓冲液代替水来制硅胶板)、(用碱性溶剂作为展开剂)。

8.用pH 梯度萃取法分离生物碱,是将总生物碱溶于有机溶剂中,用不同pH 缓冲液进行萃取,缓冲液pH 值(高)到(低),所得到的生物碱的碱度则由(强)到(弱)。

二、判断题1.所有生物碱都有不同程度的碱性。

√2.含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都是生物碱。

×3.一般生物碱的旋光性都是左旋的。

×4.在所有生物碱中,季铵碱的碱性最强。

×5.生物碱与碘化铋钾多生成红棕色沉淀。

√6.生物碱盐都易溶于水中。

×三、选择题(单选)1.下列关于生物碱的论述,正确的是(A)A.含有氮原子B. 显碱性C.自然界的所有含氮成分D.在植物体内以盐的状态存在2.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D)A.分子中含氮原子B.氮原子多在环内C. 具有碱性D. 分子中多有苯环3.小檗碱的结构类型是(B)A. 喹啉类B.异喹啉类C. 哌啶类D.吲哚类4.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D)A. 伯胺生物碱B. 仲胺生物碱C. 叔胺生物碱D. 季胺生物碱5.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弱的是(D)A. 伯胺生物碱B. 仲胺生物碱C. 叔胺生物碱D. 酰胺生物碱6.决定生物碱碱性最主要的因素是(A)A.氮原子的杂化方式B. 诱导效应C. 共轭效应D. 分子内氢键三、多选题题1. 使生物碱碱性减弱的因素是(AE)A.吸电子诱导效应B.供电子诱导效应C.供电子共轭效应D.立体效应2. 使生物碱碱性减弱的吸电子基团是(BCD)A. 烷基B.羰基C.醚基D.苯基第四章醌类化合物一、填空1.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四种类型。

常用试剂配制及显色方法详解

常用试剂配制及显色方法详解

常用试剂配制及显色方法详解(一)通用显色剂1.重铬酸钾--硫酸一般有机物均能显色,不同化合物显示不同颜色。

喷洒剂:5克重铬酸钾溶于100ml,40%硫酸中。

喷洒后加热至150oC斑点出现。

2.碘:检查一般有机物(1)碘蒸汽:在一个密闭玻璃皿先放入碘片,使缸内空气被碘蒸气饱和将薄层或纸层放入缸内数分钟即显色,有时在缸内放一盛水的小杯,增加缸内的湿度,可提高显色的灵敏度。

(2)0.5%碘的氯仿溶液,取出挥发散过量的碘再喷1%淀粉的水溶液,斑点转成蓝色。

3.碘--碘化钾溶液:很我有机物虽黄色(配法见后)。

4.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C烤,还原性物质显兰色,再用氨气熏,则背景变为无色。

5.20%磷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C,还原性物质显兰色。

6碱性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物质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

:5%碳酸钠溶液。

溶液II溶液I和溶液II等量混合使用。

7.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易还原性物质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8.硝酸银--氢氧化铵(Tollen's--zoffaronl)试剂,喷后105oC烤5~10分钟,还原性物质显黑色。

溶液I:0.1N硝酸银溶液。

溶液II:氢氧化铵溶液。

临用前溶液I和溶液II以1:5混合。

注意:放久则形成爆炸性的叠氦化银。

9硝酸银--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物质在兰绿色背景上立即显黄色。

溶液I:0.1N硝酸银溶液:2N氢氧化铵溶液:2N氢氧化钠(1:1:2)。

临用前配制。

溶液II:高锰酸钾0.5g,碳酸钠1g,加水成100ml溶液,临用前溶液I和溶液II等量混合。

10.四唑试剂:还原性物质,在室温或微加热时显紫色。

溶液I:0.5%四唑兰甲醇溶液。

溶液II:6N氢氧化钠溶液。

临用前溶液I和溶液II等量混合。

11.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还原性物质显兰色,再喷射2N/L盐酸溶液,则兰色加深。

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

溶液II:2%三氯化铁溶液。

生物碱类药物含量测定方法

生物碱类药物含量测定方法

生物碱类药物含量测定方法
生物碱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碱性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在植物和微生物中含量丰富。

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比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1.比色法:该方法是通过生物碱与特定的显色剂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有色离子或分子,根据颜色的深浅程度进行含量测定的方
法。

例如,苦参碱可以通过与溴甲酚绿显色剂发生反应来进行
含量测定。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该方法是通过测量生物碱溶液在紫外和
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进而计算其含量的方法。

例如,盐酸吗
啡碱可以在254nm波长处进行含量测定。

3.荧光法:该方法是利用生物碱分子在特定波长激发下发出的荧
光强度来计算其含量的方法。

例如,荧光素钠在紫外光激发下
可以发出绿色荧光,可以用于含量测定。

4.薄层色谱法:该方法是利用生物碱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分配系
数差异,将样品溶液展开在薄层板上,然后用显色剂显色,根
据斑点面积或荧光强度来计算生物碱的含量。

5.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生物碱进行
分离和检测,然后根据峰面积或峰高来计算生物碱的含量。


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是生物碱
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之一。

生物碱显色剂

生物碱显色剂
(5)Ehrlich①10%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盐酸溶液与丙酮按1:4混合;②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g,溶于100ml 96%乙醇中。用于吲哚类,有时喷后要加热。
(6)硫酸高铈铵1%本品的85%磷酸溶液。用于吲哚类,长春花生物碱显各5ml浓硫酸与35ml水混合,放冷后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25mg,再加入5%三氯化铁溶液0.05ml。本试液可保存一周。用于麦角生物碱。
(11)三氯化铁-碘三氯化铁5g、碘2g溶于50ml丙酮与50ml 20%酒石酸的混合液中。用于黄嘌呤生物碱类,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12)硫酸铈-硫酸(改良Sonnenschein试剂)硫酸铈0.1g混悬于4ml水中,加1g三氯乙酸,加热煮沸,放冷,逐滴加入浓硫酸直至浑浊消失。用于生物碱、含碘有机化合物的显色,喷后110℃烤几分钟,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23)三氯化锑试剂25g三氯化锑溶于75g氯仿中成饱和溶液。用于秋水仙生物碱类。
(2)碘-碘化钾(Wagner)碘1g与碘化钾10g溶于50ml水(微温),加2ml乙酸,加水至100ml。用于生物碱,显棕褐色。
(3)碘铂酸5ml 15%氯化铂溶液加45ml 10%碘化钾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用于生物碱,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4)碘铂酸钾10%六氯铂酸溶液3ml与97ml水混合,加100ml 6%碘化钾溶液,混匀。新鲜配制。用于生物碱与其他有机含氮化合物,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13)硫氰酸钴(Ⅱ)试液硫氰酸铵3g、氯化钴1g溶于20ml水中。用于生物碱,伯、仲、叔胺类。
(14)碘化汞钾(Meyer)试剂1.36g氯化汞和5g碘化钾各溶于20ml水中,混合后加水稀释至100ml即可。
(15)硅钨酸(Bertrand)试剂5g硅钨酸溶于100ml水中,加盐酸少量调至pH=2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硫酸高铈铵1%本品的85%磷酸溶液。用于吲哚类,长春花生物碱显各种颜色。
(7)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65ml浓硫酸与35ml水混合,放冷后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25mg,再加入5%三氯化铁溶液0.05ml。本试液可保存一周。用于麦角生物碱。
(8)肉桂醛-盐酸肉桂醛5ml、乙醇95ml和5ml 36%盐酸混合,新鲜配制。用于吲哚类衍生物。
(9)呫吨氢醇0.1g本品溶于90ml乙醇中,加10ml 36%的盐酸,用前新鲜配制。用于色氨酸及其他吲哚类生物碱。
(10)氯化铁-过氯酸0.5mol/L三氯化铁溶液1ml与35%过氯酸溶液50ml混合。用于吲哚类生物碱。
(11)三氯化铁-碘三氯化铁5g、碘2g溶于50ml丙酮与50ml 20%酒石酸的混合液中。用于黄嘌呤生物碱类,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3)碘铂酸5ml 15%氯化铂溶液加45ml 10%碘化钾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用于生物碱,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4)碘铂酸钾10%六氯铂酸溶液3ml与97ml水混合,加100ml 6%碘化钾溶液,混匀。新鲜配制。用于生物碱与其他有机含氮化合物,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5)Ehrlich①10%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盐酸溶液与丙酮按1:4混合;②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g,溶于100ml 96%乙醇中。用于吲哚类,有时喷后要加热。
(23)三氯化锑试剂25g三氯化锑溶于75g氯仿中成饱和溶液。用于秋水仙生物碱类。
(12)硫酸铈-硫酸(改良Sonnenschein试剂)硫酸铈0.1g混悬于4ml水中,加1g三氯乙酸,加热煮沸,放冷,逐滴加入浓硫酸直至浑浊消失。用于生物碱、含碘有机化合物的显色,喷后110℃烤几分钟,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13)硫氰酸钴(Ⅱ)试液硫氰酸铵3g、氯化钴1g溶于20ml水中。用于生物碱,伯、仲叔胺类。
(14)碘化汞钾(Meyer)试剂1.36g氯化汞和5g碘化钾各溶于20ml水中,混合后加水稀释至100ml即可。
(15)硅钨酸(Bertrand)试剂5g硅钨酸溶于100ml水中,加盐酸少量调至pH=2左右。
(16)苦味酸试剂1g苦味酸溶于100ml水中。
(17)鞣酸试剂鞣酸1g加乙醇1ml溶解后再加水至10ml。
(18)4-甲基伞形酮0.02g本品溶于35ml乙醇,加水至100ml。用于含氮杂环化合物。
(19)硫酸铜-联苯胺①0.3g硫酸铜溶于100ml水-乙醇(5:4)的混合液中;②0.1%联苯胺的50%乙醇溶液。用时先喷试液①,于60℃干燥后再喷试液②。用于吡啶单羧酸的显色。
(20)氯化铜0.5%氯化铜溶液。用于肟类。
常用生物碱显色剂
(1)改良碘化铋钾(Dragendorff)试剂①碱式硝酸铋0.85g溶于10ml冰醋酸与40ml水中;②碘化钾0.8g溶于20ml水中。试液①与试液②等量混合置棕色瓶内保存作贮备液。用前将1ml贮备液、2ml冰醋酸与10ml水混合。用于生物碱与某些含氮化合物,显橙红色。
(2)碘-碘化钾(Wagner)碘1g与碘化钾10g溶于50ml水(微温),加2ml乙酸,加水至100ml。用于生物碱,显棕褐色。
(21)硝普钠-铁氰化物10%氢氧化钠溶液、10%硝普钠溶液、10%铁氰化钾溶液和水按(1:1:1:3)混合,冰箱内保存(可保存数周),使用前取适量与等体积丙酮混合。用于氯基氰、胍、肌酸、肌酸酐、脲和硫脲及其衍生物的显色。
(22)硝普钠-过氧化氢5%硝普钠溶液2ml、10%氢氧化钠1ml与5ml 3%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加15ml水。冰箱可保存数日。用于胍、尿素、硫脲及其衍生物、肌酸和肌酸酐的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