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

合集下载

佛教故事大全

佛教故事大全

佛教故事大全佛教故事是佛教教义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阐述了佛教的教义和智慧。

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涉及到佛陀的生平事迹、佛教经典中的寓言故事,以及一些富有教化意义的传世佳话。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佛教故事,希望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感悟。

故事一,释迦牟尼佛成道。

在远古的印度,有一位名叫释迦牟尼的年轻王子,他对人生的痛苦和无常深感困扰,于是决定出家修行。

在修行的过程中,他历经种种磨难,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开悟之后,他开始传授佛法,教导众生如何摆脱痛苦,获得解脱。

故事二,观音菩萨救母。

相传,观音菩萨的母亲因为生了女儿而备受嫌弃,最终被赶出家门。

观音菩萨得知母亲遭遇后,立即化身为一个年轻人,前去救母。

在经历了种种考验和苦难之后,观音菩萨最终成功感化了母亲,使她放下成见,母女团聚,幸福美满。

故事三,三昧耶舍和尚听法。

有一位名叫三昧耶舍的和尚,他向一位老和尚请教佛法,老和尚却只是用一杯茶来回答他的问题。

三昧耶舍颇感不解,后来他向另一位高僧请教,高僧告诉他,老和尚所说的“茶”就是佛法的真谛。

三昧耶舍恍然大悟,明白了佛法的真谛。

故事四,善财童子施舍。

善财童子是佛陀的信徒之一,他慷慨大方,乐于施舍。

有一次,他见到一位乞丐,便将自己身上所有的财物都给了他。

当他回到家后,却发现家中的财物已经被抢劫一空。

善财童子并不气馁,他反而更加慷慨,因为他知道,施舍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一种发心利他的修行。

故事五,缘木求鱼。

有一位和尚在河边看到一棵树上有一条鱼,他便想要用手去抓鱼。

但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抓到鱼。

后来,他明白了自己的愚痴,便放下了抓鱼的念头。

这时,一条大鱼主动跃出水面,落在他的脚边。

和尚恍然大悟,明白了“缘木求鱼”的道理。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佛教故事,它们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情节,深刻阐述了佛教的教义和智慧。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种种困难和苦难,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佛典故事

佛典故事

佛典故事:《唯有爱可以止息恨意》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而使他人痛苦的人,将为瞋恚所束缚而无法解脱。

舍卫城中有一位妇人养了一只母鸡。

每次母鸡下蛋时,这妇人就打破鸡蛋,惹得母鸡非常生气,也因此,下一世时这只母鸡往生成猫,妇人往生成母鸡,更凑巧的是,两人往生在同一栋屋子里。

猫于是吃光母鸡生下来的蛋。

再下一世时,母鸡变成豹,猫变成鹿,豹咬死鹿和它的子女。

两人之间累世的仇恨不断地上演。

佛陀在世时,他们又变成一位妇女和一只恶魔。

拼命三娘(254551250) 9:29:24有一次,这妇女,她的丈夫和幼小的儿子一齐从娘家返回他们靠近舍卫城的家时,在路旁的池塘边休息,妇人的丈夫跳进池塘洗澡。

这时候,她认出有个人是恶魔的化身,而且就是自己累世以来的世仇。

她赶紧带着孩子,急忙逃往佛陀正在讲经说法的经舍,把孩子放在佛陀的脚下。

这恶魔因此无法进入。

佛陀叫恶魔进来,并且告诫她们两人:「今天,你们两人如果没有来到我这里,你们累世以来的仇恨就永无止尽。

仇恨无法平息仇恨,只有慈悲才能止息仇恨。

」仔细思量佛陀的教诲后,两人明白仇恨确实一无是处,并承认彼此的愚痴,便决定止息累世以来无意义的仇恨。

佛教故事:阿难讨水有一天世尊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对“阿难”说:“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

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

阿难点点头,拿着空桶子,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

他想说,么容易的事,一定轻易就能办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务。

阿难走到了那村庄,真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井边洗衣服。

阿难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恭敬的作揖,说:“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向这年轻人,不由怒从心生,很生气的说:“不行! 这口井只能给这村子里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许的! ”接着就把阿难给赶走了,任由阿难苦苦哀求也不为所动!阿难无奈! 只有带着空桶回去。

他将他所遭遇的种种情形,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

佛经寓言故事五篇

佛经寓言故事五篇

佛经寓言故事五篇佛经寓言故事篇一在古印度有一个十分富饶、十分繁华的国家,叫波罗奈国,它的首都波罗奈城更为世人所瞩目。

梵予王治理这个国家的时候,邻近有不少国家都想吞并波罗奈国,只因梵予王有几件宝贝十分厉害,才使得他们屡屡不能得逞。

在梵予王这几件厉害的宝贝当中,有一匹世上独一无二、英勇无比的宝马最受梵予王宠爱。

有一年,七个与波罗奈国多次征战的国家,为了吞并波罗奈国,便把七个国家所有的军队都联合起来,把波罗奈国围了个水泄不通。

然后,派了一位使者来到城中,对梵予王说:“我们的千军万马已经把贵城包围起来了,你快把王位让给我们主人,否则,我们将攻打波罗奈城!”这时,梵予王立即召集文武大臣来到王宫,共同商议退兵之计:“现在已经兵临城下,我们该如何是好呢?”大臣们回答:“陛下不必惊慌,我们国家有世界上最出色的骑兵,可先派他们去应战,如果战胜不了敌人,我们再做打算。

”梵予王思考了一下,便同意了这个意见。

于是,全国的骑兵都来到城中集合。

梵予王激励这些摩拳擦掌的骑士们:“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人民的安危,此时就寄托在诸位身上了。

”梵予王对为首的将军说:“将军,我任命你率领我们最优秀的骑兵,和七国军队作战。

”“陛下!”将军向前一步:“我愿意率兵同七国军队作战,但我有一个请求,请陛下允许。

”国王说:“你所需要的一切,我都会答应。

”将军说:“我想让陛下把那匹宝马赠给我当坐骑。

只要骑着宝马去作战,任何国家的敌人我都可以打败他们!”梵予王有些为难,但考虑到国家安危,心念一转便说:“我答应你的请求,把宝马赠给你,你骑着它,率领军队去作战吧,我等待你胜利的消息!”将军向国王行了个礼,便跟随王宫侍卫到马厩中牵出了那匹传说中的宝马。

宝马雄健彪悍,通体银白似雪。

国王也送来了用金、银、玛瑙等七种珍宝做成的马鞍,备在宝马的背上。

将军自己也披挂整齐,手持锋利的大刀,向骑士们大喝一声:“冲啊!”波罗奈国的骑兵在将军的率领下,如旋风一般冲出城门,飞驰电掣地杀入敌军的阵营。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开悟人生1、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2 、四个老婆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

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3 、一切皆空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

佛教经典故事19个

佛教经典故事19个

佛教经典故事19个01.母鹿断肠许真君就是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

(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

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舔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惨痛徘徊悲鸣,也死在当场。

真君见此情景,非常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

原来母鹿因哀怜儿子惨死,悲伤过度,以至肠断。

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虽然有别,爱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残酷,伤害了天地骨肉之情。

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现畋猎。

后来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司归隐,追随仙人吴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

于是周游江湖以道术为民除害。

太康初年飞升成仙。

因常显灵迹济世,宋帝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也简称为许真君,或称许旌阳。

02.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子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

”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

可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

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

便问菩萨道:“现在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

”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

”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

于是秃鹰感动佩服,立即回复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至诚恭敬礼拜赞叹。

原来这只秃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伟大事迹。

03.天台智者大师凿放生池隋唐时高僧,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讳名智凯,隋炀帝尊称他为智者。

大师曾发起佛教徒,乐捐钱财,购买浙江临海一带洼地六十多所,延长起来共有四百多里,开凿放生池,普劝世人戒杀放生,并奏请朝廷,下令立碑,禁止捕鱼,直至唐贞观年间,依然存在。

佛家经典爱情故事

佛家经典爱情故事

佛家经典爱情故事
故事一,阿难与耶输陀罗的爱情。

在佛教经典《佛本生经》中,有一则关于阿难和耶输陀罗的爱
情故事。

阿难是佛陀的亲信弟子,耶输陀罗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

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但后来阿难出家成为僧人,耶输陀罗也跟随
佛陀出家修行。

在修行的过程中,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但又能放
下情感的执着,最终达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

故事二,舍利弗和耶输陀罗的爱情。

在《佛本生经》中,还有一则关于舍利弗和耶输陀罗的爱情故事。

舍利弗是佛陀的首位弟子之一,他曾深爱着一个名叫耶输陀罗
的女子。

然而,当他成为僧人之后,他放下了对耶输陀罗的感情,
专心修行,最终成就了阿罗汉果位。

故事三,阿难和耶输陀罗的爱情。

在《佛本生经》中,还有一则关于阿难和耶输陀罗的爱情故事。

阿难和耶输陀罗原本是夫妻,但后来他们都出家成为僧尼。

在修行
的过程中,他们依然保持着对彼此的深情,但又能超越情感的执着,最终都成就了阿罗汉果位。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佛家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对慈悲智慧的追求。

它们告诉我们,爱情并不是执着和纠缠,而是应该包容、慈悲和智
慧的体现。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在爱情
中更加明智和慈悲。

佛典寓言故事三则

佛典寓言故事三则

佛典寓言故事三则佛典寓言故事三则佛经的故事蕴含深意,一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终身受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佛经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精进三事升天有一位在净居天的居士,名字叫做「手」,他一心想到人间礼拜佛陀,希望能够听闻佛陀的开示。

然而,天人的身体非常地柔软微细,所以无法站立于人世间。

于是,佛陀教导这位手居士说:「人的身体是粗糙坚硬的,你要先转化自己的色身如世间人一样,这可藉观想世间大地的相状而达成。

」这位手居士立即听从佛陀的开示,专心观照,转化自己柔软的身体,最后终于如其所愿,以五体投地礼向佛恭敬礼拜。

佛陀问手居士说:「你曾经不厌不倦地做过哪些事情,才能让你有此福报生在净居天呢?」手居士恭敬的回答说:「我曾经努力精进,毫不懈怠地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供养及瞻仰诸佛,我不曾有过厌倦。

第二件事情,对于听经闻法,我总不厌倦的反覆听闻。

第三件事情,无有疲厌的供养僧众一切所需,所以今日我才能有此福报生于净居天。

」佛陀也藉此因缘教诫弟子们,修行就是要对法有坚定的信心,即使是已证果位的声闻与菩萨,仍是不断地反覆薰修,从听经闻法中,检视自心,去除无明烦恼。

所以大众若能以此惕励,修行必能有所成就。

典故摘自:《大智度论˙卷十》省思佛陀有教无类,依众生根机开展八万四千法门,为的就是要让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只要我们对法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依循佛陀的教法如实修行,最后必能脱离苦海,航向光明的.未来。

如同古德所说「信满成佛」,修行学佛一定要信、愿、行,有深厚的信心,持之以恒的愿力,再加上落实在生活中的行动力,这一生必定有所成就。

调治心马从前有个国家,素无马匹,国王时刻忧愁,唯恐他国侵略,无马出阵,丧失国土,不但人民涂炭,王位亦必难保持。

于是派使四方求购,不久买回了五百马匹,王甚欣喜,以防外敌,足以安国。

岂知养马养了很久,国家一直平安无事。

一日,国王突然动起脑筋,想到这五百匹马,每日食用不少,又加以饲养烦劳,徒耗经费,无益于国事。

佛典寓言3则

佛典寓言3则

佛典寓言3则佛典寓言3则佛经中的故事蕴含深刻的道理。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3则佛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商人求福的故事一位商人一心求福,希望事业成功、赚尽天下财富。

有人告诉他:「只要每晚用最好的柴拜火神,钱财就会如热火般滚滚而来。

」于是他遣人上山砍柴,用最好的木料,三年不间断拜火,怎知生意不仅没有起色,还日渐衰退。

又有人告诉他:「每天太阳、月亮出来前,准备丰富的祭品虔诚礼拜,就会日进斗金。

」于是他天天杀鸡宰羊祭祀,连续三年拜求,生意却愈来愈差,不仅花光家产而且病倒。

多年来一直拜求,不仅没有得到福,还增添心中烦乱。

人人都说佛陀是觉者,他决定到祇树给孤独园请佛开示。

见到佛陀,商人大声哭诉过往为追求财富名利,用尽心力却一败涂地。

佛陀告诉他:「你为求财,大量砍伐树木当柴烧、大量杀害动物来祭祀,造业深如大海,怎么可能得福呢?现在开始,你要孝顺父母、发心行善,同时要去除内心的贪、瞋、痴、慢、疑。

相信正法且精进入法,才能使身心安住。

」商人听了心开意解,忏悔过去愚痴犯错。

心病去除、信心生起,决定回去老实地做生意,并且随分随力为社会人群付出。

为了开展事业、累积家财,庸庸碌碌过一生,到头来是福是祸?谁都不知道。

智能根若没有增长,就无法以正信、正见、正念,破除种种无明欲念。

一念偏差将造成一辈子错误,生生世世陷入迷途。

期待人人以正信的力量,发大心、立大愿,信愿行具足,才能圆满诸事、得大智慧。

月女与乞儿从前,国王与夫人,膝下有一女,名叫月女,女子长得端庄美丽。

国王给她衣服、珍宝,她总是说:“自然啊!”十六岁那年,父王发怒了,说:“东西都是我给你的,怎么能说自然得来的呢?”后来,一个乞丐来乞讨,国王说:“这就是你的丈夫!”月女说:“是的`,自然啊!”说罢跟乞丐走了。

乞丐惊慌失措,不敢娶她。

月女说:“你讨饭为生,常吃不饱。

国王送你一个妻子,干吗不要?”于是他们一起出城了。

他们昼伏夜行,来到一个大国,恰巧赶上国王驾崩,没有太子。

乞丐夫妇坐在城外,出入城门的行人问他们:“你们是什么人?姓什么叫什么?从哪个国家来?”他们回答说:“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典故事:紫金钵
从前有一位高僧,名叫金碧峰,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

有一天,皇帝送他一个紫金钵。

他心里非常高兴欢喜,于是对钵起了贪爱。

由于他禅定功夫已经到达无念的境界,只要一入定,任何人都找不到他。

一日,他阳寿将尽了,閰罗王就派了二个小鬼来找他,可是任他们东寻西找,就是找不到!二个小鬼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去找土地公帮忙,土地公对小鬼说:“金碧峰已经入定了,你们是没办法找到他的。

”二个小鬼央求土地公为他们想个法子,否则不知如何向閰王交差?土地公想一想说:“金碧峰他什么都不爱,就爱他的紫金钵,如果你们想办法找到他的紫金钵,轻轻地弹三下,他自然就会出定。


于是,二个小鬼东找西找,找到了紫金钵,轻轻地弹了三下。

当紫金钵一响,果然!金碧峰出定了!说:“是谁呀!在碰我的紫金钵。


小鬼就说:“你的阳寿尽了,现在请你到閰王爷那里报到。

”金碧峰心想:“糟了!自己修行这么久,结果还是不能了脱生死,都是贪爱这个钵害的!”于是,就跟小鬼商量:“我想请几分钟的假,去处理一点事情,处理完后,我马上就跟你们走。


小鬼说:“好吧!就给你几分钟。

”于是,金碧峰将紫金钵往地上一摔,砸得粉碎。

然后,双腿一盘,又入定去了。

这一回,任二个
小鬼再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